紅磨坊是巴黎最地道的法國式歌舞廳,位於巴黎城北蒙馬特高地腳下白色廣場附近。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若阿的名作《紅磨坊》使其蠻聲世界;《法國康康舞》和《紅磨坊》電影,再次引起人們對紅磨坊的關注。去過法國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紅磨坊歌舞廳的。
盛夏的傍晚,我慕名去紅磨坊觀看晚上9點鐘的第一場表演。紅磨坊的門臉不大,屋頂上裝有長長的、閃爍著紅光的大葉輪,附近滿眼都是潮水般的人,兩邊和馬路對面是一家緊挨一家的歌舞廳,車輛如蟻、彩燈幽幽,行色匆匆的舞女坦胸露背,進進出出,喇叭聲、音樂聲、浪笑聲交織混合在一起,演繹出夜晚世界裡光怪陸離的萬種風情。
紅磨坊歌舞廳裡面不很大,卻營構布置得極有情韻。舞臺可以伸縮起降,上下前後左右裝置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各色燈光。觀眾席呈梯形排列,座位是咖啡座式,四至八人對座,桌上鋪著潔白的臺布,擺放著水果、人頭馬、白蘭地等酒水飲品,每張桌上點著一支紅色的蠟燭,忽閃忽閃的燭光搖曳著一張張紅撲撲的臉,數百支燭光和數不清的臉龐漾溢著紅彤彤的溫馨,融匯成浪漫的海洋。
紅磨坊始於19世紀下半葉。那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這一帶充滿藝術氣氛,成為巴黎最別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區。由於藝術活動活躍,小咖啡館、小酒吧也日漸多了起來,成為舞女們出入的場所。舞女們穿著滾有繁複花邊的長裙,伴著狂熱的音樂節奏,扭動著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的伸向掛著吊燈的天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