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印度人用手吃飯的習慣有所耳聞。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這應該是「不太講究衛生」或「底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人們生活條件改善了,自然會改變這一習慣。
然而在印度新德裡五星級酒店孔雀飯店(ITC MAURYA)布哈拉(BUKHARA)餐廳,這家大名鼎鼎的以北印傳統食物為特色的餐廳,保留著最地道的北印風味和烹飪特色,至今依然使用印式筒狀泥爐製作食物。所有的客人衣著考究,但都熟練地用手拿起饢,裹蘸著匯聚各種香料的菜糊大快朵頤。
![]()
包括普京、柯林頓夫婦、歐巴馬等許多名人都曾光顧布哈拉餐廳。餐廳價格自然不菲,一頓飯人均至少5000盧比(人民幣約500元)。進門落座後,服務小哥會非常有禮貌地告知客人:「我們不提供餐具,希望您可以用手感受食物的原汁原味。」
我們先來揭開一些關於印度人為什麼用手吃飯的常見誤解:![]()
當然不是沒有勺子。自古以來,印度人每天都使用勺子來進行宗教儀式。
![]()
即使富裕和中產階級的印度人也有用手吃東西的習慣,並不是因為貧窮。
![]()
印度人遠古時代就是遠遊埃及,羅馬和中國的商人,所以他們知道非印度人是如何用餐具吃東西的。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故意的決定,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源自吠陀智慧:印度人認為,飲食不僅為了果腹,也是感官體驗的過程。手的觸覺與味覺、嗅覺同樣重要,是飲食過程不可去除的一部分。通過手與食物的接觸,人們能在意念中對食物予以更強烈的關注和尊重,體驗到人與食物、與賜予食物的神靈之間的深刻聯繫,從而將身體與精神更好地聯結起來。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教經典「吠陀經」的時代。古印度人認為身體是整個宇宙的微觀表現,身體結構代表著宇宙結構。宇宙的每個粒子皆由地、水、火、風、空五個元素構成,五個手指分別代表著構成整個宇宙的五個元素。人們相信,這五個元素會對食物起到影響,幫助清除食物的消極能量。
![]()
通過觸摸感知食物:與用勺子或叉子吃東西不同,手指在食用前先與食物接觸。手指中的神經末梢感受食物的溫度和質地,從而使你的大腦準備好你正在進食的食物,並引發適當的消化液和酶的釋放。另外,當你用手吃飯的時候,你永遠不會燙著你的嘴和食道,因為你的手指能夠感覺到食物是否太熱。
有助於預防疾病,如2型糖尿病:用手吃東西讓你吃得慢一些,因此消化得更好,因為當你用所有的感官體驗它的時候,你越來越意識到吃的過程。在「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病情的人相比,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更可能是吃刀叉餐的快餐者。用叉子和勺子吃東西與更快的進食相關,這與人體內的血糖失衡有關,這導致了2型糖尿病的發展。
![]()
讓我們更專注並帶著覺知進食:當你用手吃東西的時候,你必須真正注意你吃的東西。你能更好地享受它,還可以更多地了解你在吃什麼,吃多少。明目張胆的飲食是體重增加的最大原因之一,仔細飲食是一個更健康的選擇。
![]()
其實用手更衛生:其實用手吃飯比用器具更衛生,因為要用手直接觸碰食物,我們會更有意識地去徹底清潔我們的雙手。
![]()
許多研究印度的學者認為印度文化裡有「輕物質、重精神」的特點。這並非說可以全然拋棄物質,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追求好日子也是人之常情。印度的特點在於現實生活受到宗教的強力介入,一舉一動都被賦予更多的思想闡釋和精神意義。因此,從精神角度解讀印度人一些看似「奇葩」的舉止,才有可能達成真正的交流和理解。每周日中午,都會有帕瑪的印度文化體驗活動——禁語手抓飯。
![]()
用手觸碰食物,將我們一直外散的身心帶回身體,帶回當下,將五大感官收攝於當下。
![]()
禁語,讓我們的嘴全然地投入到食物的咀嚼中,專注而緩慢地進食,儘可能每一口食物都咀嚼三十次以上,直至食物變為液體才吞下。讓我們更好地將食物中的營養攝入身體,充分地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滿足感。
![]()
祈禱與祝福,讓我們身心安定,對食物心存感恩。餐後休息一下,看看已空的碗碟。恭敬心是感恩、謙卑、禮讓、謹慎之心的延申,學著用感恩、恭敬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以謙遜的心來面對生活,我們會發現,得到最多、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
![]()
身心的養護,是透過日常的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帕瑪在透由每周日的禁語手抓飯,想要將這些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帕瑪印度文化日——禁語手抓飯體驗,等你來約!
![]()
點擊閱讀,關於更多 帕瑪生態谷
行色匆匆的人生旅途
總是忙於奔波
為何不讓時間從繁瑣中解脫
開啟一場身心療愈之旅
帕瑪阿育吠陀自然療法
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長按二維碼預定或垂詢
Press the QR code to book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