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山人都喜歡吃海鮮
一些貝類海鮮
也是大家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但最近在南方部分海域
產生了一些含有毒素的貝類
食用後,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目前這部分貝類有沒有流入中山呢?
今期《食品安全知多D 》
跟著小何一起來了解下
6月6日,福建省泉州石獅市
梅林碼頭附近海域發現赤潮
面積約2平方公裡
所謂赤潮,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而貝類是以過濾水中的微生物作為食物,當藻類含有一定的毒素,它就會將毒素附著在貝類,所以當赤潮發生時,貝類很容易就被汙染。
一旦人體食用這些受赤潮汙染的貝類,輕則會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重則會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那麼這些受赤潮汙染的貝類
有沒有流到中山呢?
記者走訪了部分市場了解情況
沒受影響,一直是這樣賣,大多數拿貨都是來自江門市場、珠海那邊。
市食藥監局表示
目前中山暫未發現「問題」貝類!
這次監督抽檢了新鮮貝類水產品35批次,其中貝類23批次,貝類暫養水12批次,抽檢結果全部合格,目前我市暫時沒有發現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市漁業局說,
貝類毒素無法通過肉眼分辨,
高溫也無法殺死,
街坊最好到正規檔口購買貝類產品,
烹煮前也要小心處理。
在烹飪貝類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
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最好將貝類肝臟進行去除,儘量減少它們毒素沉積的風險;同時,減少食用頻率,單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
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的緩解之效。
記者:何潔瓊 湯嘉源 | 編輯:小零
*公眾號如需轉載城市零距離原創內容,請聯繫授權:13928182333;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下面是有獎問答時間:
市藥監局最近抽檢了多少批次的貝類產品呢?
A.35批次
B.45批次
知道的街坊,發送「食品安全知多D+答案+姓名+聯繫電話」到《城市零距離》官方微信公眾號,或在《中山食品藥品監管》微信公眾號回答問題都可以的喲。我們會各自隨機抽取4名觀眾,每人送出100元加油卡哦!~~
上期獲獎觀眾:
134****0312,155****6556,135****5155,135****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