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中貝毒?貝類:這個鍋我們不背!

2021-02-20 科學大院

作者:劉彩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暑假到了,有不少小夥伴都在謀劃著找個海濱城市避避暑,順道兒吃個海鮮解解饞。那肥美的魚蝦蟹貝光是想想是不是就很爽?別急,臨行之前一定要看一下當地的新聞,看看這個時候到底能不能吃上「新鮮」的海鮮。

網絡搜索截圖

看到上面這些新聞,心裡是不是「咯噔」一下,自己心心念念的海鮮竟然成了毒物?!此時,黑心店主在心裡默念,這次海鮮中毒可不能再怪我給你們的海鮮不新鮮了吧,這海鮮可是夠「新鮮」的呢!就是因為太「新鮮」了,吃了才會中毒呢!

發生赤潮的海域中,海洋生物會濾食有毒的赤潮藻,並在體內積累、代謝赤潮藻分泌的毒素。「海鮮們」還沒有將這些毒素排出,就被人類打撈上來成為餐桌美味,不明真相的食客就這樣中毒了!知其毒知其所以毒,那海鮮中毒到底中的是什麼毒呢?

Tips:

赤潮是指一些海洋浮遊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在水體中過度繁殖而令海水變色並造成危害的一種生態異常的現象。

常見的海鮮中毒主要有腹瀉型貝毒、麻痺性貝毒、記憶缺失性貝毒和神經性貝毒和西加魚毒。

人類有豐富的海鮮中毒史,這些毒素的發現,都是人類吃出來的!每中一次毒,就追查一次元兇,最後發現中毒事件大多數是由食用貝類引起的,於是從貝體內分離毒素,稱其為「貝毒」。

實際上,貝類也很冤枉啊,它們只不過是混口飯吃,吃著毒餐,它們也很不爽,怎麼還背上了「貝毒」這個鍋呢,它們也是受害者好伐,其實,「貝毒」應該叫「藻毒」才對嘞!

1976年日本東北部首次爆發腹瀉型貝毒事件,研究發現這次事故的罪魁禍首是倒卵形鰭藻(Dinophysis fortii),因此將該毒素命名為鰭藻毒素(dinophysistoxin,DTX)。後來,人們在一種海綿中分離一種具有相似毒性的酸,稱其為大田軟海綿酸(okadaic acid,OA),後又從底棲甲藻利瑪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中分離到大田軟海綿酸的衍生物。

腹瀉型貝毒類毒素主要作用於酶系統,是腫瘤促進劑,是一類熱穩定的親脂性化合物。人食用後可引起腸胃紊亂,如腹瀉、噁心等。

大家還記得鰭藻這個壞壞的藻寶寶嗎?想了解的小夥伴可以翻看武小植之前撰寫的「葉綠體爭奪戰」。

100餘年前,人們開始研究分離麻痺性貝毒,從阿拉斯加蛤中分離得到麻痺性貝毒的活性成分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隨後又發現了20多種石房蛤毒素的衍生物,而能夠產生麻痺性貝毒的甲藻主要是亞歷山大藻屬(Alexandrium)。

麻痺性貝毒是一類神經毒素,與河豚毒素作用機制相似,因造成神經系統傳輸障礙而產生麻痺作用。麻痺性貝毒可以通過口腔黏膜進入人體,使得嘴唇周圍產生麻木感,然後四肢麻木,呼吸困難,並伴有頭疼、眩暈、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有時出現短暫失明,嚴重者癱瘓,因窒息而死亡。

長期食用被麻痺性貝毒輕度汙染的海產品也有可能造成學習記憶、運動能力損害。

1987年,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爆發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記憶缺失性貝毒中毒事件,造成3人死亡和100餘人中毒。兩年後,人們才從多列擬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中分離得到罪魁禍首——軟骨藻酸(domoic acid,DA)。

軟骨藻酸能夠使神經細胞長時間處於去極化的興奮狀態,最終導致細胞死亡。由於軟骨藻酸的存在可對中樞神經系統海馬區和丘腦區造成損傷,從而導致記憶力喪失。

食用含有軟骨藻酸的貝類後,會引起腸胃疾病,嚴重時使人頭昏眼花,失去方向感,頭疼,短時間內失去記憶力。

這種毒素在貝類體內不易積累,通常一周左右即可排乾淨,人類腸胃黏膜對軟骨藻酸吸收率也降低,因此記憶缺失性貝毒在人體內降解速率也比較快。

神經性貝毒分布範圍較小,主要分布在美國弗羅裡達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在歐洲和紐西蘭有較小的分布範圍。神經性貝毒主要活性物質是短裸甲藻毒素(brevedocins,BTXs),由短凱倫藻(Karenia brevis)產生。

短裸甲藻毒素是一類無味、耐酸耐熱的脂溶性毒素,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盜汗、寒冷、血壓過低、心率不齊、四肢與嘴唇有麻木感、支氣管收縮、癲癇發作,嚴重者癱瘓等症狀。

西加魚毒是海洋珊瑚礁系統中積累的一種毒素,主要的產毒藻是有毒甘比亞藻(Gambierdiscus toxicus),產生的毒素主要有兩類:脂溶性的西加魚毒(ciguatoxin,CTX)和黑兒茶(gambierol);水溶性的刺尾魚毒素(maitotoxin, MTX)和水螅毒素(paltoxin)。

其中,西加魚毒是一類強烈的神經性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有:腸胃、神經和心血管紊亂,腹瀉嘔吐,惡寒,心博過速或過緩,嚴重者四肢失去知覺、癱瘓,甚至死亡。而且,該中毒症狀在人體中短時間內很難消失,可殘留長達幾周或數月,及時使用甘露醇能緩解症狀。

部分產毒微藻顯微圖片(圖片引自郭皓)

從上至下依次為倒卵形鰭藻(Dinophysis fortii)、利瑪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有毒甘比亞藻(Gamibierdiscus toxicus)、塔瑪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具尾鰭藻(Dinophysis caudata)

多列擬菱形藻(左)和短凱倫藻(右) (圖片引自algaebase)

赤潮藻毒素對海洋生物和人類沒啥好處,那對它們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藻寶寶們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兒,更何況合成藻毒素也是需要大量能量的,如果合成毒素的成本大於利益,那藻寶寶們才不幹呢,所以藻寶寶們一定是有利可圖的。

一般認為,植物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不會釋放化感物質,化感效應是由於植物自身生存環境受到壓迫時,為保證自身生存繁殖所需要的營養而激發的一種抑制其他競爭生物生長繁殖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窮海惡水出刁藻!在營養缺乏時,赤潮藻會合成大量藻毒素,以保證群體和自身的存活,為了生存藻寶寶們也是夠拼的!

除了營養條件影響外,毒素產生也與藻種自身特性有關。

赤潮藻的主要種類是硅藻和甲藻,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甲藻都是有合成代謝缺陷的,需要從外界吸收有機物才能生存,少數必須依靠光照的種也要定期打獵才能生存下來,所以部分甲藻分泌毒素一方面是為了抵禦捕食者,使捕食者惡其味,遠其身,自亂代謝;另一方面很可能是為了捕食獵物,對獵物麻其身,滯其行,而後取其精華。厲害了藻寶寶,這一箭雙鵰的活兒幹得漂亮,就是苦了愛吃海味兒的人類!

這樣看來,貝毒的罪魁禍首確實不是貝類,貝類也只是貝毒的運輸者,說不定貝類也被毒的七葷八素了呢!

雖然貝毒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自古貝類就是美食,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談貝色變,只要稍加注意,完全可以避免中毒事件發生。

關注新聞,儘量不要購買和食用在赤潮爆發時間段和海域的海鮮。如遇某城海域有赤潮發生,千萬千萬忍住,不要吃海鮮!美味誠可貴,生命價更高,且吃且珍惜~(貝類中毒沒有什麼特效療法,而且多數貝毒耐高溫,所以我們惹不起,就只能躲嘍~)

選擇正規、評價好的店家。可在旅行前,網上查尋美食攻略,到了直奔目的地。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去海鮮市場或碼頭挑選海鮮,再找個啤酒屋加工一下,配一杯扎啤,嘖嘖,不要美上天喲~

食用貝類的時候儘可能將其消化腺挑出,也可減少中毒機率。因為貝毒是由貝類攝食有毒藻類在體內消化積累和代謝產生的,毒素多存在於貝類的消化腺中,所以剔除消化腺就相當於剔除了主要毒源。那消化腺長啥樣呢,其實就是貝肉中黑乎乎的那一坨。

最後,祝小夥伴們吃的嗨皮,玩的開心!

參考文獻

郭皓. 中國近海赤潮生物圖譜[M]. 海洋出版社, 2004.

柳俊秀, 何培民. 赤潮藻毒素種類與化學結構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 2009, 4(2):144-147.

彭喜春, 劉潔生, 楊維東,等. 赤潮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進展[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06, 14(1):81-86.

http://www.algaebase.org

(文章首發於科學大院,武漢植物園供稿,轉載請聯繫cas@cnic.cn)



大院熱門文章top榜

點擊文章標題,可直接閱讀哦~

1、夏天來了,如何科學地防曬?  

2、雨後空氣中有泥土味?知道真相的我…… 

3、螢火蟲科學觀賞指南:別讓浪漫帶上殘忍的光環 

4、全球導航衛星是如何拯救「路痴」的?  

5、當我們閱讀外語時我們在閱讀什麼? 

6、X射線真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嗎? 

7、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牡丹最初是靠才華吃飯的…… 

8、太空快遞誰來送?世界貨運飛船大盤點  

9、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究竟有多早? 

10、科研人版《成都》,竟也如此動人! 

科學大院

ID:kexuedayuan

從此,愛上科學~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cas@cnic.cn

相關焦點

  • 吃貝類海鮮中毒!?「緊急擴散文」滿天飛,真相到底是什麼?
    隨後,泉州石獅市市永寧鎮人民政府發布通告:至此,吃貝類海鮮中毒事件落下「實錘」!靠海吃海,吃了一輩子的海鮮了,貝類海鮮早已成福建沿海人民餐桌生的常客,怎麼偏偏這幾天吃的就有問題呢?不能光聽「元芳怎麼看」,挖掘真相,小編要聽取各方聲音!
  • 政府通告近期吃貝類海鮮要小心,要這樣來處理貝類,大可放心食用
    當人體食用了含有麻痺性貝毒的貽貝等貝類後,一旦中毒,會出現噁心、頭痛、發燒、四肢肌肉麻痺、皮疹、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狀,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視。日常烹調並不能殺滅毒素。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麻痺性貝毒比較特別,它們具有極耐高溫的特點,家庭普通加熱方式對它們根本造不成威脅,更不能降解毒素。
  • 福建疾控提醒:採食淡菜等貝類警惕麻痺性貝毒
    昨日,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福建疾控」提醒:近日,河北秦皇島、昌黎等地發生多起食用貽貝導致麻痺性貝類毒素(下稱「麻痺性貝毒」)中毒事件。我省作為食用貝類致麻痺性貝毒中毒高發省份,居民在未來氣溫高的季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導,不自行採集中毒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若發現中毒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據介紹,貽貝在北方稱海虹,在福建等地稱淡菜。
  • 紐西蘭對貝類海鮮發出消費者警告
    食品夥伴網訊 據紐西蘭媒體報導,近日紐西蘭衛生部門針對來自紐西蘭科羅曼德爾灣(Coromandel) 以及普倫蒂灣的貝類海鮮食品發布了消費者警告,原因是經檢測,該地貝類感染了高濃度的麻痺性貝毒,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也被稱為貽貝、青口貝等,煮熟加工的幹品被稱為「淡菜」。作為一種生活在海濱巖石上的雙殼類軟體動物,海虹外殼呈黑褐色,分布於我國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赤潮爆發,為什麼要少吃海虹等貝類?
  • 吃貝類會中毒?貝類:寶寶委屈!安全食用方法看這裡
    目前來看,貝類中毒大概有腹瀉型貝毒、麻痺性貝毒、記憶缺失性貝毒和神經性貝毒四種。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它們,也好為貝類洗刷清白~01腹瀉型貝毒1976年日本東北部首次爆發腹瀉型貝毒事件,研究發現這次事故的罪魁禍首是倒卵形鰭藻,因此將該毒素命名為鰭藻毒素。
  • 貝類海鮮上市了,鮮甜可口好美味!但是,當心「鮮裡藏毒」……
    貝類毒素是一類毒性較強的有機毒素常見的有麻痺性貝毒和腹瀉性貝毒兩大類貝類毒素並非來自貝類生物體本身而是貝類攝食有毒藻類並在其體內蓄積、放大和轉化等過程形成其中,以麻痺性貝毒毒性最強、致死率最高一旦食用含有麻痺性貝毒的貝類,毒素很快釋放在體內釋放,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 安徽頭一家貝類鮮辣海鮮鍋!88元享「雙人套餐」=貝類海鮮鍋4選1(原
    會怪叫的店「「啵啵啵」響的卜卜貝」 全程感受就一個字「鮮」   火爆珠三角的「卜卜貝」 鮮甜湯底 + 肥美貝肉 讓人無心減肥只想聚眾吃貝堪稱稱霸火鍋界的吸粉殺手海哥鮮貝貝「合肥市頭一家」貝類海鮮火鍋,好新!
  • 國家食藥監提醒慎食赤潮貝類 常見貝類海鮮有哪些
    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痺性貝毒。麻痺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建議消費者及餐飲單位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如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症狀,請儘快就醫。大多數時候,我們對於事物認識有誤區,是因為我們在溝通渠道上還存在著不通暢。假如你仔細觀察澳洲海虹的殼,你會發現它其實真的是「虹」色的,雖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殼上面會有不同類別的黑、灰、銀等相間其中,並且帶有貝母般變幻的光澤。
  • 食材探秘|16種貝類海鮮,你確定都會做嗎?
    貝類海鮮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吃海鮮大餐,貝類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經典菜餚。看到桌上那一個個不同的貝殼形狀,你能叫得上名字嗎?今日為大家探秘16種貝類海鮮及其最佳做法,在這個海鮮季為你的餐廳做上幾道鮮美海鮮大餐吧!
  • 吃貝類三招保安全:鹽水浸泡不吃內臟
    原標題:吃貝類三招保安全:鹽水浸泡不吃內臟   近年來,各地都流行吃烤生蠔。很多人覺得,海產品汙染少,營養高,尤其是學名牡蠣、被譽為「海底牛奶」的生蠔。但大量海洋公報和研究報告顯示,蛤、蟶、蚶、扇貝等貝類正面臨重金屬、赤潮和有機物汙染之害。
  • 「海鮮大餐」來了,今天我又請客,來我家吃青口貝吧!
    我是一隻青口貝,漂洋過海來只為遇見芝士貝類我們平時吃的很多,扇貝、生蠔、蛤蜊...在眾多貝類中,有一種貝類很特別,它擁有獨特的翡翠綠色外殼,硬殼裡是色澤鮮亮、柔軟鮮甜的貝肉,吃過的人都對它欲罷不能,它就是......在北方叫海虹,南方叫青口,
  • 官方提醒:這種海鮮近期千萬不要買!嚴重可致命…-海鮮,致命 ——快...
    對於這個季節來說,餐桌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種美味的海鮮。但是吃海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可亂吃,有些存在安全問題的海鮮,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發生風險。前幾天,浙江舟山嵊泗縣市場監管局發出消費警示: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提醒廣大群眾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等海產品。
  • 安徽第一家貝類鮮辣海鮮鍋!
    會怪叫的店「「啵啵啵」響的卜卜貝」 全程感受就一個字「鮮」   火爆珠三角的「卜卜貝」 鮮甜湯底 + 肥美貝肉 讓人無心減肥只想聚眾吃貝堪稱稱霸火鍋界的吸粉殺手海哥鮮貝貝「合肥市頭一家」貝類海鮮火鍋,好新!
  • 貝類到了最肥季節 專家教你烹出不一樣的鮮
    青島人說,千難萬難不離嶗山。不僅是嶗山周圍氣候好,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青島的小海鮮。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寄居吳中時,留下「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的名言。青島人不願意離開青島,外地移民選擇青島,很大程度是因為「不是嶗山海貨好,人生何必住青島」。青島人吃海鮮,講究原汁原味,但一種口味再好吃,就不會想改變一下嘗嘗其他口味嗎?
  • 安徽頭一家貝類鮮辣海鮮鍋!
    堪稱稱霸火鍋界的吸粉殺手海哥鮮貝貝「合肥市頭一家」貝類海鮮火鍋,好新!  門市價189的『海哥鮮貝貝雙人餐』①貝類海鮮鍋4選1(原味養生/海南燈籠椒酸辣金湯/鮮辣/泰國冬陰功) ②基圍蝦1份(鮮活)③生蠔4隻④八公山黑豆千張1份⑤冬瓜片1份
  • ​【成天「卜卜」叫】88元享海哥鮮貝貝雙人套餐~安徽頭一家貝類鮮辣海鮮鍋!
    堪稱稱霸火鍋界的吸粉殺手海哥鮮貝貝「合肥市頭一家」貝類海鮮火鍋,好新!  門市價189的『海哥鮮貝貝雙人餐』①貝類海鮮鍋4選1(原味養生/海南燈籠椒酸辣金湯/鮮辣/泰國冬陰功) ②基圍蝦1份(鮮活)③生蠔4隻④八公山黑豆千張1份⑤冬瓜片1份
  • @重慶人 這種海鮮近期不要買!嚴重可致命……
    日常烹調並不能殺滅毒素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麻痺性貝毒比較特別,它們具有極耐高溫的特點,家庭普通加熱方式對它們根本造不成威脅,更不能降解毒素。也就是說,如果吃了完全烹熟的貽貝,也會有食物中毒的風險。毒貽貝中所含的麻痺性毒素,毒性很強,和織紋螺中毒、河豚魚毒素致毒類似。
  • 比眼睛蛇毒強80倍的劇毒,為何會出現在吃了幾十年的海鮮裡?
    2017年6月8日,福建漳州漳浦縣的村民們在吃過一頓普通的海鮮後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嘴麻、手麻、腳麻,喘不過氣來,感覺快要撐不過去了。」其中一位中毒村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描述的。當地接收中毒村民的醫院急診科醫生說,有些群眾來到醫院時的狀態很差,有的甚至都站不穩,需要他人攙扶。
  • 茄子加海鮮,這樣炒吃著太解饞了,一盤根本過不足癮,筷子停不下
    如果說茄子和肉類很搭配,那麼與海鮮可以說是更搭配。我家鄉的大小飯館,茄子與海鮮的結合各種各樣,讓人入口難忘記,回味悠長。海邊人善於製作各種小海鮮,每家都會有自已獨特的口味和招牌菜,這個茄子炒鳥貝,就是我模仿一家餐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