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北京16個重點大中型水庫的水位動態變化、地表水源的含氧情況和水土流失等信息,已全部被北京一號小衛星的「火眼金睛」看在眼裡。15日,負責小衛星運營的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智勇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市科委和市水務局已聯手啟動水資源遙感動態監測研究科技項目,一旦本市出現水源告急,小衛星將提前拉響警鈴。
如今,已正式進入超期服役期的北京一號小衛星,並未因「年事已高」而放慢工作節奏,反而在本市一些重大科技項目中勇挑大梁。作為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城市之一,本市此番成功將衛星遙感技術引入水務管理工作,力圖用高科技手段護駕稀缺水資源。
「通過北京一號小衛星定期拍攝並傳回的遙感影像圖,我們可以及時掌握本市各大水庫和河流等地表水資源的變化情況。」王智勇透露,用空間分析工具計算後,哪裡有水源、水面面積有多大,技術人員都將一目了然。「一旦降雨淡季出現水庫水位快速下降等緊急情況,小衛星會提前發出預警,水務部門可提前採取應對措施。」
眾所周知,近年來,本市持續從外地大量調水進京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但對周邊流域水資源量、水質情況不清楚,也一度成為水源調度的最大困擾。
「調水也要在對方城市水資源豐沛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王智勇說,當前,小衛星的遙感觀測技術能及時反饋相關南水北調流域地表水資源量、流域汙染狀況、河道變化、水土流失情況等信息,為本市跨區域水資源調度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為了讓市民喝上放心水,北京一號小衛星還在天上日夜守護著京城的水源安全。當前,周邊共有五大水系流經本市,分別是潮白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薊運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其中潮白河和永定河更是直接流入本市密雲水庫和官廳水庫,水源水質安全與否關係重大。
此時的北京一號,儼然已化身守水「天將」。一旦兩河上遊出現大型養殖基地、新建化工廠等有可能造成水源汙染的大型建築,它將第一時間拍照取證,並向相關部門發出預警。當然,在北京一些河道周邊拔地而起、給防汛體系造成隱患的違章建築,自然也逃不過小衛星的「天眼」。
記者了解到,未來,北京一號小衛星還將重點在農田水利建設、汙染源防治、城市硬化分析、水土流失及泥石流調查等方面展開技術攻關,充分利用遙感技術為首都用水安全保駕護航。
編輯: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