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極地觀測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成功發射 有望降低對國外的數據依賴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訊(見習記者 林煥新)9月12日,我國首顆極地觀測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代號:BNU-1)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京師一號」總重約16公斤,配備2臺光學相機載荷和1臺AIS接收機,能夠實現極地區域5天全覆蓋,獲得極地研究核心和前沿領域所需的極地冰雪環境的時空連續數據,提升對冰山漂移和冰架崩解的監測能力,還可以實現全球範圍內任意區域中等解析度圖像採集。
長期以來,中國科學家對極地觀測研究,主要依靠船隻與研究站收集的數據,而這顆衛星的投入使用也將幫助中國科學家們觀測此前難以深入的地區,實現「船+站+星」的海陸空聯合研究。
「這顆衛星將彌補中國極地觀測數據的不足,降低我國對歐美衛星的技術依賴。」該極地觀測小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程曉表示。
衛星研製人員介紹,「京師一號」衛星具有高集成度、高性價比、研製周期短、批生產能力強、配置靈活、可擴展性強等特點,設計任務壽命1-2年,適用於姿態控制精度高、機動能力強、數據傳輸量大的微納遙感衛星任務。
據了解,「京師一號」是中國「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該星座由24顆小衛星組成,目標是實現對極地地區全天時觀測。這些衛星還會對中、低緯度地區進行監測,在今後「第三極」青藏高原地區的研究中發揮關鍵作用。衛星數據還將用於研究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以及北極航道開發。
該極地觀測小衛星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起,經中國科學技術部和北京師範大學共同投資,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衛星發射入軌後,將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負責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