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極地觀測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成功發射

2020-12-21 中國教育新聞網

我國首顆極地觀測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成功發射  有望降低對國外的數據依賴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訊(見習記者 林煥新)9月12日,我國首顆極地觀測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代號:BNU-1)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京師一號」總重約16公斤,配備2臺光學相機載荷和1臺AIS接收機,能夠實現極地區域5天全覆蓋,獲得極地研究核心和前沿領域所需的極地冰雪環境的時空連續數據,提升對冰山漂移和冰架崩解的監測能力,還可以實現全球範圍內任意區域中等解析度圖像採集。

長期以來,中國科學家對極地觀測研究,主要依靠船隻與研究站收集的數據,而這顆衛星的投入使用也將幫助中國科學家們觀測此前難以深入的地區,實現「船+站+星」的海陸空聯合研究。

「這顆衛星將彌補中國極地觀測數據的不足,降低我國對歐美衛星的技術依賴。」該極地觀測小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程曉表示。

衛星研製人員介紹,「京師一號」衛星具有高集成度、高性價比、研製周期短、批生產能力強、配置靈活、可擴展性強等特點,設計任務壽命1-2年,適用於姿態控制精度高、機動能力強、數據傳輸量大的微納遙感衛星任務。

據了解,「京師一號」是中國「三極遙感星座觀測系統」的首顆試驗衛星。該星座由24顆小衛星組成,目標是實現對極地地區全天時觀測。這些衛星還會對中、低緯度地區進行監測,在今後「第三極」青藏高原地區的研究中發揮關鍵作用。衛星數據還將用於研究全球氣候與環境變化,以及北極航道開發。

該極地觀測小衛星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起,經中國科學技術部和北京師範大學共同投資,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衛星發射入軌後,將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負責運行。

相關焦點

  • 海洋日報|我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擬下月升空
    國內時事1.我國載人深潛事業高速躍升成就卓越8月16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當天舉辦的第一場論壇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徐芑南等5位院士,講述了我國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
  • 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廈門大學依託福建,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發起的首顆衛星以「海絲一號」命名,既符合國家戰略,又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同時,「海絲」諧音英文「HI, SEA」,具有「你好,海洋」之意。「海絲一號」將以我國東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為主要觀測對象。  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建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海洋衛星的作用及分類據悉,海洋衛星是用於海洋水色、海面溫度、海平面高度等的觀測,其實質上是為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服務而設計發射的一種人造地球衛星。據報導,國內外已發射的海洋衛星按用途分,海洋衛星可分為海洋水色衛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和海洋綜合探測衛星。
  •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釋放中國航天哪些信息?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釋放中國航天哪些信息?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釋放中國航天哪些信息?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胡喆  7月9日11時56分,我國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巴遙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送入預定軌道。  「巴遙一號」是遙感衛星,也是巴基斯坦自我國採購的第二顆衛星。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是巴基斯坦自主研製的一顆科學實驗衛星。
  •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
    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但是,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數據的融合共享,構建「最強大腦」,才能使遙感技術得到深度應用,讓衛星「天眼」更顯神通——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一顆顆遙感衛星接連升空。
  • 「懷柔一號」科學衛星成功發射
    原標題:「懷柔一號」科學衛星成功發射 本報訊(記者張航)今天凌晨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9顆!「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出徵
    9顆!   今天(8月20日),「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9顆衛星發車出徵儀式在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航天信息產業園內舉行。
  • 洞察天下的中國對地觀測衛星
    01 天地縱橫的返回式衛星 1975年11月26日,我國成功發射了首顆返回式遙感衛星。返回式衛星是中國最早的應用衛星,先後24顆入軌,23顆回收。它們採用膠片相機(拍攝)對地拍攝,所以要通過衛星返回來回收膠捲。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科技日曆| 20年前,「資源一號」01星發射成功,細數太原衛星發射...
    」01星由長徵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它是中國第一顆高速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也是中國第一顆首次發射就投入使用的應用衛星。1988年,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批准,在中國原方案基礎上,兩國共同投資,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衛星投入運行後,由兩國共同使用。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又稱資源一號)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包含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02星、02B星(均已退役)、02C星和04星五顆衛星組成。「資源一號」衛星用於勘測和研究地球自然資源環境的衛星。
  • 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成功
    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絲一號檔案●體重:約180公斤●波段:C波段●最高解析度:1米●最大成像幅寬:100公裡●是「千裡眼廈大說,目前衛星已進入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顆衛星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是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海絲」星座的首發星。
  • 廈門大學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本次發射,長徵八號成功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便是廈門大學的「海絲一號」衛星。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還有這些厲害之處 「海絲一號」是 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 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 「
  •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記者 許青青)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我國海洋衛星事業回顧與展望
    目前,已發射的海洋衛星和以海洋為主用戶的衛星已達到7顆,即將發射升空2顆,在研及獲批立項5顆。2018年,除了「十五」以來發射的海洋一號A/B衛星、海洋二號A衛星和以海洋應用為主的高分三號衛星,天穹之上又增添了2顆光彩奪目的「中國星」和1顆中法「混血星」。
  • 我國首顆Ku頻段高通量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2020年7月9日晚間,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載荷重量、通信容量、設計複雜程度等方面,刷新了國內同類通信衛星的紀錄。目前通信衛星的主要頻段包括C頻段、Ku頻段、Ka頻段等。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將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央視網消息:今天(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常見國產衛星參數介紹
    風雲一號系列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一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已經成功發射4顆衛星;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已經成功發射8顆衛星;風雲三號系列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已經成功發射4顆衛星,可實現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氣象探測;風雲四號系列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可實現多光譜、高精度定量化測量,可獲取高質量多通道地球表面和雲的圖像,實現大氣溫溼度三維結構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