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后之子詹姆士斯圖亞特——英格蘭、蘇格蘭雙料國王?

2020-12-13 History思白生

瑪麗一世——瑪麗斯圖亞特

在西歐的歷史上,中世紀及其後期的封建王朝曾經有這樣一條繼承規矩——只要擁有王室血統,就能獲得合法的王室繼承權。

但是,16世紀的貴族們曲解引申了《薩克利法典》的內容來部分否定這一繼承規矩。

《薩克利法典》規定女子不能繼承土地,這一規矩被16世紀的中世紀貴族曲解為女子不能繼承王位。

但是當時女子繼承王位的情況較為普遍,如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等都是女子繼承王位。

這是因為宗教和血統的因素在當時的王位繼承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因素。

圖1-1. 伊莉莎白一世

16世紀因為爆發宗教改革運動,不列顛島上新教盛行,將天主教趕出不列顛島的呼聲日益高漲。

當時新教的思想傳播到不列顛島上,在逐年的演變中最後形成了英國本土獨樹一幟的安立甘宗。

彼時的英格蘭是新教國家,但是瑪麗一世卻由於自幼在法國長大並接受教育,是天主教徒。

瑪麗一世即詹姆士的母親瑪麗斯圖亞特,瑪麗斯圖亞特在即位之初就差點因為薩克利繼承法而不能即位。

幸好蘇格蘭王室的羅伯特家族的直系男性後代在她父親詹姆士五世之前便死了個精光,詹姆士五世才得以繼承王位,瑪麗一世才獲得了王位繼承權。

圖1-2. 蘇格蘭

瑪麗斯圖亞特作為在歐洲中世紀大名鼎鼎的人物,一生頗為傳奇,她的兒子、外孫子都開創了多個第一。

根據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與蘇格蘭籤訂的《格林威治條約》,她出生便與英格蘭王亨利八世之子愛德華六世籤訂婚約。

1543年,瑪麗斯圖亞特出生一年後,蘇格蘭議會便否決了該條約。

此舉引發了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八年戰爭。

1548年,在八年戰爭期間,為了獲得法國的同盟支持,彼時已經沒有婚約在身的瑪麗斯圖亞特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兒子弗朗索瓦二世籤訂婚約。

五歲的瑪麗隨即被送往法國,在法國國王的撫養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圖1-3. 法國

瑪麗是歐洲中世紀以後著名的才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其在法國受到的最好的教育

在法國接受了優良的教育後,她精通六門語言,並長期保持著閱讀六種語言書籍及寫詩歌的習慣;

她精通多門樂器,熟諳音律;

同時,瑪麗還擁有散文、馬術、馴鷹、縫紉等技能。

除了多才多藝之外,瑪麗的容貌也為世人所稱道!

這樣一位天選之女,卻很不幸地在18歲的時候成為了寡婦。

當然,弗朗索瓦二世的死亡也使得瑪麗在法國擁有了大片的領土和驚人財富。

1561年,在當時的蘇格蘭急需女王親政的情況下,瑪麗一世回到蘇格蘭。

詹姆士便是瑪麗一世這一段時間所生。

詹姆士斯圖亞特

1565年,瑪麗出人意料地嫁給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不久之後,瑪麗便懷孕,其肚中的便是詹姆士斯圖亞特。

(後人將達恩利勳爵稱為小白臉)

因為達恩利勳爵同時擁有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室血統,這使得他的後代同時擁有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合法繼承權。

1567年,達恩利勳爵剛死於一場謀殺中,瑪麗一世便與博斯維爾伯爵結婚。

為了與博斯維爾伯爵完婚,她謊稱自己被博斯維爾伯爵強姦,不得已只好嫁給他。

實際上在此之前,她就已經懷上了博斯維爾伯爵的孩子。

1567年,瑪麗和博斯維爾伯爵剛以新教儀式締結婚約,便引起了貴族們普遍的憤怒。

當時的貴族一致認定達恩利伯爵就是她和博斯維爾伯爵設計殺害的!

以其淫蕩為藉口,貴族們藉機起兵叛亂。

當年7月24日,她便被迫傳位給當時只有一歲的兒子詹姆士。

圖2-1. 瑪麗斯圖亞特

詹姆士由此成為了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詹姆士六世

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死亡後,詹姆士因為具有英格蘭皇室血統的原因同時被選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即此後的詹姆士一世。

此後,詹姆士便成為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雙料國王!

彼時的英格蘭國土已經囊括愛爾蘭在內,所以實際上詹姆士的統治領土就是早年間的英國全境了。

詹姆士一世在英格蘭即位後,大肆鼓吹君權神授,瞧不起議會,由此引起了英格蘭民眾的強烈不滿。

他之所以在英格蘭表現的如此專橫,其內在原因是蘇格蘭是一個專制國家。他將在蘇格蘭的統治模式照搬至英格蘭,結果卻行不通了。

詹姆士一世在位時還發生了許多趣事,足以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

圖2-2. 詹姆士六世

詹姆士的繼承人——斷頭國王查理一世

詹姆士的兒子,即著名的斷頭國王查理一世,是英國及歐洲史上第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和丹麥安妮公主的後代。

1598年,詹姆士一世迎娶丹麥公主安妮。

1600年,查理一世即出生。

由以上可以看出,查理一世的出生在詹姆士繼承英格蘭王位以前。

關於查理一世的趣聞,網上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關於詹姆士一世本人,時人也有關於其是同性戀的揣測,也都是一些茶餘飯後的閒談。

總之,詹姆士於1625年死亡,享年58歲,他本人的歷史也隨著他的死去而消散成塵煙。但是他的血脈延續卻將在不久的將來迎接更大的挑戰!

縱覽歐洲史,會發現這就是一次次的近親之間的爭鬥。未來,不知道詹姆士的哪個親戚又會取而代之!

圖3-1. 查理一世

相關焦點

  • 艷后瑪麗一世之子——詹姆士 斯圖亞特,英格蘭、蘇格蘭的雙料國王?
    彼時的英格蘭是新教國家,但是瑪麗一世卻由於自幼在法國長大並接受教育,是天主教徒。 瑪麗一世即詹姆士的母親瑪麗 斯圖亞特,瑪麗 斯圖亞特在即位之初就差點因為薩克利繼承法而不能即位。
  • 詹姆士一世身為蘇格蘭國王,為何還能夠成為英格蘭國王?
    詹姆士一世是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表外甥,他的母親蘇格蘭瑪麗一世女王是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表姐。詹姆士擔任英格蘭國王期間,曾經兩次解散議會,最終引發了1649年的英國資產階級政變。首先,詹姆士一世與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血緣關係很近;其次,詹姆士一世繼位為英格蘭國王,有利於英格蘭兼併蘇格蘭;最後,詹姆士一世的母親是蘇格蘭瑪麗一世女王信奉天主教,詹姆士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很大程度上也在於英格蘭內部新教與天主教勢力達成的妥協。
  • 回眸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英格蘭王不僅帶兵前往蘇格蘭,還帶了一批法學家,試圖從過去訂立的條約中找到英格蘭王權高於蘇格蘭的證據,不過結果不如他所願。隨後,他要求自己支持的新任蘇格蘭國王約翰·貝利奧向自己效忠,反而激起了蘇格蘭與法國結盟對抗英格蘭,打響了蘇格蘭獨立戰爭。戰爭之初英格蘭獲勝,俘虜了國王約翰,帶走了蘇格蘭國王加冕的聖石,將其置於愛德華在威斯敏斯特的王座之下,直到1997年才歸還蘇格蘭。
  • 英格蘭人為什麼曾經徵服了世界,卻徵服不了蘇格蘭?
    然而公元1314年的班諾克本戰役後,英格蘭人被蘇格蘭人打得丟盔棄甲,最終迫使英格蘭承認了蘇格蘭的地位。由於蘇格蘭的土地比較苦寒,雖然民風剽悍,但蘇格蘭難以長期與英格蘭相抗衡,為了對抗英格蘭,蘇格蘭長期與英格蘭後來的死對頭法國聯盟。因為蘇格蘭與法國的長期聯盟,使得英格蘭承受了數百年的南北夾擊。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知識
    1914年,英格蘭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成為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四,蘇格蘭是英國的政治實體之一。無論從種族和歷史上說,蘇格蘭和英格蘭都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格格不入。蘇格蘭人的祖先和愛爾蘭人一樣是凱爾特人,說的是來自凱爾特文明的古老語言,這種語言至今在蘇格蘭都是官方語言。公元843年,蘇格蘭地區的一個國王完成了各個蘇格蘭部落的統一大業,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蘇格蘭王國。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公元43年,羅馬入侵英格蘭,佔領了威爾斯。但是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爭中,羅馬人都沒有能夠徵服蘇格蘭。哈德良長城就是在這個階段建成的。公元410年,在佔領了不列顛300多年後,哥特人阿拉裡克攻陷了羅馬城,羅馬帝國衰落了,不列顛人終於驅趕走了羅馬人。公元430年,盎格魯人在羅馬人撤退後趁亂來到不列顛,他們一開始作為客人,隨後在伯尼西亞和德伊勒建立了他們的王國。
  • 蘇格蘭在歷史上為何總是打不過英格蘭?
    例如羅馬人就在徵服英格蘭以後,發現繼續北上會無利可圖。所以,帝國建造了著名的哈德良長城來阻擋蘇格蘭土生的皮克特人南下侵擾。當不列顛尼亞省的居民享受著羅馬聞名的光輝,蘇格蘭地區儼然是無人問津的化外之地。但隨著入侵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崩潰,尤其是諾曼人的下一波徵服造成的中間期。蘇格蘭人突然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他們成功南下,將原本屬於英格蘭東北部的一些土地佔據。今天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及其周圍的所謂低地地區,就是在這個時期併入蘇格蘭的。以至於當地人在封建時代,還長期以蘇格蘭國王治下的英格蘭人自居。
  • 自由戰火永不熄滅,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但也正是由於蘇格蘭坐落在易守難攻的偏遠山區,並且當地人民都十分驍勇善戰,所以對於野心勃勃英格蘭來講,想要控制蘇格蘭並不簡單。然而,1286年開始,蘇格蘭王位繼承紛爭不斷,英格蘭王國開始通過不斷幹預蘇格蘭的王位繼承來對這個國家進行控制。當時,蘇格蘭國王巴裡奧已經完全淪為英格蘭的傀儡,英國可以隨意幹涉蘇格蘭的內政來獲取想要的利益。
  • 蘇格蘭國王加冕的永恆見證 | 斯康宮
    尤其是在王宮花園中的一方「命運之石」,耳聞多少君王的錚錚誓言,肅穆了時光。◆ 命運之石,又稱斯康之石,重152公斤,神秘而富傳奇色彩。相傳它是達爾裡阿達第36任國王肯尼斯一世的加冕石。而歷史學家的觀點則是,Erc之子費格斯將這塊神聖的石頭從愛爾蘭帶至阿蓋爾郡(英國蘇格蘭原郡名),並在其上加冕。孰是孰非,終成煙雲。
  • 英國脫歐後又要公投?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隔閡巨大?(3)_遊俠網 Ali...
    英格蘭吞併蘇格蘭  而英格蘭通過聯姻徵服的策略到公元16世紀開始產生了結果。首先在公元1542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死後,他唯一的女兒瑪麗一世繼位,而當時她出世只有六天。
  • 三百年的怨偶羅曼史: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初遇
    說到蘇格蘭,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羊?風笛?蘇蘭裙?某W 開頭品牌的奶油餅乾?還是梅爾吉勃遜主演的《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 Heart, 1995)?那個臉上塗著藍色顏料在死前大喊著「自由!!!!」(Freedom!!!!)的威廉·華勒斯(William Wallace)。
  • 英國國家由來:詳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淵源
    幾仗打下來,羅馬人就把凱爾特人打服了,控制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和整個威爾斯,並將其設置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不列顛尼亞省。  羅馬人繼續往北打,也很輕易地打敗了蘇格蘭地區的皮克特人(同屬凱爾特族),但問題來了,蘇格蘭地形複雜,皮克特人又頗為彪悍,再加上北邊離羅馬實在太遠,不好管,於是羅馬放棄了蘇格蘭,而是改為在英格蘭、蘇格蘭交界的地方修長城(眼熟吧?)
  • 都是英國,蘇格蘭和英格蘭為啥不同,哪裡不同?
    當時,英格蘭和威爾斯是羅馬帝國的一省份,稱為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之北(也就是現今蘇格蘭的部分)被稱為加勒多尼亞,不被古羅馬所管轄,是皮克特人居住的地區。  843年達爾裡阿達國王麥卡爾平兼任皮克特王國的國王,建立阿爾巴(Alba)王國,王號為肯尼思一世。此後,蘇格蘭王國歷經鄧凱爾德王朝、坎莫爾王朝、巴裡奧爾王朝、英格蘭佔領、布魯斯王朝以及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至1707年與英格蘭王國合併成為聯合王國後不復存在。  2014年9月18日,就蘇格蘭是否脫離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舉行的公投被否決。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是什麼關係,為何蘇格蘭要獨立
    而留在當地的凱爾特人則和盎格魯、撒克遜等日耳曼部落融合,逐漸形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的英格蘭人。英格蘭人自詡為「盎格魯-撒克遜人」就是來源於此。1066年,法國諾曼人入侵英國,在英格蘭地區建立諾曼第王朝。諾曼人徵服英格蘭後,不斷入侵蘇格蘭,迫使蘇格蘭臣服於諾曼王朝。不過蘇格蘭人並未放棄反抗,蘇格蘭一直或明或暗的和英格蘭的諾曼王朝及其後繼者作對。
  • 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丨互利原則給現代世界解決衝突有怎樣的啟示?
    蘇格蘭一直能夠希望能夠在英格蘭及其殖民地組成貿易網進行自由貿易,作為喪失獨立性的補償,蘇格蘭用議會換取自由貿易帶來的國家繁榮。自威廉一世成為英格蘭首位國王以來,英格蘭國王都在擴展不列顛群島的領土,英格蘭通過武力將威爾斯與愛爾蘭收入版圖,但始終無法徵服英格蘭。1296年至1307年,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發起兩次戰爭都未將其徵服。
  • 蘇格蘭與英格蘭,一場原住民族與外來民族之間上千年的恩怨情仇
    近日英國正式「脫歐」,而蘇格蘭卻想著再次「返歐」,還有前段時間蘇格蘭的獨立公投,為什麼蘇格蘭總要跟英格蘭對著幹,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千年恩怨。公元11世紀,英格蘭建立了諾曼第王朝。1296年,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入侵並吞併了蘇格蘭,蘇格蘭人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獨立反抗鬥爭。電影《勇敢的心》中的威廉·華萊士就是在這一時期抗擊英格蘭的侵略的。在威廉·華萊士被部下出賣被殺後,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繼續領導獨立運動。
  •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最終合為一個國家?
    1603年,由於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死後無人繼位,她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得到機會入主英格蘭,改稱詹姆斯一世,實現「王朝聯合」,兩國共主而分治。儘管蘇格蘭和英格蘭擁戴同一位君主,但暗中的矛盾卻在逐漸積累。1692年,蘇格蘭爆發叛亂。英王威廉三世要求所有蘇格蘭貴族向自己宣誓效忠。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大約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麥克阿爾賓成為蘇格蘭南方勢力最強大的首領,他於847年在一塊方形的大石頭上加冕為蘇格蘭國王,從而創建了蘇格蘭的第一個朝代——阿爾巴王朝。阿爾巴王朝末代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和他的女兒死後十幾家蘇格蘭貴族開始爭奪王位。這些諸侯大多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同時擁有土地,因此他們就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
  • 英國是怎麼形成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格局的?
    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在世界盃的球隊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一直英國隊,而經常看到英格蘭隊,但是英格蘭卻不能代表整個英國,因為英國一共分為4個區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他們統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國。首都倫敦,就位於面積最大的英格蘭。
  •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愛恨情仇
    在合併之前就是自己的一宮格,合併後變成了現在的一鍋火鍋,但歷史以久形成的獨特風格和文化,雖說蘇格蘭早在1707年就加入了英國,但是幾百年來,蘇格蘭人依然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今天在蘇格蘭的很多地方,路牌依然用英語和古蓋爾語同時標註,湖在英語中是「Lake」,但是蘇格蘭人卻習慣地稱呼為「L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