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桃源12月15日電 題:湖南最窮鄉鎮巨變背後的「霸蠻」書記
記者 李俊傑
如果不是有意詢問他的年齡,很難想像,這位兩鬢白髮,看上去似乎已有近60歲的鄉鎮黨委書記,實際年齡只有42歲。
為了摘掉最窮鄉鎮的帽子,7年多來,他以鎮為家,將基層工作當成了畢生事業,任勞任怨。
2007年以前,這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地方:地處大山深處,土地貧瘠,產業匱乏,政府負債纍纍,以致當地社情複雜。
而今,這個眾所周知的落後鄉鎮—湖南桃源縣觀音寺鎮,卻連續多年被評為該縣紅旗單位,各項工作均名列前茅。
他,就是當地人稱「霸蠻」書記的唐述林。在湖南方言中,霸蠻被指執著,在困難中吃得苦,認死理。
「七不」鄉鎮的新任書記
觀音寺鎮地處湖南桃源縣西北部的大山深處,與國家級貧困縣懷化市沅陵縣接壤。全鎮面積225平方公裡,人口2.6萬,轄18個自然村,是桃源縣最大的邊遠山鎮。
在外界,觀音寺鎮是出了名的亂鎮、難鎮:該鎮發生過書記、鎮長被就地免職的醜事,發生過鎮黨委書記來了半年就主動辭職的難事,也發生過當地近百名群眾摘下鎮政府的招牌,浩浩蕩蕩到縣政府群訪而轟動一時的大事。
由於偏遠貧窮,加之鄉辦企業遺留下的1.27億元欠帳,當地農民和銀行成了觀音寺鎮政府的債主。每到逢年過節,大批農民便聚集在鎮政府討要欠款,不少幹部被鬧得無法安心工作。2000年7月,由於幹群矛盾激化,近百名群眾一怒之下,摘下鎮政府招牌上訪。
一位多年前,在該鎮考察過的湖南省級領導,稱該鎮是湖南最窮的鄉鎮。處於工作考慮,2006年11月,唐述林被桃源縣委臨危受命調往此地工作。
報到的第一天,唐述林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剛下車,鎮上的一條主幹道上擠滿了農民,搭帳篷的、趕牛羊的、圈地坐在地上的,五花八門。」他回憶說,從主幹道的十字路口到鎮政府,走了一個小時。到了鎮政府,他發現到處雜草叢生,破敗不堪。
用觀音寺鎮政府的話說,幾年前的觀音寺鎮是典型的「七不」鄉鎮:上級任務不完成、政府債務不償還、工資福利不落實、機關食堂不開火、各級領導不願去、幹部職工不上班、百姓辦事找不到人。
經過一系列調研後,唐述林和觀音寺鎮黨委班子們達成一個共識:觀音寺最大的難題是民心渙散,群眾對政府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唐述林決定,解難的第一步,必須凝聚民心、增添信心、共謀發展。
說幹就幹。唐述林告訴中新網記者,2006年以前,境內15座水庫,座座病危;689口堰塘,口口破損;全鎮除了一條過境公路外,沒有一條道路硬化。雖然在山區修一條毛公路等同於平坦地帶一條水泥路的造價,但鎮黨委研究,把修路放在了興辦實事的第一位,全力組織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歷史遺留下來的鄉辦企業欠債問題,唐述林採取逐年償還的方式,「主要對有重病、考上大學、婚喪嫁娶等這部分人,進行優先考慮」。
「風氣的好壞,是一個地方發展最大的軟實力」,唐述林要求,每月鎮政府班子成員必須駐村8天、幹部必須駐村16天,講政策法規,解民生難題。每次下鄉檢查工作,他都要求村委會準備的飯菜從簡,一般不超過3個菜。
觀音寺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次他與唐述林等幾人前往長沙出差,在一個賓館裡點了幾道普通的菜,結帳時花了100多元,唐述林得知後,狠狠地將他們批評了一頓。
陽光是腐敗的防腐劑。在觀音寺鎮,唐述林要求鎮村兩級嚴格推行陽光財務制度,在政務公開欄裡,進行一一詳細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對自己捨不得,但對村裡百姓的民生工程,唐書記是盡心盡力,到處化緣」,上述工作人員說,幾年來,唐述林為鎮裡發展爭取到各類資金3000多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觀音寺鎮基層設施建設,超過了前幾十年的總和。
用實際行動去說服百姓
「不管官大官小,關鍵在於你是否為百姓辦了實事。」唐述林坦言,觀音山鎮由3個鄉鎮合併而成,不少還是移民,民風彪悍,但他的「法寶」是用實際行動去說服百姓。
讓唐述林頗有感觸的是,2007年,他剛到鎮上工作不久,百姓圍著他討帳,旁邊看熱鬧的一位村民插了句話說:「這個書記作了幾件實事,應該是個能幹事的人,不要為難他」,這位村民掰著手指列舉了唐所作的幾項民生工作,這群人聽後,很快就散了。
在觀音寺鎮,唐述林手機號碼有如「為民熱線」。唐述林說,只要百姓有困難,有疑惑,隨時都可撥打他的電話,只要是合理的要求,他都會及時並設法解決。
一個小小的舉動,卻瞬間讓唐述林明白一個道理:「要給老百姓幹實事,也要用老百姓身邊的人來感動老百姓。一個人就是一盞燈,一盞燈照亮一群人。」
於是,一場「道德模範」評選在該鎮拉開帷幕,至今已開評6年。唐述林告訴記者,今年,全鎮共分「清潔工程」、「公道正派」、「引領風尚」等12類共60名「道德模範」,由村組推薦,政府考察後進行投票,最後集體審定評出。這些的道德模範被製作成宣傳欄,擺放在觀音寺鎮政府大院內,「讓所有人都來學習他們的事跡」。
為了幫助村民明理懂法,觀音寺鎮還派出得力幹部為每個村聘請一位法律政策諮詢顧問,開辦法制講堂培訓,全鎮近兩年1000多件民事糾紛全部在村內得以化解。該鎮還下力幫助農戶提升致富技能、培育新型農民,每年邀請10多名縣內外農技專家進村上課,在每個村裡建起了農科教室。現在,該鎮所有的村裡都有一個主打產業,90%農戶有了一門致富技能,853名農民獲得了專業技術證書,成為鄉村致富「土專家」。
在政府的引導下,該鎮每個村依據公民道德規範的要求討論制定了各村的村規民約,政府編寫的1萬本《新農村農民道德行為規範通俗讀本》下發到每戶農民手中,文明新風在這個封閉的山野中呈現出勃勃生機。
過去,長潭坪村是觀音寺鎮民風比較差的村之一。支書何冬生帶頭和黨委政府唱反調,甚至曾帶著村支兩委跑到縣委告書記鎮長的狀。唐述林上任後,多次找到何冬生談心,通過耐心細緻地作工作,何冬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村裡搞水利建設資金不夠,為解決燃眉之急,何冬生連自己的房屋都主動抵押給了銀行。
如今,唐述林許下的承諾已基本兌現:哪裡有農戶,哪裡就有水泥路;哪裡有農田,哪裡就有水渠;哪裡有旱情出現,哪裡就有水井;哪裡有河道,哪裡就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