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場被譽「絞肉機」,為何蘇聯士兵卻越打越多?

2020-12-17 迷彩前沿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被譽「絞肉機」,為何蘇聯士兵卻越打越多?

和平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炮火,沒有傷亡,沒有流血。今天的我們過著十分幸福的生活,與自己的家庭,在節假日可以全家出遊放鬆,過節過年全家團聚有說有笑,哪怕是在天災人禍面前,也有國家給我們作保障。可是大家知道麼,我們今天的幸福生過,是曾經無數先輩的犧牲和流血換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損失最大,歷時最久,涉及面最廣的戰爭。全世界有80%的人都捲入了這場戰爭,基本上沒有一個國家沒被卷進去的。當時,法西斯國家對很多的國家都發動了侵略戰爭,歐洲以德國為主,亞洲以日本為主。當時,由於人類科技的進步,熱武器已經是戰場上的主流武器了。由於熱武器的威力十分的巨大,那個時候戰場上可以說是遍地的屍體。在蘇聯與德國的戰場上,是戰線拉得最長,戰爭面也最廣的戰爭,傷亡也是最多的,被人們稱為巨型的絞肉機。

早期的時候,由於德軍十分的擅長閃電戰,因此常常獲勝,而蘇聯則是節節敗退。但是蘇聯人卻是越打越多,以至於打到後期,德國戰敗了。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上,這與戰鬥動員有著很多大的關係。首先我們要明白,德國戰鬥的目的是侵略,而蘇聯戰鬥的目的是保衛家園。在這一點上,人民的觀點是達成一致的,德軍的殘酷激發了反抗侵略的民族的血性,要知道,民族團結的力量是十分大的。

除此之外,蘇聯還採取了強制徵兵的制度,無論男女,只要年輕體壯的就要去當兵。還有監獄中的犯人,只要參戰,就可以將功贖罪,橫也是死,豎也是死,萬一在對抗德軍的時候沒有事,還可以獲得獎勵。因此蘇聯的士兵越來越多,直至後來德軍潰敗。

相關焦點

  • 在二戰後期,為什麼德國的士兵越打越少而蘇聯越打士兵卻越多?
    二戰時期德國是歐洲地區主要的戰爭策源國,而作為歐洲陸地主要對手的蘇聯是歐洲陸地戰場上主要的和德國作戰的主要力量,讓很多人疑惑不解的是蘇聯在戰爭初期損失的軍隊數量高達數百萬,以及大量的裝備,然而在衛國戰爭後起蘇聯的軍隊規模竟然高達一千一百萬,同時主要的軍工指標也非常可觀,而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技術裝備卻在迅速的縮小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二戰蘇德戰場,為何大批的德國軍隊凍死,沒準備過冬的衣服嗎?
    蘇德戰場,應該是二戰之中,戰況最為激烈的戰場。特別是在莫斯科、史達林格勒的城市之中,蘇德士兵短兵相接,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終這一場戰爭以德國的失敗告終,而德國失敗的原因,除了蘇聯人民的英勇抗戰之外,就連大自然都在幫助蘇聯。
  • 二戰蘇德戰爭,蘇聯為何能迅速恢復戰鬥力?兵力集中單打一
    德軍不發動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聯就不會反攻柏林嗎?首先,從作戰對象上看,德軍是一打四,蘇軍是單打一德國對蘇聯展開巴巴羅薩行動,是1941年6月22日。本來,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的時間並不是1941年的6月份,由於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等國的反抗,以及墨索裡尼在北非被英軍打得抬不起頭來,為了先解決這些後顧之憂,德軍才推遲了進攻。但從中也反應出,僕從國的軍隊只能拉後腿,卻成不了戰場氣候。
  • 蘇聯之謎:讓德國人困惑不解的是 為何蘇軍人數越打越多
    二戰爆發之前,蘇聯有1.6億人口,但由於初期蘇聯與德國實際上是盟友關係,所以在德國大肆擴張的同時,蘇聯也陸續侵略吞併了波蘭東部和芬蘭的部分領土,並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小國完全吞併,所以到1941年戰爭爆發前夕,蘇聯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8億。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交戰雙方為何轉換戰場?先打兩頭後打中央
    二戰蘇德戰爭,1941年7月到9月發生的第一次斯摩稜斯克戰役,雖然德軍最終佔領了斯摩稜斯克,宣稱完成了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目標和任務,但蘇軍也對外宣稱挫敗了德軍繼續對莫斯科展開進攻的企圖。從當時戰場環境看,德軍有繼續進攻莫斯科的條件,蘇軍也有繼續反攻斯摩稜斯克的可能,為什麼交戰雙方都沒有繼續進攻呢?
  • 二戰時蘇聯的動員能力有多強?可以說讓日本望塵莫及
    那麼二戰時蘇聯的動員能力有多強?下面我們來看一些數據。 1939年二戰爆發時,蘇聯的軍隊數量僅僅100多萬,但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的軍隊數量已經暴增到500多萬,擁有飛機近2萬架、坦克1.5萬輛、火炮上萬門。
  •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不同意美軍出擊巴爾幹?怕引狼入室
    也是因為德國跟義大利盟友的關係,北非戰役才打得那麼慘烈,英國也生怕失去這塊殖民地而不惜耗費大量資源和犧牲無數英軍的生命。而對於蘇聯來說,巴爾幹半島的地理位置對蘇聯的威脅太大,一旦德軍長期控制此地,就會與土耳其打成一片,那樣對蘇聯更加不利。從這個層面講,巴爾幹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這裡不僅是德國發動二戰的後院,也是發動閃擊戰的戰爭發動機。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發生於1942年6月28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德軍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役,戰場重心又為何從中線重新轉移到南線?本來,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春季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做充分準備,為什麼戰鬥最終卻在史達林格勒發生了呢?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德國有多大可能性打贏二戰
    德國打贏二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實上德國和自己的對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德國僅僅只是一個千萬人口級的中等強國,而在其對手中卻有美國和蘇聯這樣洲級大國。
  • 二戰蘇德戰場,為抵禦納粹德軍,蘇聯1.8億人口死傷6000萬
    世界各國為了 抵禦法西斯國家的進攻,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1.8億人口的蘇聯傷亡高達近6000萬人。 中國在二戰時期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如果我們看看二戰時期蘇聯的衛國戰爭,就會知道歐洲東線戰場比亞洲戰場還要恐怖百倍。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 二戰中的「絞肉機」,傷亡三百多萬,如此慘痛的代價換來了什麼?
    說起戰爭「絞肉機」,大家可能會想到一戰中凡爾登戰役,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一戰,而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場戰役,也可謂是「戰爭絞肉機」。 時間來到1939年,德國與其軸心國在經濟危機的爆發與各種政治原因的同時作用下,鋌而走險,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參戰人員最多的一場戰爭。
  • 二戰時期的聖誕節;德軍士兵與蘇聯兒童一起慶祝聖誕節
    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大陸,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為了慶祝這一巨大勝利,希特勒和史達林互相致電慶祝。希特勒的賀電是:祝您個人幸福,祝友好的蘇聯各族人民繁榮富強。史達林的賀電是:德蘇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有一切理由萬古長青。圖為1940年12月24日,希特勒在視察海岸防線以後與工人們共度平安夜。聖誕節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幾個節日之一,戰爭時期也是如此。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凍傷幾十萬,為什麼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上個世紀隨著德軍進攻波蘭二戰正式爆發,希特勒通過閃電戰迅速將西歐大陸佔為己有,就連法國也被所佔領,在法國被德軍佔領之後,西歐就只剩下了英國還在頑強抵抗,而這時候德國並沒有打算進攻蘇聯。隨著夏季、秋季結束,西伯利亞地區進入冬季,德軍在莫斯科凍死凍傷了幾十萬士兵,這讓德軍的進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那既然寒冬如此厲害,德軍為什麼不直接去搶蘇聯百姓的衣服來穿呢?德國和蘇聯的氣候完全無法對比,德軍士兵在西伯利亞的寒冬中被迅速凍成了冰雕,而且不僅是因為德軍士兵無法適應氣候,德軍的過冬物資也嚴重缺乏,所以在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之下德軍才會慘敗。
  • 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為何戰後卻能快速成為與美國爭霸的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是擊敗德國最主要的一股力量。在1941年德國向東發起進攻後,蘇聯在近四年的衛國戰爭中損失了2000多萬軍民。再加上蘇德戰爭前期的戰場都在蘇聯境內,蘇聯國內的基礎設施更是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可以說,蘇德戰爭讓蘇聯遭受了難以預估的損失。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猶如下山猛虎,靠著閃電戰令很多歐洲國家聞風喪膽,但是唯一可以說讓德軍頭疼的就是蘇聯了,有著以前拿破崙的先例,所以閃電戰無疑也成了打蘇聯的計劃。可是德國士兵為何還會大量凍死,最終敗退而歸呢?
  • 為何越南軍隊裡有「德械」?拜託,那是蘇聯玩剩下的!
    可能有人會問了,德國遠在歐洲,而越南又是一個東南亞國家,他們是怎麼能得到二戰時期的德軍武器呢?這個問題恐怕就要從法國對越南的殖民政策說起。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法國軍隊投入了近10萬的軍力用於進攻宣告獨立的越南政權,而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德國人。作為二戰戰勝國,法國在戰後也裝備了一些德國武器,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MG34通用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