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場,為何大批的德國軍隊凍死,沒準備過冬的衣服嗎?

2020-12-10 騰訊網

蘇德戰場,應該是二戰之中,戰況最為激烈的戰場。特別是在莫斯科、史達林格勒的城市之中,蘇德士兵短兵相接,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最終這一場戰爭以德國的失敗告終,而德國失敗的原因,除了蘇聯人民的英勇抗戰之外,就連大自然都在幫助蘇聯。

在1941年末1942年初的那一個冬天,無數德國士兵被凍死在莫斯科郊外。一些倖存的德國士兵,每當回憶起那個冬天,都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二戰初期,德國之所以攻無不克,他最有利的武器就是以飛機、坦克結合的閃電戰戰術。憑藉著閃電戰,德國在不大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波蘭,不到一年就擊垮了英法聯軍,大敗了法國。這時候德國不論從普通的士兵,到領導層無一部隊戰爭充滿自信,於是在1941年6月,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

這一場戰爭的開戰時間是6月,天氣炎熱,德國軍方認為憑藉著閃電戰的迅捷攻勢,用不了幾個月,就能打下莫斯科,讓蘇聯投降。戰爭的一開始,也確實像德國所想的一樣,蘇聯軍隊節節敗退,到了9月德軍已經打入了莫斯科城下,11月就已經佔領了蘇聯1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些土地包括了蘇聯近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業基地。

德軍士兵們都認為勝利在即,可以趕在12月底之前結束戰爭,回家過一個聖誕節。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德軍並沒有準備許多過冬的棉衣、補給。蘇聯間諜也抓住了這個重要信息,因此蘇聯決定將戰事拖入冬季。

到了那一年的冬天,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在凜冽的寒風以及深厚的積雪中被凍成了鐵疙瘩。德國士兵們也被凍得不行,再加上德軍戰線拖得太長,運輸補給困難,無法及時向前線運輸冬天的補給。

反觀蘇聯本土作戰,深知蘇聯冬天有多寒冷,早就準備好過冬的物品。而且蘇聯士兵即使在戰場上犧牲,其他士兵也會奪回他的屍體,即使屍體帶不走,也要扒掉犧牲士兵的棉衣,讓德國士兵眼巴巴地看著。

就在那一年的冬天,蘇聯發動了反擊,將德國士兵包圍殲滅,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二戰的天平開始向盟軍傾斜。

相關焦點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上個世紀隨著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二戰剛爆發的時候英法對德國採用綏靖政策一味放任德國,導致了最後德國不斷壯大,佔領波蘭之後德國並沒有得到滿足。佔領西歐之後,德國沒有成功攻佔英國,所以這時希特勒就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蘇聯,不過最後德國和拿破崙一樣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下遭遇滑鐵盧,德國士兵僅僅在莫斯科就凍死了大批,那麼為何在那麼嚴寒的情況下德軍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 二戰蘇德戰爭,蘇聯為何能迅速恢復戰鬥力?兵力集中單打一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以後,圍繞德國該不該繼續向東擴大戰爭的問題,一直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見好就收,在佔領波蘭和法國等西歐國家以後,把主要精力用在進攻英倫三島上,戰局可能對德國還有利;另外一些人認為,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史達林也可能要進攻德國,只要希特勒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前不再主動進攻,穩住既有戰線,德國就能獲得戰爭主動權。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凍傷幾十萬,為什麼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上個世紀隨著德軍進攻波蘭二戰正式爆發,希特勒通過閃電戰迅速將西歐大陸佔為己有,就連法國也被所佔領,在法國被德軍佔領之後,西歐就只剩下了英國還在頑強抵抗,而這時候德國並沒有打算進攻蘇聯。隨著夏季、秋季結束,西伯利亞地區進入冬季,德軍在莫斯科凍死凍傷了幾十萬士兵,這讓德軍的進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那既然寒冬如此厲害,德軍為什麼不直接去搶蘇聯百姓的衣服來穿呢?德國和蘇聯的氣候完全無法對比,德軍士兵在西伯利亞的寒冬中被迅速凍成了冰雕,而且不僅是因為德軍士兵無法適應氣候,德軍的過冬物資也嚴重缺乏,所以在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之下德軍才會慘敗。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上個世紀隨著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二戰剛爆發的時候英法對德國採用綏靖政策一味放任德國,導致了最後德國不斷壯大,佔領波蘭之後德國並沒有得到滿足。佔領西歐之後,德國沒有成功攻佔英國,所以這時希特勒就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蘇聯,不過最後德國和拿破崙一樣在西伯利亞的嚴寒下遭遇滑鐵盧,德國士兵僅僅在莫斯科就凍死了大批,那麼為何在那麼嚴寒的情況下德軍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呢?
  •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為何不就地取材燒柴取暖?容易暴露目標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說了兩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戰役,德軍為什麼不燒木頭取暖?一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同樣遇到嚴寒,為什麼還是凍死那麼多?
  • 二戰蘇德戰場被譽「絞肉機」,為何蘇聯士兵卻越打越多?
    導語:二戰蘇德戰場被譽「絞肉機」,為何蘇聯士兵卻越打越多?和平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炮火,沒有傷亡,沒有流血。當時,法西斯國家對很多的國家都發動了侵略戰爭,歐洲以德國為主,亞洲以日本為主。當時,由於人類科技的進步,熱武器已經是戰場上的主流武器了。由於熱武器的威力十分的巨大,那個時候戰場上可以說是遍地的屍體。在蘇聯與德國的戰場上,是戰線拉得最長,戰爭面也最廣的戰爭,傷亡也是最多的,被人們稱為巨型的絞肉機。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能擁有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
    同盟國對德日的處置二戰後德國本土是美蘇盟軍佔領接管的,後又因佔領國的文化觀念不同分為東西德國分別駐軍,東西方陣營冷戰,都保留了被佔領國的軍隊,東西德國合併後延續自然能擁有軍隊。而德國從進攻波蘭開始,一般大會戰兵力都超百萬。日本就是兵力資源不夠。看看歐洲,哪次大會戰不是幾十萬人,上百萬人互毆的?再看看亞洲戰場。日本有幾次是集結30萬以上的兵力來打會戰的?基本上有10萬20萬就不錯了。人家蘇德還有二邊各百萬之眾的大會戰呢。日本國資源一直都比較短缺,然後海軍陸軍互相爭搶。最重要的是,日本沒有先手計劃。
  • 二戰閃擊戰所向披靡,為何說不是德國一己之力?放鬆警惕幫了大忙
    德國發動二戰成功,並不是德國自身有多麼強大,而是周邊環境促成了希特勒野心膨脹。英法蘇有沒有機會阻止德國發動二戰?這個命題是成立的。起碼有這樣幾個機會是看得見的。1935年希特勒就開始廢除《凡爾賽條約》關於不準德國擴充軍事力量的條款,允許德國擴充軍隊實施徵兵,這就是德國走向侵略擴張的第一步棋,但英法睜隻眼閉隻眼,把重心放在德國繳納的戰爭賠款去了。
  • 德軍在莫斯科凍死了那麼多士兵,為何堅持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
    二戰是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侵略,世界人民奮起反抗的戰爭,其中在歐洲戰場,主要是納粹德國在侵略別國,而且在前期還沒有受到多少抵抗。德國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發起了進攻,憑藉著閃電戰的戰術和強大的裝甲部隊,德國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法國這樣的軍事強國也宣布投降,英國則躲在本土不準備出來,只用空軍和德國對抗。
  • 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為啥一個能建立軍隊,一個卻只能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何同盟國處理戰敗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方式不同呢?為何德國能成立自己的軍隊,而日本卻只能成立自衛隊?日本和德國戰敗後的武裝力量為何相差如此之大?
  • 二戰時,縱橫無敵的德國軍隊,夥食怎麼樣?
    而且,第2次世界大戰尤其是歐洲戰場,德國幾乎以一己之力挑戰全世界,在戰場上,德軍以一對多,面對各路豪強,幾乎從不落下風。可以說,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雖然戰敗,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德國軍隊卻堪稱雖敗猶榮,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更得到了舉世公認。
  • 二戰時期,大量德軍在莫斯科被活活凍死,為何不去搶劫蘇聯人?
    蘇聯軍隊勇敢地殺敵,迫使德國軍隊退卻,在這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前幾次戰爭中,不管形勢如何惡劣,德國從未失手。同時莫斯科保衛戰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傳奇。這個戰役也為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役埋下了伏筆。由於各種原因,德軍在這次戰役中戰敗了,其中天氣因素是最主要的。那時,莫斯科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強對流天氣,氣溫為零下40度以上。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猶如下山猛虎,靠著閃電戰令很多歐洲國家聞風喪膽,但是唯一可以說讓德軍頭疼的就是蘇聯了,有著以前拿破崙的先例,所以閃電戰無疑也成了打蘇聯的計劃。可是德國士兵為何還會大量凍死,最終敗退而歸呢?
  •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會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會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兩次世界大戰讓我們知道了義大利是名副其實的「豬隊友」。我們都知道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德國的對手不是神,但是他的隊友卻是豬。一戰前意德結盟是有共同敵人,二戰前結盟是因為希特勒跟墨索裡尼信仰相同,再說義大利也是有點作用的。一戰時義大利原屬同盟國一方,後臨陣倒戈投降了協約國,最後也以戰勝國自居,把德國坑的夠嗆。二戰時德國又與義大利結盟,倒黴又倒在了這個豬隊友的身上。若沒有義大利的拖累德國的情況可能還會好一些。
  •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能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軸心國集團的二號國家。作為德國的重要盟友,日本承擔了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主要作戰任務。在亞洲戰場,日本軍隊橫掃亞洲,所向披靡,把中國軍隊打的節節敗退,把西方殖民軍隊打的抱頭鼠竄,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的武器裝備特別是陸軍裝備並不先進,和西方差了一大截,那麼為何日本能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第一,作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日本的實力是值得肯定的。二戰時期,日本是僅次於美德蘇英的世界第五大強國,工業非常發達,是亞洲唯一的工業國家。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二戰時,美軍中為何有那麼多「德國人」
    所以,德裔士兵在美國軍隊數量中保持較大的比例就不難理解了。此外,美國軍隊中德裔士兵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德國人英勇善感,軍事素養極高。美國最兇悍的德州男兒(白人)大部分都是德國人後裔。看看二戰時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就知道德裔士兵為什麼那麼受歡迎。所以,美軍中德裔士兵遠遠多於其他族群。
  • 二戰時期的德國,戰鬥力很強,為什麼最後卻失敗了
    (蘇德戰爭)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下令軍隊務必在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但由於蘇聯雨季較長,道路泥濘不堪,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大大減慢。最終戰爭被拖入了冬季。而希特勒過於自信,根本沒有給德軍準備過冬的棉衣。再加上蘇聯執行堅壁清野戰術,清空了莫斯科周圍所有的資源。德軍最終在莫斯科遭遇滑鐵盧,蘇德戰爭形勢也開始逆轉。像這樣的事例,在二戰中比比皆是。如果希特勒能多聽取統兵將領們的意見,德國也不至於在二戰後期如此艱難。
  • 二戰時期,大量德軍在莫斯科被活活凍死,為何不去搶劫蘇聯人?
    蘇聯軍隊勇敢地殺敵,迫使德國軍隊退卻,在這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前幾次戰爭中,不管形勢如何惡劣,德國從未失手。同時莫斯科保衛戰也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傳奇。這個戰役也為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役埋下了伏筆。由於各種原因,德軍在這次戰役中戰敗了,其中天氣因素是最主要的。那時,莫斯科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強對流天氣,氣溫為零下40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