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明心學視角看周易,學會五點便可致得良知

2020-12-19 小宇悟易

《周易》是中華五千年的大道之祖,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孔子玩易,韋編三絕,嘆易道之精:「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以孔子之力,尚不可稱悟《周易》,普通人之才,自然更覺晦澀難懂。但陽明心學的創立,為我們學習《周易》提供了新的思路。筆者在此為大家介紹一二。

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說:「先生之說(指陽明心學)為足繼夫子之後,蓋逆知其從讀《易》而來。」這點名了陽明心學與易學的關係,是渾源一體,圓融無礙。王陽明認為心即理,本體與功夫不可分割的思想,即是對《周易》體用一源的看法。生活中許多人,常說:「道理我都明白,只是做不到。」這就是將知行分割成了兩部分,違背了知行合一的道理。以《周易》的思想來看,即是獨陰不生,獨陽不長的陰陽辯證思想。以下五點或能對各位有所啟發。

一:立志。王陽明少立大志,即是成聖人。如何成聖人呢?他總結出三個字:致良知良知即是易,即是萬物之一的太極。此「易」即在本心之中。

二:恆心:《易》在本心中,故人人皆可致之,但必須有如恆卦所示的久恆之心:「雖酬酢萬變,妙用無窮,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體,是乃體常盡變,非天下之至恆,其孰能與於此」。

三:省查、克制:此兩點合一而談,當有了恆心之後,就可通過明心見性的省查克制功夫來實現道德意識的覺醒。《中庸》中說:「凡事皆未發之中,發而皆中節之和」。這句話可以認為是致得良知的表現。

四:謙遜。《周易》六十四卦,唯有一卦全吉,即是謙卦。謙遜的人格是受到天地福佑的人格。學會謙遜,便能在探求《周易》所述的大道中,不斷精進。

筆者認為此五點應五行之說,組成了心學解易的有機整體。做到知行合一,便可從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悟出易理。正所謂極數知來之為佔,不斷的累積經驗,終會不斷接近聖人不佔而吉的境界。

相關焦點

  • 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在哪?聽聽這場明良知主題高端對話
    2019-05-18 17: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孫良5月18日下午,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分論壇二 「明良知——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順利舉行。在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董平的主持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名譽院長陳來,北京大學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廖可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吳震,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產生後影響巨大,朝廷大臣、學者士大夫、販夫走卒當中,都有陽明的信徒,尤其是在中下層民眾中具有極大的影響。「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張,是一種簡單直截、當下即是的工夫,引發了中下層老百姓的極大興趣,直接推動了儒學平民化運動,構成了對官學也就是朱子學的衝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明亡以後,陽明心學受到打壓,但被譽為「同治中興名臣」的曾國藩,一生都崇拜陽明、效法陽明。
  • 問藥丨略答陽明心學與禪宗宗趣之異同
    明代佛教高僧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就曾指出,陽明之所謂「良知」並非禪宗之所謂「真知」,其言:新建創「良知」之說,是其識見學力深造所到,非強立標幟以張大其門庭者也。然好同儒釋者,謂即是佛說之「真知」,則未可。何者?「良知」二字,本出子輿氏。今以三支格之:良知為宗,不慮而知為因,孩提之童無不知愛親敬長為喻。則知「良」者美也,自然知之而非造作者也。
  •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構築了陽明心學的基石是什麼呢?那就是王陽明概括的四句話,即: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後來人們稱之為陽明心學「四句教」,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我們就陽明心學四句教深入解讀:1.
  • 從陽明心學與積極心理學冥想技術,學會樂於與壓力共處
    冥想不是屏蔽外界壓力或內心壓力的一種手段,它無法消除也無法屏蔽問題,而是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待問題,以及有意識地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我們與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冥想幫助我們會與壓力共處,了解壓力,找到壓力中蘊含的意義,做出重要的抉擇,從壓力中獲取能量,從而在壓力中變得更強大、更睿智、更慈悲。冥想中,那個不做評判的「觀察者」是誰?
  • 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精髓
    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之說,被廣泛傳播,但陽明先生知行合一之說,與我們通常理解並不一樣。知和行,本是一件事王陽明認為,知和行不是分開的,分開說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和解釋。所以,陽明心學讓人們警惕心中的念頭,有事省察,無事存養,一念萌動,便掃除廓清,連根去除。知,是良知,立志聖賢,專注並忙碌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知,其核心又是良知之說。
  • 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首先,個人對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和願景是高度認同的,以中華傳統文化,喚醒民眾,助力民族復興,這樣的事業是偉大的、崇高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 2018第六屆國際陽明文化節在修文啟幕 探討「心學」時代價值
    明正德六年(公元1508年),王陽明被謫貴州龍場(今修文),並在此地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創立了以「致良知」為核心的陽明心學,成為了明朝中晚期重要的學術和思想流派,影響深遠,遠及海外,修文也因此而被譽為「王學聖地」。
  • 學陽明心學
    最開始看的是酈波老師百家講壇的《五百年來王陽明》,講的太好了,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不管你是否對陽明心學有興趣,都非常值得去看一下,你肯定能被酈波老師幽默風趣的表達所吸引,也能對王陽明這個人的一生有個整體的認識。
  • 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
    學者大咖就「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  -通訊員楊明  陽明心學峰會日前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故裡餘姚舉行,多名學者會集一堂,各自闡述對於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的理解。本屆峰會以陽明心學和文化自信為主題,對於進一步深入研究陽明學說的生活內涵、擴大陽明學說的影響力具有現實意義。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國內陽明心學專家做客廣東聰明人集團
    1月16日,陽明心學專家——贛南師範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周建華與贛州中國明史學會王陽明研究分會副理事長董華一行三人應廣東聰明人集團周志明董事長邀請,從贛州來到和平調研指導聰明人企業文化建設。>到訪的專家聽取了董事長助理楊石文關於廣東聰明人集團的企業概況,介紹了「聰明人」的核心理念——聰於知,明於行,和廣東聰明人集團的目標——做良知企業
  • 國學臺專訪—陝西省陽明學會會長王海峰
    心學作為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守仁(號陽明)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 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這使學派大盛,也合乎王陽明心學「愚夫愚婦可學」的觀點,又為陽明心學的流弊打下基礎。王艮說:「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在他看來,因為百姓日用已經是聖人之道,所以沒有刻意去做功夫的必要。泰州學派的傳人,如羅汝芳、周汝登等,都是崇尚虛無、沉迷禪學道術的,直至學派背離儒家「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宗旨。
  • 陽明心學為什麼如此厲害?易慧學創始人如是說(道破天機)
    上網、看書,初得陽明先生的心學要領,今日有幸分享給各位!陽明心學三步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陽明心學三體:本體、主體、客體。那麼「三體」是什麼?那麼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什麼?那麼陽明心學和楨迪易慧學有何區別聯繫?
  • 陽明心學的文化源頭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性本善,要相,並貫徹自己內心本初想法。陽明心學的思想高度以及對生活的實用性深受後人所尊崇,其中不乏曾國藩這樣的清末名臣。任何一種思想體系都是先傳承再創新的,那陽明心學是傳承自哪裡呢?孟子
  • 陝西首屆陽明心學助力企業發展交流會隆重召開
    圖說:陝西陽明學會會長趙永安講話2月25 日,由陝西省文化傳播協會、陝西省陽明學會、西安交大繼續教育學院總裁教育中心主辦,西安哞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我心光明百戰百勝一一陝西省第一屆陽明心學助力企業發展交流會
  • 陽明心學真是無用之學嗎?(續)
    既如此,則利瑪竇既有的與儒家思想相異的「所學」帶有了西方宗教性質,這點是李贄拒斥的,他強調的是,利瑪竇如果想以他既有的雜糅儒家的中化天主教思想來取代儒學,那麼實在是愚蠢之念。諸君看到這裡便知,歷史中的李贄哪裡是一位只會討好洋大人的奴才?而這位先生說的「陽明心學是亡國之學」,其說詞更是偏頗。
  • 心學聖地 | 餘姚陽明古鎮項目策劃篇
    他創立「心學」,自成一派。最著名的思想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親民」。不但有佛老的逍遙,而且具有深刻的現實關懷。對當下的我們而言,是一種有益身心的精神食量。「明德親民止至善、知行合一致良知」——吳光(浙江省社科院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浙江儒學學會會長)三重難點餘姚與王陽明王陽明一生碾轉多地——龍崗悟道、紹興證道、江西平亂……而對於他的故裡餘姚,卻了解甚少。餘姚等地除了陽明故居、陽明路之外,相比於其他幾處陽明心學發揚布道的地方顯得默默無聞。
  • 度陰山講陽明心學:四句教
    今天繼續學習度陰山解讀陽明心學。整理筆記雖然不是太好玩,但裡面的故事蠻有意思的!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王陽明奉命到廣西去討伐思恩、田州的叛亂。出徵前,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錢德洪,一個叫王汝中,討論他的四句教。四句教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