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2020-12-14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風口浪尖,自媒體及官方媒體紛紛發聲。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

首先,個人對致良知四合院的使命和願景是高度認同的,以中華傳統文化,喚醒民眾,助力民族復興,這樣的事業是偉大的、崇高的,也是值得關注的。對於致良知四合院為什麼會遇到如此大的社會反抗聲音,很多是值得深思的。不能客觀面對這一客觀現象,將頭埋在沙子裡或者通過公關手段可能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個人不希望大家持有絕對的、片面的看法,致良知四合院體系裡面,從個人角度有很多好的東西,比如通過自我反省和反思,來總結個人成功失敗的原因;通過關注國家大政,提升人 的視野格局;通過提升人的使命感,發現人生的更多意義感;通過喚醒他人,幫助人們擺脫一些負面習慣的操縱、推動社會道德進步等等。

但是,對於致良知四合院的有些做法和觀點,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希望致良知四合院及學習企業能夠對這些問題加以思考。

首先,以變相強制的方法,讓學員或者通過企業老闆讓員工去完成「建立微信群、做三小時工作坊、發展和邀請他人、分派群人數、工作坊數量、賣書數量」等任務。

這是此次遭遇聲討最大的原因之一。同時,在四合院以及致28企業中,以上述任務作為評價『』心靈品質」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指標,如果沒有做工作坊、沒有完成招生任務、沒有完成賣書任務,便是心靈品質不夠高。相反,如果熱火朝天的去發展學員、去做工作坊、去賣書,就是心靈品質高。致良知四合院號稱喚醒人們的大愛之心,但是如果將這些硬性任務指標強壓給學員、員工,員工和學員無法感受到這種愛。陽明心學中,任何事物都是修心的途徑,而外在行為事物反而是表象,稻盛和夫強調工作職場是最好的修心途徑。上述的做法,顯然與陽明先生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最終,這樣的企業很可能也是主業下滑。

第二,企業員工被迫或變相被迫犧牲自由時間讀書學習。

這是網絡支持反對聲音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很多企業參與學習後,員工每天晚上要寫作業心得、上班前要寫家書、完成《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讀書等任務,而這些大多又都是要求以8小時之外完成,很多企業命令禁止使用上班時間。雖然多數企業號稱自願,但是在一個組織中,對於老闆大力強調重中之重的事情,有多少希望在職場提升的人又敢於不跟隨和擁護呢,更不用說有些企業採取扣款、罰款、樂捐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與陽明先生的心學修習路徑建議是背道而馳的,最終,員工可能會身心疲憊,一旦有機會和出口,就會爆發出來。

第三、道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

法律是最低限要求,道德是在法律底限基礎之上的要求。但是如果對勞動法都沒有概念、沒有敬畏,五險一金都不能足額繳納、加班補助的法律規定都做不到,片面強調道德,就很容易讓員工對企業推行致良知的目的產生懷疑,引起員工內心的牴觸和反感。

第四,聖賢不容置疑,不容不同聲音,絕對追隨聖賢。

在這一點上,與陽明先生的精髓思想也是不一致的。在古代孔子也好,陽明先生也好,大量的思想都是在回答別人的問題甚至不同觀點,不會不允許提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學相長是教育的基本規律。陽明心學中,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及反求諸己等,這些思想的一個方面,就是不盲目的崇拜聖賢,而是遵循天理,而遵循天理,主要的途徑又是反求諸己。陽明先生強調在行中體證,而不是盲目信仰某一個人,如果是盲目追隨,陽明先生也就難以對程朱理學、佛老之說進行發揚而自成一派。

第五、不能因材施教,一本紅書,一套方法,適應幾乎所有學員。

致良知四合院知行合一學習法,一方面號稱讀原文悟原理,但是其主要教材,是一本書《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因材施教,是古今教育的基本規律,在致良知四合院,紅皮書是最主要的教材,心道德事四部曲是唯一的路徑,五大要點是全部的根基,無論學員是初中沒有畢業還是博士研究生,是門衛還是大學老師,是學生還是養老院的老人,是在為拿不到畢業證而苦惱的大學生還是不知貧窮為何物的富二代。想把所有的人用一套方法,刻成一個模子,在當今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組織強依賴性越來越弱、尊重個性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六,心道德事四部曲的不同看法。

在知行合一學習法中,四部曲是主線。但是,對這個提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現代心理學的動機、意識、情緒、行為已經有大量經過數據檢驗的結論,也更容易傳播推廣。四部曲的提法,在高深同時變得可能更加晦澀。尤其是其中的「道」,老子也好,陽明先生也好,「道」都是更高層面的東西,放在「心」之上,也容易產生很大爭議,至少也應該是一個層面上,而在知行合一學習法,「道」是心決定的,「道」又被經常解釋為「格局與境界」、「眼神就是道」、「起心動念就是道」,更容易讓人產生糊塗。個人才疏學淺,尚不清楚這是出於「聖賢思想」,還是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們的繼承性發展。

對致良知四合院的幾個參考性建議:

1、理解民心

真正理解和體會大量普通員工的痛點、渴望和需求。引領民心,但不是硬性或者藉助第三方變相硬性灌輸其所不需要的東西。如果因為致良知,很多員工被迫離職、工作幸福感下降、敬業度降低,也是我們的需要加以反思的,尤其是很多企業家明確強調不支持致良知就離職。

2、真正喚醒民心,而不是硬性或變相硬性要求「發展學員人數、工作坊、讀書、寫作業和賣書」這些外在指標

陽明先生的心學的心,根本上是一顆「遵循天理之心」,而事事物物背後底層只有基於這顆心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是形式,就不是致良知。有多少員工做這些事情只是為了滿足領導的需要?有多少真的是內心認同和從中得到獲得感?後者會有,但實際可能會只是一部分人。如果不考慮員工內心的真實感受,以「發展學員人數、工作坊、讀書、寫心得、賣書」作為硬性要求,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違背基本規律,埋下風險的根源。

3、工作是最好的道場

按照知行合一學習法,心靈品質的層面分為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而士人,就是腳踏實地、終於職責。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連本職崗位的業績都不能達標,如果一個企業家,連自己的企業的發展風險都解決不了,連合規和勞動法都遵循不了,連滿足員工基本的生活物質需要都解決不好,卻投入大量精力以「發展學員、做工作坊」去「喚醒」他人,最終這些企業可能難以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對於大多數企業家,首要責任,是基於自身的企業使命創造社會價值,滿足被市場和客戶所接受的社會需求,讓自己的員工幸福、有尊嚴、有獲得感,這是企業履行使命責任的基本,也是人才競爭時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當這一點做好的基礎上,我們如果能夠在道德上去推動和承擔更多,才能從優秀走向卓越,否則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4、敬畏和謙卑

陽明先生說,千罪百惡皆從熬上來,在致良知四合院,這句話也經常被提起。謙,是去病良藥,但是,很多學員在致良知四合院卻沒有感受到「謙」。敬畏民心、敬畏科學、敬畏前輩,方能長足發展,畢竟,在心學的道路上,我們學習時間最長的也不不過十年左右,而致良知四合院3.0戰略,也遠遠沒有能夠被時間和歷史所檢驗,對心學、管理學領域那些前輩們我們還是應該心懷敬畏,始終保持一顆虛懷若谷之心。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助力中國企業家新長徵
    本次學習會由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簡稱「致良知四合院」)主辦,上海致良知學習小組以及蘇州致良知學習小組承辦,學習會希望通過學習陽明心學思想智慧造福企業、造福社會,為企業家提供經營管理的思想理論。 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 2014年由創始人白立新博士與50多位企業家共同創辦。
  • 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在哪?聽聽這場明良知主題高端對話
    2019-05-18 17: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孫良5月18日下午,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分論壇二 「明良知——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順利舉行。在陳來看來,陽明心學對構建世界哲學體系起著一種引領作用;心學體系中涉及的和而不同,多元和諧的包容精神,成為當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的重要資源;明良知即是以明德引領風尚,講的是社會價值引領的問題,明良知是明德的一種方式,在紹興,用明良知作為明德的一種抓手,是陽明精神在當代的重現。
  • 陽明心學學習基地落戶---青島島城企業家學習國學又添主力軍 芳...
    10月31日下午4點58分,著名心學先師王陽明銅像在位於徐州路的中錦大廈落成揭幕。此舉標誌著,由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發起的陽明心學國學學習熱潮即將在島城開花結果,島城企業家學習《致良知》有了新基地。
  • 致良知四合院被指涉「精神傳銷」,參訓高管稱遭索三百萬贊助
    民辦非企業組織「致良知四合院」近日捲入涉傳風波。其以捧讀王陽明心學為主要內容的收費封閉式研修,被指強制要求學員分享心得、賣書拉新成員,並全程沒收手機,涉嫌精神傳銷。參加致良知企業內部關於推廣致良知的文件,對未能完成指標的員工進行扣罰一條群聊記錄顯示,一位學員在心得中寫道:「在致良知四合院,每次講到下面這段話,我們都會熱淚盈眶:深深感恩這個時代,參與到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中,追隨聖賢走向光明。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成就社會,服務民眾的平臺。
  • 「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 都去哪兒了?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都去哪兒了?來源:新金融頭條「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產生後影響巨大,朝廷大臣、學者士大夫、販夫走卒當中,都有陽明的信徒,尤其是在中下層民眾中具有極大的影響。「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張,是一種簡單直截、當下即是的工夫,引發了中下層老百姓的極大興趣,直接推動了儒學平民化運動,構成了對官學也就是朱子學的衝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明亡以後,陽明心學受到打壓,但被譽為「同治中興名臣」的曾國藩,一生都崇拜陽明、效法陽明。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心學學會一半,成就一生
    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實踐磨礪。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之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麼,致良知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這在王陽明身上體現的最充分。當時寧王造反,王陽明原本有其他任務在身,但他毫不猶豫前往平叛。
  • 王陽明心學思想:用「致良知」揭開人性面紗,用「光明心」昭日月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陽明心學三大核心理論王陽明精彩耀世的人生在於他經歷了:當眾廷杖的恥辱、下獄等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橫行的危險;荒山野嶺的恐慌、門前冷落的孤寂、龍場悟道的心靈狂喜、狂喜之後的萬般寧靜。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學習心學,如何培養我們良知良能?
    致良知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在王陽明看來,對於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良知。良知每個人都有,但是人們被遮蔽後就不知道其仍然本在我們的心中,或者知道其存在卻不知道其是何其寶貴。在陽明先生看來,每個人本來都是良知清澈,每個人的生命本也應如鳶飛魚躍般活潑潑的,而人生的很多不明、彎路、苦惱、糾結,乃至成功與失敗,往往根源都是良知被遮蔽。那如何培養我們的良知良能呢?以陽明心學的觀點,良知良能每個人本都具足,但不能起用,是因為被不明遮蔽。
  • 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構築了陽明心學的基石是什麼呢?那就是王陽明概括的四句話,即: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後來人們稱之為陽明心學「四句教」,也是陽明心學的核心,我們就陽明心學四句教深入解讀:1.
  • 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
    學者大咖就「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  -通訊員楊明  陽明心學峰會日前在明代大儒王陽明的故裡餘姚舉行,多名學者會集一堂,各自闡述對於陽明心學與文化自信的理解。本屆峰會以陽明心學和文化自信為主題,對於進一步深入研究陽明學說的生活內涵、擴大陽明學說的影響力具有現實意義。
  • 「致良知四合院」陪伴式學習與成長|陽明心學經典解讀
    公元1527年,陽明先生56歲。是年五月,正在紹興家中守孝的陽明先生,忽然接到朝廷的任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領兵廣西,出徵思恩、田州。儘管戎馬倥傯,軍務繁忙,有一件事情,陽明先生卻始終掛懷於心,以至於兩次寫信叮囑弟子。
  • 明白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就能受用無窮
    陽明心學,必須去領會語言的整體,不是被字句所束縛,確指一些名詞概念那就是形而下的事物,也就不是心學了。因為文字語言是為傳達思維的、是傳遞思想的,陽明心學的三個核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可以說是意識,思維,主觀等等,是要去思考與實踐。心學,是由於客觀的外在事物是需要意識反應的,那麼心學就是辯證領會人的意識如何去反應物質的規律,避免主觀,而尋求客觀。
  • 缺良知的「致良知」與被成功學玩壞的「陽明學」
    圖片來自致良知四合院官方公眾號今天,一篇《爭議「致良知」》的文章廣為傳播。文章質疑一個叫做「致良知四合院」的組織「搞傳銷」。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致良知四合院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這是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與《易經》的因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易經》為五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之一。陽明先生與《易經》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精通《易經》,在貴州龍場悟道的天然溶洞就被命名為「玩易窩」。在《玩易窩記》中,陽明先生記述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讀《易》。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問藥丨略答陽明心學與禪宗宗趣之異同
    同樣,陽明心學也極其看重「心」在主體實踐中的功能,並以「致良知」名之,而在具體施教的方法與對象上都表現出較之傳統儒家更大的靈活性,如王陽明之隨時提點、隨事教導,又如泰州學派諸子在講學時常不限於士人學子,乃至走卒販夫,所在多有。第三個相似:造成的影響相似。
  • 快速了解心學精髓之妙——「普通人」修習陽明心學的幾個建議
    陽明心學,可以說是聖人之學,但做為「普通人」,尚沒有一顆聖人的心,或者不想成為聖人,如何修習陽明心學?王陽明說陽明心學修煉體驗如此美妙,天地萬物一體之心如此活潑潑的,為啥很多人體會不到?快速理解陽明心學的精髓全貌關於陽明心學精髓是什麼,眾說紛紜,從快速體味到陽明心學的精妙之處的角度,對普通人而非聖賢,理解陽明心學的精髓,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 學陽明心學
    之前我就看過酈波老師的《曾國藩家訓》,但是對比一下關於王陽明的講習,感覺陽明心學對酈波老師的影響更為深遠一些,或者換句話說:酈波老師就是陽明心學的忠實支持者,也是對陽明心學有足夠心得體會的實踐者。我花了差不多一個多星期不間斷地看完了酈波老師的視頻,對王陽明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有了初步的感知,不敢說我對這些理論有多大的研究,但依然讓我有足夠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