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城古鎮感受慢時光

2020-10-05 動態四川




位於樂山市犍為縣東北部的羅城古鎮始建於明末,成型於清代,因有著被建築界稱作「東方諾亞之舟」的船形街——「涼廳街」而聞名,現如今已經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無需購買門票,即可走進其中,感受當地村民的慢生活。

古鎮坐落於橢圓形山丘頂上,呈東西向紡錘形布局,中間為全長209米的青石板人行道,兩側是被稱為「涼廳子」的沿街長廊和穿逗木架結構民居,具有典型的西南集鎮建築風格。從空中俯看,整個古鎮猶如「山頂一隻船、雲中一把梭」。其船形布局在建築領域別具特色,1983年被澳大利亞墨爾本借鑑興建中國城。

古樸的建築、悠閒的生活、沿街各色小店......置身於古鎮當中,仿佛時光都慢了下來。每逢周末,都會有變臉吐火這一別具特色的川劇上演,古鎮裡的茶館都坐滿了茶客,在此休閒漫談,感受安逸時光。

相關焦點

  • 這裡是羅城古鎮,四川十大古鎮之一
    歷史交疊著新生,時間交錯著空間,羅城古鎮的船艙裡,瀰漫著最真實的人間煙火。與友人談談心,品一杯茶的滋味,享受地道的慢生活。船形街上的茶館是羅城古鎮的一大風景,徜徉在羅城古鎮上,人群熙攘,時光悠長。一半明淨,一半安靜,歲月在牆上剝落,留下塵世間的煙火。這裡蘊藏著的美,只有走走停停,慢慢欣賞,才能發現其中的韻味。短短的一條街上,你來我往的鄉民們基本上把茶館當成了自己的家,這讓外來旅遊者看來,著實是件弄不懂緣由的事,然而,喝茶、看戲、擺龍門陣的樂趣恐怕只有古鎮上的人們自己才最明白。
  • 犍為美景/羅城古鎮/攻略/路線/4A/船形街/羅城美食/好吃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所屬我們犍為的羅城古鎮及改造後的新景象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裡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羅城古鎮人生活安逸舒適整條街道都是由茶館構成的如果你來到羅城你可在古鎮泡一杯茶坐下讓自己的身心都處於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去感受古鎮的悠閒
  • 體驗羅城古鎮,漫步「中國的諾亞方舟」,多民族生活是什麼樣的?
    與時代脫軌的古鎮,漫步「中國的諾亞方舟」,體會當地的多民族生活現在我們居住的地方都是鋼筋混泥土的高樓,周圍也都是一棟又一棟不斷創新高的高樓,隨著都市生活的壓力逐漸增長,不少長期生活在「鋼鐵森林」的都市人們,都會去尋找更加原生態的,鄉村的生活環境。
  • 羅城古鎮「大變臉」
    9月26日,羅城古鎮啟航儀式結束後,所有人員遊覽了羅城古鎮小編帶你現場走一走感受羅城一把椅子一杯蓋碗茶感受古鎮人文氣息羅城古鎮等你
  • 四川一座百年古鎮—羅城古鎮,隱居於山林之中的古鎮,生活悠閒
    到了四川犍為縣,便有了隱居於山林之中的古鎮,這裡的居民生活悠閒,形成了獨特的民俗習慣,這就是羅城古鎮。羅城古鎮位於四川犍為縣東北部,以漢、回、彝、滿、藏、黎、苗等7個民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使古鎮更加豐富多彩,也增加了外賓對古鎮文化的探索和好奇。
  • 出了時代羅城古鎮,10元可以住一晚,值中國諾亞方舟
    出了時代羅城古鎮,10元可以住一晚,值中國諾亞方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在城市已經無法感受到滿足和震撼,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探索心情,走進陌生的城市,感受另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天然氣,而平時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都感到疲憊,因此他們希望在古城的歷史氛圍中體驗慢生活的魅力
  • 雲遊中國|中國諾亞方舟——羅城古鎮
    羅城古鎮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裡,距犍為縣城25公裡。居住著漢、回、彝、滿、藏、黎、苗7個民族。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老街今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1982年,澳大利亞人依樣在墨爾本建造了一座「中國城」,羅城古鎮從此名揚海外。
  • 暮雨: 晾在山頂的日子 ——記羅城古鎮
    古鎮,從淡薄的秋色中走來,從月圓時走來。那燃起的壩壩茶,點燃五萬人的慢生活。從未見過如此盛大的喝茶場景。一入古鎮,就進入了從前車馬慢的生活。在所有沉落的時間裡,山頂的船型古鎮,在青色的煙霧裡,為我們打開了秋天裡最濃重的煙火。 街上的小紅旗舉起山頂蓬勃的色彩,帶來生命的火熱與飽滿。那青瓦的屋簷、穿鬥的結構、斑駁的門楣、陽光下的青苔,帶我回到從前的舊時光。仿若,有誰的大手,把人們從繁瑣的生活中,牽引到這裡來。在這裡,我窺見了一種閒散輕鬆的生活。
  • 適合周末遊的暖泉古鎮!見證驚豔千年的打樹花,感受它的慢時光!
    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節奏也都比較快,平時兩點一線,休息日能做的,也就是日常修仙了,這也讓古鎮、蘇州這一類景點,成為眾人嚮往的地方。古香古色的美景,加上慢節奏的生活,能夠更好的享受時光的點點滴滴。暖泉古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有特色的民俗建築,走在悠長的小巷中,感受微風拂面的愜意,看著滿地的秋葉隨風飄搖,也是一場心靈的釋放~當然,它除了能給你帶來古香古色的沉浸式感官之外,它還能讓你享受到,傳承500餘年的民俗活動——打樹花。
  • 羅城古鎮:央視紀錄片《記住鄉愁》推薦的第一個鄉愁小村鎮
    有古鎮情懷的你一定要來親自感受「中國的諾亞方舟」羅城古鎮位於四川省犍為縣東北部,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距樂山市 60公裡,距犍為縣城25公裡。羅城古鎮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公元1628年),成形於清代。羅城古鎮由於地處邊陲,曾是軍事要地,明、清兩代均是屯兵制夷(西南少數民族)的"軍事鋪",故稱"羅城鋪",鎮西的營盤山就是當年的屯兵之地。羅城古鎮的建築很有特色。
  • 「升級版」羅城古鎮喜迎八方遊客
    船形街古戲樓上每天好戲連連,古鎮旅遊環線帶給遊客全新體驗……2020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日期間,經過改造提升後的犍為縣羅城古鎮喜迎八方遊客,現場熱鬧不已。假日期間,古鎮「國慶八天樂」文化惠民活動在船形街古戲樓上展開,龍燈、歌舞表演、古箏彈奏、旗袍秀、快板、吉他彈唱、川劇表演等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上前圍觀。來自成都的劉老師利用假期,帶領20多名學生到古鎮船形街寫生,這期間,他們吃住都在古鎮上。
  • 羅城古鎮遊人如織:龍燈獅燈鬧元宵
    四川在線消息(魏玉婷 記者 吳亞飛)2月11日,正值元宵佳節,樂山市犍為縣羅城古鎮鑼鼓喧天、人潮湧動,當地老百姓舞起龍燈獅燈,歡天喜地鬧元宵。在羅城古鎮著名的船型街上,聚集著前來觀賞龍燈獅燈的遊客,整條街被圍得水洩不通。
  • 羅城 | 一座充滿鄉愁的城市!
    位列其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中的羅城古鎮 有人說:一輩子一定要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也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內心深處安放一座城市的記憶。感受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純樸的民風民俗,聆聽古建築無言的訴說,青磚黛瓦飛簷翹角,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著歷史遺蹟,都在訴說著百年古鎮的滄桑……走在古鎮裡的青石板路上,總讓我覺得,下一秒,就會邂逅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從白牆黛瓦的幽深街巷裡向我款款走來
  • 脫離時代的羅城古鎮,10元可以住一晚,不愧是中國的諾亞方舟
    隨著對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漸提高,在一個城市生活中感受不到滿足和衝擊。越來越多的人帶著探險的心情進入不熟悉的城市,希望感受到其他城市的文化遺產和自然氣息。平時快節奏的生活讓所有人疲憊不堪,想要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古城盡情享受緩慢的生活。
  • 遊古鎮 聽戲曲 四川犍為羅城古鎮周末有「戲」
    四川新聞網樂山4月13日訊(楊濤 文/圖)4月11日一大早,樂山犍為羅城古鎮與往日一般,逛古鎮的遊客悠閒地讀取著古鎮的歷史年輪,春風拂面,沐浴春光,沉浸於時光印記之中。受疫情的影響,犍為羅城古鎮景區曾一度按下「暫停鍵」,讓千年古鎮短暫進入「休眠期」;疫去春來,隨著景區恢復開放,在古鎮景區經過提內質、強服務、補短板後,犍為文旅啟動「驅動鍵」,讓古鎮景區文旅融合復甦有了新風貌。
  • 【每日一景】犍為羅城古鎮——中國諾亞方舟
    羅城古鎮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裡,距犍為縣城25公裡。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老街今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 羅城古鎮船型涼廳
    第一次知道羅城古鎮是端午節的今天,昨天由成都到犍為朋友家,今天一大早由犍為去古鎮,帶著好奇心,因為還從來沒有聽說過羅城古鎮,更不曉得是船型吶。一個小時車程的樣子到了古鎮,頂著烈日東張西望…古鎮位於四川省犍為縣的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裡,距犍為縣城25公裡。據說居住著漢、回、彝、滿、藏、黎、苗7個民族。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老街今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 詩歌巡洋艦「名家有約」羅城古鎮國慶詩會成功召開
    10月2日到4日,詩歌巡洋艦「名家有約」羅城古鎮國慶詩會在金秋圓滿成功舉辦。2號下午,「名家有約」一行人浩浩蕩蕩走在羅城古鎮,遺落在山頂上的一膄船,青山綠水,古色花香。美女講解員一路解說,了解古鎮的歷史淵源。遊完了古鎮,在戲臺附近的「船中樓」茶館喝茶。一杯蓋碗茶在手,把自己置身於茶的天下,別有一番韻味。
  •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羅城古鎮,近距離地感受了船形街的魅力
    從空中俯瞰四川版圖,在一橢圓形的山丘頂上,有一類似船形圖案的建築群,這氣勢宏偉、奇異獨特的船形建築被後人喻為船形船形街坐落於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裡。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1628年),成形於清代。
  • 「中國的諾亞方舟」——羅城古鎮(上)
    1982年,澳大利亞人在墨爾本建造了一座「中國城」,而這座「中國城」的原型就是四川的羅城古鎮。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稱羅城古鎮為「中國的諾亞方舟」。時至今日,這座古鎮居住著漢、回、彝、滿、藏、黎、苗7個民族的古鎮,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的人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