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杭州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地方,就是「集賢亭」。其實它就在西湖一公園的旁邊,平日裡這一帶就熱鬧不凡,聚集著一群群吹拉彈唱,喜歡載歌載舞的市民。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到西湖邊散步的遊客也必然會經過這個小亭子。
它的對面就是 「晚節流香」石碑,在歷史上就頗有些名氣,據說古時候,這裡原本就有一個黑亭子,後來經清代浙江總督李衛重建,取名聚賢亭。隨著歷史變遷,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才改名為現在的「集賢亭」。
因為當時亭子周圍都是平沙淺草,就被供給八旗子弟騎射練武,故稱「亭灣騎射」。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首次南巡來杭,並先後六次到此,都有遊西湖和閱兵等活動,而「閱兵」的地方就在集賢亭這裡。 「亭灣騎射」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集賢亭在2012年曾經被大風吹倒過,後來在2013年才按原樣恢復,據說它的梁柱現在都是鋼結構的,我倒沒有親手去驗證過,反正一改之前木結構的「嬌嫩」,現在說它「牢不可破」也不誇張。
每天夕陽西下的時候,這一帶都會吸引來很多攝影愛好者。尤其是夏天,晚霞和遠處的寶石山一起倒映在水中,格外讓人覺得驚豔。這裡也是欣賞西湖舊十景之一「寶石流霞」的好地方。
集賢亭一側還種著一大片荷花,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荷花叢中還若隱若現,藏著一座雕像。於是無論遊客還是慕名而來的攝影師,都會在這裡拍照。有的帶來小座椅,有的乾脆席地而坐,為了精美的畫面,往往一坐一等就是幾個小時。
為了保留它古時候的模樣,集賢亭四周,包括從岸邊走到亭子裡那段路,都沒有搭建護欄,這裡可以說是與西湖水零距離接觸的觀景平臺,同時也是親水平臺。
但是因為面積不大,有時候難免會讓人覺得擁擠,從而產生落水的危險,大家到這裡玩的時候,一定要聽從附近保安的指揮和勸導。有趣的是,好像極少聽說有人在這裡落水。大概因為沒有明顯的保護措施,大家都十分謹慎小心,反而自覺維護了秩序的良好。
這篇短文裡的照片,是我在路過的時候隨手拍的,因為當時天已經快黑了,從北山路到南山路繞了半圈,一路奔襲。平時的風景大多如此,或者比這還要漂亮很多,如果你們到西湖玩,可別錯過了這個比較經典的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