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流逝,詩歌的意義會產生變化,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可循嗎?

2020-12-21 人都有不容易

詩歌的意義並非固定不變的,它有漲有落:那時候遭批判甚至禁毀的作品,這時候有可能選人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的典範;在那裡被罵得一錢不值的作品,在這裡有可能成為暢銷書。詩歌意義此時漲、彼時落或此地漲、彼地落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其中是否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呢?我看是有的。

第一,釋義時代與寫作時代距離愈久遠,詩歌的意義值愈呈下降趨勢。魯迅早就說過:「凡作者,和讀者因緣愈遠的,那作品就於讀者愈無害。」不管魯迅所說的「因緣」包括多少方面的內容,當時間距離愈向遠拉的時候,對讀者來說,作品的內容就愈加淡薄了,毫無疑問,作品的意義也就減弱了。在作品產生的時代,對於當時的讀者和釋義者來說,由於和作者生活在同一時間裡,因而就和詩人具有某種共同的意識,對社會現實有著比較一致的看法,這樣,讀者「握撥一彈,心弦立應」,於是詩歌就產生強大的社會效應,顯示出高度的意義值。

魯迅

然而,寫作時間與釋義時間相隔愈久遠,因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作品產生時的社會基礎如今已不復存在,人們的價值觀念與價值標準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多少年前無限激動人心的作品,在多少年後就不一定能打動人心,即使能打動人心,力量也很微弱了。寫作時間與釋義時間相隔愈久,詩歌文本的意義值就愈降低,這是沒有什麼疑問的。如果寫作時間與釋義時間的間隔無限延長下去,最後,詩歌文本的意義值是否可能降低為「0」呢?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馬克思曾經談到希臘神話和史詩的命運,對我們解決上述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發。馬克思認為,希臘神話和史詩,在當時「成為希臘人的幻想的基礎」,其意義不可低估。然而,「隨著自然力在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馬克思接著提出一個問題:「阿基裡斯能夠同火藥和彈丸並存嗎?或者,《伊利亞特》能夠同活字盤甚至印刷機並存嗎?隨著印刷機的出現,歌謠、傳說和詩神繆斯豈不是必然要絕跡,因而史詩的必要條件豈不是要消失嗎?」

馬克思

但是,希臘的神話和史詩,至今「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顯示出不朽的魅力」。希臘神話和史詩,對於激發今人的幻想,已不起多少作用了,但它作為人類童年永不復返的階段而產生的作品依然具有永久的魅力,主要是因為它是那個不發達的社會階段的結果。我們今天仍然喜歡希臘神話和史詩,就是對人類童年懷有一種特別的歷史興趣,正如兒童的天真會使我們愉快一樣。詩歌的意義表現在許多方面,當其他所有方面的意義無限降低的時候,它在激發人的歷史興趣方面的意義絕不可能喪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使一萬年以後,詩歌的意義值也不可能全部變為「0」。

古希臘神話

第二,釋義空間愈接近,詩歌的意義愈明確。釋義空間是哺育釋義者的有著一定文化背景的民族聚居的空間。釋義空間靠近,就意味著文化背景比較接近。例如中國與日本,是兩個不同的釋義空間,然而,由於日本文化與漢文化有著歷史淵源的聯繫,所以這兩個釋義空間存在著許多相似的因素。這樣,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的律詩與絕句的理解就容易得多,闡述作品的意義也比較容易。

日本和服文化

中國人對日本的俳句的理解也是一樣的情況。一般說來,操同一語系的不同的釋義空間都是比較接近的,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都用英語思維和表達,在文化上相通的因素就比較多,所以他們相互闡釋作品就比較容易明確意義。相反,我們中國人對用英語寫作的詩歌,在意義的理解上就存在一些障礙,英美人士對漢詩的理解也一樣。

我們不能不承認「文化屏障」的存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釋義空間愈呈擴大化趨勢。現代科技突飛猛進,人類生存的整個自然空間縮小了。交通和通訊的發達,使地球變成一個村莊。自然空間的縮小,意味著釋義空間的擴大。因為,人們之間日益頻繁的聯繫增多,文化交流呈現空前未有的規模,先進的物質文明和富裕的精神文明,只要在世界上一出現,很快就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這樣,原來處於不同釋義空間中的人,相互之間的共同性逐漸增多,於是,釋義空間的擴大化趨勢就是必然的了。儘管釋義空間呈現擴大化趨勢,然而,永遠不可能使不同的釋義空間成為一個統一的釋義空間。只要民族不會消滅,民族文化不會消滅,民族心理的差別總是存在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徵,會使特定的釋義空間免遭瓦解。

本文乃作者「人都有不容易」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詩歌釋義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豐富,這是為什麼?
    一切詩歌作品,都是歷史的作品,是歷史傳統中的一部分。所謂傳統,從時間維度上講,是指「過去」。應該承認,凡是「現在」以前的都是「過去」。嚴格地說,任何一種現象,一經出現,就已開始加入「過去」的行列。正是由於長期的歷史發展,我們人類的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才一步一步地不斷趨向完善化,從而才產生了和發展了審美的功能。十分顯然,詩人的意識也不可能是與歷史絕緣的意識,只要他一經思考,人類的審美文化傳統就對他產生作用了。伽達默爾說得好:「藝術的萬神廟並不是一個向純粹審美意識呈現出來的永恆的現在,而是某個歷史地積累和會聚著的精神活動」。
  • 中國國內航班號或有規律可循
    航班號真的有規律可循嗎?如果像網上流傳的說法:「航班號有四個數字,第一位、第二位數字代表地域,如1代表華北、2為西北、3為華南、4為西南、5為華東、6為東北、8為廈門、9為新疆」,那麼MU2842航班怎麼會是東方航空公司從北京飛往南京的呢?接受民航資源網採訪的數位業內人士解釋,國內的航班號在歷史上確實有過規律。
  • 實有規律可循,窩料打破窩點的平衡狀態是問題的關鍵
    有打窩就有補窩,只是補窩停口的現象困擾著部分釣友,這便是本文討論的重點,一窺其中的究竟。   補窩停口看似偶然,其實有規律可循   如果從時間維度統計,補窩停口多發生在深秋、冬季、早春三個時間段,而晚春、夏季、初秋雖然也有發生,但次數、頻率遠遠小於冬季。
  • 精釀啤酒口味隨時間流逝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精釀啤酒的某些口味成分會發生化學變化。帝甲精釀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變化過程。 精釀啤酒的口味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發生化學變化:可能會產生新的口味,也可能產生瑕疵或者變味。
  •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
    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變化有規律嗎由於春節是按農曆來計,它與公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故每年春節的公曆日期總是變化的,當你閱完上一條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有什麼區別」之後,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三條規律可循。第一條,如果上一年沒有閏月,本年春節要比上一年提前11天到來。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然而,這種「塊體宇宙/時間流逝」悖論,意義非常深刻。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說:在我看來,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意識感受,以及我們用來斷言物理世界現實的理論(這一理論無比準確)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作者:黎荔葡萄牙詩人、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在《惶然錄》這本晚期的隨筆集中,曾寫道:「我不明白時間是什麼。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何辦法,最能真實地測量時間,我知道用時鐘測量時間的辦法並不真實:它只是從外部把時間作空間性的分割。
  • 若你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在時間的流逝中,是否對生命有壓迫感
    1第一篇想講的是這部名叫《時間規劃局》的電影,這個電影的設定非常有意思。如這張宣傳海報上所寫的,Time is money。在未來的世界中,人類打破了生老病死的規律,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時間與年齡,不管這個人活多久,他的年齡永遠都是25歲,但是因為沒有了自然死亡,為了避免人口膨脹,人類改用時間去代替金錢作為貨幣。而手臂上的時間用盡,人就會死。
  • 女性衰老時,身體會「有跡可循」!常吃3物,緊緻肌膚、顯年輕
    當女性進入衰老狀態時,身體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一旦開始衰老,身體是有機可循的,希望你能引起重視。女性衰老時,身體會「有跡可循」!如果月經從原來每個月如期到訪,到後來月經量忽多忽少,甚至突然變得沒有規律,說明你的卵巢正在逐漸走向衰老,體內的雌激素也發生了變化,卵巢功能越來越低。
  • 自然風景美的動態變幻,規律的時間變化,晝夜晨昏的光影變化
    自然山水風景的動態變幻還和自然界有規律的時間變化緊密相聯繫。那晝夜晨昏的光影變化、四時季節的轉換會使山水風景現出千姿百態的美來,這是風最動態美欣賞的又一小特點。我們遊覽風景時,山水林泉等自然的形狀,色彩的關是觀賞的主要內容。
  • 詩歌就是生活,肉體的感受是詩歌的意義
    他把這一階段的生活完全埋藏在心底。他從不對我談論詩歌。不過有一次,他批評了我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首詩。我的署名是「佩恩沃倫」。他講那不是我的全名。他問我:「難道你不喜歡『羅伯特』這個名字嗎?」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用「佩恩沃倫」的署名了。在他年紀很老的時候——噢,一定有八十多歲了——我收到他的一封信。
  • 離開事物的時間有意義嗎?若時間不存在,那麼由什麼記錄宇宙生命
    要理解它,我們要放棄空間是固定不變的容器這一概念,類似的,也要放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物體存在的連續空間消失了,現象發生於其中的流動的時間也要消失了。有人提出,在某種意義上,空間不再存在於基礎理論之中;引力場的量子不在空間之中。同樣,時間也不再存在於基礎理論之中,引力的量子不在時間之內演化,時間只計算它們的相互作用。
  • 關於時間流逝的優美句子 時間之快的優美句子
    9、慢慢才知道,太在乎別人了往往會傷害自己;慢慢才知道,對自己好的人會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少;慢慢才知道,很多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東西只能擁有一次;慢慢才知道,真心對一個人好不一定有回報,而你忽略的人往往可能最重視你;慢慢才知道,現實如此的無奈;自己長大了。10、失往了就是失往了!
  • 佛教知識:什麼是緣起論,這其中有什麼含義
    佛教知識:什麼是緣起論,這其中有什麼含義我們學佛的人都會知道,緣起論是佛教的根本。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萬事萬物,沒有一件事是單獨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要相互的依靠。如果想要明白佛教的義理,就必須要從緣起說起,緣起是佛教個根本的教理,宇宙和人生的規則,變化,生存都離酷開緣起,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因為發現了緣起的規律,從而悟出了人生的真理得以成佛,但是這個「緣起」並不是佛陀所創造出來的,只是由佛陀發現了這個「緣起」的法則。然後將宇宙間的真理來對眾生進行宣講,開示。
  • 宇宙正加速膨脹,時間流逝也加快了?
    因此有部分喜歡思考的網友就發出了一個靈魂提問:現在感覺時間越過越快是不是就是因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所致的呢?宇宙正加速膨脹,時間流逝也加快了?  其實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時間。其實對於宇宙而言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時間僅僅代表了事物演變計算方式的標註,只是因為人類的壽命過於短暫故而發明了時間這個東西用來作為對於事物流逝的標註,對於宇宙而言時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時間正在加速?看似荒唐,背後隱藏細思極恐的可能性。
  • 月相變化規律解析
    因為在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公轉,所以,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不斷變化見圖2,這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正對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著地球的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從而產生不同的視形狀見圖1中外圈,月相變化就是這樣產生的。可見,月相的變化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太陽光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人觀察月球的方向。
  • 關於時間流逝的優美句子
    哼唱著簡單的曲調,想著過往曾經,我們都有對過去的不滿,同樣也期待更好的明天。8、滄桑歲月,祝福依舊;時間流逝,思念依然;空間轉換,問候綿綿;世事變遷,情誼永遠。白雲守護藍天,風和葉的纏綿,願友人一生平安,好運連連。9、正因為時間的流逝,才讓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義;正因為時間流逝,才讓你我懂得時間至於生命的重要;正因為時間的流逝,才讓你我懂得珍惜。
  • 大腦是如何感受到時間流逝的?
    肌肉發力,關節穩定,它們必須在一個精確編排的時間序列中發生,只不過這些事情都「偽裝」成了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部分。 時間幫助我們感知世界,那我們又是如何感知時間的?這類問題非常困難,它可能有成千上萬種複雜的答案,完全取決於科學家提出的具體問題究竟是什麼。 嚴格說來,時間與事件不同,我們並不像感知外界的事件那樣感知時間。
  • 什麼是海洋環境噪聲?對水下作戰有什麼意義?
    就有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意義。海洋環境噪聲是海洋中永恆存在的聲場,包含了水體和海底、海面等環境特性的信息。海洋環境背景噪聲的來源極其複雜。海水的運動、風和大氣對海面的作用,也就是海浪和湧潮的噪聲;水層移動或海冰融化;海底地質構造變化;海洋生物發出的聲響;以及人為發生源發出的噪聲,混合起來就是海洋背景噪聲。
  • 如果更深刻地理解了時間,你會做出任何改變嗎?
    電影《降臨》,改編自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在這本科幻小說裡,作者提出了一個疑問:如果你能看見這一生從開始到結束的所有細節,你會做出改變嗎?時間的流逝,時間的不可逆轉,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當深入去思考時間的本質時,一切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了。時間是什麼?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實體?還是一種人類精妙的理智建構?亞里斯多德認為,時間是變化的量度。牛頓認為,時間是一種實體,即使沒有變化也有時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