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狽」,我猜它們一定像豺狗,狡猾且兇猛

2020-12-12 獅虎豹三兄弟

從「十分狼狽」、「狼狽為奸」這一類的詞語裡面,我們能夠收穫兩個信息:狽不是什麼好東西,它總是跟狼糾纏在一起。

在歷史長河中,古代的人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神話和傳說故事,其中涉及的一些動物,有些是即便到了今天依然真實存在,有些是古時存在,但現在滅絕了,而有些人們甚至都不知道它究竟存不存在。比如今天我們所要說的「狽」這種動物,至今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定論。

關於狽的猜想,如果真的有這種動物的話,我覺得它們一定像豺狗,即國人所說的「紅毛狗」,當然也有可能就是豺,因為「捕風捉影」、在某些情況下將某種動物錯認為是另外一種動物的事情在封建的古代是很常見的事情。

為什麼我會覺得像豺呢?首先我們來看下關於狽的形象描述:傳說它們是狼的軍師,前肢較短後肢較長,外形長得像狼,但比狼小,前肢搭在狼的身上,後腳著地,靠狼「背」著行走。雖說狽的戰鬥實力不如狼,但卻比狼狡猾聰明,也比狼兇狠許多

上面提到的是目前關於狽的主流說法,從狽的形象及行為特徵上面,我們能夠提取到許多關鍵且有用的信息,如:長得像狼但比狼小、狡猾、兇猛、戰鬥力比狼差、前肢搭在狼的身上。從這幾個信息裡面,已經足夠我們判斷出狽的原型究竟是何種動物了。

因為傳說是從我國留下來的,所以在地域環境上,我們將其鎖定在中國,又因為與狼糾纏在一起,所以狽的分布地點應該與狼一致,至少棲息地要有部分重合。

歷史上狼在我國分布範圍很廣,幾乎整個中國除了一些沙漠核心地帶,高寒雪山鋒上沒有狼之外,其他地區基本都有。

豺歷史上在我國的分布範圍也很廣,尤其是南方地區,更是豺的「重災區」,所以它滿足了第一個條件,就是在野外環境下,有且有較大機會能與狼見面。當然與狼同域分布的動物有很多,光憑這一點還不能斷定就是豺,我們且看下一個條件。

中國豺歷史分布圖

「與狼長得很像」,這點豺完全符合。豺是一種很神秘的動物,雖然如今西南地區依舊有豺的分布,但人們對這種動物已經較為陌生了,拋開神話的面紗,我們來看下真實存在的豺。

它是一種犬科動物,與非洲野犬的親緣關係很近,全世界的豺可以分成11個亞種,由於地域分布不同,所以不同亞種的豺在外形上也會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是相似的,它們長得像狼又像狐,體型比狼小,嘴巴比狼尖,有一副狐相,但體重比狐大許多,體重為15-32千克。

豺身上的毛髮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略微的差異,但總體上多為紅棕色,腹部的毛髮是淡黃色或者米白色,尾巴為黑色。

豺也是一種高度群居的動物,但成員之間的緊密程度比狼要高許多,即便是在沒有捕獵的時候,豺群多數成員也是在一起生活。較大的豺群往往是由多個小型的豺群組成,由一隻最為強壯,經驗最老道的豺王領導著。豺的這些特徵也滿足了傳說中的那些條件。

由於體型比狼小,所以單個的豺戰鬥力並不比狼強,不過豺群往往很大,這點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可能深有體會。

豺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即便是同一個豺群裡面的成員打架,往往也是咬得鮮血淋漓,耳朵、尾巴等被咬掉是常有的事情。

它們群體捕獵,在追逐獵物的時候通常是一哄而上,但彼此有著分工,一些豺專門咬獵物後腿拖住獵物,一些豺則要鼻子、臉部、喉嚨等地方,而一些豺則學起了它的表親非洲野犬,直接掏肛,豺群捕獵場面殘忍程度不輸非洲野犬或斑鬣狗。

非洲野犬

這幾個條件還好說,關鍵是「前肢搭在狼的身上,靠狼背著走」這個條件拆解起來非常難,當然我們知道,現實中是不存在這種現象的,但一定是有某個場景與這種現象類似,所以才會讓沒有看清的人們產生誤會,順著這條線索,我們很容易想到一個捕食方式,就與這個現象相似,那就是「掏肛」!

雖然網上都說「非洲二哥」斑鬣狗擅長此術,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豺的本領過猶不及。

斑鬣狗

老人們常說豺群會捕食野豬,而它們捕食野豬的方式就非常殘忍,群豺會拼命撕咬野豬的臀部,將腸子拉出來吃掉,而此時野豬仍然活著,直到內臟被吃完野豬才死,接著豺群會瘋狂啃食野豬的屍體。

這雖然誇張了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豺的捕食方式確實如此。豺是一種比較小型的動物,但高度群居,為了滿足豺群的食物需求,它們往往會捕食一些體型較大的有蹄類動物,野豬、鹿類、牛、馬等就是豺所喜歡的捕食對象

當然大型獵物並不容易獵殺,豺群沒有一招斃命的本事,所以只能用這種「下流」招數,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很管用。

群豺捕食野豬

回到剛才那個話題,豺與狼在棲息地上有很大的重合,所以它們在野外見面的機會很大,二者食性相同,在同一生境中有著強競爭的關係,所以種間競爭現象不可避免。在野生動物,尤其是食肉動物裡面,競爭往往就意味著打架。

豺與狼打架,體型較小的豺除了依靠「團隊優勢」之外,還會使用它們最擅長的獵殺手段,那就是「掏肛」,所以用前肢按住狼的臀部,撕咬狼的後部非常正常了。

一邊是狼被咬疼會跑,而另一邊是豺不鬆口,整個場景看起來與「狼背著它走路」有八分相似了。

狼群

當然,這些也只是猜想,是根據已有的傳說描述,結合現實存在的生物進行代入理解,實際中究竟有沒有狽這種生物,還是一個問題,但如果真有的話,而且生活在中國境內,我相信一定是豺,即便不是豺也一定跟豺類似。

我們不妨想一想,豺身上的特徵,除了「前肢搭在狼的身上,靠狼背著走」這一個解釋比較牽強之外,其餘的基本上都是為狽量身打造的。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大自然裡存在狽這種動物嗎?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哪些省份?
    所以一些古代文獻有記載的動物,到現在我們卻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比如彪、狽這兩種動物,在如今的大自然裡面,我們不知道它代表著那種動物,甚至都不知道它們是否真的存在過。今天我就來跟大家探討探討一下,「狼狽為奸」裡面的狽指的是什麼動物。要想知道狽是什麼動物,首先就要從它的記載開始入手。
  • 狼狽逃竄中的狽是啥動物?這兩種動物極像,但真實的狽不是它們
    「狼狽為奸」、「狼狽不堪」、「十分狼狽」、「狼狽逃竄」是我們中國人都熟知的詞語,這些詞語中說了兩種動物就是狼和狽,狼是我們都熟悉的動物,和狗差不多大,也是狗的近親,那麼「狽」是哪種動物呢?然而在生物學上卻並沒有「狽」這樣一種動物,和傳說中的「狽」的體型類似的動物恐怕只有袋鼠了,然而袋鼠是草食動物,而且野生袋鼠只在大洋洲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才有,不可能和狼成為朋友。所以有生物學家懷疑「狽」很可能是被獵戶的獸夾夾掉前腿的狼。
  • 「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原型嗎?
    狽是一種存在於我國傳說中的生物,在我國古代的一些典籍中,對於狽有一定的描述,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門》中寫道: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那麼,在自然界中,有沒有符合狽形象描述的動物呢?狼和狽既然能夠放到一起,最起碼說明它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在整個犬科中中,前肢比後肢短很多的動物根本就沒有,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成為它的四肢都比狼的四肢短很多。
  • 尋找真相:傳說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莫非真是瘸腿的狼?
    狽這種動物又有一個硬核的缺陷,那就是它的前腿比較短,所以只能倆條腿跑步,這樣一來它們在運動方面就比不上狼了,為了追上狼,那它們就把倆條前腿搭在狼身上,後腿與狼的速度保持一致,這樣雖然速度上來了,但其姿勢十分搞笑,於是就有人說狼狽不堪,狼狽逃竄等詞語,用來形容被打臉後逃跑速度極快的人,這樣就組成了人們口說的狼狽了。
  • 一丘之貉:說的就是這種動物,它像狗又像浣熊,還很兇
    一丘之貉:說的就是這種動物,它像狗又像浣熊,還很兇前段時間解決了大家關於「彪」、「狽」究竟是什麼動物的疑問,最近又受到粉絲們的留言,說要我解釋一下「一丘之貉」裡面的貉究竟是什麼動物,其實這種動物不像是「彪」、「狽」這類不存在,需要找原型的生物
  • 經常聽說「豺狼」「狼狽」,西安動物園看到了豺和狼,狽在哪裡?
    第二,對豺、狽只是在概念上存在對豺、狽從來沒看過有關報導,所以對豺、狽沒有任何印象,只是在概念上存在,僅存在著豺和狽的概念而已。所以就有了豺和狽是否真實存在的疑問?西安動物園的狼狼外形與狗和豺相似,足長體瘦,斜眼,上顎骨尖長,嘴巴寬大彎曲,耳豎立,胸部略窄小,尾挺直狀下垂夾於倆後腿之間。
  • 「狼狽為奸」,真有狽這一動物嗎?
    狼狽為奸,相信大家熊榮陰險狡詐的小團體時候會脫口而出的一個成語,但我們很清楚狼是一種什麼動物,如果不知道直接參考一般中華田園犬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但狽是一種什麼動物,估計只能去古籍中參考了!狽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前腿特別短小,因此要和狼合作在狼背上快速奔走!但狽的智商極高,非常狡猾,狼群中有了狽作為軍師,想要與狼群對抗,即使是高明的獵人也束手無策!
  • 推薦 豺狗復仇記
    突然大黃狗在外面叫了起來,只見王懷仁手裡拿了一條紅寶花牌香菸走了過來。王懷仁進屋坐下後,給他遞了一盅茶。吃飯沒有,沒吃的話就吃點便飯,程奶奶問道。吃過了,吃過了,王回答道。王懷仁又一臉的諂笑,雙手給吳老頭遞上一支香菸,劃了一根火柴點上,然後自己也點上了一根香菸。便說道;我是專程來找老哥幫忙的,也只有老哥能幫上這個忙,有本事幫這個忙,對不對。
  • 一條巨蟒,一隻蜜獾,兩隻豺狗,進行一場激烈戰鬥,結果真想不到
    一條巨蟒,一隻蜜獾,兩隻豺狗,進行一場激烈戰鬥,結果真想不到Fight between python, honey badger and two jackles《迎合新聞》報導,羅斯琳·克爾喬塞,一名旅遊者
  • 成語「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什麼生物?真實存在嗎
    世人都知道狼長什麼樣子,那麼狽又是什麼?在古代傳說中,狽是一種獸,狼屬,它的前腿非常短。雖然狽屬於狼系,但它跟狼有區別。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狽是前腿短,而狼是後腿短的,包括毛色等方面,則跟狼很像。雖然狼的行動速度非常敏捷,但嗅覺不太好,尋找獵物不是很方便。恰好狽嗅覺十分靈敏,視力也好,不過因為前腿短,跑不起來,沒有辦法追到獵物。
  • 崑崙山發現豺群,體形沒狼大敢圍攻野豬,就要得手禿鷲來幫野豬忙
    要知道,豺平常是群居,它們的行蹤莫測,很難被人類發現。 這些豺看上去比一般的家狗要小一些,頭寬面部較短,體型瘦削,像是好多天沒吃東西似的;它們的體毛是灰棕色的,油光鋥亮;灰褐色的尾巴悠閒地搖擺著,並沒顯露多少野性,反而有幾分溫柔。
  • 世界最兇猛的狗,就連藏獒都甘拜下風,真有這麼可怕嗎?
    世界最兇猛的狗,就連藏獒都甘拜下風,真有這麼可怕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有寵物也屢見不鮮了,而狗狗大概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了,它們外表呆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一種最兇猛的狗連藏獒都甘拜下風,藏獒是一種相當強悍的犬種,它們不僅長相兇猛而且攻擊力極強,而今天要說的這種狗就是比藏獒還要兇猛的一種狗。這種狗就是英國的馬士提夫犬,馬士提夫犬也被稱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狗,成年後的它們體型可以高達76.2釐米,體重更是達到200多斤,光是從外形上看這種犬就會感覺令人望而生畏。
  • 鬣狗、獵狗、豺狗、野狗傻傻分不清楚,看完這篇您就明白了
    首先,大家熟知的狗、狼、豺、狐狸(狐狸也屬於犬科,這點好多人不清楚)等都屬於犬科動物,全球共有13屬36種。黑背豺咱們先說豺,豺大小似犬而小於狼。由上方犬科圖冊可知,雖然大家通常將豺狗混為一談,實際上它們「同科不同屬」,可以概括的說,狼、豺、狗都是並列關係。
  • 央視《航拍中國》飛躍績溪「豺狗狼尖」
    其中最險峻奇特的非「豺狗狼尖」莫屬。「豺狗狼尖」是一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位置的山尖,位於績溪縣家朋鄉到荊州著名的「皖浙天路」西側,海拔1100米左右,山勢陡峭、孤峰林立。從家朋磡頭村往山雲嶺方向一抬頭便看到那錐形的山峰,這座山尖本來沒有名字,因有許多縱向的溝壑,遠遠看去就像有許多豺狗向山峰急竄而去,又因此山豺狼野狗出沒,本地山民都難行走的山道,而由此得名「豺狗狼尖」。
  •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動物」?網友說狽曾在山西被現場目擊
    很多朋友小時候肯定都學習過「狼狽為奸」這個成語,說的是狼和狽兩種動物經常勾結在一起去幹壞事,但由於狽沒有行走能力,所以一般都是趴在狼的背上。狽聰明狡猾,狼行動敏捷,它倆組合起來幹壞事來,可謂「所向披靡」。儘管這個成語故事很是深入人心,但我相信很多朋友是不是都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狽」到底是什麼動物?我們為何從沒有見過狽嗎?
  • 豺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它為何如此神秘?
    、耳朵短且圓,尾巴較長且粗,再加上它們紅棕色的背毛,都與狐狸接近。雖然豺也有一定的領地意識,但是並不強,因為大多數有領地意識的動物是不允許其他動物出現在領地內的,但不同的豺群甚至能夠自發的團結起來捕殺大型的動物。豺為什麼很神秘?豺之所以神秘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太難見到了。
  • 自然之美:2019年績溪尚村行記、及豺狗狼尖戶外速降初體驗
    績溪到尚村有一定距離,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不過假期高速免費,倒省了高速過路費。家朋往山雲嶺方向一抬頭便看到那錐形的山峰,因有許多縱向的溝壑,遠遠看去就像有許多豺狗向山峰急竄而去,又因以前此山豺狼野狗出沒,本地山民都難行走的山道,而由此得名為「豺狗狼尖」。
  • 人人都知「狼狽為奸」,狼都認識,狽到底是什麼動物?
    比如說大家可能聽過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葉公好龍是源自一個傳說,有一個姓葉的人他總和別人說他非常喜歡龍,而真正的龍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卻被嚇得一動不敢動。除了葉公好龍之外,還有很多成語都有它的意義所在。人人都知「狼狽為奸」,狼都認識,狽到底是什麼動物?
  • 古人都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啥動物?
    狼起源500萬年前,自從恐龍滅絕之後,這些小型的食肉動物開始登上舞臺,狼跟劍齒虎、泰坦鳥屬於同時期物種,但它們沒有倖存下來,只有狼度過了漫長的進化史,因為它們屬於團隊合作的動物。《後漢書·南蠻傳》記載:傳說遠古高幸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採,名曰盤瓠。除此之外,還有天狗七星,狗,星名,所屬鬼宿,天狗七星,在外廚南,天社北。在國外同樣也有不少關於狼的神話傳說。狼每個人都知道,那麼狽呢?
  • 疑似豺狗……
    今天下午,大埔一批遊客到黃草崬觀光,突然發現像狼狗的動物在不遠處盯著他們!黃草崬與豐順交界,不由讓人想起去年多次在豐順出現的不明野獸,已經傷害了不少牲畜……那麼豺狗是屬於什麼類型的動物呢?豺狗(學名Cuon alpinus)別名紅狼、豺,苗狗,亦稱苗狼,屬於犬科,外形與狗、狼相近,體型比狼小,體長100釐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豺為典型的山地動物,棲息於山地草原、亞高山草甸及山地疏林中。多結群營遊獵生活,性警覺,嗅覺很發達,晨昏活動最頻繁。十分兇殘,喜追逐,發現獵物後聚集在一起進行圍獵,主要捕食狍、麝、羊類等中型有蹄動物。除臺灣、海南外廣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