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紅袍名字的來歷
明代有一位上京趕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的和尚取所藏大紅袍茶泡給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答謝和尚。並將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京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拿出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大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武夷山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進貢。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
母樹大紅袍為於武夷山景區北部九龍窠,六株茶樹,已有360多年的歷史。由於生長環境得天獨厚,它樹形蒼老,分枝繁茂。葉呈深綠,嫩葉為紫紅色,葉肉厚而脆。葉背生有短絨毛,成品茶的色、香、味特佳,巖韻豐厚無比,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茶之質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所謂「爛石」指的是大紅袍生長的這種風化土壤,因礦物質含量豐富,透氣性好,所以特別適宜茶樹生長。但是產量極少,大紅袍年產量只有幾百克,1998年8月18日,在第五屆武夷巖茶節上拍賣,20克賣價達15.68萬元。目前市場上所賣的是人工繁殖的二代產品,具有母樹的特徵。
母樹大紅袍無性繁殖在20世紀80年代獲得成功,福建省科委組織專家於1995年鑑定認為,無性繁殖的大紅袍保持了母本的優良特徵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大面積推廣,這一無性繁殖的大紅袍就是—奇丹
所以現在「奇丹」被稱為「純種大紅袍」
奇丹作為母樹大紅袍的無性繁殖產物,自身也具備了強大的物質基因。其香超過母樹大紅袍,因母樹樹齡很高,所以香氣表現主要為悠長而濃烈。而奇丹經過巖茶的製作工藝,香氣微帶桂花香,而後是粽葉香。內質滋味醇厚,巖韻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