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唐代趙郡李氏宰相(一)

2021-01-10 無線石家莊

編修史志實事求是,講述歷史不忘根本——題記

一個時期以來,許多地方挖掘地方文化,編修地方史志,這對於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繼承文化遺產是十分有益的。有關部門和文史愛好者寫了不少文章,總結歷史、弘揚文化。關於唐代趙郡李氏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關注者甚多。有人說唐代趙郡李氏一門走出十七位宰相,有人說一個縣走出六位宰相,還有人說是一個村就出過六名宰相,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歷史的角度說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唐代趙郡李氏宰相。

一、趙郡和李氏家族

1、趙郡和趙州

趙郡,是古老的一個郡,地處今天石家莊市南部和邢臺市北部,這裡在戰國時是趙國的屬地。秦滅趙後,在河北這一帶設置邯鄲郡和巨鹿郡,趙縣、贊皇一帶屬於巨鹿郡。漢初沿襲秦制,但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後,析巨鹿郡部分縣設置恆山郡(後因避諱改常山郡)。漢初實行分封功臣和子弟為諸侯國,劉邦封愛子劉如意為趙王。若干年代後,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趙國(治邯鄲)置趙郡。三國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復為趙國,治所由邯鄲移房子(今河北高邑縣西南)。西晉末,復為郡。

南北朝北魏時,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設殷州,治所廣阿(今隆堯城東),趙郡歸殷州所轄,下領五縣: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欒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為東魏、西魏,趙郡屬東魏,仍歸殷州轄。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改殷州為趙州,趙州名始於此,州治初在廣阿,後移平棘。趙州領四縣:平棘、高邑、癭遙(今寧晉縣)、廣阿(今隆堯)。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趙州為趙郡,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又罷趙郡為趙州。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高邑縣置柏鄉縣、贊皇縣、高邑縣,屬趙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 頒《大業令》改州為郡,趙州改為趙郡,轄平棘、高邑、贊皇、元氏、癭遙、欒城、大陸(今隆堯縣部分)、柏鄉、房子、藁城、鼓城(今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改趙郡為趙州,治所柏鄉。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遷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趙州改名欒州,轄平棘縣。貞觀初年(公元627年)欒州復名趙州,治所平棘,屬河北道,下領:平棘、欒城、元氏、癭陶、贊皇、柏鄉、臨城、昭慶(今隆堯)。天寶初年改趙州為趙郡。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復為趙州。中唐時屬成德節度使(治所今正定縣)所轄。

《新唐書》卷第三十九《地理志》三記述道:河北道有趙郡,所屬縣有平棘(今趙縣)、寧晉、昭慶(今隆堯縣)、柏鄉、高邑、臨城、贊皇、元氏。

其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有時叫趙郡,有時叫趙州,但治所基本在今天的趙縣一帶。

2、趙郡和贊皇

贊皇縣雖是千年古縣,但獨立建縣較晚,在隋朝以前,一直屬於高邑縣。當時的高邑縣面積非常大,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將高邑縣一分為三,析高邑縣置柏鄉縣、贊皇縣、高邑縣,屬趙州。自是贊皇置縣之始。

贊皇置縣後,縣城位於縣境中東部,一直是贊皇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縣城北鄰槐河,縣城所處位置是一高丘,故人們稱讚皇縣城為龜城。萬沒想到,2017年贊皇縣在整治槐河時,於縣城正北方向河道中,真的挖出了一塊形似烏龜的巨石。整個巨石深入河底,好似一隻神龜臥在槐河之中,不由得讓人想起贊皇縣城是「龜城」的傳說。

贊皇縣和周邊的高邑縣、元氏縣有割不斷的淵源。宋熙寧五年至元祐元年、元至元二年至七年曾兩次併入高邑。我曾經在1984年民間調查文物時,在北馬村發出北宋時期的孟良墓誌,墓誌說「大宋趙郡贊皇縣熙寧七年新改為鎮,割屬高邑縣」,孟良是大宋趙郡高邑縣龍門鄉馬村人。寫墓誌的時間是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說明贊皇縣確實和高邑縣有分分合合的歷史淵源。

新中國建立後,1958年併入元氏縣,1961年復置贊皇至今。

3、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中國魏晉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出自趙將武安君李牧,是廣武君李左車的後代。西晉時期,李左車十七世孫司農丞李楷定居於趙國平棘縣南(今河北省趙縣西南、高邑縣東北),後世分東祖、西祖、南祖三大房,族人活躍於趙郡諸縣,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趙郡李氏史載人物尤多,各盛家風,世言高華,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

北朝到隋唐時代,李氏名人輩出,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和隴西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範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都是天下的名門望族,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唐末五代以後,李氏家族淡出政壇,走向衰落。趙郡李氏的代表人物有:

李安世,北魏相州刺史,提出實施「均田制」,對隋唐及以後的土地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

李憲,北魏驃騎大將軍,所生六子,均有作為;贊皇縣邢郭村的李氏墓群,即為李憲諸子的墓葬。

李士謙,北魏廣平王參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慈善家。

李吉甫,唐憲宗元和年間,兩次拜相;兒子李德裕亦為唐相。

4、李氏三祖房

李延壽《北史》卷三十三《李孝伯傳》、歐陽修編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都記載了趙郡李氏分支的發展情況。李楷定居趙郡常山平棘後,生有五子:李輯、李晃、李棨、李勁、李睿。後來五個兄弟分居:老五李睿的兒子李勖兄弟,居住在巷東;老四李勁的兒子李盛兄弟及老三李棨一家,居住在巷西;老大李輯與老二李晃兩房子孫,則南徙故壘。因而,以此三個方位,李睿又被奉為趙郡李氏的東祖;李棨與李勁被奉為西祖;李輯與李晃則被奉為南祖。

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卷第十七記載趙州所轄平棘縣時說道:「趙郡李氏舊宅在縣西南二十裡,即後漢、魏以來山東舊族也,亦謂之三巷李家雲。東祖居巷之東,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巷也。三祖巷李氏亦有地,屬高邑縣。」在本書說到贊皇縣時,「百陵崗在縣東十裡,即趙郡李氏之別業於此崗下也。崗上亦有李氏塋冢甚多。」李吉甫是當代人寫當代事兒,他的記述應當是準確的。而且,邢郭李氏墓群和南水北調工程文物普查時在西高村南發現的李氏墓群證明了這一點。(未完待續)

(贊皇縣東李氏墓群)

作者簡介

巖石,男,歷史文化學者,大學客座教授,歷經內地、邊陲、機關、基層多崗位鍛鍊,人生閱歷豐富,善於思考總結,曾獲貴州省首屆彝學研究優秀論文獎、全國社科工作先進個人、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

相關焦點

  • 談談唐代趙郡李氏宰相(一)
    關於唐代趙郡李氏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關注者甚多。有人說唐代趙郡李氏一門走出十七位宰相,有人說一個縣走出六位宰相,還有人說是一個村就出過六名宰相,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歷史的角度說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唐代趙郡李氏宰相。
  • 石家莊退休幹部賈國鎖專著釐清趙郡李氏源流
    《名門風雲——趙郡李氏源流錄》一書的作者、趙縣77歲的退休幹部賈國鎖介紹,李姓的人文初祖亦為黃帝軒轅,司法鼻祖皋陶則為其血緣始祖,商末周初的李利貞為其得姓始祖。老子李耳為見之正史的第一位李姓人,因此被稱為李姓的「正史始祖」。《北史》與《新唐書》以李兌的五世孫李崇、李璣兄弟始分隴西、趙郡二房。
  • 7旬老人出書釐清趙郡李氏源流 80餘萬字跨越千年
    一本厚重的「歷史」書  735頁,80餘萬字,當記者看到這本《名門風雲——趙郡李氏源流錄》時,其厚重詳盡的內容,不禁讓人震撼。這本還散發著油墨香氣的書,剛剛於今年四月底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是中國李姓的兩大名門望族,而趙郡李氏的郡治就位於今天的趙縣。」賈國鎖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趙縣高村鄉西封斯村,正是趙郡李氏的世居與中興之地,這塊土地上流傳著大量有關趙郡李氏的故事與傳說,而且還遺存著「大李家老墳」「大李家寺」「大李家花園」等地名。賈國鎖在工作多年後卻發現,市面上竟然連一本系統介紹趙郡李氏文化的書都找不到。
  • 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 揭秘隆堯與李唐王朝淵源
    12月17日、18日,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3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學者60餘人,縱論趙郡李氏對唐文化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3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學者60餘人,縱論趙郡李氏對唐文化的貢獻。
  • 《名門風雲—趙郡李氏源流錄》出版
    該書共四十八章節,從軒轅黃帝、始祖老子到明清時期李氏名人,跨越千年光陰,詳盡梳理了趙郡李氏的發源、繁榮、遷徙及衰落,為研究中國姓氏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依據。據介紹,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是中國李姓的兩大名門望族,而趙郡李氏的郡治就位於今天的石家莊市趙縣。
  • 李氏的房系與支脈——李氏文化
    於是,趙郡李氏的一支又擴展到了長江以南,李楷便是江南的趙郡李氏之開基始祖。他這一支流回到趙地後,其後有自趙郡徙於管城(今陝西南部)的,於是在陝西南鄭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南祖之後,有李善權,為後魏座譙郡太守,他把家徙至譙(今安徽亳州),於是在安徽亳州一帶也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這一支世系:李晃有子名李義,為燕司空長史。李義有子李吉,為東官舍人。李吉之子李聰,官至尚書郎。李聰生有二子:真、融。
  • 趙郡李氏宗親聯誼會尹村分會 關於為2018全球李氏懇親大會暨李氏...
    2018全球李氏懇親大會在隆堯召開,是向世界推介隆堯、加快隆堯對外開放的主突破口,不斷擴大隆堯的知名度。趙郡李氏宗親聯誼會尹村分會高度重視此次「2018年全球李氏懇親大會捐贈活動」,充分動員和號召全鎮各位社會賢達、企業家、李氏宗親和尹村籍在家、在外老鄉,為盛會的成功召開慷慨解囊,踴躍捐贈,共建隆堯李氏文化、共促隆堯跨越發展。
  • 李氏名門,人才輩出~最全的李氏人物都在這裡啦!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李;請點擊上面「李氏李家宗親會」關注,擁抱中華李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李氏文化,共建繁榮李氏,傳播李氏正能量,這裡是免費「查家譜、閱古蹟、讀資訊」一站式互動家族平臺。
  • 宰相:我能活多久?高僧:吃完一萬隻羊壽終,後來高僧一語成讖
    而在唐代晚期,雖然沒有出現李淳風、袁天罡這樣的大師,但同樣是有高人在。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唐朝高僧為宰相李德裕算命的故事。李德裕,字文饒,小字臺郎,出身於趙郡李氏西祖房。自幼胸懷大志,飽讀經史。而他雖然學富五車,可是卻不喜歡參加科舉,因此只是靠門蔭入仕,被補為校書郎。父親李吉甫擔任宰相後,李德裕為避嫌到各藩鎮任職。唐穆宗繼位後,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學士。
  • 隋文帝楊堅,為何要與宰相楊素搶祖宗?到底誰是真後人
    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了士族和寒門的分化,也出現了特定的郡望稱呼,如:弘農楊氏、琅琊王氏、潁川庾氏、龍亢桓氏、陳郡謝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
  • 金秋十月1268名全球李氏宗親相約隆堯
    李氏後裔尊皋陶為李氏血脈始祖、尊李利貞為李氏受姓始祖。  這裡有趙郡李氏祖源地——柏人城。柏人城址位於隆堯縣雙碑鄉境內,,史書記載「柏人城,堯所都」。柏人城在戰國時期是趙國北方僅次於邯鄲的第二大城市,是當時當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是柏人侯李曇的封地。李曇及其後人長期生活在這裡,繁衍生息,誕生了趙國名將李牧,廣武君李左車,唐代宰相李懷遠、李嗣真,北魏驃騎將軍李元忠等名人將相。
  • 隴西李家龍宮:世界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中心
    記者日前在隴西縣採訪時了解到,隴西李家龍宮目前已經成為收藏李氏族譜數量最多、史料最全的地方。隴西縣旅遊局副局長馬雲飛介紹,近年來隴西縣有關部門先後在國內聘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從事隴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專輯9集120多萬字,出版了連環畫《風雲隴西堂》和《龍鍾傳奇》2本2000冊;研發隴西李氏名人紀念冊2套4000餘冊,編纂、整理、修正李氏譜牒724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研究中心。
  • 李氏家族歷史名人
    唐代思想家,文學家。他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係在師友之間。  李乂:趙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見稱。兄弟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李善:所注蕭統(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
  • 隴西李氏排名第一!霸氣!!!
    一、隴西李氏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是最輝煌的家族?「言必稱隴西李。」  秦代隴西郡守李崇,為隴西李氏始祖。他的次子李瑤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孫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滅燕趙,生擒太子丹的隴西侯大將軍李信。漢有飛將軍李廣及其從弟李蔡。然而,當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後,隴西以李氏為羞恥。
  • 海內外600餘名李氏宗親河北隆堯尋根
    2019年世界李氏祭祖節現場,李氏祖庭。 張鵬翔 攝中新網邢臺10月18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18日,2019年世界李氏隆堯祭祖節在「唐堯聖地 李氏故裡」河北省隆堯縣舉行。來自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及國內的600多名李氏宗親歡聚一堂,懇親聯誼,尋根祭祖,共謀發展。
  • 李氏堂號與郡望大全
    這一獨特現象,除了李姓為全國、全世界第一大姓,又是李唐「國姓」,還是被李世民欽定的「郡望」等原因外,大概與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木本水源、敦親敬祖的優良傳統是分不開的。因此說,隴西作為李氏宗族的共同標識和世代相襲的郡望,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大隴西」的地域概念,而成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世界姓氏史上的一個奇蹟。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