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退休幹部賈國鎖專著釐清趙郡李氏源流

2021-01-10 河北新聞網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趙郡李氏東祖房之後李憲的墓冢今猶在。

近日,一部記錄中國李姓姓氏文化的圖書——《名門風雲——趙郡李氏源流錄》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用80餘萬字跨越千年光陰,從李姓的人文初祖黃帝軒轅、「正史始祖」老子到歷代李氏名人,詳盡梳理了趙郡李氏的發源、繁榮、遷徙及衰落,為研究中國姓氏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依據。

「李姓可謂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姓,也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姓氏之一。」《名門風雲——趙郡李氏源流錄》一書的作者、趙縣77歲的退休幹部賈國鎖介紹,李姓的人文初祖亦為黃帝軒轅,司法鼻祖皋陶則為其血緣始祖,商末周初的李利貞為其得姓始祖。老子李耳為見之正史的第一位李姓人,因此被稱為李姓的「正史始祖」。

《北史》與《新唐書》以李兌的五世孫李崇、李璣兄弟始分隴西、趙郡二房。李崇任隴西郡守,其後世定居隴西,李崇即為隴西李氏始祖;李璣和他的兒子李牧定居趙郡,則被尊之為趙郡李氏的始祖。「趙郡李氏與隴西李氏成為中國李姓的兩大名門望族。」

世居與中興之地

趙郡李氏的郡治就位於今天的趙縣。

成書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的《北史·三三》載:「案趙郡李氏,出自趙將武安君(牧)。當楚、漢之際,廣武君(李)左車則其先也。」「左車十四世孫(李)恢,字仲興,漢桓,靈間,高尚不仕,號『有道大夫』。(李)恢生(李)定,字文義,仕魏,位漁陽太守。有子四人,並仕晉:(李)平字伯括,為樂平太守;(李)機字仲括,位國子博士;(李)隱字叔括,(李)保字季括,位並尚書郎。兄弟皆以儒素著稱,時謂之『四括』。(李)機子(李)楷,字雄方,位書侍御史,家於平棘南。」平棘即今河北趙縣。

趙郡李氏族人、唐宰相李吉甫撰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縣誌·河北道二》的「平棘」條下載:「趙郡李氏舊宅,在縣西南二十裡。即後漢、魏以來山東(指太行山以東)舊族也,亦謂之『三巷李家』雲,東祖居巷之東,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亦曰『三祖宅巷』也。三祖李氏,亦有地屬高邑縣。封斯村者,李氏舊塋多在封斯。」

北宋歐陽修、宋祁於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成書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載:「自(李)楷徙居平棘南,通號『平棘李氏』。」李楷的五個兒子李輯、李晃、李芬、李勁、李睿分房而居,從而形成了南、東、西三祖房。李輯與弟李晃居巷南,共稱南祖;李芬與弟李勁居巷西,共稱西祖;李睿居巷東,而稱之為東祖。平棘李氏的南、東、西三祖房,人才濟濟,丁壯族顯,而成為趙郡李氏的主幹,因此最初的趙郡李氏即指「晉趙郡李楷」的平棘李氏,後來才形成廣義的趙郡李氏。

今天的趙縣西封斯一帶,正是趙郡李氏的世居與中興之地,民間流傳著大量有關趙郡李氏的故事與傳說,而且還遺存「大李家老墳」、「大李家寺」、「大李家花園」、「大李家崗」等地名。

名人輩出的家族

自李牧定居趙郡之後,隨著家族的發展壯大,其族人不斷外遷另立門戶,趙郡李氏逐漸形成了南、東、西、遼東、漢中和江夏六大房系。其子孫自強不息,競相發展,使得趙郡李氏家族枝繁葉茂,人才輩出。

至唐代,南祖房名相滿門,李敬玄、李日知、李藩、李固言、李紳、李元素,世代榮顯。

西祖房中,李吉甫與其子李德裕都是唐代名宰相,父子宰相為西祖房增輝添彩。李公蘊於公元1009年建立了越南李氏王朝,歷經九代君主共216年,對越南歷史的發展演進起過巨大作用。李昉為宋初宰相,曾主持編纂宋代三大類書《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

東祖房人丁興旺,最為昌盛。李渾、李湛、李繪、李緯四人均出任過聘梁使,時人稱為「四使之門」。李華為著名散文家,他與蕭穎士、顏真卿等共倡古義,開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之先河。李嶠、李絳都是唐朝名相。

趙郡李氏名人輩出,不僅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他們的貢獻更為後人所銘記。

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單孔敞肩石拱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唐代李陽冰不僅是被譽為「李斯之後第一人」的大書法家,更重要的是他保存整理編纂了李白的萬卷手稿並結集為《草堂集》公諸於世,才使李白的詩作得以傳世;唐代李吉甫成書於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縣誌》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輿地總志,在它成書的一千多年裡,歷代全國或地方性方志,基本上都繼承了其編纂方法和體例。

文化精髓的傳承

中唐之後,李氏族人大量向心型遷移到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一帶。後來隨著北宋的滅亡,趙郡李氏也隨之分崩離析,作為一個大家族已是聲微聞寂。但其族人隨遇而安,落地生根,與當地人民一起創造著歷史。

由於寫作的內容時間跨度達5000餘年,趙郡李氏在趙縣的後人又極少,很多和趙郡李氏有關的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瀕臨滅失。自小就生活在趙郡李氏的世居與中興之地西封斯的賈國鎖,為搶救這一寶貴的姓氏文化,在幾十年潛心研究的基礎上,四年時間裡在北京、上海、湖南、江蘇、河北等12家圖書館查閱了上萬冊圖書(資料),摘抄筆記本83本,僅路費、住宿費就花了4萬餘元。在上海的17天裡,賈國鎖每天都泡在圖書館裡。圖書館不讓帶筆記本進去、自己又捨不得複印,從圖書館一回到旅店,他就立即把記在腦子裡的資料謄寫到筆記本上;渴了,他就喝圖書館提供的白水,餓了,他還是喝水,這十幾天他就沒有吃過午飯,從早到晚都沉浸在資料裡。開始動筆後,他的創作更是耗費心神,凌晨兩三點睡覺是常態,有時寫著寫著天就亮了。

自費7萬多元、凝結賈國鎖無數心血的文稿終於付梓出版。書裡共收錄了和趙郡李氏有關的人物300多位、相關成語典故800多條,其中許多成語典故人們都耳熟能詳。

這部書以趙郡李氏文化為主線,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將李氏家族忠君愛國、居官以能、奮發進取、誠實淳厚、扶危濟貧等精神思想加以深入挖掘整理,與當下所提倡的家風家訓的傳承精神十分契合。「這也算是我為普及姓氏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所盡的一點綿薄之力吧。」賈國鎖說。(記者楊惠玲 通訊員徐哲普、聶聰超/文 通訊員趙志勇/圖)

相關焦點

  • 7旬老人出書釐清趙郡李氏源流 80餘萬字跨越千年
    (資料圖片)  七旬老人出書釐清趙郡李氏源流  80餘萬字跨越千年光陰 為研究中國姓氏文化提供了參考依據  □文/圖 本報記者 李兵  通訊員 趙志勇  徐哲普 聶聰超  李姓,在世界上總人數已超過一個億,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姓氏之一。
  • 談談唐代趙郡李氏宰相(一)
    關於唐代趙郡李氏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關注者甚多。有人說唐代趙郡李氏一門走出十七位宰相,有人說一個縣走出六位宰相,還有人說是一個村就出過六名宰相,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歷史的角度說說,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唐代趙郡李氏宰相。一、趙郡和李氏家族1、趙郡和趙州趙郡,是古老的一個郡,地處今天石家莊市南部和邢臺市北部,這裡在戰國時是趙國的屬地。
  • 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 揭秘隆堯與李唐王朝淵源
    12月17日、18日,趙郡李氏與唐文化高端論壇在隆堯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3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學者60餘人,縱論趙郡李氏對唐文化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30餘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學者60餘人,縱論趙郡李氏對唐文化的貢獻。
  • 鶴山客家李氏源流——李氏文化
    今縣屬南坑口、龍眠、橫水、白水帶、雲鄉、雙石各村之李氏同此一系,清初自嶺東而來者也。」為尋宗探源,筆者根據這一線索,搜集了福建和鶴山的客家《李氏族譜》多部,獲得較詳盡的資料。茲據以整理,力求客觀地介紹這一支系李氏輾轉遷到鶴山的過程。李氏溯源    關於李氏起源,資料甚為豐富。
  • 隴西李家龍宮:世界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中心
    記者日前在隴西縣採訪時了解到,隴西李家龍宮目前已經成為收藏李氏族譜數量最多、史料最全的地方。隴西縣旅遊局副局長馬雲飛介紹,近年來隴西縣有關部門先後在國內聘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從事隴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先後編輯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專輯9集120多萬字,出版了連環畫《風雲隴西堂》和《龍鍾傳奇》2本2000冊;研發隴西李氏名人紀念冊2套4000餘冊,編纂、整理、修正李氏譜牒724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李氏族譜收藏研究中心。
  • 海內外600餘名李氏宗親河北隆堯尋根
    2019年世界李氏祭祖節現場,李氏祖庭。 張鵬翔 攝中新網邢臺10月18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18日,2019年世界李氏隆堯祭祖節在「唐堯聖地 李氏故裡」河北省隆堯縣舉行。來自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及國內的600多名李氏宗親歡聚一堂,懇親聯誼,尋根祭祖,共謀發展。
  • 2018年全球李氏懇親大會 隆堯縣首屆旅發大會
    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主辦,隆堯縣趙郡李氏宗親聯誼會、隆堯縣李唐故裡文化研究會承辦的2018年全球李氏懇親大會,將於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省隆堯縣召開,來自海內外的逾千李氏宗親將歡聚於此,懇親聯誼,共謀發展。 隆堯縣是唐堯聖地、李氏故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李氏文化源遠流長。
  • 邢臺隆堯縣開建李氏先祖李曇墓文化園 佔地30畝
    今年是李氏先祖——戰國時期的趙國柏人侯李曇誕辰2329周年。1月15日,一輛輛鉤機鏟車開進了隆堯縣雙碑鄉裡王街村北,在這些大型設備的轟鳴聲中,柏人侯李曇墓文化園工程開建。    李曇是隴西、趙郡李氏共同先祖,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崇西去隴西繁衍李氏,被尊為隴西李氏始祖。
  • 鄰水李氏移民信息(2015)
    外地入籍鄰水李氏1103-0102、四川省鄰水縣鼎屏鎮李氏之一祖源籍地: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入川始祖:李安攜子李邦亮入川時間:不詳落業屬地:四川省蓬勃溪縣黃泥鄉{該地建有李氏宗祠}源流字派:安邦定國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興修身齊家重德行智創中華千秋業湖南邵東縣太平白竺蓼村李氏字輩再思原仲仁志大夢添應惟崇宗祖安邦定國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興
  • 李氏堂號與郡望大全
    由隴西李氏建立的李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聲威遠播的一個朝代。政治修明,國力強盛,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李唐王朝被尊為「天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貞觀、開元之治,被歷代統治者奉為典範,堪稱中國封建王朝的極盛時期。而隴西這個李氏的郡望,更有其特有的地位與內涵。唐時呂才等撰寫的《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
  • 南京東路街道發"居委幹部崗位說明書" 釐清12個崗位職責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繼去年在全市率先出臺街道依法行政工作規範後,南京東路街道昨天公布了《街道居委會幹部工作崗位說明書》,率先釐清了社區幹部的崗位職責。  位於中心城區的南東街道,區域範圍內老城廂多、老年人多,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特別繁重。街道下轄20個居委會,共180名社區幹部。
  • 湖南李氏人才輩出 共有六大族源多由江西漂來
    劉繼德說,除此之外,入湘李氏的另外兩個遷徙源分別是豐城的湖茫和吉水的谷村。「李氏族譜所載的許多始遷祖均出自此,這三處應是湖南李氏的尋根祖地。」本報記者徐海瑞 通訊員曾莉 楊裡 長沙報導  湖南李氏共有六大族源  晨報長沙訊 湖南湖北李氏多出自江西。
  • 「三蘇故裡」在石家莊欒城,蘇東坡與歸葬欒城的蘇味道隔了十代人
    石家莊欒城有個蘇邱村,蘇邱村以前叫蘇丘村。蘇丘也就是蘇家墳的意思。因為村裡有座蘇家大墓,它就是唐代蘇味道墓。清朝雍正年間,為避諱孔丘(孔子)之名,改名蘇邱村。蘇味道墓位於蘇邱村中部,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3500平方米。
  • 最是那唐堯聖地、李氏故裡……
    古老的泜河孕育出璀璨的堯山文化,   最是那唐堯聖地、李氏故裡!   鄉風淳樸,物阜民康,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唐祖陵、碑廊、柏人城,   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和傳奇!
  • 嵐山區推行幹部榮譽退休制度
    5月25日,在嵐山區糧食物資儲備中心榮退儀式上,剛退休的王靖善動情地說。記者從嵐山區委組織部了解到,為提升退休幹部的榮譽感、幸福感、歸屬感,今年以來,嵐山區建立推廣幹部榮譽退休制度,從讓退休有溫度、服務有態度、落實有力度入手,務實開展黨內關懷,確保幹部管理不脫鉤、服務不斷檔。
  • 退休幹部住哪裡?
    很多人應該都憧憬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或是去各個景區遊山玩水,或是找一處小院養魚種花,或是約三五老友養生論道,或是在家裡含飴弄孫……不管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一個合適的居住地都特別關鍵。那麼,退休幹部一般都住在哪裡呢?
  • 三亞市首次幹部榮譽退休儀式舉行
    12月18日,三亞市首次幹部榮譽退休儀式在市委黨校舉行,為2019年、2020年度退休幹部頒發了榮譽退休證書、贈送紀念品。舉行幹部榮譽退休儀式是三亞一次探索創新,其目的是營造全社會尊重老幹部、愛護老幹部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幹部退休的榮譽感、使命感和組織歸屬感,激勵幹部退休後發揮獨特優勢,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和三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貢獻老幹部力量。省委組織部老幹部局副局長李文,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傅君利出席儀式並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