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全國,人民解放戰爭獲取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2020-12-16 史學嘉

解放軍戰爭又稱人民解放戰爭,所謂解放人民,這是為民並得民心,經過多年抗日戰爭,人民所嚮往的是和平民主,人民所嚮往的是國家發展起來,不再是受它國所一錘定音的國家,像陳道明老師所演的那部《我的1919》,相信不少人看到那個視頻的精彩部分都有些亢奮吧?

當然,人民也不想再進行戰爭,誰也不願再看見自己的伴侶、父母或是兒女再因為戰爭失去生命,他們這一代人熬下來了,不就是為了今後的祖國能在正確的領導下發展起來嗎?不就是為了今後自己的後代可以享受和平嗎?

上圖是「雙十協定」確認並已籤署姓名的結果。

然而,在「雙十協定」的背景要求下,1946年初,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會議通過了有利於人民的政協協議。

可此次會議結果,協議內容筆墨痕跡尚還未乾,國民黨便將其撕毀,發動了反人民的內戰!這般結果,使得全面內戰開始!

當然,在這裡小編就要說一句了,孟子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

然而,全面內戰的開始,同時讓許多人民群眾意識到國民黨的假和平建設的態度,從而,中國共產黨在人心上取得主動,同時,中國共產黨已在人民面前表明出了爭取和平的誠意,人民自然也感受到他們的真誠,你誠心待我,我也擁護於你。

撕毀協定同年,國民黨開始向中國共產黨發起全面進攻。而在資源、軍隊數量裝備、以及外援的資助下,中共清醒推測國內外形勢,最終確定換到現代的話來說,猥瑣發育別浪,穩住我們能贏的方針,發育起來一些後再去進行打團,逐步粉碎對面的優勢。

這裡也得說一下我們偉大的領袖主席,說一下,主席用兵真如神這句話,雖讓人覺得是又土又吹,但去了解過後才知道,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是極具道理的。十大軍事原則,首先就是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說的現代點的話,就是我們得先挑那些落單的或是軟柿子捏。站在歷史後來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有啥啊,我也會啊我也行吶,可是結合起當時的情況,尤其是革命最初深受蘇聯方面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打仗,鬧革命,也就是一錘子買賣,不服咱就幹一架,打贏全中國就解放了,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說你就確定這麼幹嗎?

另外,還有軍事原則俘獲得的裝備資源或是人力用以自己,進行裝備和人數上對自身不足的補充,就是因為這種思想,中共才和國民黨漸漸拉近了差距。就好比打王者,一個即將滿裝的敵人打你一個兩件套初成的,那你還不想著發育經濟將裝備跟上,那麼最後的結果也極大可能是輸。而到經濟漸漸跟上裝備相差不大這時候,對面國民黨開始浪了,他們還以為你是那個不禁打的脆皮,中央當即找準機會強開打團,三波團過後扭轉乾坤,解放軍這邊才漸漸肥了起來。

說到這裡,小編又要提到前面那句話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得了民心,便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幫助,這也是解放軍戰爭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席說要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茫茫大海中去。從這時開始,國民黨就已不是跟土八路打仗了,其實,還包括那些平頭小老百姓!這些普通老百姓也想為他們所擁護的中共出一份力,於是,便是出現了許多雞賊的辦法,為幫助中國共產黨獲取的一些戰備資源。他們今天偷偷半夜卸你國民黨個車輪胎,明天再偷你個手雷,大後天轉頭就全給中共全送過去了,為掩護一些情報員或是解放軍,他們家家都願意藏下你,你國民黨派人去搜,也愣是找不到那個盜取你重要情報的人,你說氣不氣,這就是人民的力量!

上圖便是百姓幫助解放軍運送物資。說到底,人民解放戰爭也是一場全國性動員戰爭,有百姓的擁護,我又裝備不比你,我只能發育玩陰的,百姓擁護下慢慢耗也能耗死你,耗不死我自身發育起來了也能正面剛死你!

歷史的真假只是後人的考量和猜測,這裡只是小編的個人己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還請多多指教!

相關焦點

  • 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勝利叢書」「解放戰爭系列」等精品讀物
    全景呈現64場經典戰事,清晰導讀讓戰役在紙上「動」起來  八卷本「勝利叢書」,以時間為線索,將人民軍隊1927年至1953年間的64場著名戰役貫穿起來,通過全景式紀實描述,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革命組歌。
  • 從打贏解放戰爭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鐵」精神
    除了政治、經濟、社會以及雙方戰略決策、指揮藝術等諸多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著鐵的信仰、鐵的信念、鐵的紀律、鐵的擔當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軍。1、信仰如鐵 人民軍隊為人民毛主席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
    被解放的蔣軍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二百萬民兵、民工,冒槍林彈雨,忍風雪饑寒,千裡遠徵,隨軍轉戰,對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海戰役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 解放戰爭的勝利與反對形式主義
    92年的崢嶸歲月,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立下了赫赫功勳。92年來,人民軍隊形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原則,發展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培育了特有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裡,推出一篇反映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文章,以期對當下提供一些有益的啟迪。
  • 高考熱點——人民解放戰爭
    人民解放戰爭1.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1) 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抗日戰爭勝利前後,中國面臨著民主與專制、和平與內戰、聯合政府與一黨獨裁的兩種命運2.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1) 內戰開始和粉碎國民黨的進攻1946年,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採取運動戰方式,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八個月殲敵70多萬,國民黨軍隊被迫由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
  • 戴朋:解放、接管,難忘的勝利(上)
    解放1948年3月,是淄博人民歷經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打敗反動派無數次的進攻,最後獲得解放的勝利節日。我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這一解放鬥爭的戰士,倍感欣喜!半個世紀過去了,回憶解放淄博的戰鬥歷程,一一在眼底閃光,難以忘卻,深深感到勝利來之不易。
  • 安 生: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翻身解放戰爭的下半場
    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雖然說了這段話,但是當時相信這段話的人並不多。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毛主席的自信,而是將信將疑。我們的革命工作還沒有完結,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運動還在向前發展,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決不甘心於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後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後,他們也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闢。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勝利的終極密碼
    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遼瀋之亮劍、淮海之決戰、平津之鼎定,三大戰役,奠定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但最初,沒有人會想到勝利的速度會如此之快。總結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說,道理很簡單,這就是因為蔣介石發動的戰爭是反人民的,是非正義的,人民反對蔣介石發動內戰,人民也反對他再繼續殘酷地剝削人民、壓迫人民。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九縱直插義縣城南。
  • 解放戰爭中蔣介石的「天才」計劃,再次炸開黃河,阻撓全國解放
    打仗殺人不可避免,可是決開黃河卻是禍國殃民,1938年河南人民的慘狀還在眼前,如果真的這麼做,日後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高吉人稍加思索,就知道邱清泉這是給他挖坑。魯西已經全被華野解放,國軍在那裡沒有一兵一卒。自碭山第二兵團駐地到董口三百公裡,國軍不敢用汽車運送兵力,一旦引起共軍注意必死無疑。而以步行前進,一路危險重重,極易陷入華野包圍。這擺明就是讓七十軍往火坑裡跳。
  • 再現「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役」專題性紀錄片《宿北大戰》在宿豫開拍
    為弘揚宿北大戰革命精神,提升宿北大戰歷史定位及影響力,當日上午,全國首部以宿北大戰為主題的紀錄片在宿豫開機拍攝。嘉賓為紀錄片揭鏡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郭士洲介紹,宿北大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輝煌的一頁,更是宿遷不可磨滅的紅色豐碑。
  • 偉大勝利 奠基開篇──天津解放的壯闊歷程、重要意義和時代啟示
    一、天津解放的壯闊歷程果斷決策。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為推進解放戰爭進程,堅決徹底消滅國民黨反革命武裝,11月,遼瀋戰役勝利後,中共中央軍委制定「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作戰方針,在進行淮海戰役的同時,11月29日發起平津戰役。
  • 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反對內戰和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等問題上,共產黨同以民盟為代表的中間派有許多共同點,常常事先協商,採取聯合行動。  政治協商會議協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衝破國民黨獨裁統治和實行民主政治,有利於和平建國,因而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黨一方面真心誠意地希望實現國內和平,準備認真履行協議和為實現協議而奮鬥,同時也指出,必須提高警惕,做好練兵、減租和生產三項中心工作。
  • 1946:解放戰爭求解放
    原標題:1946:解放戰爭求解放 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中華民族的恥辱,然而飽經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卻沒能得到渴盼已久的和平。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了維護其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決意用內戰的方式來剝奪人民已經取得的權利。 一場關係中國走向光明還是黑暗的大決戰不可避免。
  • 再現「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役」專題性紀錄片《宿北大戰》在宿豫開拍
    為弘揚宿北大戰革命精神,提升宿北大戰歷史定位及影響力,當日上午,全國首部以宿北大戰為主題的紀錄片在宿豫開機拍攝。嘉賓為紀錄片揭鏡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郭士洲介紹,宿北大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輝煌的一頁,更是宿遷不可磨滅的紅色豐碑。
  • 第四章 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 (3)
    人民解放軍在內線和外線的攻勢作戰,組成人民解放戰爭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的總態勢。國民黨軍隊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防禦」,人民軍隊由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在國內革命戰爭中所處的戰略防禦地位。這標誌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毛澤東指出:「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淮海戰役是主要在徐州進行,東起連雲港,西、北分別以商丘、棗莊作為邊界的一場與國民黨重兵集團進行正面交鋒的規模巨大,奠定了最終勝利基礎的戰役。我軍派出了華東,中原兩隻野戰軍,加上京冀魯豫軍區的部分解放軍戰士,我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了60多天的激戰,國民黨損失了其全部主力精銳。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的勝利與其密不可分。
  • 唱響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頌歌
    反侵略戰爭,推翻反動統治以求人民解放的戰爭,是正義戰爭,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應當肯定。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是軍事鬥爭,同時還有政治鬥爭、文化戰線上的鬥爭、外事戰線上的鬥爭、隱蔽戰線上的鬥爭、國統區廣大人民群眾的鬥爭等等,形勢錯綜複雜。電視劇《解放》把極其複雜的歷史線索梳理得十分清晰,有條不紊,起伏跌宕,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它的成功之處。
  • 解放戰爭期間起義的15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圖)
    編者按:解放戰爭期間,隨著國民黨內部的分崩離析,中共政治主張日漸深入人心,大批國民黨愛國將領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高舉起義大旗,毅然投誠,從而打亂蔣介石的軍事部署,削弱國民黨的力量,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些愛國將領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擔任要職,有的甚至是集團軍總司令、省政府主席。他們起義一方面是革命戰爭勝利形勢的推動,也是我們黨和軍隊積極爭取的結果。
  • 解放戰爭末期,成都戰役,胡宗南為什麼丟下部隊跑了?
    解放戰爭進入最後的戰略追殲階段,戰線由中北部深入到西部地區。西南地區部分,由於僅憑國民黨軍隊的殘餘力量已經再難有作為,大規模的軍事會戰已經不可能再出現,那西南戰線是如何被攻略的呢?「天下第一軍」覆滅記:總指揮跑了人民解放軍解放成都前,成都人民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一片狼藉。當時駐守成都的32萬國民黨軍隊有胡宗南集團15萬人,其他國民黨軍約17萬人。
  • 解放戰爭,四平為何打了四次才解放?鄭洞國說了這麼一番話
    在解放戰爭中,我軍和國民黨軍曾在此地打了四仗:1946年3月17日,一戰四平是一次小仗,我軍從國民黨軍收編的偽滿軍手中解放四平。三戰四平沒有打好,而1948年3月進行的四戰四平,整個戰役如摧枯拉朽,僅24小時便佔領全城,殲滅國民黨軍1.9萬人,解放四平。四平,經過四次戰役才最終取得和平。1947 年5月19日,林彪接見新華社記者時,把東北人民自衛戰爭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從國民黨軍進攻東北到民主聯軍主動撤出四平,是敵進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