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我中原軍區部隊開始突圍行動,全面內戰爆發,舉世矚目的解放戰爭也就此拉開帷幕。對於這場戰爭,許多政治家、軍事家預測到了它的爆發,但其進程和結局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蔣介石曾在南京豪言5個月內打垮共產黨軍隊,毛主席曾認為5年時間可以消滅國民黨軍隊……而現實卻是:數量、裝備完全處於劣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殲滅國民黨軍800多萬。
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夠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國民黨軍隊?除了政治、經濟、社會以及雙方戰略決策、指揮藝術等諸多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著鐵的信仰、鐵的信念、鐵的紀律、鐵的擔當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軍。
1、信仰如鐵 人民軍隊為人民
毛主席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為解放窮苦人民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用鐵的信仰凝聚起了撼人心魄、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解放軍沒有重金懸賞,沒有嚴刑峻法,更沒有殺氣騰騰的督戰隊,但解放軍將士為了人民利益,義不容辭,慷慨赴死。在解放戰爭中,董存瑞為部隊開闢勝利前進道路,讓紅旗在隆化城升起,捨生取義,為國捐軀。而此時此刻在另一處地點,一名名叫王挺發的戰士為解放密雲城,以身體為支撐炸毀敵人碉堡,用生命演繹了同樣悲壯的英雄壯舉。
1947年初,受中央社會部重託,鍾琪、董建民兩位同志帶著通訊密碼,抱著不滿2周歲的孩子,從延安出發執行任務。在途中遇到國民黨攔截時,為保衛密碼安全,他們緊緊抱著被彈片擊傷的孩子,毅然跳海,犧牲時鐘琪26歲,董健民24歲。
在新中國五星紅旗升起的前夜,有26萬將士犧牲。不計其數的解放軍戰士,面對敵人的猛烈炮火,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始終不忘黨交給自己的崇高使命和光榮任務,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和執著追求,在生死抉擇中毅然選擇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用生命守衛了信仰的高地。
在解放戰爭中,有的老百姓看到扛槍的軍人就跑,當解放軍表明自己是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軍隊時,老百姓不逃了,並四處奔走相告:「當年的紅軍回來了!」他們知道這是窮人自己的隊伍來了。解放軍進北京城後,拉洋車的老百姓曾說:解放軍什麼都好,就是不坐洋車這一條不好。解放軍戰士是為窮人打天下,進城了、解放了,不能讓窮人拉著跑,解放軍戰士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
正如毛主席指出的:站在大多數人民的一面,將全體勞動人民的徹底解放和幸福,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建黨宗旨和奮鬥目標。人民解放軍堅持這一鐵的信仰,並在其激勵下,團結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迸發出翻天覆地的力量。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國民黨蔣介石算計著用多少部隊、武器和美元在什麼時間消滅共產黨、解放軍的時候,人民軍隊則憑著鐵的信仰贏得了最為重要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沒有後勤部,老百姓就是後勤部,解放軍沒有野戰醫院,老鄉家的炕頭就是醫院。
「最後一粒米,拿去做軍糧;最後一床被,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兒,送到咱隊伍上。」這是當年沂蒙解放區人民傳唱的歌謠。陳毅元帥曾感嘆: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人民軍隊鐵的信仰,是解放戰爭勝利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