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三八大槓自行車的退休路

2020-12-15 上遊新聞

全媒體記者趙晨城王浪

我是一輛三八大槓自行車,產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2004年,輾轉了幾任主人後,我遇到了老代,他把我帶回了潼南區新勝鎮鐵線社區家中,我得以逃脫被淘汰的命運。算一算,已然有15年的光陰了。

老代陪著我從金光閃閃到鏽跡斑斑,我也陪伴著老代從青絲到白髮。這些年,我們之間有太多的情誼,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動……

35年承載教育夢

老代名叫代克和,是一名鄉村代課教師,今年64歲。據他說,他已經從事教育行業有35個年頭了。或許覺得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老代經常一邊擦拭著我的坐墊一邊對我說,再等幾年我們幹不動了就一起退休吧。

可是這麼些年來,這句話我聽了無數遍,退休卻總是不了了之。從新勝鎮正興學校到圓通村小學,從花巖村小學到三星村小學,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學校,走過很多路,也見他教育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漸漸地我知道了,他根本不想離開講臺,不想離開農村的孩子,更不想離開他熱愛的教育事業。

2019年,我陪著老代來到了新勝鎮三星村小學任教,這個學校離我們家很遠,往返學校一次,我們都要用90分鐘的時間。老代的右腿有些殘疾,走起路來一顛一跛的,即使現在有柏油路和鄉村便道,去學校的路上也總是坎坎坷坷。特別是下雨天的時候,有好幾次我們連人帶車摔倒在莊稼地裡,雨天裡的莊稼地滿是泥土和雨水,每一次老代都需要用盡全力把我從泥沼裡拉出來,我的坐墊被刮傷過,老代的腰也被扭傷過。儘管如此,他仍沒有一句埋怨,擦了擦自己的衣服,再擦擦我的坐墊,繼續推著我向學校走去……

老代有兩個兒子,都在外地上班,事業有成。看到老代已是花甲之年,卻仍在鄉裡奔走,好幾次勸說他去城裡與他們一起生活。每每這個時候,老代都堅決地擺擺手說,農村教育資源稀缺,學生離不開老師,他現在還能教,多教幾年算幾年。見坳不過老代,兩個兒子便不再說什麼了。

我知道,老代的心在農村、在留守兒童身上。前些年,很多學生家長因為家庭困難,選擇讓孩子輟學。老代聽聞後,連夜帶著我去給家長做工作,耐心講解讀書的好處。一次不行去兩次,兩次不行去三次,一直到家長同意孩子復學為止。

逢年過節是老代最開心的時候,他教過數千名學生,許多學生回到老家後,都會到家裡來看望他。他們中有醫生護士,有人民教師,有生意人,可謂桃李滿天下。我總是聽到他們開心地談起曾經在學校時的點點滴滴。「學生們個個有出息,能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就是我最大的希望。」老代的眼睛裡散發著光芒,他為學生們所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和自豪。

疫情期間堅守初心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寧靜。2月10日,本應是迎接學生們開學的日子,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區各中小學都採取網絡授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

為了讓學生們能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停課不停學,花甲之年的老代也開始學著用電腦為學生們進行網絡授課。這段時間我也落了個「清閒」,躺在角落裡好好地進行調養,但是一個星期後,我就開始「復工」了。

原來,在上了一段網課之後,老代發現效果遠沒有面對面教學來得好。「昨天布置的作業又沒做」「講過的題依然亂答」「玩得收不了心了」。老代平時脾氣很好,我很少看到他發火,但在檢查學生作業時,他對著電腦一通批評。「明天開始我到家裡來教,每天早上八點準時上課,風雨無阻。」老代在家長群裡撂下了這句承諾。為了讓孩子們學習不落下,他決定挨家挨戶上門教學。

第二天,天剛微微亮,老代便像往常一樣推著我出了門。二月的清晨透著微涼,老代的額頭上卻冒著豆大的汗珠。這一次,他沒有徑直去往學校,而是去了更遠處的學生家裡。為了抄近道,老代要扛著我爬上一個個綿長又陡峭的坡,這對於60多歲的他來說,顯得有些吃力。到達最近的凌飛家時,也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語文課、數學課、思想品德課……老代專

注地講解難題,傳授新知識,認真地批改作業。他總是不遺餘力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一個學生上一次課要花兩三個小時,這比他平時的教課時間要長得多。

為了預留騎行在路上的時間,上完課後,老代會謝絕家長留下吃飯的好意,執意要趕往下一個學生家中。老代的口袋裡,除了課本、水杯,還有一天的乾糧和水。他總是一手掌著方向盤,一手拿著乾糧,餓了就吃上幾口,渴了就喝上一口。

到達學生家後,老代顧不上休息,又開始新一輪的教學。班上十個學生他往往要三天才能上完一輪,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趕上學習進度,周末也得連軸轉。

從東方欲曉到月明星稀,我們每天奔走在各條鄉村道路上。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不知跑了多少公裡,在路上花了多少時間。「我想繼續接著幹,幹到哪天幹不動了,我再說吧。」我知道,我與老代的退休路遙遙無期。如今,我也不再憧憬退休,就這樣陪著老代,在農村教育的路上繼續前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大槓自行車的春天,一去不復返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的那輛大槓自行車是父親專屬的坐騎。母親生來不願意學騎自行車,不滿十歲的我還不到該學騎自行車的年紀,所以平日裡碰自行車的只有父親一個人。那時候,我沒少直著眼睛羨慕父親騎自行車的模樣,尤其是他助跑一小段路然後一躍坐上車的瀟灑姿勢。
  • 在日本見到一輛豐田自行車,近40年前的產品,還是二八大槓
    現在我們非常熟悉的汽車品牌,在幾十年前,可能完全是兩種狀況,年輕人肯定不會知道,這些看似嚴肅的品牌,當年到底有多 "不務正業",有網友在日本看到了一款豐田生產的神奇車型,豐田自行車。近40年前,在日本就看到了一輛豐田自行車,車身依然如新。
  • 鳳凰、永久、二八大槓,曾經幾乎人手一輛的自行車,您還記得嗎?
    自行車在受到電瓶車和各種私家車的擠壓後,幾乎面臨市場空白的尷尬,但幸好還有共享單車,重新讓自行車成為時尚。但是你知道嗎,曾經的自行車大軍是北京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甚至到了車太多導致國家不得不頒布交通法,儘量疏通一下交通。
  • 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二八大槓自行車歡樂多
    在農村擁有一輛自己的二八大槓還是一件奢侈且榮耀的事情!它的繁榮一直貫穿於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由於它的皮實耐用,成為了當時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二八大槓在童年的記憶裡,留下了無數的歡樂!小的時候,家裡是沒有自行車的。已經不記得,是哪位小夥伴家,買了一輛自行車。閒暇的時候,他的父親會載著他在村裡「兜風」。
  • 二八大槓自行車被我們淘汰,而這個國家卻用來當運輸工具
    自行車對於我們80後和90後來說都是非常常見的,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共享單車的出現,基本上家裡都已經很少有自行車,而世界上自行車數量最多的國家之前小兮也說到過,荷蘭當之無愧的成為自行車王國,其實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卻用自行車為自己創造財富
  • 還記得28大槓自行車嗎?騎上它你就是這條街最亮的仔~
    二八大槓 自行車 28大槓 老物件 8090年超大的車輪,高大的車身,車前還有根大橫梁,看上去很笨重,且需要一個掃堂腿才能騎上去,它也獲得了一個別致的稱號——【二八大槓】。二八大槓 自行車 28大槓 老物件 8090年
  • 當年風靡的28大槓自行車是這個樣子的,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這幾年,隨著共享單車的流行,市面上又興起了一陣單車熱,特別是摩拜推出的打一款共享單車,以流暢的曲線和充滿未來感的設計俘獲大量粉絲,世界上還有很多大公司比如寶馬、保時捷等品牌,都有製作限量自行車,無一是外形炫酷,價格昂貴。
  • 大爺退休改裝自行車,升級成「永久奢華版」,價格能買一輛小汽車
    大爺退休改裝自行車,升級成「永久奢華版」,價格能買一輛小汽車汽車的普及讓不少人都將汽車作為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開車的人一多,人們慢慢也發現,汽車的用車成本要高出不少,首先油耗就是一個大頭,並且油價一直在漲,這部分費用還會越來越高,其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保養
  • 二八槓,在非洲當三輪用!中國自行車風靡,網友:汽車如何
    很多國人的童年,都少不了自行車,特別是鳳凰牌,二八槓!現在中國,騎二八槓的人越來越少了。不過在非洲,二八槓那是非常普遍啊!「當地人很喜歡中國自行車,尤其是鳳凰牌二八槓,很實用,擁有一輛,那是很有面子的事」這位江蘇老兄,去非洲旅遊,見到滿街的自行車,還是中國的二八槓,很是驚奇!
  • 曾經的那個28大槓自行車你還記得嗎?從交通工具看出中國越來越強
    在找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又看到了我們家的老古董,以前的28帶槓的大自行車。我依然記得自己剛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就是這個大自行車服役的!對於這個可以說也算得上是一段回憶吧。剛學自行車的時候,年齡小腿短身子小的。這個大自行車對於當時的我實在是過於龐大,但是又想學騎車。那是我們那個年代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本領!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售價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賣180塊,那放到現在是多少錢? 如果是按照工資水平計算,80年代時一般工人的月工資大概是30元左右,國家單位普通職員的工資大約是每月45元,意味著普通家庭想要買上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也得不吃不喝4~6月。
  • 嘉峪關,和二八大槓一起的42.5公裡
    起初我也並不知道嘉峪關有某款共享單車呀,但是我們還是毅然決然地決定騎自行車去,我和這兩個金門小夥子。都是男生,大家的耐力大概都還好吧,雖然我已經被事先嘲笑為「弱雞」。跟青旅的老闆借了三臺自行車,打開倉庫們的一瞬間,我看到了一輛二八大槓。這大概是許久許久以前的記憶了吧,或者年紀小的小朋友都沒見過這樣的自行車。
  • 沈騰黃渤新電影照片流出,自行車前槓「秀恩愛」, 渤哥表情太逗了
    照片中黃渤騎著一輛老式自行車,沈騰則坐在自行車的前槓上,年輕時候的沈騰也是一枚校草現在的他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沈騰發福的身軀牽強擠在自行車橫槓上,屁股」吊「在半空中看起來異常有喜感。一般來說,我們經常在愛情電影和電視劇中看到英雄騎自行車,女主角坐在自行車前面,身材嬌小。往常這種畫面看上去很美。只是這類秀恩愛的姿勢放在黃渤和沈騰身上,卻讓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 偶遇一輛1982年紅旗牌自行車,詢問價錢,車主:給輛奧迪都不換
    偶遇一輛1982年紅旗牌自行車,詢問價錢,車主:給輛奧迪都不換還記得小的時候學騎自行車的場景,那個時候的自行車還是帶二八槓的那種,很不好騎,但是卻是我們出行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很躲家庭還買不起自行車呢,後來電動車、汽車的出現,大家慢慢的都不會再騎自行車了,前段時間共享單車的興起,還帶動了一下騎自行車車的熱潮,現在就沒有那麼多人去騎車了。但是不流行並不代表沒有價值,在前一段時間就有網友分享自己偶遇了一輛1982年的紅旗牌自行車的事情。
  • 80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價值180元,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文 | 淺弋道歷史提到自行車,很多人並不陌生,如今社會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自行車,自行車不再是難以駕馭的「二八大槓自行車」、也不再是品種單一的老式自行車。結合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來看,「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尚未有過開放的前人引導,對於剛剛經歷特殊時期的國家來說,這個政策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具有極大的未知性、挑戰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多走彎路、前功盡棄,想要彎道超車不僅需要空前的勇氣,還需要偌大的創新性。自行車融合了眾人的憧憬,它乃是代步工具的最高存在,很多人好奇:不就是一輛自行車,至於如此誇大其詞?
  • 曾經,一輛(二八大扛)永久牌13型自行車一票難求,如今……
    「永久牌13型自行車在選型設計時不僅參照對比了目前國際上名牌自行車,還結合我國民族特點,具有民族風格,外觀美觀大方,體現了車輛本身自重輕、騎行輕快舒適和強度牢的特點。」和新書一起來到現場的,還有永久13型自行車、51型載重車、亞運會賽車及新品種車,收藏家收藏的各時期永久自行車頭牌商標、自行車購車券等珍貴物件。自行車對於一代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上世紀八十年代,誰擁有一部永久牌13型自行車,相當於現在擁有一輛高檔轎車,相當「扎臺型」。「三大件」、一票難求、二八大槓……這些標籤和自行車一起,見證著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
  • 售價3899元,配禧瑪諾變速,二八槓造型的電動自行車來了
    說到二八槓自行車,可能很多90後,00後都不清楚。二八槓自行車曾經是60,70年代人主要的代步工具。那時候滿大街的不是汽車,而是這種大輪徑的二八槓自行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大家都騎上了電動自行車,而這種二八槓自行車就慢慢被封存在了歷史中,如今它又復活了!
  • 以前農村常見的幾種車,有多少人曾坐在鳳凰牌自行車的前槓上啊!
    摩託車是在自行車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的。儘管跟自行車一樣都是兩個輪子,但是在速度上卻遠遠超過自行車。這種以前經常出現在農村的二輪摩託車被稱為「紅雞公」。估計很多80後都印象深刻吧,慢慢的回憶。在沒有進口車的那個年代,當時的這種摩託車都是由嘉陵生產的。那個時候能開著一輛嘉陵牌紅雞公,那可是讓不少人羨慕啊。
  • 她愛著那個騎著二八槓自行車的他
    記得小時候最難忘的,最熟悉的聲音莫過於在炎熱的夏天午後,騎著二八槓自行車的大爺傳來的賣冰棍的吆喝聲,於是激動著跑到媽媽身邊要兩毛錢遞給大爺,大爺打開自行車後座上木製箱子,從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棉被裡拿出一支老冰棍給我,我一口接一口享受這酷暑難耐的夏天「老冰棍」帶給我們舌尖上的甜蜜與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