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的大日子,既然是這樣我們就來說說飛機餐吧……
什麼?聽到飛機餐就沒食慾?其實你對飛機餐的了解不太多呢~在人們的印象中,飛機餐都是萬年不變的牛肉飯(面)、魚肉飯(面)、雞肉飯(面)等等,其實,在幾十年前北歐航班上的乘客卻經常可以吃到堪比米其林的飛機餐!我真不敢騙你,咱有圖有真相。
【五十年前北歐航班的飛機餐到底什麼樣?】
請釋放出你所有的想像力,和我一起圍觀幾十年前,北歐航空的爺爺奶奶們都吃過什麼。
上世紀50年代的一天清晨,乘坐DC-6型飛機的Alice和媽媽在臥鋪包廂裡睜開惺忪的睡眼,空乘姐姐把早餐端到床前,媽媽說,眼前熱騰騰的咖啡叫醒了整個早晨。
60年代的餐盤全然不同,包括瓷盤子,玻璃杯和金屬餐具。好食就該配好盤,刀叉碰撞盤子的瞬間,就像美食也會歌唱一樣。
1968年,Rose帶著襁褓中的孩子乘坐北歐航空,機上特別提供了罐裝的嬰兒食物,也是從那年起,北歐航空開始提供兒童專屬服務。
1969年的時候,機上廚師為乘客提供現做餐食。這位廚師正把剛剛做好的開胃三明治端給乘客,這是一種丹麥特有的三明治(黑麵包夾魚或肉和奶酪)。
同年,頭等艙的乘客吃得可是西式滿漢全席,整條火腿,薩拉米,各類香腸佐麵包和啤酒。
整條火腿被推到乘客面前,鋒利的餐刀片出一盤盤誘人的美味。如今機上再也沒有這樣的餐刀了,你懂的。
萬一你覺得滿漢全席逼格不夠,好的,新鮮挪威三文魚帶你飛!
飛機餐甚至還有魚子醬,還是大廚親自奉上的。
如果你以為魚子醬和龍蝦吃夠了,那70年代的頭等艙無疑開啟了巨無霸果盤時代——一整個菠蘿就靜靜地停在寬敞的餐桌上等著你。
轉眼到了80年代,飛機餐的質量不知怎的就開始走下坡路,他們的餐盤也更像你我今天都熟知的機上餐盤了。
不過,再怎麼不濟...人家那時候還是可以享受高空雞尾酒的!
然而,再轉戰來看看現在國內航班普遍都提供了些什麼樣的飛機餐——「牛肉麵還是雞肉飯」,這句話簡直30年如一日,從不帶變的。有時,餐盒裡還會附贈一個沒什麼味道的小餐包和一些鹹菜或是水果。這樣的飛機餐味道不算好、選擇少,真的很難讓人產生食慾。
雖然我們知道人在高空飛行時嗅覺和味覺都會受到影響,但國內大多數航班出於製作成本和加工方式的考慮,都會選擇冷卻降溫的特質餐點,土豆、胡蘿蔔這樣大塊又不易變形的配菜會比較受青睞。而空乘們會在飛機平穩飛行之後用烤箱加熱預製的餐盒,口感當然不能和我們習慣的現做飯相比較。
飛機餐的製作要求相對嚴格,也培養了不少航空配餐公司。海南航空的計劃是拿下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到7月份已經購入了不少股份,海航說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增強海航在航食產業領域的能力」。或許從這起收購中消費者還不明白海航到底要做什麼,但看看它們從6月份開始為頭等艙和公務艙旅客提供海南特有甜品「清補涼」就能看出,這家公司想要在飛機餐上下功夫,先抓住乘客們的「胃」。
有這個想法的不止是海南航空,中國南方航空的動作顯然更為主動和親民。今年7月到9月,南航為在廣州、北京、新疆、深圳、長春、長沙、武漢等15個地方出港的航班的經濟艙乘客提供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飛機餐,像是姜蔥鹽焗雞、臺式肉燥飯、麻婆豆腐飯、雞油飯、手抓牛肉飯等
國航空則在 7、8 月從北京出港到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重慶的精品航線航班上,提供了具有這7個地方的地方特色麵食,北京的炸醬麵、廣州的潮州魚蛋粉和牛筋牛腩粉、成都重慶的松茸雞絲涼麵和山城雙椒蝦仁拌麵!
當然,更有地方特色的航空公司也沒閒著,四川航空為乘客提供冒菜這件事已經讓不少人震驚了,長安航空又把涼皮、肉夾饃、冰峰汽水這三樣陝西人愛吃的「三秦套餐」也搬到了自家航班的菜單上。
雖然這些餐點還是會經過二次加工,和我們在地面上吃到的美味有區別,但想想傳統的「老三樣」,至少多了不少可選擇的空間,還是蠻令人期待的!
(圖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