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大家好,歡迎收聽系列廣播劇《白洋澱故事》第64期。白洋澱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說說白洋澱的特色名菜——鯰魚燉豆腐,讓你的嘴巴過足癮。
白洋澱的鯰魚是無鱗魚的一種,有扁平的頭和大口,口的周圍只有兩條長鬚,味道鮮美是它的特徵。鯰魚是夜行性魚類,食量大,白天靜靜地藏在水底的坑裡或樹根下,夜晚則出來襲擊小魚、蝦等軟體動物或水鳥。
吃白洋澱的魚,也是在品一方水土。
在白洋澱,大部分魚的魚籽營養豐富,但是鯰魚魚籽是有毒的,誤食會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情況嚴重的則可能導致癱瘓。鯰魚除了魚籽不宜食用以外,它可全身都是寶。
鯰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中醫認為,鯰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鯰魚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的人食用;但是鯰魚為發物,痼疾、瘡瘍患者慎食;同時不宜與牛羊油、牛肝、鹿肉、野豬肉、野雞、荊芥同食,以免造成食物相剋。
鯰魚燉豆腐醬香濃鬱,回味悠長。
鯰魚以燉煮最宜,仲春和仲夏之間為最佳食用季節。遼寧地區的鯰魚燉茄子是東北特色菜之一,當地有句順口溜:「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可見有多好吃了。白洋澱的鯰魚燉豆腐與東北鯰魚燉茄子可謂齊名,是白洋澱全魚宴裡必須要有的一道菜。
純真至味的飲食文化,在葦綠荷紅間傳承。
這道菜品的製作方法其實很簡單。以白洋澱兩須鯰魚和滷水豆腐為主料,配備大料、蔥姜蒜、精鹽、醬油、大醬、味精、醋等調料。將豆腐切成厚片,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鯰魚入鍋,加入除味精以外的全部調料,旺火燒開後改小火燉20分鐘左右,再放豆腐燉三分鐘即可出鍋,出鍋加入味精,撒上香菜即成。要說這口感,簡直是鹹鮮味美,魚肉鮮嫩,豆腐爽口,醬香濃鬱,回味悠長。
白洋澱的捕魚方法極多,「出汕」是其中的一種。春汕和秋汕除了季節不同,做法都一樣。二三十條船圍在葦箔四周,有用回子撈的,有用罱子夾的,魚也時而躍起,引發挑窩子人的陣陣吶喊,那場面極為壯觀!不信?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澱故事》,你可得聽聽。
白洋澱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澱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澱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澱,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
策劃:劉曉超
導演:翟曉敏
配音:馬力
音樂:高毅
文字:劉賀軍
編輯:吳翠霞
美編:張文澤、溫蕊擎(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