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灘涂上白鷺成群。
龍相東攝
保護區管理人員灑藥防治病蟲害。
蘇 博攝
藍天下,竹山村茂密的紅樹林。
陳義才攝
88歲高齡的京族老人陳子成,家住廣西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村。村子處於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這裡有著老人最愛的連片紅樹林和成群的白鷺。每當潮起潮落,鬱鬱蔥蔥的紅樹林時隱時現,白鷺翩躚其間,成為南國海岸獨有的景觀。
保護區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保持穩定,發揮著生態「綠肺」作用
「想不到一個漁村這麼漂亮,碧海白鷺,真是不虛此行。」5月28日,從南寧自駕來東興市東興鎮竹山村遊玩的李偉強說。走在海面的木棧道上,腳下連片的紅樹林鬱鬱蔥蔥;遠眺,白鷺在碧海藍天間展翅飛翔。
竹山村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與陸地邊境線西南端交匯處,中越界河北崙河從這裡匯入北部灣。這裡也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示範區——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目前,北崙河口保護區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保持穩定,處於良性循環發展狀態。走在保護區裡長長的木棧道上,記者看到,紅樹林底部小溝、水坑星羅棋布,地面上的根系錯綜複雜,隱蔽條件甚好,成為許多小生命安家的場所。
據統計,廣西北部灣地區的紅樹林面積為8375公頃,佔全國的37%,其中,北崙河口保護區所在的防城港市擁有全國最連片、最典型的海灣紅樹林。紅樹林具有抵禦風浪、保護海岸、降解汙染、調節氣候、再造陸地等作用,素有「海岸衛士」「造陸先鋒」「海水淡化器」的美譽,像「綠肺」一般呵護著北部灣的生態。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裡的紅樹林都會吸引大量遊客慕名前來。「每到周末,我這都有十幾桌客人吃飯,黃金周就更多了。」漁家樂餐館老闆孫繼成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擁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形成了美麗的風景,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竹山村支書沈富說,受惠於生態環境帶來的旅遊經濟效益,保護生態、保護紅樹林、保護白鷺的觀念深入人心。
紅樹林保護得當,保護區5年新增65種鳥類
離開竹山村,沿海堤走兩三公裡,就來到陳子成老人的家、京族聚居地之一巫頭村。
京族群眾習慣把白鷺稱為「白鶴」,這裡的山也被稱為「萬鶴山」。白鷺在這裡被京族人認作「仙鶴」「神鳥」並得到敬重和保護。
曾經有一段時期,周邊居民不了解紅樹林對整個海洋自然生態的巨大作用,甚至砍伐紅樹林當柴火用,紅樹林遭到嚴重破壞,來此棲息的各種鳥類開始減少。隨著紅樹林對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被廣泛認識,當地開始減少人為破壞活動、展開對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
針對沿海地區農業、工業和生活汙水排放量逐年上升的問題,廣西各級環保部門加強了對各類汙染源的監管監控,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減少陸源汙染物入海,盡最大努力保護好北部灣紅樹林。
由於紅樹林保護得當,北崙河口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吸引了大量鳥類。從2010年至2016年2月,保護區的鳥類記錄由原來的187種上升到目前的252種,其中有世界瀕危鳥類巖鷺、黃嘴白鷺等。此外,保護區還監測到全球極危鳥類勺嘴鷸、全球瀕危鳥類小青腳鷸、黑臉琵鷺在此越冬。
如今,巫頭村有不少村民成了護鷺專員,每天要到山裡來回巡查最少3次,防止別人偷鳥蛋或驅趕白鷺。
生態修復,讓人工紅樹林面積逐年增加,紅樹林重現茂密景象
「我第一次見到紅樹林,就被這種美震撼了。」防城港紅樹林保護協會會長陸維欽說,後來,他加入了保護紅樹林的志願者行列。
成立於2008年的紅樹林保護協會,如今已有200多名會員,會不定期組織恢復種植活動,比如到北崙河口保護區採摘紅樹林的成熟果實,將果實移植到茅嶺大橋示範點;還會組織進村、進社區活動,向附近村民、漁民宣傳,防止群眾為了獲取經濟效益進入林內採挖沙蟲、泥丁,人為破壞紅樹植物的根部。
北崙河口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蘇博介紹,近年來,保護區除了加大對紅樹林的保護力度,還投入人力物力做好生態修復,拓展紅樹林面積。
與此同時,廣西海洋局重點加大紅樹林保護區和溼地公園的建設投入,共爭取到兩億多元資金用於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恢復已被破壞的紅樹林、濱海溼地、海草場等;已有破壞的區域積極實施「退塘還林」,將在保護區內的蝦塘恢復為灘涂,並人工培植紅樹林。自1995年以來,平均每年營造並成活人工林62.5公頃,人工紅樹林面積呈逐年增加的良好趨勢,已成林面積782.9公頃,紅樹林又重新變得茂密。
「紅樹林生長速度很緩慢,從樹苗長到枝繁葉茂至少需要二三十年,對整個生態環境要求也很高,一般都生長在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灘涂。此外,它對水質也有要求,至少要Ⅱ類水以上。北崙河口紅樹林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海灣紅樹林,根據目前的跟蹤監測發現,紅樹林呈健康狀態。」蘇博說。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30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