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方面
1. 對人畜的傷害胡蜂除蜾蠃外, 一般群居巢上, 一群蜂少則幾十至幾百, 多則上千, 最多的達5000頭~8000頭, 當人、畜接觸或碰到巢穴後, 就會引起群起而攻之, 螯傷人畜。嚴重者會引起死亡。
2. 在蜜蜂飼養上的危害胡蜂是蜜蜂的天敵。一些個體較大的胡蜂常常飛到城市、村寨、住宅附近和養蜂場內捕捉蜜蜂, 捕捉的蜜蜂大部分用來飼餵幼蟲, 一部分是用來奴役做工。
3. 對水果和森林的危害胡蜂常出沒於森林、村寨、農田、果園、菜園間, 取食植物嫩葉和咬壞水果、番茄等。咬壞的水果等受病原菌的感染, 導致水果、蔬菜產量減少和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
有益方面
有益方面在於利用。目前胡蜂的利用主要在生物防治、醫藥和食品等方面。
1. 生物防治在生物防治上: 可利用胡蜂防治許多農作物、森林、果樹害蟲。已知胡蜂可捕食的農林害蟲有棉鈴蟲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造橋蟲, 如大造橋蟲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棉卷野螟Sylepta deogata Fabricius、二化螟Chilo luteellus (Motschulsky)、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 (Walker)、玉米螟Ostrinia mubilalis (Hubner)、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豆莢螟Maruca lestulalisGaradja、粘蟲Leucaniaseparata Walker、白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Mell 、菜粉蝶Artogeia(Pieris) rapae Linnaeus、稻苞蟲Parnara guttata Bremeret Grey 等多種鱗翅目幼蟲。據湖南省石門縣報導,1978年利用胡蜂防治棉鈴蟲, 即將每667㎡棉田使用農藥成本由過去的15元降低到3元, 施藥日期由150天減少到40天, 易市鄉的1334h㎡棉田用藥由1950擔減少到510擔, 節省開支12.76萬元, 所以利用胡蜂在農業上消滅害蟲成績是顯著的。
2. 醫藥:醫藥上,我國明代古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蜂子氣味甘平, 微寒, 無毒。主治:風頭, 除蠱毒,補虛贏傷中, 久服令人光澤, 好顏色, 不老, 輕身益氣。治心腹痛, 面目黃, 大小兒五蟲從口中吐出者, 主丹毒, 風疹, 腹內留熱, 利大小便澀,去浮血, 下乳汁, 婦人帶下病, 大風癧疾。蜂子古人以充饌品, 養用諸蜂子, 蓋赤足陽明, 太陰之藥也」。胡蜂成蟲、幼蟲、蛹及蜂巢均可入藥, 可內服、外敷、治療各種毒蟲螯咬傷及各種疔毒腫瘡和婦科等症。胡蜂毒其主要成分是由組胺、5-羥色胺、乙醯膽鹼、胡蜂激酞、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脂酸酶等組成。據有關報導, 胡蜂毒有抗輻射及治療關節炎等作用,具有高科技開發潛力, 一旦攻破其價值不可估量。
3.食品方面:在唐代蜂子就已成為民間饋贈或出售的一種上好產品,見劉恂《嶺表錄異》公元877年已有記載:「劉曾宣(今安徽宣城、歙(歙縣)間, 見彼中人好食蜂兒,狀如蠶蛹而螢白, 大蜂結巢於山林間, 大如巨鍾, 其中不知幾百層, 村人採須用草衣蔽身, 以悍毒螯, 復以煙火逼散蜂母, 然後攀綠崖樹斷其根, 一房蜂兒五鬥或一石者, 三分中一翅足具矣。即入鹽酪炒之, 曝幹, 以小紙襄貯之, 寄入京洛, 以為方物」。胡蜂幼蟲、蛹、成蟲, 據王雲珍等(1988)分析胡蜂體內含有18種胺基酸, 其中膳食蛋白的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 胡蜂體內就含有7種, 而且含量特別高。如凹紋胡Vespaau-rariaSmith胺基酸含量為45%(其中人體必需胺基酸佔胺基酸總含量的10%)與冬蟲夏草胺基酸含量為22.7%相比, 胺基酸的含量為全蟲草的兩倍。總之,胡蜂胺基酸的含量, 特別是外源必需胺基酸含量較高, 可作為滋補及營養食品, 還可以為中藥之用。
此外, 胡蜂幼蟲、蛹還是一種很好的化妝品原料。所以說對胡蜂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