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2020-12-26 美術研究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國畫藝術將傳統藝術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促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藉助遊戲能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筆墨的情趣,多元互動能讓學生提高國畫技巧,通過鑑賞經典作品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作品中的藝術底蘊,通過小組討論能讓學生深化審美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傳統藝術。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通過國畫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薰陶。

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中,中國畫是典型代表,已經在世界的美術領域內形成體系,重點體現出我國古人對於社會、自然、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所運用的工具為毛筆、水彩、墨、宣紙。中國畫家以獨特構思,創造岀屬於中華傳統魅力的美術作品。而在弘揚優秀文化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要重視中國畫的教學,以讓學生對中國美術文化魅力有新的體驗,同時促進他們藝術素養提升,還能讓學生們肩負起繼承和弘揚中華優化美術文化的責任。

一、發揮欣賞課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畫欣賞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學生個人素養有限,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難以全面理解國畫中的道家與禪學的理論;二是部分國畫作品與油畫相比色彩較為平淡,難以引起學生注意。在國畫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相關影視的視頻資料,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作品時,美術教師可以先在課上播放一些關於宋代市井生活的影視資料,如截取電視劇《水滸傳》的片段等,讓學生通過視頻或文字資料了解宋代人的生活習慣;接著可以藉助教材或多媒體投影儀讓學生欣賞作品,詳細闡述作品所描繪的內容:北宋治河兩岸的建築與市民生活的繁華景象;最後讓學生在畫卷上找出相關事物,分析可以將畫面分成哪三個部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引領學生揣摩大師,疏導國畫創作的「流」

作為中國傳統的畫種,國畫講究繼承。一個人,如果沒有深深地揣摩、研習過大師及其作品,他的畫畫得再好,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畫藝術是能夠追溯源頭的,縱觀中國書法史、中國美術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大師的國畫創作都是繼承中的發展,歷史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空中樓閣式的「創新」,那樣的創新說白了恐怕只是隨心隨欲罷了。真正的創新建基於繼承民族文化、領悟民族精神之上。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夯實學生的美術根基,積澱學生的學養,不僅包括深厚的美術學養,而且包括豐富的哲學、美學、文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養,只有這樣,國畫學習才能「形神兼備」,才能走向自主的創造。

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解讀大師的作品。如學生在學習齊白石的《蛙聲十裡出山泉》時,對於簡約的畫面一幾隻蠟蚌在湍急的泉水中遊動,然而透過畫面,我們卻分明能夠聽到青蛙的聲音。如此,學生才能深刻領悟齊白石大師的「留白」藝術。在解讀作品的基礎上,讓學生描摹大師的作品,在描摹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讓學生的臨摹從「形似」走向「神似」。這不僅是學習藝術大師國畫創作技巧的過程,也是與藝術大師進行潛在對話的過程,更是和自我內在哲學、宗教思想、人文關懷理念進行交流、碰撞的過程。

中國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除了上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外,還有諸如「靜穆」思想、「含蓄」思想、「充實」思想等。只有領受了內在的思想、情感,才能領受國畫的內在本質。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國畫的神韻對學生來說才不是一種束縛,而是具有一種解放和舒展作用。在臨摹大師的藝術作品過程中,技法能夠很快地被繼承,但內在的氣韻則需要學生慢慢體會、慢慢揣摩,甚至需要學生不斷玩味、永遠品味。

在學習大師、創作臨摹的過程中,學生從寫生開始,逐步走向寫意,如梅的高格、竹的高節等。不僅僅寫意畫是如此,工筆畫也是如此。在學生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讓學生的用筆生動、大膽、肯定、靈活,以便讓學生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三、鑑賞經典,領悟精神內涵

鑑賞經典也是一種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魅力的好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經典鑑賞活動,嘗試說出國畫中體現出的精神內涵。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將國畫欣賞和詩詞鑑賞等其他內容結合起來,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真諦。

在教學「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國畫經典作品,然後讓學生嘗試展開分析,嘗試找出其展現出的精神內涵。如竹子是中國文人畫的主要題材之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欣賞鄭板橋、文同、蘇軾等畫家的竹子,並欣賞和竹子有關的詩歌,嘗試從中提煉出精神內涵,說說古人為何喜歡畫竹子,竹子中展現了一種怎樣的情趣。有學生嘗試將古詩詞和《墨竹圖》放在一起分析,提出:「我曾經聽到過鄭板橋的一首詩,'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由此可見,竹子具有傲骨。但是文同的《墨竹圖》卻出現了S形的竹子,看似無法體現出竹子的傲骨,但是仔細想想,竹子在變形後依然頑強向上,這其實是作者用另一種方法體現出了竹子的傲骨啊。」通過這番分析,學生不僅對作者的繪畫風格有所了解,而且對其中所蘊藏的精神思想有所感受,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深意。

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經典國畫作品,讓學生嘗試表達觀看後的感想。這樣學生不僅能了解藝術家的高超技法,而且能深入體會到傳統繪畫中蘊藏的哲學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不同於其他學科教育,是相對輕鬆、愉快的教育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更新教學內容。高中美術國畫課程分成三部分:欣賞、實踐與討論。筆者闡述各部分的教學技巧與創新措施,目的是提高國畫教學水平。作者:餘潔

參考文獻

[1]林志勇.藉助國畫教學,滲透傳統藝術文化[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66-67.

[2]彭日峰.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123.

[3]沈甦.用「創客教育」理念深化高中國畫教學[J].名師在線,2017(12):27-28.

相關焦點

  • 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國畫藝術將傳統藝術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促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藉助遊戲能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筆墨的情趣,多元互動能讓學生提高國畫技巧,通過鑑賞經典作品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作品中的藝術底蘊,通過小組討論能讓學生深化審美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傳統藝術。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通過國畫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薰陶。
  • 美術研究|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此外,由於新媒體教學的新技術等特性,使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新媒體操作技能,並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更加多元化、數位化的課堂,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的強有力作用,實現全面素質教育。
  •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效果是教育教學的目標,也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共同追求。那麼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餘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我的理解是:「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 淺談:高中美術教學策略分析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相互溝通的過程,只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和營造良好的情感氣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付出,才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現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高中美術教學。
  • 美術鑑賞:淺談非美術專業簡筆畫教學方法
    淺談非美術專業簡筆畫教學方法摘要:簡筆畫是作為未來小學教師的師範生應掌握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課程設置中開設簡筆畫也是必須的。簡筆畫正是運用簡練的線條概括物象的基本形狀和特徵,運用簡潔、洗鍊的繪畫語言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不過,在實際教學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在對非美術專業的學生的教學中要掌握恰當的方式方法。
  • 2020年寧夏教師面試高中美術《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說課稿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年寧夏教師面試高中美術《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說課稿,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選自人教版高中美術教材《繪畫》模塊的內容。
  • 【教學研究】在筆墨韻味中體驗中國畫的意趣 ——對小學美術國畫欣賞教學方法運用的幾點思考
    二、嘗試實踐法,體悟筆墨意趣        實踐法是以進行藝術實踐為特徵的視覺表現活動,是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統一實施的課程。[1]在進行小學生國畫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實踐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於美術概念以及技法的認識。[1]與此同時,還能使學生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升學習熱情。
  • 美術研究|論高校非美術學科開設中國畫課程的必要性!
    摘要:中國畫課程教學,在除了專業的美術院校以及設置美術專業的普通高校受到重視之外,絕大多數的非美術學科的課程結構中幾乎沒有中國畫教學這一環節,對於非美術學科的學生來說,了解中國畫,是要彰顯出作為一個知識接受者對自身的責任感,在於對自我審美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 2018福建教師招聘面試:高中美術《時代風採—現代中國畫、油畫...
    學會美術鑑賞的方法,具備對美的洞察能力,養成熱愛美、欣賞美的美好情感。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主導以邏輯思維為主導,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同時喜歡學習一些富有內涵地理論性知識。本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鑑賞作品的同時,體味中國繪畫發展的演變過程,並知曉中國繪畫。恰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 北京訥納漁鄭曉梅:美術課堂教學痛點 助力中小學美術課堂
    美術是學校較薄弱的一門學科,開課不足量、師資缺乏、專業教室的設備、學具、課程設計、課程開發,都比較薄弱。學科課堂優化亟待提高。公司集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畫家專家為技術顧問、外聘一線豐富教研經驗老師、教育信息化開發資深團隊,為美術課堂教學痛點和難點環節設計產品。本次展會展示:為全國普教美術教師設計的教學工具-藝學寶傳統與數字、美術、書法三合一解決方案。
  • 高中美術《水彩畫》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中國畫屬於東方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紙不同,水彩畫是水彩紙,中國畫是宣紙或帛絹。教師補充:風格和造型語言也不同,中國畫的傳統造型語言是勾勒點染,線條是獨立的繪畫構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為表現體積的手段。水彩畫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寫實性。4.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順勢提出問題:水彩畫的特點是什麼?
  • 美術研究|淺析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陶瓷繪畫的工藝與用筆雖然與中國畫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二者所表現的繪畫藝術頗具氣韻,且與普通的民俗繪畫有著較大的區別,將傳統陶瓷的文化格調進行了有效的提升。而且陶瓷繪畫的娛樂趣味十分濃厚,體現了生動的氣韻。
  • 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當下的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中教師如何結合時代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是教師亟需實現自身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革新發展的重要要求。1.3 教學方法和內容太過單調農村教師教學資源較少,教師接受專業的教學培訓機會也相對不足,很多美術老師缺乏先進教學訓練,而且自身在能力建設上又有所欠缺,導致很多線描畫教學還是按照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進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欠缺,課堂參與積極性不足,不利於學生能力建設; 再者教師在教學中固守教材課本,沒有擴展教學內容
  • 淺議「精細化」理念提升美術課堂的有效性
    一、美術課堂教學必須走精細化美術課程是普通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對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高中階段的美術課程應該有三學期共54課時的美術課,但是在如今一些高中學校裡一切為高考服務的宗旨下,又有多少學校開足了美術課程呢?筆者所在的學校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在高一開設了兩學期的音樂課,高二開設了兩學期的美術課,然而離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 2020教師資格美術說課稿:《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高中)
    本課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語言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了解,這是開始進入美術鑑賞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使用美術的語言上有著不同的方式,美術作品由此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特徵和審美意韻。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以及構成美術語言的要素。
  • 高中英語教學方法淺析和交流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本校入職一年多以來,我擔任高一到高二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兩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入職本校前在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近五年,在此就我校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和我個人為數不多的英語教學工作經歷和各位老師進行交流和探討,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關鍵詞:油畫 中國畫 筆法 留白 意境油畫被引入中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中國畫學院是廣州美術學院最具傳統藝術特色的教學單位,六十多年來,作為我國南方主要的中國畫高等教育基地,在老一輩美術教育家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著名國畫家的引領下,歷經幾代教師的精心培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中國畫、壁畫、書法篆刻專業人才。
  • 油水分離法點燃美術課堂,提升教學有效性,水粉創意《春江水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課題是《春江水暖》,少兒美術兒童畫水粉創意。大家好,我是@月畫子,一個有11年教學經驗的美術老師。專注少兒美術和零基礎學畫畫。家裡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在關注一下我哦。或許看到這篇美術教程後,您的孩子會從此愛上畫畫。
  • 《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卷一
    《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卷一 http://www.hteacher.net2011-03-05 18:36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