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訪丨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

2020-12-2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2019年夏季,酷熱浮躁的氛圍中,他開始集中閱讀李商隱。先是傳記,後是不同版本的詩集。耐嚼耐品的李商隱詩作,慢慢帶他潛入一個很深的詩的境界。這個境界清涼,美好。龔學敏就想,李商隱的詩比較晦澀,難懂,「能不能用一種易懂的方式,把李商隱這種詩的境界承接下來,用現在的讀者容易接受得到的白話文,重新表達出來。這種白話文還是不能是大白話的直接翻譯,而是也要成為一首詩。」就這樣,他一首一首,以詩「譯」詩,譯出100首,近日被長春出版社集結成書《像李商隱一樣寫詩》出版。

化解隱晦,承接詩意

為讀者提供了讀懂李商隱的一種簡潔方式

翻譯李商隱詩作的翻譯、闡釋之作很多,也有人根據李商隱的詩詞意境去寫自己的詩。但像龔學敏這樣一個寫新詩的人,把李商隱的古體詩,用新詩的形式,「翻譯」出來,很是罕見。李商隱寫「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龔學敏這樣翻譯:「春心啊,莫與那春天的花朵們一起爭相萌發/每一寸的相思,都會化為一寸讓人心灰的哀愁。」 李商隱寫「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 。龔學敏這樣翻譯:「把傷春和傷離別的題材寫得如此之好,人世間,唯你杜牧了呀。」

在將舊體詩轉換成新詩的過程中,龔學敏努力用新詩承接了李商隱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的詩意,又化解了其隱晦迷離,難於索解的困難,同時又不失其立意的高度和詩藝的絕妙,為讀者提供了一種讀懂李商隱的簡潔方式。

在新書出版之際,封面新聞記者與龔學敏進行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聽他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李商隱,其晦澀其無窮,以及自己作為一名當代詩人,如何從傳統中獲得啟發,汲取營養的心路過程。

「在自然中找到人性發展的方向,找到情感流淌的方向」

封面新聞:閱讀就是與作者對話,與過去的時間對話,往往能激發讀者自己的創作欲望。《像李商隱一樣寫詩》這本書其實可以說是閱讀的產物。你覺得呢?

龔學敏:是的。遇到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身為讀者的我們,也往往會被調動出創作欲望和力量。尤其是像李商隱這樣偉大的詩人,經過了歷史的陶冶,是經典化的果實,具有非常大的能量。

封面新聞:在閱讀、翻譯李商隱的過程中,你在他身上看到最閃光的地方是什麼?

龔學敏:李商隱生活在一個行將衰敗的朝代裡,而且他自己的具體命運也非常坎坷。在這樣的狀況下,李商隱通過詩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在。他不懈地追求著詩美,可以說到了刻意的地步,這種執著,像是一股清泉,滋潤了他自己,也滋潤了後代的讀者們。他通過獨特的詩歌藝術,表達出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和自己的命運。

封面新聞:你作為一名寫新詩的當代詩人。在寫作上,給你帶來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龔學敏:從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始終在自然裡能夠找到自己的切入點,找到人性發展的方向,找到情感流淌的方向。這是我們作為當代詩人,特別應該重視的。他與自然親近,在自然中尋求自身情感寄託的方式,給我一個很大的開啟。可能有時候我們太過於注重自我,忽略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大自然是詩歌寫作的富礦。

封面新聞:在我個人的感覺裡,現在中國的新詩寫作好像到了一個瓶頸期,普遍都需要學習的時期。其中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向傳統學習。你覺得呢?

龔學敏:是的。多年來,我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充滿著期待。這種期待就是,誰能夠把中國優秀的傳統詩學繼承得最好,並且從現代的角度,發現人與自然新的的詩性存在,並且,抒發出人類離開農業文明,進入工業化、信息化時代後的情感,這樣的詩人,將很可能是中國新詩真正意義上的大師。比如李商隱詩作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大量的物象。這對現在很多人「寫詩不及物」的毛病,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和糾正。

封面新聞:傳統詩詞的成就很偉大。但是大家都公認,現在的人不可能全部回到傳統詩詞寫作。詩歌的形式是必然要發生變化的。傳統詩詞只能是一部分的興趣和愛好,而不是詩歌創作的主流。

龔學敏:是的。因為時代變了,生活內容變了。舊體詩的形式,無法承載現代生活。而且很多詞的意思,都發生了演變。但是,新詩依然可以向傳統詩詞學習,把詩魂繼承下來。

「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但首先你得絢爛過」

封面新聞:一提到李商隱,總是要說他的詩隱晦,難懂。但我認為,如果晦澀得有道理,也是很有價值的。哪怕你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你讀下來都有收穫。你怎麼理解李商隱這種晦澀?

龔學敏:我覺得,李商隱的晦澀跟他寫詩用典比較多有關。要懂詩,就得知典,知出處,知喻意。這對於讀古代典籍少之又少的現代人而言,不懂就自然不過了。李商隱本是用典的高手;四是李商隱寫詩對語言的美的追求也是登峰造極的。這種對語言的追求,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在引領語言本身的發展,發展必然意味著創新,創新很多時候就是讀不懂。

現在的人讀舊詩,尤其是對年輕人,對沒有文學喜好的年輕人而言,說輕易能讀出妙來,肯定不是真話。一是白話文的普及已經過了百年,受教育時,為了應對考試,學的那點古典文學底子在成年後要想讀懂除了課本上學過的舊體詩,真還吃力了。畢竟,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遠離了那個語境;二是詩歌和人類社會都在不停地發展。舊體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表達現代人的情感世界,以及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新詩通過一百年的發展,雖然對是否成熟說法不一,但是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小傳統,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它和現代人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交融,從而自然而然地和舊體詩有了距離感。

封面新聞:也就是說,白居易的通俗易懂,與李商隱的晦澀,其實並不衝突。

龔學敏:肯定不衝突。我查了一下《唐詩三百首》,白居易收入6首,李商隱收入24首。從中可以看出《唐詩三百首》對詩歌和詩歌語言的一種態度。晦澀也可以意味著,理解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李商隱的複雜、晦澀,與世界的複雜也相對應。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但首先你得絢爛過。複雜過,絢爛過的人,才更有資格講簡單。

封面新聞:《像李商隱一樣寫詩》這本書是你閱讀李商隱的一個成果。但就像「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可以看完你的解讀之後,獲得一些啟發,然後自己去讀李商隱。

龔學敏:是的。每個人都應該自己去讀李商隱。李商隱是讀不盡的。他是一座富礦,每一個人都可以帶上自己的工具,去挖挖看看。包括我自己,對李商隱的挖掘,也會繼續進行下去。

相關焦點

  • 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成了白話新詩
    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2019年夏季,酷熱浮躁的氛圍中,他開始集中閱讀李商隱。
  • 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成了白話新詩
    封面專訪丨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成了白話新詩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 封面專訪丨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
    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2019年夏季,酷熱浮躁的氛圍中,他開始集中閱讀李商隱。先是傳記,後是不同版本的詩集。耐嚼耐品的李商隱詩作,慢慢帶他潛入一個很深的詩的境界。這個境界清涼,美好。
  • 龔學敏以詩「譯」詩
    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 用新詩翻譯古詩 龔學敏推出新詩集《像李商隱一樣寫詩》
    當代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日前出版的新詩集《像李商隱一樣寫詩》,是一部以新詩的形式翻譯李商隱的百首古體詩。在龔學敏的辦公室,紅星新聞記者面對面專訪了他。對於這本詩集,龔學敏稱它為「文創產品」。龔學敏表示,近些年一直都在提倡「文創」,有創意的內容才能被稱為「文創」。
  • 用新詩翻譯古詩 龔學敏推出新詩集《像李商隱一樣寫詩》
    當代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日前出版的新詩集《像李商隱一樣寫詩》,是一部以新詩的形式翻譯李商隱的百首古體詩。在龔學敏的辦公室,紅星新聞記者面對面專訪了他。對於這本詩集,龔學敏稱它為「文創產品」。龔學敏表示,近些年一直都在提倡「文創」,有創意的內容才能被稱為「文創」。
  • 唐詩三百首丨241李商隱《登樂遊原》
    登樂遊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解讀詩詞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今天跟大家分享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五言絕句《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問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真的嗎?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一、關於舊體詩的小測驗我們一般說的古詩,是指的舊體詩,舊體詩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近體詩是格律詩,古體詩是非格律詩,這一點就讓很多人糊塗了。下面做個小實驗,不分什麼古體詩和近體詩,只需要把下面的幾首符合舊體詩基本條件的詩判斷出來就可以。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唐詩三百首》不是三百首為何杜甫的詩最多?
    《唐詩三百首》是我們的啟蒙讀物之一,幾乎每人家裡都有一本,甚至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哪位作者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作品多,往往被視作誰的地位高,誰的好詩多。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古唐詩的選本非常多,蘅塘退士的這本書如此受推崇,說明他選詩確實有獨到之處。
  • 古詩詞 | 唐詩,李商隱《登樂遊原》
    古原:指樂遊原。近:快要。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鬱,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於是登上古原,即樂遊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登高望遠,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文史啟蒙」《千家詩》和《唐詩三百首》選哪個?
    我國最早的詩類蒙學讀物是晚唐時期胡曾的《詠史詩》。該書中共有100多首全七言絕句,語言淺顯直白,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誦讀,曾作為蒙學課本而流傳一時。但它的內容太單一了,只有詠史,沒有別的,兒童不愛看。而且,這100多首詩都是胡曾一個人寫的,思想也太單一了。後來又出現了《訓蒙詩》、《神童詩》等讀物,他們雖然不像《詠史詩》那樣單一,但是都是宣揚「教童子灑掃、應對、事長節」等封建思想內容,不適合現在兒童誦讀。直到《千家詩》的出現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 陳子昂如何成為「唐詩之祖」?龔學敏: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獨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首《登幽州臺歌》,寫透千古孤獨之心。位列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陳子昂,不光擁有李白杜甫等重量級古代詩人知音,還擁有大批當代詩人粉絲。比如《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
  • 專訪蒙曼:如果有一顆詩心,你就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紅塵和遠方
    目前,投票活動正在封面新聞app上火熱進行中。(首先下載封面新聞客戶端。然後進入【我的】-【封蜜club】「2019名人堂人文榜」投票頁面進行投票。每個用戶每天可給每個榜單投10票。)其中蒙曼解讀唐詩的作品《唐詩之美》,位列候選書單之中。這本《唐詩之美》,是繼《四時之詩》《人生五味》之後,蒙曼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
  • 老街味道 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
    很多朋友學了格律知識後,看《唐詩三百首》越看越糊塗,怎麼律詩裡有好多不合律的詩?絕句和樂府裡又有古體又有律體?老街味道分兩篇講一講《唐詩三百首》裡面的各體詩,有疏漏謬誤處請大家一定指正。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古體詩的特點:押韻可以平聲韻、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可換韻、可用鄰韻平仄不拘、對仗不拘,黏連不拘。
  • 李商隱悽美絕倫的一首詩,看似簡單,很多人未必理解!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我們都很熟悉。李商隱字義山,他的詩往往富於文採,而又心思縝密。義山擅長律絕。有種說法叫「李白弱律詩,杜甫弱絕句」。但是李義山的近體詩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唐詩三百首》中的相關數據,在清代蘅塘退士所編撰的《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五律有5首,七律有10首,五絕有1首,七絕有7首。所以李義山既不是李白類型,也不是杜甫類型,李商隱的近體詩很全面。我們總是說李商隱的詩隱晦迷離很難看懂,因為李商隱用典太多,而且用得很靈活。《無題》系列的詩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專訪|怎樣讀詩?詩詞大會評委蒙曼現身成都七中嘉祥
    「向先賢致敬,向這片熱土致敬」,她笑道。蒙曼語言風趣幽默,現場笑聲掌聲交織。作為蒙曼首部講解唐詩的作品,《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以古典24節氣和現代節日為切入點,極具特色。本書以此主題精心編排修訂32首詩文講稿。這些詩圍繞著四季的節氣和節日,其實就是圍繞著唐代的歲月輪迴,圍繞著唐人的生命輪迴。
  • 讀了李白《關山月》才知道 唐詩三百首中好多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有人問:「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如何欣賞李白的詩《關山月》?前言蘅塘退士對於李白的樂府詩最為青睞,除了這首《關山月》以外,李白還有十幾首詩被收到《唐詩三百首·樂府》目錄下。這首詩當然是一首樂府詩。但是,李白《關山月》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樂府詩,它還具有格律詩的特點。為什麼這樣說呢?一、陳子昂和李白的文學復古相對來說,李白集中的格律詩成就不如他的古體詩。
  • 「現代詩人」李商隱:唯美、神秘且永恆丨周末讀詩
    談話中他想起「偉大的玻利維亞詩人裡卡爾多·哈伊梅斯·弗萊列」的一首詩,並背誦了第一節,之後他評價說:「它(這首詩)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我不知道它是否隱喻著什麼,但我覺得它是完美的。」馬拉美和博爾赫斯的話說明,詩歌首先是審美的,而非「思想」和「意義」的。李商隱的詩也常常給人這種感覺。「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