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人」李商隱:唯美、神秘且永恆丨周末讀詩

2020-12-11 新京報書評周刊

有這樣兩則關於詩歌的小故事。

第一個講的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德加和詩人馬拉美。德加除了畫畫還想寫詩,寫完拿給馬拉美,馬拉美看後說:「親愛的,詩歌是用語言寫出來的,不是用思想寫出來的。」德加聽後滿面通紅。

第二個是博爾赫斯與人對談時的事。談話中他想起「偉大的玻利維亞詩人裡卡爾多·哈伊梅斯·弗萊列」的一首詩,並背誦了第一節,之後他評價說:「它(這首詩)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我不知道它是否隱喻著什麼,但我覺得它是完美的。」

馬拉美和博爾赫斯的話說明,詩歌首先是審美的,而非「思想」和「意義」的。李商隱的詩也常常給人這種感覺。「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聯名句要表達什麼思想?恐怕很難說得清。是美的嗎?甚至說是完美的嗎?相信很多讀者對此是有共識的。在此意義上說,李商隱通過直覺和語言天才,做到了千年以後詩人們意識到以及想做到的事。本期周末讀詩,就與你一起閱讀這位前衛、極具現代性的晚唐詩人。

撰文 | 三書

1

所有的詩都無題

所有的詩都無題,所有的詩都是情詩。

《詩經》三百篇都是無題的。「關雎」、「蒹葭」,豈詠水鳥與蘆葦?不過為了方便,取首句二字姑且題之,三百篇概如此類。屈原是第一個署名的詩人,除《離騷》外,九歌的篇目是所獻祭的神靈之名,亦非詩題。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不但不知作者是誰,題目也一概從無。可否為十九首各立一個題目?至今還沒有人嘗試過。漢樂府古題,與其說是詩的題目,不如說是樂曲的題目。古題之下,人人盡可創作,因此題目其實是主題。且後來的創作漸漸脫離音樂,並偏離了原有的主題,但仍以古題為題,而此時題目和詩的內容已經關係不大了。

上古時期,詩不立題目,大有深意。後來的詩都擬一個題目,題目變得必不可少了。然而就一首詩之為詩而言,題目可以不止一個。而且一首詩是寫不完的,詩本身的寫作和闡釋,會隨著時間而發生改變。詩的題目,也是「名可名,非常名」。

李商隱最好的詩大都叫「無題」。所謂「無題」,並非無題,題不足以名之也。或者說正以「無題」而題之,類似《莊子》中「無名人」、「無為謂」、「混沌」之類的命名。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泌陽)人,擅長律絕,富於文採,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有時用典太多,意旨隱晦。有《李義山詩集》傳世。

2

漢詩中最美的「朦朧詩」

李商隱的《無題》,不僅現代人,即便古代人也普遍表示讀不懂。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有一首專評李商隱的詩,專就其晦澀難懂而論:「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西崑體即指李商隱的詩風。大詩人元好問都不明白究竟是何意思,我輩當然不敢自稱讀懂。然而,讀不懂真的是因為沒有像漢代大儒鄭玄為《詩經》所做的註解嗎?註解了就能讀懂嗎?更關鍵的問題是:一定要讀懂嗎?

中國新詩史上有過所謂「朦朧詩」,特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新崛起的詩群。這個概念自誕生就帶著「晦澀」的原罪,批評之聲不斷,但更多的是讚美。朦朧詩當時在中國詩壇的確是一股思想和美學解放的清流,但如果論其詩歌表達本身,在今天讀來已不再朦朧。比如北島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回答》),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舒婷的「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神女峰》),這些激動過一兩代人的金句,直白得近乎口號。

如果回溯漢詩的寫作,就會發現當時所謂「朦朧詩」的手法,諸如象徵、暗示,在古典詩歌尤其是唐詩的寫作中已大量存在。如果再追溯的遠一些,《詩經·蒹葭》是不是可以稱為第一首朦朧詩?此外,朦朧詩據說與世界接軌、喚醒了漢語詩歌寫作的現代意識等,這些說法在當時或不無道理,然而如果還是回到唐詩,尤其是李商隱,那麼應該說古典詩歌早就做到了。

我們來選讀一首李商隱的《無題》。

/ /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 /

不敢說完全讀懂,但覺得很美則是共識。這就是李商隱詩的魅力。詩歌首先是審美,不是為了從中獲取什麼信息和道理,即使讀小說也不是為了知道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而詩的美感首先來自於語言。法國畫家德加問詩人馬拉美:我有很多思想,但為什麼寫不了詩?馬拉美回答:親愛的德加,詩不是用思想寫的,詩是用語言寫的。詩首先是語言的藝術。漢語的美感,絕不是平仄陰陽的格律處方,更在於每個詞的聲音特質,一個句子裡詞與詞韻的契機,句子與句子流轉的節奏,以及所有這些詞和句子喚起的心靈圖景,都涉及到讀漢詩的審美體驗。

這首《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始讀第一句,即被施以魔咒,語言的魔咒。「昨夜」一聽就很神秘,暗示出什麼故事,喚起人的聽覺和想像。星辰和風又是多麼美好的事物,它們都屬於昨夜。「昨夜」兩度被呼喚,復沓低回,纏綿哀嘆。昨夜星辰昨夜風,當詩人呼喚它們時,它們已是內心世界的圖景。

「畫樓西畔桂堂東」,兩處地方不必按實對號入座,這裡也是一種語言上的音樂效果。畫樓和桂堂,在於設色的華麗。一西一東,節奏與上句呼應,且在詞語的排列上產生撲朔迷離之感。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魏爾倫在《詩的藝術》中說,詩應該首先具有音樂性,詩歌要追求一種瀰漫滲透的氣氛,選詞上應該模糊與音樂結合,要色暈而不是色彩。李商隱雖沒有總結出這樣的詩歌理論,但他以自己的天賦和直覺,很前衛地寫出了這樣極具滲透力和音樂性的詩。

接下來六句,依然是朦朧的色暈,隱藏在笑語喧譁背後的故事綽約顯現。現實世界,似乎並沒有什麼發生;內心世界,一段「目成」的愛情已經完成。只是「心有靈犀」就通了,不需要試探,更不需要表白。隔座送鉤,分曹覆射,表面上紛紛擾擾忙忙碌碌,內心始終一片寂靜。而春酒暖,蠟燈紅,都因她而美,都是愛的化身。

夜晚的美好或許就在於,一個人可以暫時卸下疲憊的角色,而儘可能地回到自己,哪怕是舒展開自身脆弱的部分。讓那不可能的成為可能,或自由地做一個夢。等到天亮,人又該爬起來,重新走進自己的角色,在大小齒輪的卡與不卡中,繼續摸索和調整自己的位置。即使作為自己的旁觀者,清醒如李商隱,也只能「嗟餘聽鼓應官去」,然後像蒲公英一樣在世上無法自主地飄蕩。

寫下這首詩時,昨夜星辰昨夜風,正如昨夜的愛情,美麗而永恆。然而昨夜多麼遙遠,恍惚如一個夢,飄渺如一段旋律。

女子投壺。

3

夢中之情,何必非真?

李商隱的文字唯美、神秘,他的詩很少寫所謂「現實世界」,他最好的詩寫的都是通過直覺和幻想創造出來的看不見的真實。他對世界獨特的感受與洞察,正是他作為一個古典詩人很現代的地方。

/ /

《過楚宮》

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

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

/ /

此詩所詠巫山神女的典故,出自戰國末期宋玉的《高唐賦》。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見其上雲氣變幻,王問玉此何氣也,宋玉對以楚懷王遊高唐晝寢而夢遇神女之事。宋玉又有《神女賦》,因古書版本問題,「王」與「玉」難以分辨,以致關於楚襄王和宋玉,究竟是誰夢遇神女而聚訟紛紜。且任由他們爭論下去吧,反正也不會有結果的。據此二賦可以肯定的是,楚懷王早就夢遇了神女,且夢醒之後悵然若失,對神女念念不忘,並為之立廟,號曰「朝雲」。

向來詠巫山神女的詩詞很多,除了樂府古題《巫山高》,很多唐代詩人經過巫山時亦多吟詠。比如李白的《宿巫山下》:「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懷古而已。而李賀的《巫山高》:「楚魂尋夢風颼然,曉風飛雨生苔錢。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溼雲間。」陰森森一則鬼故事,李賀本色。二李之作,對故事暗寓的深意都缺少洞察。其他詩人所詠皆正面渲染多落窠臼。

李商隱這首《過楚宮》,也是經過巫峽懷古有感。然而他的詩完全沒有停在懷古,而是對楚王的愛情有更深入的洞察。巫山雲雨至今仍帶愁容,仿佛神女與楚王夢中的愛情。身為楚王,後宮佳麗無數,卻為了一個夢中的女子而失魂落魄,這本身就超出了世俗的世界。微塵般的眾生無不貪戀人間之樂,有誰會對一段夢中的愛情當真,並由此悵望懷想一生?李商隱用了兩句,寫出了對這個故事的意義獨到的發現和見解,這正是他感受力的卓越體現。

世間多的是愛情故事,才子佳人,怨女曠夫。曹雪芹所嘆: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寶黛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與公子紅妝不同,他們是靈魂知己,是一段註定的仙緣。仙緣是精神相戀,不以結婚生子為目的,也不堪設想那樣的結果。楚王夢遇神女的故事,也美在只是個夢,且楚王卻如此痴情。

《牡丹亭》也是尋夢的愛情,其母題故事正是巫山神女。或有人譏諷夢中之情何必認真,湯顯祖回應: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他在題詞中談到「情為何物」: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正是李商隱詩所微諷的功利而粗淺的世俗眾生,皆系不知情為何物的無情者。而情之所鍾,正在楚王、李商隱、湯顯祖之輩耳。

《李商隱詩歌集解(全五冊)》,作者:餘恕誠 劉學鍇,版本:中華書局 1998年1月

4

反《長恨歌》只需一個問題

/ /

《馬嵬·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 /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經白居易《長恨歌》的渲染和美化,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悽美神話。什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即使在貴妃死後,方士以法術致其魂魄與玄宗相見,二人仍信誓旦旦,差點兒感天動地。

然而這個故事的現實版本並不是秘密,史書上記載歷歷。楊貴妃是被唐玄宗賜死的,因為六軍不發無奈何啊。然而玄宗是在貴妃和什麼之間做選擇?是他的龍椅,或者說他的天下。悲哀的是,他賜死了美人,尚未幸蜀回來,就已經被退位了。這些當然都是可以理解而不應苛評的,但過度美化那樣的愛情則是另一回事。

李商隱就大膽提出了這個問題。這首《馬嵬》可作反《長恨歌》來讀。每一句都在反問,曾經的恩愛與最後的結局一一對比。山盟海誓太容易了,而面對現實考驗時,愛情可能根本不堪一擊。最後一句反問最有力:怎麼做了四十年的皇帝,卻不能像南齊富戶盧家給予平民女子莫愁一生的幸福?

詩文貴眾中傑出,有高情遠意,不人云亦云。同賦一事,工拙尤顯,長短互見。李白的《清平樂》三首,詞雖華美,若以詩的本質論,它們並沒有觸及生命感受的表達。這三首歌詞本來就是應制之作,為明皇與貴妃的取樂助興而已。如果不對《長恨歌》的愛情做事實上的反駁,純粹當文學創作的一首樂府詩來讀,也是很美的,但這樣的詩仍不脫古詩的寫作套路。

相比之下,李商隱詩的語言美感是古典的,但在觸及生命的感受和洞察上,他則是很現代的一位詩人。他的詩常常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震驚。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三書;編輯:張進。校對:李世輝。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延伸閱讀

一代名臣範仲淹的憂患

王維:因「空」而能容納萬境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的這四句詩,意境唯美到極致,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評價李商隱詩風,最常用的兩個詞是富麗精工,婉轉流美,他總能用最精緻的語言,營造出最唯美的意境,讀起來有無的美感。今天小樓選五句李商隱最唯美的詩,與大家一起品味李商隱的富麗精工,婉轉流美。這一句詩出自李商隱最有名的詩《錦瑟》,這首詩喜歡古詩詞的人大多能背,茲不贅錄。滄海月明,本是一個清遠遼闊的意境,珠有淚三字,使這清遠遼闊的意境中透露出一絲哀傷。藍田日暖,有一種溫暖和煦的感覺,然而「玉生煙」三字,又使這種溫暖和煦中透露出一絲悵惘。
  • 李商隱的三首唯美古詩詞,讀之悽婉傷情,感人無比,值得一閱!
    李商隱的三首唯美古詩詞,讀之悽婉傷情,感人無比,值得一閱!李商隱這個詩人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大眾詩人了,曾經在與語文課本上小編是學過這個作者的一些經典古詩,不知道現在的語文課本還有沒有,今天在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正是李商隱的三首唯美古詩詞,讀之悽婉傷情,感人無比,值得一閱!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李商隱最唯美的一首詩,竟然產生了一個成語!
    「唯美」這個詞語如果要用到詩人身上,相信絕大多數讀者首先就會想到晚唐的大詩人李商隱。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旗幟性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早年生活貧困,因為才華出眾受到令狐楚的賞識,還是因為才華,王茂元將女兒嫁給了李商隱。
  • 最會寫情詩的人李商隱,用2句詩道盡相思之苦,卻經常被我們誤用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頌揚愛情的詩作很多,有過甜蜜和酸楚,才能讓愛的感覺更加深刻。用詩歌傳情、傳意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而李商隱就是一位最會寫情詩的詩人。李商隱是晚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他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代表了晚唐詩歌的最高成就。
  • 李商隱的這首詩,意境清幽空靈,冷言絕俗,堪稱唯美典範
    在一個深秋月夜,晚唐詩人李商隱登樓遠眺,清霜冷月,映入眼帘,引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思,於是寫下一首被後人推崇備至的唯美之作——《霜月》,一直流傳到今天。這樣,詩人所描繪的就不僅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攝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這精神是詩人從霜月交輝的夜景裡發掘出來的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在混濁的現實環境裡追求美好、嚮往光明的深切願望;是他性格中高標絕俗、耿介不隨的一面的自然流露。當然李商隱的詩往往隱晦迷離,難於索解,因此這耐寒的素娥、青女,也可能是詩人隱以自喻;或者說,它另有所實指。
  • 李商隱的一首鬼節詩,非常冷門,卻很值得一讀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這首《中元作》就兼而有之,此詩雖然冷門,卻敘說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很值得一讀:中元作唐·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這首詩是李商隱於中元節夢見古人鬼魂,想來後難掩哀思而作。詩中回憶了自己少年時期在玉陽山學道時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首聯「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所寫的是詩人夢回玉陽山道宮,山上儀仗符節、旗幡飄飄,剛剛朝拜完上清。這一聯的場景描寫也是唐代中元習俗的展現。
  • 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當你老了》和李商隱的《花下醉》同讀
    從二十三歲第一次遇見二十二歲的她,詩人就喜歡上她了。茅德.岡一次次拒絕了葉芝,但這不妨礙葉芝對她的一往情深,忠貞不渝的愛戀,直到老去。這首詩是我上學的時候,在買的諾貝爾文學獎作者系列叢書之一的葉芝詩集裡讀到的,裘小龍翻譯的。網上有許多個翻譯版本,也許是第一次讀這首詩時就喜歡上了這個翻譯版本了。
  • 讀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留得枯荷聽雨聲
    《紅樓夢》裡作「留得殘荷聽雨聲」第四十回黛玉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枯荷」當是李商隱原作,據學者考證,在《紅樓夢》之前,似乎並沒有「枯荷一作殘荷」這樣的說法。然而自《紅樓夢》一出,人們知道「殘荷」反而比「枯荷」還要多些如果起詩人於地下,大約會無奈地搖頭苦笑吧。
  • 李商隱的無題詩,是詩人懶得動腦經,還是傷心人別有懷抱
    我們常常看到以「無題」為題的詩文,它們沒有標題,以無題而名,仿佛是詩人懶得動腦筋。然而,細品起來,卻有無題勝有題的效果。這樣的詩,往往寄託著作者難言的隱痛,莫名的情思,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詩人表達的感情往往更加強烈、深刻。之所以用「無題」作題目,大概是作者不便於或不想直接用題目來顯露詩歌的主旨。
  • 16·周末薦詩丨戴望舒:《雨巷》賞析
    所謂現代派,是因編《現代》雜誌而出名,為首的是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馮至等一批人,他們寫現代生活,用現代辭藻,反映現代情緒。而為戴望舒帶來聲譽的是他早年創作的一首古典意味較濃的《雨巷》,以致於為其本人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作者當時22歲。
  • 李商隱這首詩讀來無比傷感,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充滿了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特別是他的那一系列的無題愛情詩,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愛情名篇,裡面一些比較經典的詩句,也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這也正是李商隱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雖然只是在描寫愛情,但是他筆下的愛情與別的詩人又不一樣,他更多的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來描寫,不僅很是唯美,同時還充滿了無限細膩的情感。
  • 封面專訪丨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
    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 李商隱寫下五絕《天涯》,字句唯美,深沉悽婉,意境不輸《無題》
    首先要指明的是,李商隱的這首《天涯》,表面上看起來字句唯美,實際上意境深沉,主要表達的是詩人悲痛的心情。如果想要正確欣賞和理解這首五絕詩,則需要從李商隱的一生、《天涯》的解析以及李商隱其他作品的對比來一一分析。
  • 李商隱極有情調的一首賞花詩,美妙動人儼然花痴,真是越讀越心醉
    他將自己的滿腔愁緒與悲憤化成文字,寫下了一首首唯美經典的「情詩」,千百年來,不知道感動了多少文人墨客。可是,李商隱終究還是一個文人,而且還是一個十分重情調的詩人。除了那些朦朧唯美的「無題」情詩,李商隱的文人情調也表現在其他一些題材的詩作上。
  • 你若花開,蝴蝶自來,你若花落,客竟離去 讀李商隱詩《落花》
    李商隱是唐代詩人,因深陷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可喜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正因為仕途的不順,詩人有了更多的時間潛心作詩,成為唐代著名詩人,而其詩作流芳百世,他的這朵花精彩無限,成為永不凋謝的永恆。落花李商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 李商隱最唯美的一首詩,每個字都美得令人心醉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樓分析了李商隱《錦瑟》的主題——即《錦瑟》是寫對人生總體情境的悵惘莫名的感受——但限於篇幅,小樓沒有仔細解讀《錦瑟》中每一句的意思。要欣賞《錦瑟》的美,最基本的就是要先理解詩中每一個字的意思。《錦瑟》一詩中,應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詩中有些字詞,古今義相差極大,這些都成為我們理解《錦瑟》的障礙。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從題目可以得知,本次展覽有意涵蓋蘇軾的詩畫、書法、交友、生活等各方面,讓觀眾相對全面地了解蘇軾。而另一條可以進入蘇軾精神核心的途徑,自然是品讀其詩詞,用開放、敏感的姿態經驗其留存在文字中的情感與思緒。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
  • 李商隱的這七首七律,意境唯美到極致,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二、《春雨》李商隱的詩多富麗精工唯美豔麗,這首《春雨》便是此中代表。這首詩用華美穠豔的詞,營造了一種悽美的意境,使得全詩流露出一種感傷的美,讓人沉溺其中,難以自拔。這首詩是寫詩人在某個宴會上,遇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貴家女子,並產生了朦朧而美好的情愫,然而,畢竟兩人都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這份感情是只能永藏心底的,但這份明顯無望的愛情中,卻有心靈的交融成了莫大的慰藉。
  • 李商隱寫首小詩訴相思,卻不料成就了一首絕美詞,一首絕美現代詩
    李商隱將其用在詩中,在綺麗的表象下,又多了一層空虛孤寂的情感。「橫絕」二字,體現了二人被阻隔不能相見的無奈。天上月亮的陰晴圓缺,在詩人眼中,一向代表著人間的悲歡離合,月兒如鉤,象徵著分別,不圓滿。後兩句,則如電影鏡頭轉換,切到了近景,寫院中的芭蕉與丁香。
  • 李商隱的詩:暮秋獨遊曲江
    《暮秋獨遊曲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根據自己情感經歷寫成的。李商隱是涇川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稱他是個多情郎,有多首荷詩贈予心上人。世上爭豔,萬紫千紅,為何李商隱如此鍾情於荷花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