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通過日曆、應用程式列表…這些日常App在收集你的個人隱私!

2020-12-24 中國質量新聞網

手機人人都用,

生活中,

人們也享受著各類App帶來的便捷服務。

但是您是否注意到,

這幾年,

收到的垃圾簡訊越來越多,

接到的推銷電話也越來越多?

在App裡面充值簡單,

退款卻成了「老大難」?

央視財經3·15特別直播聚焦手機App亂象,特邀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健盛、App專項治理小組專家何延哲以及網絡經濟研究專家、中科院大學教授 呂本富,獨家為你揭秘那些手機App為消費者挖的「坑」!

百款App超九成涉嫌權限「越界」

你手機裡的App安全嗎?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對網購、旅遊出行、生活服務、手機地圖、輸入法、瀏覽器和視頻類熱門手機App分三次進行評測。綜合三次評測結果,52款熱門App中,有46款App都存在獲取的敏感權限無實際對應功能的問題,佔比88%,也就是說有超過8成App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

這些App獲取了諸如讀取簡訊、發送簡訊、日曆信息等與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密切相關的敏感權限,卻未在應用中進行使用。用戶手機簡訊箱中一般存儲有各種驗證碼、訂票信息等重要內容,一旦洩漏,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除了上海市消保委,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曾對10類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進行評測。結果發現100款App中超九成App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細思極恐!

日曆、應用程式列表…

看似日常的應用,卻存儲大量隱私!

在這個App「泛濫」的時代,每個人的手機裡都下載過不同類型的App,那麼我們的個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悄無聲息被「偷」走的呢?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健盛指出,日曆、應用程式列表,這些不起眼的地方竟藏著大「門道」!

唐健盛表示90%的消費者都覺得向App開放讀取日曆的權限沒什麼危險,其實不然……

上海消保委做過調查,有60%的消費者都會在日曆中記錄重要事項。App獲取了這個權限,就能讀取到消費者記錄到日曆中的行程信息、商業機密等。比如「雙十一」到了,網購平臺需要提醒消費者搶購商品,這個時候網購平臺App就會通過日曆埋一個固定日期的提醒。

然而,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的是,在整個手機系統的設置當中,日曆的讀、寫功能是不分開的。當App藉助日曆權限設置提醒的時候,也可以讀取到日曆中消費者已經寫好的一些信息,可以說所有日曆裡面記錄的事情都能被這款App看到。

除了日曆,應用程式列表也是個深藏不露的個人信息獲取渠道。幾乎所有的App啟動都會要求消費者授權讀取手機應用程式列表。不僅會讀取,還會和前一次做一些對比,查看新裝了什麼,卸載了什麼,通過這些信息來對消費者進行精準畫像,甚至可以知道消費者最近是不是有些新愛好、新動向。

App專項治理小組專家何延哲同時表示,敏感信息的濫用危害非常大。比如身份證號可以用來做貸款、辦黑卡,或者辦理實名手機卡之後去實施電信詐騙,對消費者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如果消費者發現App越界收集個人信息的情況,可向App專項治理小組舉報,舉報方式可搜索「App個人信息舉報」微信公眾號。

充值簡單退款難!

多款App上黑榜

在App上買5元的東西,平臺最低充值卻是50元,多餘的錢不能退、不能提現、不能轉贈。在使用一些網絡應用時,我們經常會碰到充值設限、不退款、默認自動續費的情況。那麼在App裡充值,消費者究竟能不能退費?

上海市消保委曾對充值類App進行了消費體驗調查。在31家網絡平臺當中,漢堡王、每日優鮮等5家經過上海市消保委溝通之後承諾可以退款,來伊份則需要承擔2元的手續費,而兩鮮、達達、中糧我買網三家平臺無法退款。其中達達在與上海市消保委溝通後,承諾為消費者實現退款功能,兩鮮經過溝通之後仍然堅持不退款。

另外,上海市消保委也對28家以購買非遊戲類虛擬幣的形式充值的網絡平臺開展了消費體驗調查,有15家平臺根本無法退款,抖音、美拍、火山小視頻、蜻蜓FM等紛紛上榜。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健盛認為App充值消費和預付式消費有著本質區別,預付是用錢買成了多次的服務,而充值只是從個人帳戶到了App帳戶裡,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法》中都規定很明確,消費者應該可以拿回自己的錢。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消費者應積極向消協、消保委投訴,甚至可以打官司,讓這些不誠信的經營者不敢再「套路」消費者。

網絡經濟研究專家、中科院大學教授呂本富在直播中也表示:App運營者和消費者兩個方面都需要加強工作。App運營者不能把「騙錢」當作經營業務的首要任務,遵守規矩應該作為第一原則,而不是來了一個風口,什麼都不顧,只顧掙錢,最後落得「一地雞毛」。消費者遇到霸王條款或侵權事件更不應沉默,共同推動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是每一個消費者的責任所在。

時至今日,經上海市消保委對某些充值類App進行溝通、約談後,整體情況大有好轉,大部分充值類App已經可以為消費者提供退款功能。

相關焦點

  • 今日輿論場|細思極恐!手機App頻繁自啟動「偷窺」個人隱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霞一、熱點事件概述手機上裝的App,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訪問你的照片和文件2萬多次,細思極恐!手機App收集個人隱私(來源央視)二、媒體報導分析齊魯晚報·齊魯蛙眼輿情大數據平臺以「手機app頻繁自啟動搜集隱私」為檢索內容進行全網監控。通過對2020年6月7日--6月8日15時的數據進行整理,全網與該事件相關信息量為48304條。
  • 細思極恐!vivo NEX前攝彈出流氓軟體 這些軟體正在偷拍你!
    我們在使用vivo NEX 時因為前攝是隱藏的,當我們的需要使用到前攝時才會彈出,我們就可以通過前攝的彈出式動作判斷攝像頭是否在工作。尤其是在使用一些app時,就能很明顯看到哪部分的流氓軟體在悄悄的採集用戶圖像信息,而一般的攝像頭是無法察覺到的。
  • 蘋果更新App 隱私保護說明 下載前可充分了解隱私權限
    【環球網智能報導 記者 張陽】在今年6月舉行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提出將會把應用程式的權限需求前置,以此來進一步改善隱私安全。也就是說,蘋果公司在App Store中把應用的權限需求做成類似食品上的營養信息標籤,讓用戶在下載前就充分了解到,該應用會涉及到哪些權限。
  • 迪斯尼App洩露隱私?42款遊戲軟體被訴收集個人信息
    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少人對於網絡個人隱私非常看重,而對於一些大廠來說,在隱私安全方面做足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過最近就有廠商捅馬蜂窩了。
  • 細思極恐!山西警方提醒:有些充電寶會帶著「木馬」竊密
    細思極恐!12月16日,山西省公安廳向社會發布緊急預警:近期,專門裝有隱藏木馬程序用來竊取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充電寶已經出現。警方介紹,市民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都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一旦插入手機就會盜取你的個人信息。這種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一般來說,市民的手機上,有重要的信息一般就是照片、視頻、電話號碼、簡訊等。
  • 妙健康APP通過「移動健康應用程式可信評估」
    近日,妙健康移動端應用程式(以下稱:妙健康APP)正式通過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聯盟的「移動健康應用程式可信評估」測試,成為第一批被授予證書併入選優秀應用目錄的產品。據了解,這項評估內容包括移動健康應用程式的業務資質審核、功能可靠性、服務質量、用戶信息保護等多個方面,由政府部門、權威醫療機構及相關單位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領域專家共同參與評審,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參考相關的行業標準展開,旨在評選出可靠可信的移動健康應用產品,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 這些常用APP在「偷窺」你!連通話記錄、日曆都讀取!
    隱私洩露會有哪些風險呢?1、個人隱私會面臨極大洩露風險平臺要想拿到更多個人數據,有的會偷偷打擦邊球,要麼調取與功能無關的權限、要麼通過設置「霸王條款」,私自盜用。或許用戶的簡訊、麥克風、電話、通訊錄、位置等權限大家都已很熟悉了,但是日曆權限是什麼?實際上,很多用戶會使用日曆功能記錄工作安排、行程和其他敏感事項等,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也就是說,日曆權限與個人隱私的密切度,有時候比通訊錄等權限還要高!
  • 員工微博洩露明星乘機信息,細思極恐
    國航一名空乘在微博上多次發布了包含大量演藝明星個人信息的乘機記錄,包括鞠萍、井柏然、鄧倫、白敬亭、倪妮等著名演藝明星的生日、國籍、行程、常旅客狀態等個人信息。而這些被發布到微博的明星信息截圖上公然寫著:旅客資料、禁止外傳。據舉報人稱,這名員工的打碼很用心,把明星的信息都露出來,自己的名字打碼了。
  • 餓了麼、百度糯米等25款APP被曝收集敏感個人權限!你被「偷窺」過嗎?
    一個合理的猜測就是這些APP正在「偷聽」你的生活!  實際上,很多用戶會使用日曆功能記錄工作安排、行程和其他敏感事項等,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日曆權限與個人隱私的密切度,有時候比通訊錄等權限還要高!   發布會上,上海市消保委特別對「日曆」權限進行了提示。調查發現,52.5%的消費者用手機日曆記錄重要行程。其中,27.5%會記錄日常生活行程,18.5%會記錄生活及工作等。
  • 細思極恐!朋友圈「全是明星」:ZAO爆紅支付寶緊急回應:換的臉「刷...
    大量用戶使用這款App,上傳自拍照片,將自己「變成」影視片段的主角,並將這些「改頭換面」過的視頻片段,上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引發「病毒式」傳播。雖然一夜又稱為「現象級」app,但「ZAO」也引發了外界的隱私擔憂。
  • 蘋果發布APP隱私保護說明:適用於所有iOS應用程式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不管是蘋果用戶還是安卓用戶,都深受隱私洩露的困擾。現在,蘋果公司決心要改變這一局面了。
  • 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 個人隱私如何保護?
    其中,在發布日期為2019年10月30日的《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羅列的可能收集的個人信息及收集信息範圍一項內容備受爭議,引發人們再度質疑:APP刺探用戶隱私的「手」,究竟能伸到哪兒?   千餘款APP每款平均申請25項權限  《中國光大銀行手機銀行隱私政策》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的相關條款中,「個人敏感信息」一項中列出的「其他信息」,包括個人電話號碼、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通信記錄和內容、通訊錄、好友列表、群組列表、精準定位信息、網頁瀏覽信息等14項內容。
  • 谷歌可能會通過不更新iOS應用來規避蘋果的隱私披露
    雖然暗示更新因假期而暫停是可行的,但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許多相同的應用程式都收到了Android更新。Android版Gmail最後一次更新是在12月16日,而YouTube的Google Play列表則顯示了12月21日的更新。
  • 春雨醫生要獲取8項隱私權限 醫療APP收集隱私幹什麼
    醫療APP魚龍混雜   事實上,不僅健身APP暗藏個人隱私洩露風險,那些利用消費者強烈健康需求而推出的醫療APP,過度收集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問題同樣普遍存在。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醫療健康類APP遠超萬款。「每天都有新的醫療APP上線,也有很多APP無疾而終,魚龍混雜。」
  • 快遞員私拆包裹,騎手私嘗外賣,哪些隱私被侵犯你察覺不到?
    如果這名外賣小哥有慢性傳染疾病,那被其嘗過的飯菜很有可能傳染給客人,真是細思極恐!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時,我們的很多個人隱私也在便利的鏈條上增加了被侵犯的風險。手機APP近兩年來手機安全領域的問題已經日趨複雜,各類手機病毒爆炸式增長。
  • 細思極恐!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文件近25000次!這些App竟搞「小...
    每經編輯:何小桃近日,有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後,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能,而這項功能可以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而當他看到這些數據後,大吃一驚。記者通過線上方式將「優學院」App訪問手機信息及啟動情況發給他們的客服人員,他們給出的解釋是,「系統裡的考試和作業都會涉及圖片和文件等」。但當記者追問在沒有登錄、沒有授權、並非在考試和上課等使用狀態下,為何優學院可以自由訪問讀取手機信息,這是否侵犯了個人隱私。他們給出的回覆是,可能是手機中了病毒,並始終未回答為何如此頻繁地訪問手機個人信息。
  • 侵犯用戶隱私!蘋果 App Store 怒封麥當勞等 256 款應用
    原標題為《驚爆:256個App因收集用戶信息將被蘋果下架,大部分來自中國》據國外媒體報導,安全分析公司SourceDNA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超過250個App違反蘋果App Store的隱私政策,收集用戶的郵件地址、裝機應用、序列號以及其它可以跟蹤用戶的信息。
  • 蘋果App Store 新增 App「隱私」信息,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裡
    第三個是透明和控制原則,蘋果一直認為 app 應該尊重用戶的隱私,因而在作業系統中做了很多保護,從而讓客戶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哪些數據被收集到,對自己的信息有更多的掌控。
  • 手遊中的這些細節,你發現了嗎?細思極恐!細節控快進來分享!
    九遊研究所是九遊APP大神玩家自發組織的團隊,專注熱門資訊跟蹤、遊戲玩法研究,以及個人攻略心得分享,希望每個玩家都能玩得更開心、更省心!來了來了來了!你們的yo醬來啦!不知道有沒有人和yo醬一樣,是一個超超超超級嚴重的細節控…就那種每次看完電影之後,都會第一時間打開百度,尋找影片"細思極恐"的細節盤點。閒著無聊的時候,也會查閱各種奇怪的細節總結帖,沉浸在我又發現了一個"雖然沒什麼用但是就能讓人很激動仿佛發現了別人不知道的一切!"的小細節的喜悅中!
  • 細思極恐,人體骨架模型竟是真人,知道真相的我冷汗掉下來
    導讀:細思極恐,人體骨架模型是真人,知道真相的我冷汗掉下來   來了啊,快裡邊請。灰常感謝您能在眾多的諮資訊中搜索遊覽到我們的內容,說明您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和一個睿智的頭腦。希望小編的文章不會讓你感到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