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 田埂花開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保育活動周在倉東順利...

2020-12-25 網易新聞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四個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實江門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由廣東省時代公益基金會、五邑大學、開平市文廣新局、塘口鎮人民政府主辦 ,開平市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與發展中心、 開平市文物局承辦的「時代中國——倉東保育: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活動周」在倉東村隆重舉行。

開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顏海娜同志(左7)與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一起響獅開幕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遵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此次活動周的目標正是「以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為基礎,以社區和諧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為目標」。開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顏海娜同志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平市將繼續大力支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顏海娜常委致辭

塘口鎮勞海源鎮長歡迎五湖四海的嘉賓

廣東省時代公益基金會陳可珺副秘書長致辭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譚金花副教授致辭

譚金花副教授、時代基金陳可珺副秘書長(左1、2)等一起擊鼓開幕

作為活動周舉辦地,倉東村本身就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典型案例,在行業內享有盛名,是一個集建築遺產保護、社區營造、文化傳承發展為一體的鄉村建設計劃。據五邑大學副教授、倉東計劃理念發起人譚金花博士介紹,倉東村是謝姓族人自新會遷入開平的始居地,繁衍至今約26代,居民大多僑居海外。2011年以來,政府、學者、村民和港澳同胞合力對傳統祠堂、村居和碉樓等建築進行保護性修復,發掘、保護和傳承本土文化,活化社區生活。2015年,倉東遺產教育基地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2017年被國家旅遊部評為全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2018年被文化與旅遊部認證為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為唯一獲此殊榮的民間機構。

此次活動以「鄉村振興和文化遺產的保育與活化」為主題,得到開平市博物館、開平市文化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蓬江區社工協會、蓬江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等單位協辦,活動周內容包括專家講堂、田野工作坊、非遺體驗、歷史展覽、鄉村音樂會等薈萃臺灣、雲南、福建、北京、廣東等多地社區營造、文化遺產保護和鄉土文化保育等領域的深厚經驗。美國著名攝影家、臺山後裔劉博智的《古巴唐人》攝影展,將大洋彼岸的古巴華人一百多年的命運,以影像的形式帶回碉樓與祠堂的歷史空間。活動主辦方還特邀資深鄉村營建師舉辦工作坊,向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名學員貼心傳授社區營造和文化遺產保育與活化的經驗。

此外,活動充分運用鄉村場地,村前的榕樹頭、稻田邊也變成嶺南古琴、廣東高胡、粵曲等民間藝術的展示舞臺。赤坎煲仔飯、廣式明火燒馬岡鵝、馬岡瀨粉、赤坎豆腐角等本土傳統美食也為活動增色添味。來自北京、香港、臺灣、山東、湖南、江西、福建、雲南等全國各地、大灣區黨政機關、學界、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150餘專家學者、實踐者與本地村民共聚一堂,探討新時期鄉村振興道路。


開平灰塑製作

非遺傳承人展示灰塑作品


非遺傳承人製作鎮濠泥雞

國鋒民間技藝館與參會嘉賓一起交流

嘉賓品味鄉村煲仔飯

傳承文化,國鋒民間技藝館前來助陣

譚金花表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鄉村振興是一項需要善意和耐心的複雜工程,社區營造極為重要,人民安居樂業,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才是鄉村真正的復興。臺灣大學城鄉所基金會宜蘭分會陳育貞會長表示,本次活動周報名一天就超額,說明各界都非常關注鄉村建設,此次活動周與其說是一次總結,不如說是一次召喚和邀請,形成眾多同行者共同投身鄉村建設、鄉村文化保護大業。

據了解,借著廣東省時代公益基金會與倉東遺產基地合作的「時代中國-倉東保育:田埂花開計劃」的進一步開展,倉東遺產教育基地將以更大的力度向公眾推廣鄉村遺產保育的知識,通過講座、遊學、工作坊等形式傳播國內外成功的文化遺產保育理念和方法,為鄉村振興培育力量。

本文來源:北國網 責任編輯:付曉萌_NB7161

相關焦點

  • 鄉建|文化遺產保育:再訪倉東計劃
    今年年初,開平倉前村舉辦「鄉村振興和文化遺產的保育活動周」,期間譚金花向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推動倉東遺產保育理念落地的感受:「在現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之下,有不少地方的投資者和參與者對此理解有點偏差,往往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標準,忽視人和文化。其實這樣並不可持續。」
  • 造鄉|倉東計劃:一個理想中的民間遺產保護實踐
    來到倉東常有人問:「在中國那麼多村落當中,你為何選擇倉東村去實踐你的計劃?」 老實說,不是我選擇倉東,甚至在來到倉東之前,我也沒有一套很具體的計劃。2006年,我曾提出鄉村文化遺產保育發展和社區營造的概念,當時鮮有人支持。
  • 開平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試驗場
    記者獲悉,由廣東文史館民間藝術院和倉東教育基地主辦的開平倉東文化遺產保護實務工作坊活動吸引了50多名來自省內、港澳的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參與。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文化遺產教育極其薄弱,他們希望通過倉東教育基地作為平臺,以該村在保育過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作為教學實例,傳遞國際上先進的文化遺產保育理念。為什麼倉東村會成為文化遺產保育理念的試驗場?如何實踐文化遺產保育理念?
  • 成語「群賢畢至」的故事
    成語:群賢畢至故事概況:安慶是萬裡長江流經安徽省境內的第一個城市,別稱宜城。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這個群賢畢至的成語典故,一說與東晉王羲之在安徽宿松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有關。東晉「書聖」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在公元314年,時年11歲,跟隨叔叔(王彬)來到安慶市宿松縣,跟隨姨母衛夫人學習書法。
  • 跟著成語去打卡:群賢畢至
    圍繞「外企」對接活動,大會邀請了70多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高管,以及一大批境外製造業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高管。圍繞「央企、民企」對接活動,60家央企負責人,40位知名國企、民企主要負責人將被邀請參加大會。此外,20多位院士及知名專家學者確認參會。大會共30場活動,分為「重大活動、高端峰會、六百對接、平行論壇」四大板塊。
  • 群賢畢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群賢畢至,畢:全。各種賢人聚集在一起。出自: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賢畢至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群賢畢至(qún xián bì zhì) 成語釋義:畢:全。各種賢人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群賢畢至敘鄉情 助學敬老促發展
    新鄉賢們參觀三墩鎮中心文化家園。文/虞江晉芳 毛長久 群賢畢至聚蘭裡,八方英才匯三墩。12月6日下午,三墩鎮首屆新鄉賢大會圓滿舉行。來自黨政機關、醫教衛律、民營企業家、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才等各界新鄉賢、領導、嘉賓180餘人歡聚一堂,同敘鄉情,共謀發展。
  • 「群賢畢至」,深圳教師新新美術館展現藝術力量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群賢畢至——深圳市教師藝術作品邀請展」12月1日在深圳市新新美術館拉開帷幕。△嘉賓合影作為由福田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的文化項目,此次展覽由深圳新生活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新新美術館承辦,廣東省民營美術館協作方陣、深圳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深圳市新視覺文化研究院共同協辦。展期將持續到12月20日。
  • 茂林修竹,群賢畢至——卓乃樞《雅集》 賞析
    《雅集》展現的正是古代文人的一場文化聚會。該作品採用「藍帶石」創作而成。這是一種極雅的石頭,色彩美麗素雅,與藍星石相似,只是藍色的星點密集為帶狀分布。卓乃樞因色取巧,將青色凍石化為一片青翠的竹林,將藍色化為高低起伏的山峰,構成了一處幽靜雅致的文人聚會勝景。這是一場高雅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聚會。
  • 世界是你眼中的千奇百怪 「田埂花開」計劃美育成果展在廣州開幕
    ——「田埂花開」計劃美育成果展在廣州開幕,百件鄉村學校師生作品呈現幾塊五顏六色的黏土,組合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鄉菜餚;色彩簡單的線條畫,描繪出孩子們眼中最喜愛的支教老師;一個個神態各異、奇裝異服的人物形象構成了他們心中的「守護神」……這些出自「田埂花開」藝術素質支教老師與鄉村孩子之手的作品以及背後的創作故事,在「田埂花開」計劃美育成果展上一一呈現。
  • 劉五一:河南新鄭鄉村文化保育及營銷
    通過保育鄉村文化平衡城市化的浮急之氣,找回人與自然更本真的文化脈承?7月17日,來自兩岸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媒體人相聚在被譽為「人類疲憊心靈最後家園」的黎平肇興,在「騰訊新鄉村綠皮書發布暨保育鄉村論壇」上坐而論道 ,研討「探尋鄉村文化保育,重估鄉村價值」的主題,試圖為這一命題找到解決之道。
  • 保育鄉村文明 順德杏壇青田行動
    夏日的杏壇鎮龍潭青田村,可見並排的參天古榕、大型的荷塘花開正盛、村民三五成群在樹下納涼打牌......若是雨後,走在千石長街、走入石板深巷中,更添幾分靜謐和愜意。順德區榕樹頭村居保育公益基金會(下稱「榕樹頭基金會」)是由順德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人士發起成立的民間組織,致力保育順德的水鄉文化遺產、傳承鄉村精神力量。榕樹頭基金會會長馬錫強介紹,今年5月份,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佛山專業委員會和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的專家參觀青田,在鄉村文明復興事業的感召下,決定與榕樹頭基金會共同開展「繕居公益」慈善項目。
  • 鄉村振興包括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包括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建設□本報記者吳曉鈴  「《決定》有個顯著特點,以重點工程的形式,對文化傳承具體部署,文化建設將做得更實!」
  • 暑假推薦丨開平2天1夜親子營,走進僑鄉文化,尋文化歷史蹤跡
    是體驗鄉村生活,感受非遺文化的最佳去處。「倉東計劃」發起人譚教授帶著大家認識開平碉樓,了解倉東基地文化保育遺產。這裡完整地保留了各個時代歷史痕跡,有著中西建築風格的洋樓住宅、碉樓和祠堂,可以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了倉東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農耕文化遺產:鄉村振興不能沒有你
    【守望家園】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要「切實保護好優秀傳統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
  • 黨派賦能鄉村振興活動在莫幹溪谷順利舉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湖州市委統戰部「雙百結對·同心共治」活動有關要求和德清縣民主黨派「百十千同心助力」活動安排,充分發揮民主黨派自身優勢,同向助力鄉村振興。10月25日下午,「黨派賦能鄉村振興」結對活動在阜溪街道莫幹溪谷農耕博物園順利舉行。
  • 推動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
    只有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才能更好滿足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文化建設。整合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場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利用好現有的文藝舞臺、文化綜合樓、文化宣傳欄、村史村情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覆蓋城鄉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進一步鞏固拓展鄉村文化陣地,為開展鄉村文化活動搭建起廣闊舞臺。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 經濟、文化、旅遊、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和諧共促 開平探索綠色發展...
    大沙鎮是開平市以「兩山」思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開平市將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因地制宜、因勢而為,打造出馬岡鵝、大沙茶、蜆岡火龍果、赤水青棗、金雞黑鳳雞、水口火蒜等農業品牌。同時,建立市、鎮、村、基地、市場「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監管體系,將全市27家農業龍頭企業、33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監管名單,保障農產品的綠色安全,朝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態產品供應基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 東莞鄉村文化振興在路上 | ​到鄉村去!鄉村振興社會力量大有可為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文化興則鄉村興為探索我市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方法、措施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東莞市文化館)推出【東莞鄉村文化振興在路上李子柒的成功案例,體現著鄉村文化振興路上潛藏的巨大社會力量。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沒有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就失去了長遠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