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大柵欄煤市街西側,有條與琉璃廠東街相連的楊梅竹斜街。
此街西段舊稱「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名為大街,實則是一條胡同。
它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並非真的只有一尺長。
按史料記載,它長約30餘米。
歲月流逝,街兩邊建築的佔地位置也悄然變化。
現今經西城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實地測量,一尺大街實長25米。
一尺大街雖不長,年頭卻不短。
據北京地方志市政卷《道橋志》記載:
「 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桐梓胡同至櫻桃胡同北口段,原叫一尺大街。」
據清末進士陳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叢考》的記載:
「 自楊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廠。」
從他著書至今,一尺大街也有八十五年的歷史了。
1993年出版的《北京市宣武區地名志》記載:
「 1965年整頓街巷名稱時,將此街南側短小的死胡同喜興胡同及一尺大街併入。」
而在2012年,政府又將它所在的楊梅竹斜街當作探索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新模式的試點。
一尺大街雖經變化又重「再生」。
一尺大街雖短,卻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
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如今一尺大街名稱已經撤銷,併入了楊梅竹斜街。
只有地面上兩頭各有一塊長條的銅牌上面寫有「一尺大街」四個黑字,這是一尺大街的地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尺大街的舊貌雖已不見。
但是釘在地上的地標,卻時時提示著人們它的過去和現在。
內容來源:地名與地理信息管理處視頻製作:光明網內容編輯:北京印跡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