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銷售的普通鱘魚
圖為:漁政、工商部門現場調查後,責令水雲閣餐館撤下違規廣告牌
圖為:執法人員從漁灣農家菜館的菜單上划去非法銷售的魚類
圖為:風光村一家餐館以普通雜交鱘冒充中華鱘銷售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周治濤 曹磊 通訊員嚴念 實習生王喆 陳楠 徐晨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在黃河、珠江等江河中生存的中華鱘種群眼下已不見蹤跡,而長江自然種群因資源嚴重衰退,正遭遇與長江白鰭豚、長江江豚相似的命運。
根據相關法規,捕殺、食用中華鱘均屬違法行為。不過,有讀者反映,在武漢東湖風光村一帶,一些餐館公然將中華鱘印上菜單,每公斤售價數十元,與牛肉價格相當。
餐館銷售的中華鱘是真的嗎?其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博弈?連日來,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暗訪
市場上「中華鱘」低價熱銷
根據市民提供的信息,記者來到風光村公交車站附近的一家農家菜館,見到招牌上赫然寫著「中華鱘」字樣。
「真是中華鱘嗎?」記者以食客身份詢問。服務員立即從水箱撈出一條背部有道道硬鰭的大魚,「這就是中華鱘。」
記者看到,這條「中華鱘」身體修長,吻部尖而上翹,皮膚顏色偏黑。餐館老闆稱,店中銷售的是人工養殖的中華鱘子二代,可以放心食用,平時點這道菜的客人很多。
在華南海鮮市場西區一家水產批發店,記者看到兩個大水缸中裝著近百條鱘魚。店主稱,這些都是正宗中華鱘,而且價格實惠,批發價每公斤僅30多元,相當於普通牛肉的價格,銷售情況很好。
連日來,記者還走訪了白沙洲水產市場、漢陽月湖橋附近部分餐館,發現不少商家公然銷售「中華鱘」。不過根據記者拍下的圖片,省水產局漁政處專家初步鑑定後表示,它們並非真正的中華鱘,而是俄羅斯鱘和雜交鱘。
另據武漢市農業局漁政船檢港監管理處資源環境保護科統計,該市每年接到市民舉報的非法經營中華鱘案件數十起,經過核實,基本都是冒充事件。
查處
經營普通鱘魚也需許可證
前日上午,武漢市農業局漁政處和武漢市武昌區工商部門聯合行動,對風光村一帶多家餐館進行了突擊檢查。漁灣農家菜館、水雲閣等餐館被查出在沒有相關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以普通雜交鱘冒充中華鱘銷售。
武漢市農業局漁政船檢港監管理處資源環境保護科負責人丁培介紹,即便是普通鱘魚,也屬於特許經營範圍。當執法人員要求餐館老闆出示鱘魚經營許可證時,對方卻無法出具。「武漢市持有鱘魚售賣許可證的單位不足百家,沒有這個許可證,不能經營鱘魚。」丁培說。
詢問中,餐館老闆們都承認,他們知道所售鱘魚不是中華鱘,更不是野生的,之所以冠以「中華鱘」的標籤,只為吸引消費者。一位老闆還表示,他不知道要辦理鱘魚售賣經營許可證。
經過調查,武昌區工商分局中南工商所執法隊隊長萬文生表示,這些餐館打著銷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旗號經營,涉嫌虛假宣傳和非法經營,可處以盈利所得5倍罰款;如果尚未出售盈利,則將處以1萬元罰款。此案目前仍在處理中。
解讀
非法經營中華鱘得不償失
市場上究竟有沒有真正的中華鱘?國內研究中華鱘的權威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表示,非法經營中華鱘的可能性不大。
「近3年來,國家未批覆中華鱘科捕繁殖項目,長江流域所開展的增殖放流幼體中華鱘,均為2009年之前的繁殖苗種。」危起偉介紹,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的養殖和利用都直接受到國家農業部的統一管理。同時,由於中華鱘對水體的含氧量要求極高,對水壓也很敏感,養殖難度較高,熟練掌握中華鱘養殖技術的單位和個人不多。
據了解,目前我省僅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武漢)、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宜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武漢)等少數單位獲國家農業部批准,可開展中華鱘馴養研究。
丁培表示,非法經營中華鱘將會得不償失。在長江禁漁期,每名漁民每年可獲得上萬元的政府補貼,發現舉報非法捕撈和經營中華鱘的行為,還可獲得不菲的獎勵。而一旦查處有人非法捕撈和經營中華鱘,則會受到吊銷證照、高額罰款乃至刑事處罰的嚴厲懲處。
相比中華鱘,普通雜交鱘養殖條件不高,易於運輸且外形相似,普通市民不易分辨,因此,一些商家用雜交鱘冒充中華鱘銷售,以迎合部分食客的獵奇心理。
觀點
市場開發利用時機不成熟
近年來,為拯救瀕危的中華鱘,經有關部門批准,福建、廣東等地辦起一批中華鱘飼養場。能否通過規模化人工繁殖將中華鱘推向市場?業內專家表示,由於中華鱘自身繁殖的特殊性,市場開發和利用的時機尚不成熟。
「中華鱘懷卵量大,增殖放流的相關技術比較成熟,在經過科學論證和法律批准許可的情況下,那些資金、水源、場地條件良好的企業,可以開展有限制性和計劃性的養殖開發。」危起偉說。但他同時表示,即使中華鱘成功實現子二代規模化繁育,其養殖至性成熟也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過早投入市場是一種資源浪費,因此他不主張銷售中華鱘幼魚。
針對雜交鱘等冒充中華鱘的現象,危起偉認為這不利於中華鱘的保護:一是它踐踏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嚴肅性,不利於對中華鱘的保護;二是這種行為如果不被制止,就會掩蓋非法捕撈、銷售真正的中華鱘的行為。
省水產局漁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滿足市場需求,我省近年來從國外和外省共計引進了17種鱘形目魚類,主要品種為匙吻鱘、西伯利亞鱘、施氏鱘、俄羅斯鱘等,用於發展養殖生產,這些鱘魚品種經過反覆雜交,已經衍生出眾多的雜交鱘品種。
據了解,全球現存的27個鱘魚種(亞種)中,我省長江江段分布有中華鱘、白鱘和達氏鱘三種,均為我國特有,且都已被列入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而作為全國鱘魚主產區,我省鱘魚產量佔全國養殖總產量近四分之一,各類鱘魚養殖面積超過290公頃,年產量超過6000噸,生產苗種近2000萬尾。
連結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屬我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被譽為「活化石」。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我國嚴格實施中華鱘特許養殖和經營利用制度,無論是野生還是人工養殖的中華鱘,都不允許市場銷售、食用。
專家介紹,公眾食用鱘魚時,可進行簡單鑑定:中華鱘的吻部通常較為鈍圓,雜交鱘的吻部則較為尖銳上翹;中華鱘背部的骨板為13塊左右,雜交鱘背部的脊骨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