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村的成功改造,看完讓人目瞪口呆,或是中國鄉村振興的一劑良藥!

2020-12-12 騰訊網

鄉村振興

可以說是這幾年最具爭議性的話題

相比中國鄉村振興的方興未艾

上世紀50-70年代髒亂差的日本農村

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騰飛

其實完整經歷了

劇烈的城鎮化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在這一領域,甚至領先中國30年

說起日本的農村,有太多關於它們的傳說,乾淨、整潔、美麗,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但大多數人只看到了日本農村的表象,很少有人能夠深入了解到日本農村的本質。

幾十年前,日本農村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骯髒、貧窮、落後是這裡的代名詞,經過日本人不懈的努力,才終於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日本農村改造的終極目標

營造一個緩慢、舒適的宜居社區,讓民眾不需要擠到大城市,也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還有一個可以留戀和隨時回來的「世外桃源」。

上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歷了劇烈的城市化,與現在中國農村的情況一樣,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傳統的農業社會迅速崩塌。

年輕力壯的人都走了,村子裡只剩下老幼病殘。政府只顧招商引資,建起大量重汙染工廠,每天排放著汙染,河流裡散發著惡臭,村莊被垃圾包圍,更不要提對當地產業、自然資源、文化遺產的保護了。

當時的老照片,村民在臭水溝裡洗衣服。

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的農村?

不過,日本人最終覺悟了,再這麼下去,農村將成為附近城市的大貧民窟,這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1968年,改造農村運動在日本古川町的瀨戶川地區率先發起。他們首先把目光對準了周邊那些惡臭燻天的河流。他們的辦法是,將3000多條錦鯉直接放入河流之中。

錦鯉是日本的「國魚」,常常作為日本的象徵,出席各國的世界博覽會。將這樣的寶貝放入河中,是為了表達對汙水治理的決心。

當地居民從自家門前做起,每天兩次自發去清理河中的垃圾。到了冬天,大家還要一起把錦鯉打撈起來送到較深的水塘裡過冬,順便再次徹底清理水塘,春天時再把錦鯉放回。

這樣,養錦鯉成了當地居民的公共事務。

經過幾年的堅持,曾經臭氣燻天的河流成為了清澈見底的錦鯉樂園,河流乾淨了,道路也跟著乾淨起來,美麗的瀨戶川自然成了大家共同的驕傲,錦鯉圖案也化身為當地的一種圖騰,連下水道的鐵板上都是。

錦鯉圖案化身為當地的一種圖騰

瀨戶川的村莊之所以有今天的模樣,並不是全靠政府的政策指導,官員的帶頭指揮,而是由村民的思想覺悟,自己來民主決定的,政府只是充當服務的角色。

有一年,日本政府打算在當地修一條國道,居民們認為這是關乎當地風貌的大事。大家一番研究後向政府建言,決定在道路沿線種植櫸木,這樣可以便營造一條綠色的道路。「我們認為,櫸木20年就可以長大,很快就可以達成我們的夢想,所以就去做了!

這便是日本村民的覺悟

家鄉的營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等上20年讓樹木成林;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可以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去修整,但粗糙魯莽的大幹快上往往是破壞力最大的。

村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原來骯髒的環境改造成了乾淨整潔的家園,還與當地政府一起商討制定了相關法律政策,杜絕以前那種只顧經濟不顧環境成本的亂開發行為。

村民們約定,房子的高度不能超過三層小樓。政府也出臺政策,給遵守這一約定的人家經濟補助。某戶人家,就在兩年內領了 100 萬日元的補助款。

除了環境治理,對傳統的保護也非常值得借鑑。

當地的房屋大部分以傳統工藝建造,木製房屋極少用鐵釘固定,而是通過榫卯銜接,即牢固又美觀。房屋的出簷、格柵、鬥拱等都保存了傳統的木造工法,外國遊客來了,都無不為這古色古香的建築讚嘆。

少數用新材料建設的房屋,它的正面依然會仿造日本傳統的立面風格。

因為用環保的方式建造房屋,當地傳統的木匠產業得到興起,手藝人們不用丟掉手藝去城裡打工,在當地就能養活自己。

1989年,政府再次下發補助,幫助當地興建了一座「木匠文化館」,以保存和展示當地的木匠文化。整幢建築也是最重要的展示之一,當地木匠就地取材,採用當地工藝製成,全部使用大木作毛榫接而成,沒用一根釘子。

木匠文化館的落成不僅讓當地的傳統木匠技藝得到保存和傳播,還吸引日本各地的木匠和建築師前來取經。同時,文化館周邊還興建了一個村民廣場,成為了當地居民最喜愛的公共空間。

每年,這裡都會舉辦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將村民們凝結在一起的紐帶。可以看出,延續傳統是社區營造的基礎。

相較於日本農村的改造歷程

我國鄉村改造計劃的覺醒

近年來也開始日漸凸顯

尤其2017年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鄉村振興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

但是由於投入大、周期長、產業鏈長

融資條件不成熟等特點

不少項目半路就夭折了

但依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和操盤手

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學習

2020年全流域禁捕,全國1427個縣全面實施禁限養,對於水產養殖業來說,是利?是弊?因生態環保問題,池塘和網箱等養殖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式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那麼,循環水養殖的方式具體怎麼操作?投入產出是什麼情況?2019年12月,參加北京智慧漁業高級研修班,帶您實地考察新型的養殖模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近距離了解工廠養殖技術和操作模式,養殖周期、前期投入,整體預算和銷售渠道等。未來,「農業+科技」產業模式會越來多,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農業產業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相關焦點

  • 日本農村改造經驗,是中國鄉村的一劑良藥
    流過村子的小溪被蓋上了一層灰色的棉被,飛鳥成群的藍天也摻雜著不遠處飄來的濃煙。當鄉村「廁所革命」又重新在中國被提起時,對鄉村的改造,已然被提上了日程。在全面現代化推進的今天,城鎮化建設越來越快,而與之相反的,鄉村已經成為了國人不得不面對的疼痛。
  • 日本農村改造經驗,中國鄉村振興的一劑良藥
    今天的日本鄉村展示出來的風貌令人嚮往,從貧窮落後到富饒美麗,日本鄉村建設中探索中出現了很多的新理念、新做法,指導當地鄉村發展。這些也對國內鄉村振興帶來啟示。 說起日本農村,有太多關於它們的傳說。
  • 這個日本合掌村自然村的改造,或是中國鄉村振興的一劑良藥!
    不管是影視劇裡面,還是各類介紹日本的文章,或者是親自赴日旅遊,日本農村給我們的映像是——乾淨、整潔、美麗,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但很少有人能夠深入了解到日本農村的本質,幾十年前,日本農村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骯髒、貧窮、落後是這裡的代名詞,經過日本人不懈的努力,終於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 日本「農村振興戰略」PK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哪裡不同?
    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鄰國日本於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農村振興戰略。日本農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農產品品牌營銷、開發與活用地域資源、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六次產業化等。經過比較研究,日本農村振興成功經驗對中國成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 陳美璇:日本琵琶湖的成功改造對鄉村振興有何啟示?
    其中,日本琵琶湖的成功改造,有一點需要我們吸收借鑑的則是補貼方式的多樣化。   目前,我國貧困地區多散布於偏遠山區或湖區,農業是他們世世代代的生存基礎。農業生態補償既是一種環境保護方式,實際上也是扶貧的一種途徑。現在農業的補償方式更趨向於用資金直接進行貼補,該項舉措有利有弊,利於實時補貼農民的損失,不至於因為生態環境損害而傾家蕩產。
  • 設計之美:閒置房屋改造助力中國鄉村振興
    在這座青磚灰瓦的二層建築裡,原有的下沉式魚露池被改造成階梯教室的講臺,講臺後的牆上掛著一塊投影幕布,對面則是木質桌椅、階梯和一排書架。陽光透過新開的天窗灑進屋內,通高空間的設計讓那些在樓上品茶的村民也能盡情觀影。
  • 日本最成功的美麗鄉村改造
    復興第二步:政策改造響應日本鄉村振興計劃打造「花之城」景觀1980年日本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給每個鄉村提供1億日元的資金支持。小布施町用深遠的眼光選擇將此大量資金用於人才培養。10年間共計派遣160人前往歐洲研修,並為其提供20萬日元的免息貸款。歸國後,他們將歐洲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邊喝下午茶邊賞風景)、家家戶戶美麗的庭院設計帶回了小布施町。 與此同時,小布施町」花創造推進協議會」成立,公共空間中開始花景觀改造。花除了作為景觀元素之外,還被賦予了發展鄉村建設的意義。
  • 日本鄉村振興的實踐與啟示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曹斌  在日本,鄉村是相對於城市的地域概念,是指以從事農林牧漁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相對獨立的、具有特定的社會和自然景觀特點的地區綜合體,又稱為「農山漁村」,或者「農村」。
  • 鄉村振興的東亞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以日本韓國為例
    由於東亞地區的日本和韓國,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且它們在資源稟賦、發展條件、農業特徵、歷史文化等方面與中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這兩個國家鄉村振興的路徑與經驗可為我國學術界提供難能可貴的研究樣本。基於此,文章對日本造村運動和韓國新村運動的政策路徑及經驗教訓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 可複製的日本鄉村振興的秘籍良方
    鄉村振興可以說是這幾年最熱門的話題,相比中國鄉村振興的方興未艾,上世紀50-70年代髒亂差的日本農村經歷了幾十年的經濟騰飛已經完成了城鎮化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 【鄉村振興】江蘇建湖:「農村公路+」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度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令人憧憬。而今的水鄉農村,依託四通八達、聯網暢通的農村公路「微循環」,徹底打通了鄉村振興的交通脈絡;藉助「公路+康居工程」「公路+特色產業」「公路+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進一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助力、增添了新動能。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概況介紹
    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實施「鄉村振興運動」,對於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解決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有顯著的成效。中國與日本同處亞洲地區,同樣經歷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對於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構建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價值。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與模式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鑑.山之良遊記
    分享要點   中國與日韓文化相近、地形氣候條件相似,歷史上發展農業的路徑也相似,他們走過的彎路值得我們參考。   日本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跟咱們出現一樣的首先大量的進口農產品,後來年輕人慢慢離開鄉村。
  •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融入農村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增長極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姜凱 煙臺報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現如今,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這是服務隊入駐以來第一次真正的跟村民一起勞作,鄉村振興服務隊說到底就是給農村、農民服務的,服務隊不僅要在思想上對他們進行幫扶,也要在日常勞作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姜凱說道。
  • 鄉村振興齊魯論壇|黃少安:鄉村振興應以「人的振興」為主
    日前,在由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青島市政府主辦的「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上,山東省政府決策諮詢特聘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在發言中表示。他認為,政府和相應幹部的作為短期內還是很有成效的,尤其是看得見的硬體建設方面;問題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應該是農民自己,只有農民自身振興了、主動了,其他方面才可能真正振興。
  • 非遺,鄉村振興的一劑心靈處方
    逐水而行,沿錢塘江、甌江、靈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發源地磐安順流而下,從「陰陰溪曲綠交加」到「十萬軍聲半夜潮」,在浙江的村落,非遺為這裡的鄉村振興開出了一劑心靈處方。鄉村精神生活的載體村民趕茶場,壯士迎大旗,共同求豐年。夏日裡,磐安玉山古茶場人頭攢動。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村裡比城裡還富,鄉村改造日本人這樣玩
    可想而知,日本的壓力有多大。靠他們自己國民經過長期不懈的「鄉村振興」改造,才將日本農村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因此,日本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激烈的「農村城市化運動」,政府只顧招商引資,大量農村廉價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城市。城市裡大量工廠排放重度汙染物,導致農村被垃圾包圍,散發著惡臭。這時候,就不要提對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了。這和我國農村的情景極其相似。
  •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舉行
    11月28日上午,2020中國·常山鄉村振興大會舉行,會議旨在推動常山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指出,要按照「兩個高水平」目標和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擁堵費:解決擁堵的一劑良藥?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擁堵費:解決擁堵的一劑良藥?畢舸北京市要收取擁堵費?12月7日,一則新聞衝上熱搜。在來信來電中,有不少人提出了徵收擁堵費和發放郊區牌照等政策建議。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對於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其他政策建議,市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北京市未來是否要收取擁堵費?擁堵費能否成為解決「首堵」的一劑良藥?這成為輿論和公眾關注熱點。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的借鑑和啟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日本於1999年頒布新的農業基本法,「鄉村振興」成為四大戰略支柱之一。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中日兩國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相似。日本經驗對於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