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鄉村振興戰略的借鑑和啟示

2020-12-12 騰訊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日本於1999年頒布新的農業基本法,「鄉村振興」成為四大戰略支柱之一。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中日兩國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相似。日本經驗對於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上世紀末,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日本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出現諸多問題,面臨巨大挑戰。主要表現為:農產品自給率不斷下降,人口老齡化、農村過疏化及凋敝現象日趨嚴重,開放農產品市場的壓力日益增大,農業競爭力不足問題突出。為此,日本政府於1999年出臺《食物、農業、農村基本法》,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採取種種措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解決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問題。

制定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根據新農業基本法規定,中央政府每五年制定包括鄉村振興在內的農業發展規劃,第四個五年規劃已於2015年發布。地方政府則負責編制本地區鄉村振興五年規劃。日本農林水產省牽頭國土交通省、厚生勞動省、環境省、經濟產業省,成立鄉村振興聯席會議機制,指導地方編制鄉村振興規劃,確保地方與中央規劃的銜接與配合。在發展規劃制定過程中尊重各利益攸關方,包括農村居民、涉農企業、農民協會、地方政府的願望和意見,通過自下而上編制、自上而下實施,確保了規劃制定合理、實施高效。

設置鄉村振興專門機構。日本農林水產省進行機構調整,設立鄉村振興局,將原結構調整局和日本國土廳下屬的地方振興局職能併入該局。鄉村振興局下設農村規劃、地區振興、城鄉交流、農村環境、農地改良、工程設計、水資源、土地資源、地區建設、防災減災等11個處,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綜合性政策和規劃,組織實施鄉村振興項目,指導和協調地方政府、團體和農民組織參與鄉村振興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

統籌推進鄉村發展振興。日本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立足國情農情,大力發展山區半山區農村經濟,注重發揮農業多功能性,提升農業附加值及效益。全面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與農村生活環境,提高社會福利。完善農村公路網建設,使村道與國道、省道相通。建設完善的信息和通訊基礎設施、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及下水道、社會教育及體育設施、農村醫療制度、農村休閒活動場所。促進城市與農村交流,推進農村觀光休閒產業發展。

確保鄉村振興資金支持。日本鄉村振興資金種類多、數額大,主要涉及農地改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城鄉交流、休閒農業發展等方面,具體項目包括丘陵地區增收扶持政策、特殊土壤地區扶持政策、梯田建設基金、減少農地撂荒專項補貼、丘陵地區農業復興補貼、水利設施建設與合理利用補貼、草地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生態農業直補、農業多功能性轉移支付、城鄉交流促進專項、農村生活體驗專項等。據統計,2016年日本鄉村振興專項資金6281億日元,佔日本財政支農資金的23%。

加強人才培養和文化挖掘。通過實施各種人才培訓、城鄉交流、市民農園體驗等項目,在培養造就一批新型青年職業農民的同時,充分發掘和弘揚日本傳統農耕文化,進而促進了農村地區的鄉風文明建設。

通過近20年的持續努力,日本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改善。2015年,日本水田現代設施裝備比重佔64%,旱田灌溉設施裝備比重佔24%,高標準農用道路比重佔76%,農田水利設施等農業固定資產超過3500億美元。農村過疏化和凋敝問題得到一定緩解。多年來,日本政府持續加大對偏遠山區發展的支持力度,以緩解農村過疏化和凋敝問題。2016年日本政府支持偏遠山區鄉村發展的直接補貼為770億日元,佔農業財政支農資金的2%左右,新增農業勞動力比上世紀90年代增加了3倍。農業支持政策逐步與國際規則接軌。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日本國內支持政策逐步由「黃箱」向「綠箱」轉變。據日本政府向WTO通報的數據顯示,2012年日本「黃箱」支出總額由佔農業生產總值的32.8%削減至15.3%,基本符合日本在WTO農業談判中所作的承諾要求。這一轉變也有利於在農業生產經營中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提高農業經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日本鄉村振興雖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食物自給率低下的問題,但讓城市居民認識到了農業多功能的重要性,讓部分國民成為本國農產品的擁躉,在國內市場不斷開放、國外農產品大勢進入的背景下,基本穩定了國內農產品的供求關係。此外,日本政府不斷鼓勵高端農產品出口海外,計劃到2020年實現出口農產品1萬億日元的規模,比2010年增長一倍。

借鑑日本的成功經驗,就加快推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筆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組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機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組建專門機構開展整體協調和管理非常必要。專門機構負責對近年來實施的一系列農村發展計劃和項目進行梳理,協調相關機構,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同時建立中央層面的鄉村振興議事協調機構,統籌謀劃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監督和評價。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政策實施的精準性、資金使用的高效性。

把握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和廣度,紮實穩健推進。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其振興內容必須包括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改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規劃、農村文化文明建設、完善鄉村治理和鄉村建設規劃等涵蓋農村社會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各類扶貧項目、小城鎮發展項目、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相關政策措施、農民培訓工程等項目應該進行整合,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範疇,紮實穩健推進。

廣泛集聚智力資源,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必須將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這是確保戰略實施的關鍵因素。通過適當的項目方式廣泛集結城鄉有志青年農村就業,通過城鄉交流與共建等多種方式培養鄉村振興人才。

整合支農惠農資金,統籌鄉村振興財政。將現有的財政支農資金、農業補貼資金、農業相關產業支持資金、農村制度建設資金等與農村發展有關的項目資金進行整合,加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類項目之間的聯繫和相互協助,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為了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紮實推進,應建立長期穩定的財政預算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農村振興戰略」PK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哪裡不同?
    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鄰國日本於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農村振興戰略。日本農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農產品品牌營銷、開發與活用地域資源、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六次產業化等。經過比較研究,日本農村振興成功經驗對中國成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 世界|德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經驗及其啟示
    作者:張延龍鄉村振興戰略最早起源於德國,其發展經驗已經先後被複製到歐洲及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或者被借鑑成為內容更加豐富的鄉村戰略(如加拿大城市近郊復興)。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是繼新農村建設戰略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在我國農村地區實施的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戰略。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日本直島用藝術活化鄉村提供了哪些借鑑?
    本文2920字, 訂閱讀者尊享  【財新網】(實習記者 樊朔 記者 汪蘇)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對農村工作最重要的部署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見財新網報導:劉守英:鄉村振興戰略是對重農業輕鄉村的矯正)。
  • 鄉村振興的東亞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以日本韓國為例
    由於東亞地區的日本和韓國,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且它們在資源稟賦、發展條件、農業特徵、歷史文化等方面與中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這兩個國家鄉村振興的路徑與經驗可為我國學術界提供難能可貴的研究樣本。基於此,文章對日本造村運動和韓國新村運動的政策路徑及經驗教訓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 日本鄉村振興的實踐與啟示
    為配合鄉村振興政策順利實施,日本在其農林水產省內增設了「農村振興局」,將農林水產省內原有的結構調整局和國土交通省下屬的地方振興局的職能併入該局。同時在省級地方農業局設立了農業振興科,協調民間團體和農業協同組合、森林協同組合、漁業協同組合等農村合作組織參與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並建立了相關中央機關作為成員單位的鄉村振興聯席會議機制。  三是以農為本,健全政策實施機制。
  • 【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國外經驗及其啟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新時代條件下美麗鄉村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
  • 歐盟鄉村發展的路徑變遷及對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啟示
    歐盟不斷與時革新的鄉村發展路徑以及發展範式, 對中國正在進行的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啟示。首先, 三農財政支持需要由支持農業生產轉向支持農業生產者和農業生產環境, 鄉村振興除了經濟振興, 更重要的是社會和生態的重振;其次, 轉變政府職能, 鼓勵多部門多主體的參與;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鄉村振興應該有的放矢, 鼓勵在生態脆弱和環境承載力不足的鄉村中的邊緣農戶退出農業生產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選擇之一。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概況介紹
    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實施「鄉村振興運動」,對於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解決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有顯著的成效。中國與日本同處亞洲地區,同樣經歷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對於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構建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價值。
  • 借鑑丨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等,這是對新時代工農城鄉關係的深刻認識,是對國情農情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準確把握,為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 夯實「五個振興」實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抓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這「五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五駕馬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五張藍圖」。抓好「五個振興」,鄉村振興就指日可待,但關鍵是要抓落實,深入推進「五個振興」。  夯實「五個振興」,要建強執政骨幹。
  • 美食旅遊引導鄉村振興實施路徑及啟示
    在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後,科學尋找出47個概念、15個初始範疇以及4個主範疇,在明確實施路徑的基礎上,構建「產業發展體系-飲食文化建設體系-鄉村治理體系-人才支持體系」四維模型並運用「故事線」進行理論闡述。最後,以上述四維模型為基礎,總結了袁家村美食旅遊引導鄉村振興的啟示。近些年,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遊發展開始注重培育內生動力,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 無中生有:義烏鄉村振興帶來的啟示
    「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是義烏這座城市形成的獨特發展經驗,義烏的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同樣值得總結和借鑑。    首先,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制度保障。城西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惠宇有句話總結得比較到位,他說:「任何工作都離不開黨建引領,只有黨員充分發揮好帶頭作用,才能建設好美麗鄉村。」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和方針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他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對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了更進一步的論述和分析,為各級黨員幹部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 八十年前,這位大儒鄉村建設實踐對當代鄉村振興的啟示|活動
    八十年前,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梁漱溟先生,就認識到中國最大的問題在鄉村,鄉村好了,中國就真的好了,並為此開展了七年多的鄉村建設實踐,時至今日,梁漱溟先生的實踐對我們今天提倡的鄉村振興仍有諸多借鑑意義。
  • 【學習十九大】王超:以鄉村旅遊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呢?根據近些年來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湖南智庫協調中心、湖南紅色文化研究院以及湖南智庫聯盟等單位在「三農」方面所作的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科學制定規劃,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和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進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條極其重要而現實的有效途徑。
  • 鄉村振興國際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啟示
    世界各國在發展進程中普遍經歷了鄉村人口外流、農村經濟凋敝、公共服務短缺等問題, 也都探索實施過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措施, 形成了鄉村振興的模式和範式。當前, 我國正全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通過體制與機制創新來提升鄉村地區應對與適應外界發展環境擾動與變化的能力, 扭轉鄉村衰退局勢。
  • 陳美璇:日本琵琶湖的成功改造對鄉村振興有何啟示?
    其中,日本琵琶湖的成功改造,有一點需要我們吸收借鑑的則是補貼方式的多樣化。   目前,我國貧困地區多散布於偏遠山區或湖區,農業是他們世世代代的生存基礎。農業生態補償既是一種環境保護方式,實際上也是扶貧的一種途徑。現在農業的補償方式更趨向於用資金直接進行貼補,該項舉措有利有弊,利於實時補貼農民的損失,不至於因為生態環境損害而傾家蕩產。
  • 湖北仙桃鄉村振興發展實踐與啟示
    ||作者:任明濤 和君國有資本有國企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員、和君助理諮詢師自2018年以來,湖北仙桃採取了多項措施,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執行與落地。2018年2月,仙桃市與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合作,在全省率先啟動《仙桃市鄉村振興規劃》的編制工作。
  • 日本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與模式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鑑.山之良遊記
    日本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跟咱們出現一樣的首先大量的進口農產品,後來年輕人慢慢離開鄉村。   我們現在出現的「新農人」現象跟90年代日本的那一波新農人計劃高度相似。   日本後來的「U-Turn」計劃和「I-Turn」計劃是在自上而下的主導失敗後,由返鄉青年推動實現的。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