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12月30日,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海澱區新年音樂會在民族劇院奏響,拉開了第十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的序幕。第十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以「文化科技融合新動力,傳統創新奏響新樂章」為主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結合新年、春節兩大節日,弘揚傳統文化,謳歌創新文化。演出季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原則,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匯集國內外高品質的演出項目,推動海澱區演出市場的持續繁榮。
與此同時,文旅局為高質量演出項目提供每場座位最高30%、每張票價最高120元的惠民補貼,為藝術講座提供全額經費支持,以提高公共文化供給品質、提升群眾藝術修養。在為期三個月的時間裡,將有來自中央芭蕾舞團、國家京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方崑曲劇院、聖彼得堡國立交響樂團等20餘家國內外優秀院團,為廣大觀眾帶來戲曲、舞蹈、交響樂等多種藝術門類200餘場精品演出。
所有項目由國內演出行業知名專家組成評審組,召開專家評審會,根據項目評審標準,從藝術質量、社會效益、市場價值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 劃分為A、B、C三個等級,根據評級結果擇優補貼,對藝術水準高、社會效益好的A、B類項目進行項目補貼,同時將惠民補貼與項目評級掛鈎,同時百姓購買A、B類項目演出票可享受不同程度的惠民補貼。
本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歷時3個月,在元旦假期將有聖彼得堡國立交響樂團、匈牙利MAV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等國內外優秀院團帶來的新年交響音樂會,中央芭蕾舞團帶來的新年芭蕾音樂會陪伴百姓,到了傳統新春佳節,既有國家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等國內高水準的戲曲院團奉上名家名段,又有新春相聲專場陪伴百姓歡歡喜喜過大年。
「中關村系列」演出季始終以文化惠民為根本出發點,通過惠民補貼方式,降低有潛在消費意願觀眾的購票成本,培育居民的文化消費觀念,激勵文化消費行為,吸引眾多百姓走進劇場感受藝術的魅力。本屆演出季採取線上惠民的方式,利用「文旅@海澱」數字平臺傳播途徑廣、操作便捷的優勢,在數字平臺首頁開設惠民票專區,為購票群眾提供最高每張120元的惠民補貼,優惠部分金額在平臺購票結算時直接立減,為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大禮包。百姓花100元就可以欣賞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60元可以陪孩子在兒童劇中度過愉快的周末時光,30元可以聽一場名家名曲京劇專場。
為充分體現「海之聲」新年演出季藝術普及教育的宗旨,我們積極鼓勵和倡導演出方通過開設藝術鑑賞類公益講座、在演出中設置藝術普及教育環節等形式,引領和提升居民藝術欣賞水平快速提升。公益講座對大眾免費開放,在「文化@海澱」數字平臺進行活動搶票。本屆演出季中會在芭蕾、交響樂等演出中設置藝術導覽、知識點宣講環節,便於觀眾更加了解曲目、藝術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提高對作品的欣賞水平。此外,還有關於琴歌這一古老音樂形式的專題講座,感受其特殊魅力。
自2011年舉辦第一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至今,經歷了從單場音樂會到盛大演出季的發展歷程,主打文化惠民及藝術教育工程的品牌特色,以高質量的文藝演出、高品質的藝術講座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形成既促進市民文化消費,又提升市民藝術素養的文化供給新模式,是公共文化建設助力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已成為我區具有突出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十年來,累計投入資金7000餘萬元,通過項目及惠民票補貼等方式舉辦600餘項2500餘場精品演出,百餘場藝術普及講座,惠及駐區企業、機關及科研院所400餘家,觀眾數近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