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座,難以跨越卻又不能不面對的高山

2021-01-07 騰訊網

國慶三部大片中,《攀登者》是我最後刷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

就演員陣容而言,其中的許多人都可以獨自撐起整部電影,只可惜整部影片商業化用力過猛,削弱了影片原本想要表達的情懷。

雖然評分跟票房不及另外兩部,但無論是影片主題也好,傳遞的精神也好,依然有些許可圈可點之處。不自覺讓人代入其中。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座,難以跨越但又不能不面對的高山......

1

自己的山,自己登

中國是登山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無奈的是第一個甚至第二個登上峰頂的都不是中國人。

因此不甘屈服的中國人,終於在1960年從被認為「人類無法逾越」的珠峰北坡成功登頂。

中國登山隊創造的奇蹟,曾一度傳遍世界。只可惜,由於缺乏登頂的影像資料,國際上始終對此產生懷疑。

影片中說,

我們今天的勝利,明天的強大,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認。

誠然,很多事情,只要做了,無愧於心,那麼,別人承不承認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但此事一旦涉及民族榮譽,一切就又顯得不一樣了。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和尼泊爾的領土劃分也被提上日程,而此次邊界談判最大的問題就是珠峰的歸屬權。

我們主張邊界線設置在珠穆朗瑪峰的頂峰,歸屬權將由中國和尼泊爾各一半。

而尼泊爾不同意,他們質疑道,

你們從未登上過珠穆朗瑪峰,憑什麼一人一半?

因此,為了捍衛領土主權,登頂珠峰,顯得刻不容緩。

然而,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新中國,經濟緊張,科技落後,人材稀少……

但登頂珠峰的意義已經不止於一項運動,更涉及到祖國的領土主權和國際地位。

為了不讓任何人卡住我們的脖子,為了民族大義,我們自己的山,必須自己登。

我想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英雄主義,而是超越自我的國家大義;

我們登的不僅僅是眼前的一座山,更是橫亙在他人心中的那座偏見之山。

2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衝突

其實這本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但卻在導演過度追求商業化時,對那個年代的詮釋出現了價值觀的偏差。

那是個集體主義的年代,大家都有共同的信仰,而影片似乎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個人主義。

如楊光登珠峰不是為了民族大義,而只是為了那裡離天堂最近,可以向父親證明自己,安慰父親。

楊光之所以會在登山過程中,把自己的睡袋撕了一半給趙隊醫,不是單純出於救人,而是對趙隊醫燙傷的愧疚。

還有劇中兩條感情線的過度渲染,也導致原本高大真實的人物受到極大矮化。

當然主旋律電影中並不是禁忌對情感的表達,而是要注意,情感線索有沒有很好地融入到主體敘事中去,為主題服務。

如今的社會雖然在改變,但完全為了迎合個人而放棄當時的集體主義是不合時宜的。

畢竟過度的集體主義要捨棄,但也不能就此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對於每個人來說,心中或許都有一座關於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高山,抉擇或許艱難,但也只有直面才能跨越。每個人心裡都該有一把標尺,在個人主義的同時,更要兼顧集體主義,找到那個剛剛好的位置。

3

人為什麼要爬山?

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爬山根本不能給人帶來任何實際的意義,那為什麼還要爬呢?

但也正如影片中反覆強調的那樣,我們跨越的是心中的那座高山,而山就在那兒。

章子怡總結說,

人生擁有很多的高山,珠峰這座世界最高峰只是代指。它並不代表每個人都只是為徵服它而活。它只是告訴世人,如果你連它都能徵服,那麼生活中的一切高山你都可以徵服。

爬山其實並不僅僅指單純的爬山,而且一種不怕苦、挑戰自我、開拓精神的傳承。

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大家生活安定,影片看似講述了一段漸行漸遠的傳奇。

但其實,無論時代怎麼變遷,遇到的困境再不相同,我們也不能忘記,開路者曾為我們承擔的風險。

在如今享受安逸的同時,我們也應反躬自問,是否還保持著前人同樣的勇氣?是否還有他們那樣的奉獻精神?

人生或許艱難,但也沒有一定跨不過去的坎兒,怕就怕被自己內心的那座山擋住前行的道路。

我們不必為了跨越什麼而活,但我們要有跨越它的勇氣,等你跨過一座又一座高山,黎明也就不遠了。

熱愛國家、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是影片真正想要表達給我們的,也是我們需要一直傳承下去的東西。

如果你覺得迷茫,撐不下去了,或許可以捫心自問,是不是被心裡的那座山擋住了,是不是到了爬山的時候了。

我們每個人心裡或許都有一座座,難以跨越卻又不能不面對的高山,但縱使有萬千大山,我們也會一一跨過。

因為,我們都是攀登者!

相關焦點

  • 《攀登者》:攀登的不僅是珠峰,還是每個人心中的那座高山
    影片《攀登者》作為一部獻禮祖國70周年華誕的藝術巨製,講述的是一群無畏艱險的英雄們勇闖珠穆朗瑪峰的故事。15年的滄桑巨變,氣候條件與地質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早已與第一次攀登珠峰時的情況不同。在面對更加惡劣的攀登條件下,以方五洲和曲松林為首的登山隊不懼艱險,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青年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座高山,致敬攀登者
    昨天攻略君下午一口氣連看了三場電影,都是今年國慶的熱映大片,分別是《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作為一名資深西藏旅行從業者,在三部影片中,都多少出現了與自己職業相關的電影情節,《中國機長》創作原型是從成都飛往拉薩的航班,因為前往高海拔地區,所以駕駛艙配備了三名駕駛員;《我和我的祖國》裡新中國在羅布泊無人區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而影片《攀登者》則是完全根據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位於中尼邊境珠峰的真實經歷改編
  • 攀登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瑪峰
    01擋不住心中最真實的想法,還是在首映日跑到電影院觀看了《攀登者》,曾經在稻城亞丁近距離眺望雪山的我那是另一代人,曾經第一批登上珠峰的方五洲和他的隊友成了這次集結的隊長,負責人以及後勤主力。新的面孔中,年輕的血液是未來的希望。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座珠峰,我們不停地向前,不停地想要去證明,不停地接受各種挑戰,無非便是想要證明自己,爬過那座山,和曾經那些的苦難告別。就像徐纓和方五洲的故事,方五洲和自己較勁十五年,徐纓爬這座山也是爬了十五年。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攀登者劉萍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作為一名女性,作為一名友邦保險的保險營銷員,劉萍再一次用行動證明著自己,攀登者的人生,永不會停止,「因為山就在那裡」!道路千難萬險,強大的人永不言敗登高,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精神。杜甫就有著名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每個深圳人的心裡都有一座雪山
    每天都忙於早出晚歸的深圳人,為什麼還會前僕後繼、樂此不疲的選擇登山這條「自虐」之路?剛剛從6000多米的玉珠峰安全撤下的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答案。01你人生的第一座雪山,會是什麼山?今年6月,我參加了由華大運動主辦,凱途高山戶外運動承辦,山鷹會、深圳登山戶外運動協會與凱樂石運動聯合發起的「玉珠峰民間攀登三十年登山活動暨人生第一座雪山活動」。對於沒有攀登經歷的我來說,雪山攀登運動是極為抽象的一個概念。我曾經以為,登山和跑步一樣,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就能咬牙登頂。
  • 《羅馬》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羅馬城
    追隨著虹影新作《羅馬》的腳步,我又「遊覽」了這一座飽經滄桑的「絕美之城」。*這座經歷了無數的歲月洗禮,如今雖然「垂垂老矣」卻依然「光彩熠熠」的歷史名城;這座保留了人類文明最精緻的造物、最非凡的想像、最神聖的光芒的文化之都;這座承載了無數人對於愛的千迴百轉的執著、對於美的水澆不滅的渴望的夢幻之鄉......
  • 我們都是《攀登者》
    有人問珠穆朗瑪峰上有多險惡,至於這麼緊張嗎?被當地人稱為女神峰自然有它的道理,因為這是一位喜怒無常冷酷無情的女神。攀登者要面對摧枯拉朽的雪崩、能將人吹出幾十米遠的大風口,低溫嚴寒以及缺氧和體力透支。1960年依靠人梯攀上第一臺階,而如今中國登山隊在此架設金屬梯子,被後人稱作「中國梯」。
  • 看完《攀登者》,看世界山峰攀登難度排名,勝利屬於攀登高峰的人
    困難只能嚇倒懶漢懦夫,而勝利永遠屬於攀登高峰的人們。攀登高山!是每一個喜歡自由,喜歡探險的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多少人為攀登雪山付出了太多的東西,甚至生命!今天整理攀登雪山的難度排名!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 攀登心中那座高山
    攀登心中那座高山 時政新聞
  • 攀登者,攀登的是什麼
    也不是說失敗的原因,就是它為什麼有如此多的差評,應該把所有的原因羅列出來,分析利弊,在今後的創作中更應該注意一些,形成一個案例。攀登者這個電影我看了,包括其它兩個電影我也看過了,相比之下攀登者確實要略遜一點嗯,主要的原因就是導演的原因。
  • 每一座山都值得敬畏——《攀登者》影評
    從《攀登者》片子裡總算知道珠峰一開始是以舉國之力去攀登的。1960年派出200人登山,為了運裝備還一邊修路一邊打土匪,最後3人登頂;1975年再次派出幾百人登山和測量,最後9人登頂,當然很多是後勤人員不少,死傷者皆不計其數。
  • 親身體驗雄偉山峰的魅力,七座俄羅斯高山等你攀登
    詢問任何一個俄羅斯人,他們肯定都會知道這首著名的歌曲。這首歌由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所創作。然而,有誰會真的不同意歌詞中所寫呢? 高加索、阿爾泰、烏拉爾、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等,俄羅斯有許多地方是山地愛好者、登山者和徒步旅行者可以親身體驗雄偉山峰的魅力。作為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的最高峰,關於納羅達峰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 女登山者羅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高山」
    編者按:羅靜,中國首位成功登頂13座8000米級雪山的女性。「在大山面前,人真的很渺小」。「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兩次的成功,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通過努力化解後帶來的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在每條自己選擇的路上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成功,你就會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劇情便不會是平庸的。」
  • 《攀登者》總策劃汪天雲講電影黨課:「山高人為峰,情深心作虹」
    12月19日下午,《攀登者》總策劃、上海教育系統高級職稱評委汪天雲教授、《攀登者》林傑扮演者,著名演員陳龍走進西南民族大學新星劇場,在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三郎扎西的主持下,和現場近400名師生分享了影片拍攝背後的感人故事,解讀了他們心中「攀登者」的精神內涵。
  • 山高人為峰——記女攝影師戶外攀登者 何靜
    2004年上學期間有緣結識一位特別喜歡戶外運動的遼湘老師,隨著潛移默化,從那時起一顆戶外運動的種子悄悄地埋在心裡。 「我的名字是姨奶奶給起的,作為一個女孩子就是希望我能可以做一個安安靜靜、文文氣氣的人。其實,平時生活中我是一個特別安靜的人。一個人在家看書、刺繡、寫字。然而我有也自己的兩面性,一靜一動反差就比較明顯。戶外極限運動是我正常生活中的一種調劑。」
  • 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十座高峰!讓人步步驚心
    面對那些最高峻陡峭的山峰,即便是最富經驗的攀登者也要肅然起敬,甚至視死如歸。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一起,探索10座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感受其中「迷人的危險」。在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中,安納普爾納峰雖然是第一座被登頂的,但它依舊被攀登者和冒險家們視為最難逾越的高峰之一。在1950年首登成功後的20年內,也沒有人能夠再次登頂。安納普爾納峰巍峨壯美,遠遠望去,仿似仙境。但在這魅人外表下的,是冰冷的死亡數字。安納普爾納峰的攀登死亡率高達35%,至少73人喪生此地,幾乎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遇難。
  •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彩虹橋,它可能迷惑你也可能……
    直至今日每當迷迷濛濛的雨後,我都盼望天邊能再度出現那道令人難以忘懷的彩虹。但是老天總是愛捉弄人,每次下雨後太陽都不捧場,竟讓美麗的彩虹悄悄的離開 我。但是我覺得只要有那份感動的心,一定能再度見到兒時那炫麗的彩虹,終於在我感到心灰意冷時,下過雨的天空終於出現了一道七彩的拱橋,那柔美的七彩依舊 分明,那份絢麗依然震撼我心,而我已不是兒時的我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彩虹橋,它可能迷惑你走向邪惡的那一端;也可能引導你走向善的那一端。
  • 這座山明明比珠穆朗瑪峰矮,為什麼還比珠穆朗瑪峰難攀登?
    其中就有一座山被國際登山界都認為它是最難以徵服的山,雖然也有不少人能夠成功登頂,但是它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挑戰成功,這座山就是威名遠揚的K2——K2。這座山在中國巴基斯坦的交界處,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國界山,它有著8611米的海拔高度,是全球的第二高峰,僅次於珠穆朗瑪峰,但是他在攀登的難度方面卻要比珠穆朗瑪峰更要大很多,儘管如此還是阻擋不了有一些探險者想要來徵服這座威名遠揚的高山。
  • 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
    5月9日,陳剛等人從6500米營地前往7028米營地,攀登大冰壁途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8名登頂珠峰隊員與2名高山攝像師在珠峰頂合影。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李偉)6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中,有12名地大校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的報導。
  • 遇見 | 一座高山博物館
    令我驚訝的是他們現場搭建了一座高山博物館,拋棄常規科普與地質學的表現形式,是一座帶領觀眾探索身體與感知的博物館,把一次冬季攀爬過程作為主脈,使用現場採集的手法,呈現人與自然交會的真實歷程,是一個訴諸身體與官能的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