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2020-12-23 澎湃新聞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于右任

2017-08-20 07:19 來源:澎湃新聞

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精選墨跡64件展現于右任藝術巔峰時期碑體與草體的兩大成就,呈現其「決不因為遷就美麗而違反自然」的書寫觀。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為于右任自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于右任《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創作於1947年10月15日,復於當年12月4日京滬夜車中續完,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心情。于右任於12月10日早上以小草抄錄全作,洋洋灑灑,筆筆精到,轉頓挫莫不合乎法度,點畫間隨處可見深厚功底,字體優美而富姿態,深得歷代草書精髓。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刊發于右任《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全文及墨跡圖片。

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世界烽火燃不息。生民禍患靡有已。我生為世平不平。執筆重勘大戰史。大戰史兮大戰史。後之來者寧止此。十年前事猛回頭。有懷欲歌夜中起。

何人能建新時代。天地無私並覆載。不然戰爭復循環。又說人性無親愛。

太平洋接大西洋。東戰場連西戰場。戰神一排自天下。乾坤震蕩萬物荒。身經大戰一而再。舉世愁苦安能忘。為全人類吾欲訴。鑑往開來詩一章。

中山主義中復中。以建民國進大同。明治遺策遺禍耳。南進北進終無功。九一八。吞炸彈。一二八。來挑戰。身為鷹犬不自知。首動兵戎為世患。蘆溝橋上月如霜。七七偷襲宛平縣。全民擁護有元戎。最後關頭與相見。不為瓦全寧玉碎。惟以不變應萬變。春申江上。戲馬臺前。雁門關外。永定河邊。於是南北苦戰。東西播遷。死傷者盈野。流亡者萬千。悽涼國土蒙塵日。慘澹人民哭廟天。血池骨邱首都陷。虎踞龍蟠一泫然。

鸚鵡洲前月色涼。珞珈山上雁迴翔。西開運道越烏嶺。東阻敵船塞馬當。忽然四海歡呼起。我軍大捷臺兒莊。勝不驕兮敗不餒。雖退守耳庸何傷。

群山萬壑擁夔門。萬眾一心招國魂。避寇西行真有幸。禹之興也故澤存。五三五四敵肆虐。回念陪都恍如昨。疲勞轟炸勞者誰。千計百計都無著。山川效命百工忙。雷雨及時萬族樂。天時地利吾俱有。我詩所寫知非錯。東阨黃河西白帝。南連緬甸北沙漠。雄文擊碎共榮圈。氣挾江河撼山嶽。幾年開闢滇緬路。野人山下花開落。運輸線即生命線。一開一閉鄰之薄。自來國危思共濟。抗建春秋煩筆削。苦戰連年增內患。有似巨魚縱大壑。在朝難協力。在野難守約。人民之利益不能動其念。國家之存亡不能易其略。噫籲嘻。休呼鄰人解其縛。噫籲嘻。我之朋友。己所不欲。勸我合作。

太平洋上掛紅球。美人美人百無憂。東方血戰西方笑。友非我友仇非仇。希墨之興盜有道。霸業如蟹鉗歐洲。捷克亡後波蘭破。大禍復臨荷蘭諸國頭。臨海而望英吉利。法蘭西敗比亦休。伸手菲洲當然耳。撒哈拉沙漠之沙眯全球。巴庫巴統漫海盜。近東有油有其由。天下之患患日迫。山姆大叔熟視復何尤。霹靂忽驚珍珠港。患難方思風雨舟。慟哉軸心日滋蔓。彼制歐洲此亞洲。

自從退師入巴蜀。有人擬作秦庭哭。大風吹動太平洋。神女姍姍望其躅。水之積也不厚負無力。致力全人類之和平安全自由難滿足。創設民主兵工廠。廠之使命端在平為福。

嗟彼痴兒不解事。兩面作戰逐其鹿。馬首竟指莫斯科。世人初謂訛傳訛。大陸均在鐵蹄下。蹴踏小國數已多。何故遠尋強者輕一試。先鋒久滯斯磨稜斯克之阿。幾年凍結冰雪海。口渴難飲列寧河。一鼓再鼓氣已竭。油區僅想不能過。北非暫已去。西西里島不能守。第二戰場又倒拖。三次冬季反攻到。敲冰掃雪難回戈。東線西線俱失利。頓兵本土鬢已皤。人間盛衰如露電。虞兮虞兮奈若何。巷戰柏林絕望也。血裡鴛鴦醉裡歌。人民捕獲將士散。了卻一魔又一魔。

大道之行在萬年。口說王道非高賢。四大自由何人唱。君欲見之別有天。旋成旋毀為豪傑。作福作威乃神仙。此中真意何人解。請問西方大自然。

富庶煤鐵油。強大海陸空。配以智仁勇。仍須天下公。人間自有真青史。世上原無假白宮。

吾聞珊瑚海接中途島。向東反攻計先到。三年不飛定沖天。視太平洋作池沼。海燕穿梭艦與機。下絕魚龍上飛鳥。一氣直吞臺灣與琉球。真乃天與英雄表。瓜島一戰氣已摧。菲島更覺天將曉。父島母島兄島弟島難呼援。孤兒祇剩硫磺島。硫磺島僅一水隔。咫尺如何阻鐵鳥。何況無情新武器。自天而下殺百草。漁父灑網毀一空(見舊約以西結二十六章三四五節)。全國焦土如何了。素車白馬東門東。上將樓船入港早。無恙降王軹道旁。受降者誰天知道。波茨坦之宣言不能移。萬世一系之神宮不能告。詔書如麻下九霄。舉國臣民泣蒼昊。

嗟嗟強者。好戰而亡。美哉山河。變為沙場。舉手染無辜之血。低頭牽不餼之羊。

回憶莽莽神州。八年淚滿。萬眾呼號。抵抗侵犯。懼祖國之為犧。期聯軍之奮勉。今則爾與我兮同燼。我比爾兮更慘。爾之敗兮庶幾自省。我之勝兮舉國兵燹。爾之退出「竊自中國」之土地兮。我則啼飢號寒。顛沛流離。雖有千萬畝良田。而無法生產。謂有物資救濟兮。受其惠而難飽暖。天下之物各有主。非其所有莫能取。古之亡國亡者誰。至今遊客傷離黍。仗義執言似有人。壇坫之中多密語。明略暗侵復何為。前有毒蛇後猛虎。

我為君歌。紀念開羅。開羅之惠實已多。

我為君訝。紀念克裡米亞。克裡米亞與會者之責任莫能謝。

我為君勉。紀念波茨坦。波茨坦之宣言天不管。

去日之歌絕希望。來日之歌待光明。世界憲章果何在。左傳之一河之清。九日宣戰十日降。赫濯聲靈震萬方。海德公園何足擬。贏得嗚咽作國殤。路與將軍較短長。何人血汗費商量(史迪威公路)。莫城高會莫回首(莫斯科三國合議)。歷史之痛為金瘡。河流後浪催前浪。世變前人笑後人。戰後多風又多雨。三年多病非無因。雨溼成功湖。雲生愛琴海。血染長白山。公道今安在。東歐西歐之合作無期。南韓北韓之統一有待。惟中華前進之人民兮。誰啟祖國之新元。而拯世界之危殆。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群眾無聲似有聲。杜詩重讀不勝情。太平老人磨鐵硯。垂老還期致太平。

隨便抄錄。完成早起一課。右任。十二月十日。

文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第二次世界大戰,草書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于右任 2017-08-20 07:19 來源:澎湃新聞
  •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精選墨跡64件展現于右任藝術巔峰時期碑體與草體的兩大成就,呈現其「決不因為遷就美麗而違反自然」的書寫觀。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為于右任自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精選墨跡64件展現于右任藝術巔峰時期碑體與草體的兩大成就,呈現其「決不因為遷就美麗而違反自然」的書寫觀。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為于右任自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自然生姿態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自然生姿態 鍾禾 2017-06-09 08:25 來源:澎湃新聞
  • 于右任小草書法冊《第二次大戰回憶歌》附釋文
    于右任先生墨跡冊22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947年10月15日,他苦思紛擾時局,不能成寐,故倚枕寫下此詩,復於12月4日京滬夜車中續完,表達渴望和平的心情。
  • 明 墨跡本《草訣百韻歌》整冊賞析 臺北故宮藏
    《草訣百韻歌》,年代:明。作者:韓道亨。墨跡本。臺北故宮藏。我們都知道,《草訣百韻歌》,乃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本學習草書很重要的一個草訣韻歌。但,據傳此書最早見於古代的宋朝,編寫《草訣百韻歌》的是北宋一位精於草書的書家及關心書法教育的學者,他為了讓初學草書者,能有一個學習草書的門徑,並從中能規範草書,便假託王羲之之名,編寫了這本易記易學的《草訣百韻歌》要訣。
  • 草書像天書看不懂?于右任:試試標準草書!
    如果張旭拿著這張單子去找醫生,天天寫狂草處方單的醫生看了應該也會焦慮得肚子疼吧?好了,言歸正傳。于右任於是成立了一個「標準草書社」的組織,和小夥伴們一起廣搜漢魏刻石和歷代草書墨跡、拓本及論著,得名拓、善本一百多種,研究整理後,本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四個原則,於1936年集成《草聖千字文》面世,時人稱之「集字百衲本」。
  • ​經世與致用——于右任書法的社會性
    于右任的選句,無論是江淹「勉力在無逸」,或是羊欣記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旨意在勉勵有志於文藝者應持續不懈、勤加練習。于右任自己曾說學書的要旨在於「多讀、多學、多臨、多看」,並且在《寫字歌》提出書寫應「純任自然」的觀念。陳氏喜好書畫,亦能書能繪,出版過《陳桂清畫書詩選輯》。于右任應是知道陳氏鍾情文藝,特别致贈這樣的選句。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于右任書法,每幅都是精品!
    11月12日在一場民國書畫專場拍賣會上,于右任一幅書法對聯以 563.5萬成交,這件于右任的行楷五言聯是全場最貴的作品。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 于右任《草書滿江紅》的恢弘氣度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舉辦的專題陳列「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展品中,有一件民國時期書法大家于右任的《草書滿江紅詞》軸六屏(圖1),格外引人注目。本期「兩岸文博」欄目,我們聚焦這件作品,探析其藝術特點。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
  • 魯堂主說藏品第14期:于右任草書 班彪《太史公書》略論
    朋友們好,我是德風堂堂主魯光宏,今天和朋友們一起欣賞一幅于右任先生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草書作品。【釋文】:春秋之後,七國並爭,秦並諸侯,則有《戰國策》三十三篇。漢興定天下,太中大夫陸賈記錄時功,作《楚漢春秋》九篇。
  • 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于右任書法精品 ▽ 8·于右任草書五言聯軸
  • 于右任草書,碑帖合一,氣度雍容,書品如人品,坦蕩自然
    于右任的書法風格主要有三類:一類是魏體行楷書,吸收融匯北魏碑刻和墓誌的形神,大氣磅礴,氣吞古今。另一類是基於「標準草書」規範的草書,以「標準草書」簡約自然的符號為基礎,融入魏碑筆法,平和簡靜。第三類是融楷、行、草於一體的「破體」,水乳交融,極富有節奏感。
  • 于右任草書正氣歌
    《正氣歌》最後聯繫到自己的命運,自己雖然兵敗被俘,處在極其惡劣的牢獄之中,但是由於自己一身正氣,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全詩感情深沉、氣壯山河、直抒胸臆、毫無雕飾,充分體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 臺北故宮藏于右任書法精品(高清大圖)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
  • 于右任草書《正氣歌》
    于右任草書《正氣歌》
  • 書雖小道,國魂所系丨500年以後中國書壇還有于右任
    1931年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整理古代草書。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集成《標準草書千字文》。這書影響深遠。于右任 《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局部于右任既致力於搜集、保護古代書法遺蹟,更潛心於書法、書理之研究。
  • 國家畫院舉辦「於門四傑」書法作品展紀念于右任誕辰140周年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周瑋)為紀念于右任誕辰140周年,中國國家畫院10日舉辦「於門四傑」書法作品展,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等珍貴作品與觀眾見面。展覽共展出于右任及其弟子劉延濤、胡公石、李普同、金澤子卿的作品40餘幅。
  •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
    于右任(1879-1964)記者,詩人,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一代書聖,愛國政治家、革命家。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
  • 到臺北尋訪于右任的印痕
    臺北市北投區一條小街旁,一幢庭院似乎並不起眼,但大門入口柱上「梅庭」兩個大字飄逸遒勁。這就是中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故居「梅庭」。清明時節,于右任當年秘書劉延濤女兒劉彬彬陪同記者來到于右任在臺唯一的紀念寓所。「梅庭」二字是于右任的親筆字。進得庭院不見梅林,只有今年初才種的一株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