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自然生姿態

2021-01-13 澎湃新聞
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自然生姿態

鍾禾

2017-06-09 08:25 來源:澎湃新聞

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不僅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舉辦的于右任書法專題特展,也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的全貌展,從藝術文化和美學的角度詮釋于右任及於家傳世墨跡等64件精選作品。

于右任《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局部)

論及近現代書法史,于右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除成立草書社從事歷代草書的研究與整理,並致力於標準草書的書寫與推廣,而享有「當代草聖」之美名。其書法作品不僅在當世即享盛名,且一直走熱於國內外藝術市場,影響深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特展的展出契機緣於2015年於彭先生捐贈其父親于右任的18組件墨跡。加上當時臺北故宮博物院亦正進行收購于右任長子於望德收藏的《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因緣巧合,進而促成此次特展的舉辦。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書法大家,政治家,教育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

髯翁

」,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擔任要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大家,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校董等,晚年寓居臺灣。

展覽分為兩單元共計64件組。第一單元「邁古超今:演變與發展」,以書風發展介紹于右任兩大藝術巔峰時期的成就——碑體與草體。中年的碑體書風,以自然生動的筆法賦予碑體嶄新的生命力;晚年的草體書風,則以點畫間具豐富質感與細微變化,達到順乎自然的最高書學境界。

于右任《行書七言聯》

第二單元「不朽經典:傳家與酬應」,于右任生平交遊廣闊,索書者眾,留下為數不少的傳世作品,本單元即以五組捐贈者為例,從人際關係與書寫物質等角度呈現其書法特色。

于右任《行楷諸葛武侯傳節句》

本次精選展件包含《于右任墨跡》冊中長達1800餘字的《第二次大戰回憶歌》,反映渴望和平的心境,為傳世罕見完成抄本,小草書精彩絕倫,字體優美而富姿態,足為後世楷模。

于右任《草書辭鬥口農場詩》

《于右任草書辭鬥口農場詩》以淡墨書寫,線條卻不單薄,墨色變化多端,為其書法之精品。

于右任《行楷呂坤呻吟語》

《于右任行楷呂坤呻吟語》以行楷為主,時而夾雜草字,反顯自然,呼應其「筆筆皆活」的書寫觀。

于右任《行書七言聯》

另有《于右任行書七言聯》、《于右任行楷鐵琴銅劍樓書目節句》等更多精彩展件。展覽至8月27日止。

于右任《行書五言聯》

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後以右任為名,晚號太平老人,為近現代重要書法家、政治家。早年受私塾導師啟迪,接觸以傳統帖學為主,民國初年於陝西擔任靖國軍總司令期間,復廣搜碑石,醉心於北碑書法,遂逐漸形成獨特的碑體書風。其碑體書法雖未刻意於線條的剛猛勁利,也不特意追求奇崛的結字,自然具備一種寬博渾樸的恢弘氣度,為清末民初日趨僵化的碑學書法別開生面。

于右任行書贈何應欽,抄錄倪瓚《題畫十二首》中的四首及《題畫竹》三首。

1931年,于右任在上海成立草書社,從事歷代草書的研究與整理,並致力於標準草書的書寫與推廣,寄望藉此節省大眾精力及時間,以增強國家競爭力,反映出儒家經世致用的思想。從碑體書法轉型為標準草書的巨大變化,不僅呼應他早年投身革命的開創精神,也為草書在現代找到新的意義與方向。對於書法,他提出「決不因為遷就美麗而違反自然」的書寫觀,可說是于右任草書的最佳寫照,無論是單字的點畫、線條與結構,或是行氣與章法等,都搭配得恰到好處,達到順乎自然的最高書學境界。

于右任《草書七言聯》

展覽展出的作品呈現了于右任碑體與草體兩大書風的藝術成就。他一生交遊廣闊,索書者不斷,加上筆耕不輟,傳世作品數量頗豐。展覽以其書風發展為主軸,另外提供家傳墨寶、親近友人之間酬贈作品的觀察,從物質文化、社會交往等不同的文化視野擴充對于右任書法的認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于右任,臺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于右任書法,每幅都是精品!
    11月12日在一場民國書畫專場拍賣會上,于右任一幅書法對聯以 563.5萬成交,這件于右任的行楷五言聯是全場最貴的作品。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建新  我是帶著北京故宮、瀋陽故宮的既有印象和概念造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希望的是能夠尋找一種對應或者類似,結果是從一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大的落差,而參觀結束後則是那些落差基本消解。  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
  •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的全文與墨跡 于右任 2017-08-20 07:19 來源:澎湃新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于右任書法精品賞析
    于右任的書法雄豪婉麗,衝淡清奇,於先生到了晚年,他的草書更進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險,絕無雷同。 于右任草書的成就源於他早期對李北海、王羲之、趙孟頫的研究和對北碑的大量吸納。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而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
  • 到臺北故宮看于右任草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自然生姿態——于右任書法特展」精選墨跡64件展現于右任藝術巔峰時期碑體與草體的兩大成就,呈現其「決不因為遷就美麗而違反自然」的書寫觀。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為于右任自書《第二次大戰回憶歌》。
  • 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和臺北的故宮牌匾,哪個書法水平高?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位於北京,一個位於臺北。作為封建時期的皇宮,在滿清帝制被終結後,故宮改為存儲皇家珍品的博物館,人民始得有機會看到深藏禁宮的稀世珍寶。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
  • 于右任書法精品50幅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中國近代書法家,被譽為「當代草聖」 、「近代書聖」、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臺北故宮臺北故宮,仿北京故宮樣式建築而成。雖然也是典雅壯麗,但其價值與北京故宮天差地別。
  •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今換展,讀孔宙碑、祝允明的筆墨真章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每三個月輪換一次的專題陳列「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今起更換展件。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漢 《泰山都尉孔宙碑》局部漢代《泰山都尉孔宙碑》為孔融父親孔宙(103-163)墓的碑文。《後漢書》有孔宙傳,他於泰山都尉任內,竭力平定匪亂,後因病辭官,東漢桓帝延禧六年(163)卒。延禧七年,門生立碑表彰其功德。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在危難中保護了國寶,中國人民在危難中維護了國寶的尊嚴。  直到1948年,故宮的國寶仍在祖國大陸,分別藏於北京和南京,仍是一個故宮博物院。1948年年底,由南京遷往臺灣的國寶分三批。同時,臺灣當局的「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規定:「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館。至此,運往臺灣的國寶開始有了良好的保存和展覽環境。也正是由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40年。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多少錢 臺北故宮在哪裡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在哪裡:臺北故宮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誰的牌匾書法好?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位於北京,一個位於臺北。作為封建時期的皇宮,在滿清帝制被終結後,故宮改為存儲皇家珍品的博物館,人民始得有機會看到深藏禁宮的稀世珍寶。
  • 臺北故宮藏「米芾十五帖」,逐帖解讀,一覽風檣陣馬全貌!
    #01紫金研帖米芾與蘇軾交遊的罕見、珍貴紀錄▼米芾《紫金研帖》,行書,淡牙色紙本,縱29釐米,橫40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02陳攬帖左右呼應,灑脫流暢▼米芾《陳攬帖》,紙本,行書,縱25.9釐米,橫20.8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印象臺北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如果您已不止一次到過臺灣,不願意在三萬六千裡路以外,一脈同宗的現代都市裡,繼續墨守大多數遊客的遊玩規律,只匆匆一瞥臺北的晝與夜、如果您願意尋多一份藝術靈感,享多一片平靜產生的愉悅,那麼請跟隨「魚」的腳步,在臺北的故宮,欣賞一篇完整的詩與畫。相比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宏偉氣勢,眼前這座位於士林區至善路2段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似乎顯得骨秀清風。
  • ...中國繪畫的首要問題|書法|李白|繪畫|臺北故宮博物院|吳道子|水墨
    (明)徐渭 《榴實圖》 紙本水墨91.4cmX26.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筆觸的運用將決定整幅作品的風格。如果線條只是用來機械地勾勒繪畫對象,線條本身就沒有了自由,我們遲早會厭倦的這也是我們在現代藝術中看到的反叛。在中國,這種反叛是由吳道子(約700—760)倡導的,他通過畫筆的大膽而自由的運用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