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學員(MIT)宣布人工智慧獨立設系:MIT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EECS)拆分為3個學科群(faculty):電子工程(EE),計算機科學(CS),人工智慧與決策(AI+D)。從這一重大決策可以看出,人工智慧無論是在社會抑或是高校的地位都在日益上升。
因為大學的發展形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化,專業亦如此。隨著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市場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高校加強人工智慧方向的人才培養。
根據今年教育部印發的通知顯示,人工智慧專業代碼為080717T(T代表特設專業),學位授予門類工學,學制四年。並且新增35 所高校設立人工智慧專業,其中有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綜合性大學,也有武漢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理工科院校。
回顧一下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506種本科專業中,僅僅有 4個專業涉及智能,分別是智能科學與技術、建築電氣化與智能化、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以及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而到了2019年,僅「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人工智慧」專業的數量,便達到193 個。
這一切都和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息息相關。
2019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啟動國家級AI戰略,並表示美國在人工智慧上的領先對經濟和國家安全來說都至關重要;2019年3月,我國兩會時期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智能+」;俄羅斯宣布將於2019年6月制定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戰略。
人工智慧的發展正成為全球競爭的新賽道,然而背後人才的匱乏卻是發展人工智慧的阿喀琉斯之踵。知名招聘機構領英曾統計過一份數據,美國佔據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的半壁江山,中國雖然排名全球第七,但人才佔有率不到美國的1/10 。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至少在500 萬以上,由於合格AI人才培養所需時間遠高於一般IT人才,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填補。」長期跟蹤AI產業的騰訊研究院研究員俞點表示。
從高考招生人數來看,不久將突破1000萬人,但是以目前擁有人工智慧專業的高校數量來看,培養輸送的相關人才只佔市場所需人才的30%至40%,遠遠無法彌補人才缺口。
人工智慧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所以不止是大學,部分中小學都開始展開人工智慧教育工作。
在2017年7月頒發的《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就明確指出,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建設人工智慧學科,形成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這是一種信號,也是趨勢,回顧近年來政策的落腳點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課內人工智慧教育的推廣力度逐步加大。
一方面是更加具象化落地:
從加強課內信息學科落地開始——三維設計、人工智慧等信息學科紛紛走進孩子的課堂,成為學習的必修課程。
再到教育部和國務院點名要加強信息化教育落地,同時,也為中小學開始人工智慧教育指明了方向: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一方面更加低齡化落地:
教育部在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強調,編程作為人工智慧教育相關課程,要做到從以前的高中普及到現在小學普及,將變成教育普及到更加廣的年齡階段。
其中,編程教育的課程正在並且會逐步加大力度的滲入進了小學和初中的課堂,並且會扮演者重要的科目角色。
目前,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武漢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已正式開展編程教育相關課程。
從小學開始培養編程能力更具優勢
其一,中高考升學都掛鈎:
「升學利器」年年都在變,在過去幾十年中,才藝特長和奧數佔據著升學加分的舞臺。但是隨著政策的改變和「減負教育」的影響下,才藝特長和奧數不再是保障孩子們進入好學校的加分項。
所以孩子們升學的新的突破口是什麼?答案就是「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意味著什麼?
對於小升初來說:
簡歷的加分項,競賽的替代品,增強「偷跑」競爭力的秘密武器。
對於中考來說:
升學按照綜合評價來錄取,綜合測評的最終成績=中考成績750分+綜合評價50分+政策加分。
對於高考來說:
綜評面試由高校自主舉辦,多採取面試的形式,在高考出分後,普通批志願填報前進行。綜評最終成績= 60% 的高考總分+ 30% 的學校面試成績+ 10% 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就上海市高考改革試驗而言,綜合評價是未來重點高校的首要錄取通道,2018 年復交兩校上海地區綜評計劃數佔其上海招生計劃的 90%,且開放綜合評價的高校數逐步增加。
所以這也意味著「綜合測評」在升學中逐漸開始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
那麼綜合測評從哪些方面來測呢?
在全面禁止小學、初中學科類競賽的背景下,「科技創新」類競賽和活動在小升初、中高考綜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項目中脫穎而出的,編程在該類競賽和活動中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在教育部下發的通知中,公布了 2019 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 29 項全國性競賽活動,其中小學生、初中生目前能參加的全國性競賽只有「科技創新類」和「藝術體育類」賽事,前者佔據重頭且大部分均適用編程。
從一組數據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科技類競賽近來的受關注程度: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獎學生數規模遠超其他同等級學科類競賽。
其二,素質教育更重要: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現在的孩子們的學習模式不再是拘泥於課本上面的那一套知識,回歸到教育的本質還是應該注重於素質教育,而編程教育正是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培養能力。
編程課的學習,對於孩子的邏輯思維、數學理解、英語興趣、嚴謹理念、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來說,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幫助提升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編程教育不只是讓孩子擁有編程的能力,而是通過編程的學習提升孩子的數字素養,培養信息意識,形成學科融合的能力;還有編程化計算思維的建立,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更富邏輯化的思路,幫助孩子在學習的路上不僅「走得更快,而且走的更遠」。
為什麼可以從小培養編程能力
編程技能就像說話,你要會說話你得先學習一門語言,比如英文,中文,葡萄牙語等等,所以孩子學習編程相當於要學習一門語言,可是拼音漢子都不能認識多少個,怎麼能學習呢?這不是非常困難嗎?
基於這個問題,國外科學教育研究機構經過多年研究,開發出了一款專門針對少兒編程教育的開源的圖形編程軟體Scratch,它極大地簡化的編程方式,讓小朋友能通過圖形化方式,通過拖放來感受編程,學習編程。
少兒編程對於沒有基礎的孩子來說非常友好,對於孩子的初期學習階段來說也沒有什麼壓力。
當然對於高級一些的課程也有Javascript、python等複雜程式語言,對於數學、英語基礎較好的大年齡孩子,學起來也是沒有難度的。
關於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孩子,可以選擇比較合適自己的難度。在小碼精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對應課程,我們的課程老師也會依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出比較合適的建議~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所有人都在說「減負教育」的時候,我們會擔心孩子是否跟得上學習進度;當所有人都在說「快樂教育」的時候,我們又會擔心不逼一把孩子,孩子就會落於人後。
但是我們可以很明確的一點是,給孩子最需要的課程,要讓我們的孩子走在資訊時代的前列,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