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大陸遊客市場臺炒熱「日月潭概念股」

2020-12-20 搜狐網

  中國臺灣網7月29日消息臺灣業者普遍看好大陸遊客赴臺觀光所帶來的商機,特別是在大陸早已享負盛名的日月潭旅遊景區。據臺灣媒體報導,與日月潭旅遊有關的商機已被炒熱,形成「日月潭概念股」。

  據報導,這個「日月潭概念股」其實就是因應大陸遊客觀光的商機所形成的觀光類股,包括飯店、度假遊樂區,以及交通、食宿、購物和旅遊業。臺灣業者根據香港開放大陸遊客觀光所帶來的約千億收益估算,認為臺灣開放大陸遊客觀光後,千億商機指日可待。

  另據臺灣《遠見雜誌》的調查,因應大陸遊客觀光的商機,全臺興建中或籌建中的飯店達46家,其中36家是國際觀光飯店,包括在臺灣較有影響力的劍湖山、美麗華、六福開發等都有擴建飯店或遊樂區的計劃。(徐麗麟)

相關焦點

  • 臺"行政院長"視察日月潭並了解大陸遊客減少情況
    原標題:臺"行政院長"視察日月潭並了解大陸遊客減少情況   中國臺灣網3月27日訊 島內近期對來臺大陸遊客減少議題十分敏感,日前,《赴臺遊客銳減 當地茶葉蛋賣不動》、《日月潭茶葉蛋阿婆:真的很擔心陸客大減沒錢賺》等消息更引發大量關注。
  • 迎接大陸遊客 臺規劃日月潭兩優質示範行程
    中國臺灣網6月3日消息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團有望在今年7月周末包機啟航時成行,臺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長毛治國昨日表示,臺交通主管部門已規劃八至十天的經典優質示範行程,並做好接待大陸遊客的相關準備工作。  據臺《經濟日報》報導,臺觀光主管部門負責人賴瑟珍表示,未來會規定旅行社配額管理與獎懲機制,以事先查核、事中稽查、事後追蹤等措施,督促業者自律,未來大陸遊客不滿意程度高的旅行社,經查證屬實,將予暫停接團處分。
  • 看好大陸遊客觀光商機 日月潭買遊艇、蓋飯店
    日月潭區到處可見邵族的四手網,景色相當迷人,是大陸觀光客會想看的景點。圖片來源: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陸觀光客要來了,阿里山及日月潭區業者早就摩拳擦掌作了許多準備,據悉,目前日月潭區內由水社到伊達邵碼頭,可見大興土木,業者看好大陸觀光客必來,紛紛興建觀光飯店;亦有許多飯店業者
  • 備迎大陸遊客 臺日月潭旅遊業者勤學兩岸用語差異
    備迎大陸遊客 臺日月潭旅遊業者勤學兩岸用語差異 2008年06月18日 19:0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日月潭大陸遊客回流兩成 臺旅遊業者歡呼:陸客回來了!
    日月潭大陸遊客回流兩成 臺旅遊業者歡呼:陸客回來了!:2018年12月18日 19:07 A-A+   央視網消息: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來,兩岸關係持續趨冷,造成大陸遊客人數銳減
  • 大陸遊客口味改變 「玩膩」日月潭阿里山
    近日臺「觀光局」一份最新調查顯示,日月潭、阿里山等傳統知名景點,已跌出陸客自由行的十大景點榜單之外,而它們在2011年臺媒調查的自由行景點排名中曾分居冠亞軍。最新調查還顯示,兩處景點在大陸團體遊客的選項中,排名也只在第四、第五名。對此,有聲音指出對於已成臺灣旅遊市場主流客源的大陸旅客來說,這兩處恐已「失寵」。
  • 大陸遊客來臺觀光首選 日月潭商家整修門面迎客
    中新網10月28日電 日月潭是在大陸知名度最高的臺灣風景區,擁有臺灣最大天然湖泊的山光水色,又有少數原住民文化、佛道宗教聖殿、臺灣最高級飯店、獨有的水產食品,多元資源匯集成了大陸旅客到臺灣不能不遊的風景區。
  • 大陸首個對臺小額免稅市場現臺灣化妝品熱
    大陸首個對臺小額免稅市場現臺灣化妝品熱 2017-08-04 2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炘蔚   中新社廈門8月4日電 (陳悅 林熙彥)廈門大嶝對臺小額交易市場是大陸最早的對臺免稅小額交易市場
  • 臺飯店餐飲業現復甦行情 看好大陸遊客商機
    由於看好馬英九就任後將開放大陸居民來臺旅遊的商機,島內飯店餐飲業出現復甦行情,紛紛籌劃開闢新店,迎接大陸遊客的人潮與錢潮。   據此間媒體報導,晶華酒店將進駐大陸遊客最愛的景點臺北「故宮」,投入近4億元新臺幣打造的「故宮晶華」餐廳預計於5月中旬開業。
  • 去年大陸遊客60萬人次到日月潭 39萬人次到阿里山
    去年大陸遊客60萬人次到日月潭 39萬人次到阿里山 2010年01月13日 15:5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
    新華社臺北6月9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日前發布最新統計,聞名遐邇的日月潭大陸遊客銳減,2018年僅有83萬人次,比2014年的225萬人次減少近三分之二。  水利署統計2014-2018年全臺灣主要10座觀光水庫園區遊客人次,2018年總參觀遊客約920萬人次,比起2014年的約1096萬人次,減少了170多萬人次,減幅達16%,也是連續3年總入園人數低於千萬人次。  此間媒體用「榮景不再」來形容其中拖累最大的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水庫園區。
  • 大陸遊客最愛日月潭
    北京中央財經大學7月間曾詢問北京市民,來臺旅遊最想去哪裡? 對日月潭印象頗深的大陸居民,習將臺灣最大的天然湖泊與杭州西湖媲美。 經歷921地震後的重建,日月潭這顆臺灣山中明珠,已由小家碧玉搖身一變為婀娜多姿的貴婦,值得細細品味。不論南下或北上的遊客,來到日月潭,若只停留半天,可能無緣目睹日月潭的美。
  • 蓄勢待發搶商機 日月潭阿里山向大陸遊客招手
    臺灣新當局宣稱將在7月份開放大陸民眾赴臺觀光,島內各界熱切期待,日月潭、阿里山這是大陸遊客耳熟能詳的地方也是最熱衷的景點,為了讓大陸遊客不虛此行,兩處景區的管理部門正在用心規劃硬體軟體,相關業者更是蓄勢待發搶佔商機。
  • 少了大陸遊客,這個冬天不好過——阿里山、日月潭見聞
    ,昔日遊客如雲的景象變得頗為冷清,許多旅遊業者和當地攤販紛紛訴苦:少了大陸遊客,這個冬天很難熬!  民進黨當局執政半年來一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致使兩岸原本熱絡的人員往來趨冷,加上「7·19」火燒遊覽車事件的負面觀感,大陸來臺旅客人數不斷下降,僅10月就同比減少44%,因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便是臺灣旅遊業和相關行業。  11月的阿里山依然草木蔥蘢,只是遊客稀疏,不似往日繁盛的場面。紅色的小火車歷來是遊客到阿里山最喜歡乘坐的交通旅遊工具。
  • 大陸遊客減至3成 日月潭景區恐關門?
    冷清的日月潭景區碼頭(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海外網7月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遊客不來,臺灣南投縣陸客觀光人潮急凍剩3成多,旅遊業叫苦連天,為生存,已出現同業削價競爭現象削價競爭 快撐不下去南投縣日月潭、清境、溪頭等風景區,湖光山色,成為大陸遊客最愛的觀光勝地之一,現因政治因素,大陸來臺的觀光人數萎縮,南投縣首當其衝,陸客由去年同期每月約27萬人潮,急凍剩3成多、9萬人左右,嚴重衝擊南投縣旅遊界。
  • 臺灣日月潭「船老大」熱盼大陸觀光客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二十八日電 題:日月潭「船老大」熱盼大陸觀光客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  臺灣的冬天來了,日月潭的遊客少了,遊船的生意也清淡了。  現在,在日月潭,乃至在臺灣旅遊界,一說起日月潭的「姐夫」,很多人都知道,這也使潘先生的「富王號」船生意特別好。  遊覽一圈後,潘先生帶記者去看當日下水的一條新遊艇「中信三號」。  據潘先生介紹,這艘新船是為了迎接將到來的大陸觀光客熱潮而購買的,目前是日月潭載客量最大、設施最先進的遊船。
  • 配合大陸遊客需求 臺灣日月潭簡介明年印簡體版
    在冬季的臺灣名勝日月潭,一位邵族女店主向遊人展示數百張大陸遊客所留名片。她期望開放觀光後,有更多的大陸遊客光顧她的工藝品小店。風管處調查發現,來臺大陸觀光團有90%會到日月潭觀光,風管處因應人數越來越多的大陸觀光客需求,決定明年增印簡體字的官方版「日月潭風景區簡介」手冊。
  • 臺灣南投縣盛邀大陸遊客來日月潭歡度新年
    洪文能處長(你好臺灣網 圖)你好臺灣網臺北12月17日消息 (記者 白鷺 亢霖 周益帆)歡迎大陸的朋友在龍年來臨之際,到日月潭風景區,參加以「精彩一條龍」為內容精彩跨年活動。南投縣觀光處長洪文能在16日「日月潭跨年活動」記者會上透過本臺,盛邀大陸遊客到日月潭風景區和南投民眾一道參「龍加耀日月潭跨年晚會」,享受精彩的湖面煙火秀,從白天high到跨年夜。洪文能說,日月潭是大陸民眾耳熟能詳的熱門風景區,觀光部門的統計顯示,來臺旅遊的大陸民眾百分之九十六會選擇來日月潭觀光。今年,截止到目前,到日月潭觀光的大陸民眾已經到150萬人次。
  • 日月潭邊嘆冷暖——大陸遊客減少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談到未來,在日月潭經營一家民宿的沈翔潤一臉無奈。  沈翔潤曾在臺北一家五星級酒店工作。約6年前,他與家人在伊達邵遊船碼頭附近開設了一家中高端民宿。因環境優良、服務周全,他的旅店在第二年開始累積口碑,9個房間每晚都有客人入住,其中不乏大陸遊客。  但是,今年的情形讓他想起創業初期的艱辛。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以來,遊客明顯減少,價格有時下調至往年的一半,也會有幾個房間閒置。
  • 高雄縣及日月潭擬設簡體旅遊資訊服務大陸遊客
    中國臺灣網1月10日消息據臺媒報導,高雄縣政府為吸引大陸地區人民赴臺旅遊,計劃首開先例,在高雄旅遊網的網站上,使用簡體字提供高雄縣的旅遊信息,強化對大陸遊客的服務。  高雄副縣長吳裕文表示,高雄縣應是島內第一個計劃運用簡體字觀光旅遊網,吸引大陸遊客的縣市。  此外,為落實高高屏(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三縣市主管會議結論,共同成立三縣市觀光策略聯盟,三縣市觀光部門也將於近日協商,以高高屏三縣市共同營銷、共同規劃套裝行程的方式,發揮最大的宣傳效果,並研議因應大陸遊客赴臺的具體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