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中有哪些必知的禮儀?

2021-02-12 知日

茶道,在日本古代叫作「茶湯」,5世紀中葉後被稱為「茶の湯」,近世以來才被稱為「茶道」。

為了籌備一場正式的茶事,主人甚至會花上數月之久。通過一道道複雜又精緻的環節與各色茶具的使用展示,讓客人不僅體驗到美味的茶品,還有其極致用心的招待。可以說,茶道本身就是一種禮儀藝術。

01  雨天應穿著木屐與鬥笠

在下雨或下雪天,出入茶室庭院時應穿上露地木屐、戴好露地鬥笠

由於木屐碰到路邊的石子會發出聲音,日本「茶聖」千利休在木屐內側釘上獸皮,在防水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這種木屐叫作「踏雪履」。用筍皮製成的露地鬥笠稱為「番匠笠」。「番匠」意為木匠,木匠為了在雨天搬運木材時不被雨水淋溼,會頭戴大鬥笠,雙手捧住木材。

02  洗淨身心後進入茶室

將外露地與內露地間隔起來的門叫作中門。主人先將清水灌滿水缽,再打開中門的柵欄門,與客人進行無言的寒暄。

來到膝行口處(小間茶室供客人出入的口,因需膝行進入而得名),石制洗手盆上放有杉材的長柄勺,在前石前彎腰蹲下,右手握住柄勺清洗左掌,交換後清洗右掌。再右手握勺,用左手汲水清洗口部。

洗手盆旁邊的石頭也很有講究。以裡千家為例,右邊為手燭石,左邊為湯桶石。手燭石與湯桶石是為了夜晚舉行茶事時,供客人放置手燭與水桶。前石在古代被稱為「洗足石」,客人在此洗淨「五體」(雙手、雙足與口部)。

之後在通往茶室的路上有個叫「塵穴」的小洞,立著一雙青竹做的筷子。洗淨五體後還需拂去心中的塵埃,在此拜見塵穴後方才進入茶室

03  自助食用懷石料理

在使用地爐的茶室中,初炭點完後,主人會端出盛著懷石料理的託盤,託盤上放有飯碗、湯碗與向付(置於飯菜對面,通常放些山椒味噌。),以及一雙杉材的利休筷。

在主人說過「請拿起筷子」後,客人將兩碗蓋同時取下,疊放於託盤之外,接著拿起筷子開始食用米飯。主人按照人數端出放著引杯(酒杯)的杯臺與溫酒壺,這時可以敬一杯酒。

若不是特別尊貴的客人,可以自行添飯,懷石料理一般為自助食用

主人敬完第二次酒後,會端出燒烤食物與勸酒菜。向付、燉菜、燒烤菜餚加上湯汁被稱為懷石中的「一汁三菜」。之後,為了再次敬酒會端上「八寸」(在八寸方形的杉木盆裡放著海味與山珍,因此得名)。

在整個懷石的品嘗過程中,一共會端菜兩次,敬酒三次。

04  「主果子」為飯後甜點

在茶道中為了引出茶的味道,和式點心和果子是必不可少的。茶道中的點心分為「主果子」與「乾果子」兩種,濃茶配主果子,薄茶配乾果子。然而近年來,在只飲薄茶的時候也會同時食用兩種點心。

主人會根據季節與喜好向果匠定製點心,主果子通常為饅頭、羊羹、金團等形狀稍大的果子,而乾果子一般為金平糖、有平糖、薄脆餅乾等。

05  準備完畢後敲鑼告知

在「中立」環節客人到庭院休息時,主人會將茶室打掃乾淨、取下掛軸、擺上花瓶,為接下來的濃茶環節做準備。當準備完畢後,主人敲打銅鑼以告知等待中的客人們。因為銅鑼的聲音比較低沉,若在晚上敲打會讓客人覺得陰森,所以夜會便替換成聲音較為洪亮的喚鍾。

若客人較少則敲打五下,客人較多則敲打七下。而在夜間,無論客人多少統一敲打五下。如果有身份地位較高的人在場,主人在敲鑼完畢後還會再次出來迎接,以示誠心。

06  濃茶飲三口半

客人再次回到茶室時,茶室已經被裝飾上花枝,窗戶的竹簾也被拉起,環境由「陰」轉為「陽」。客人開始點濃茶,慢慢地分服三口半。

通常一碗茶會有三至五人傳遞而飲,濃茶傳遞時,要用茶巾或懷紙將碗口輕輕擦拭二三次,並將茶碗轉回正面,遞給下一位客人。

三口半中的第一口為「」,最開始的一口還未能完全嘗到抹茶之味;第二口為「」,能深深品出茶味;第三口為「」,品完還想再來一口;三口之後,還要飲下半口再遞給下一位客人。

薄茶與乾果子食用過後茶事結束。客人回憶著在茶室中度過的「兩刻」時光,與主人交談體會,懷著對主人的感激之情離場。一刻為兩小時,兩刻為四小時,古訓有「茶事不得超過四小時」之說

幕府著名茶人井伊直弼在其著作《茶湯一會集》中曾提到「餘情殘心」這一韻味十足的詞。主人送走客人後,一邊靜靜地聆聽誦經,一邊反省今日的茶事,掛念著客人有無平安到家。

而被邀請的客人們在第二天會發出一封感謝信作為書面道謝,若是再添上一首和歌或俳句,主人會感到無比輕鬆高興,前一日的辛勞也會瞬間消散。

在茶道學習中,通過主客身份的轉換來加深與茶道的羈絆,也更能享受茶道的樂趣。

SHUHALLY茶道教室、Google ✎ photo

本文節選自《知日·向日本人學禮儀》特集

 2019 招募指南  

圖書策劃編輯/營銷編輯/商務經理…click!

    新書速購! 

點擊下圖查看本書介紹👇🏻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

☟點擊圖片,直達歷史熱門文章☟

-

石田徹也/坂元裕二/諫山創/坂本龍一/樹木希林 /BGM之魂/拉麵/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源氏物語/東京 /日本製造 /優良設計獎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現代霓虹藝術力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

相關焦點

  • 在茶道中,中日茶文化有哪些差異?
    茶道,顧名思義就是品嘗茶的美感之道,也是被看做是一種烹茶喝茶的生活方式,一種茶禮儀和自己自身的修養。其實茶道源自於我國的宋代,在那時還是無茶之道,在那時人們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最早起源於寺廟,但是非常的親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人們在那時也非常的注重茶的口味。當然在日本也有茶道,但是他們跟我們的不太一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中日茶文化的差異都有哪些呢?
  • 高鐵乘務員必知的6大儀態禮儀
    高鐵乘務員必知的6大儀態禮儀高鐵乘務員必知的禮儀有哪些?下面讓蘭州高鐵學校的禮儀老師,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微笑微笑是一種國際禮儀,能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熱情、修養和魅力。真正甜美而非職業性的微笑是發自內心的,自然大方,真實親切的。要與對方保持正視的微笑,有膽量正視對方,接受對方的目光,微笑要貫穿禮儀行為的整個過程。
  • 這些茶道禮儀知識你需要知道
    在日產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對我們的重要性,中國是著名的禮儀之邦,許多事情都講究規矩與禮儀,喝茶也是一樣,那麼大家知道茶道禮儀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相關的茶道知識,告訴大家喝茶的好處有哪些。
  • 茶道中的叩指禮儀,這些你知道嗎?
    茶道亦是文化中的一種形式,茶最早起源於中國,隨著時間的發展有了茶自己的一種精神升華,於是我們將其稱為茶道。茶道的出現,也讓茶禮儀備受關注。禮儀繁雜,今日我們只說茶道中的叩指是什麼意思。若是以前,小編會囂張一點的說:這些禮儀都是作死人的,我對人的尊重都表現在內心,何須這些繁雜又無用的禮儀。但,年歲越是增長的人,似乎越懂得行為禮儀對人的尊重。尊重這個詞是非常寬而又深的一個詞,如何尊重一個人,近來小編也被好友嗤責說自己不夠尊重他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可能自認為自己是有尊重他人的心就好,至於行為總是忽略。
  • 中國文化中的茶道禮儀
    中國茶品種繁多,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Tea is China’s national drink. Chinese believe that drinking tea is beneficial to health.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什麼是日本茶道?
    15世紀中葉,日本奈良寺高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在僧侶間流行的中國飲茶風俗禮儀基礎上,融合日本民族文化,創立日本茶道。據近代研究分析,日本茶道與杭州餘杭徑山茶宴有密切關係。16世紀下半葉,茶道高僧千利休,集各茶道流派之大成,改進珠光時代以後加入的繁文縟節,去其繁冗,成為大眾化一派茶道的創始人,使茶道更合美學的禮儀,適於民間流傳,並提出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 探秘日本茶道 它與中國茶道有何不同
    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雖然欲望可能是無限的,但實際需求仍然是有限度的。日本元祿時代的茶書《南方錄》中,立花實山闡述千利休所追求的日本茶道的理想形式時說:「小草庵的茶之湯,首先要依佛法修行得道為根本。追求豪華房宅、美味食品,乃俗世之舉。屋,能遮雨;食,能解飢,足矣,此乃佛之教誨,茶之湯之本意也。
  • 茶道感悟(二)我眼中的日本茶道
    日本幾代茶人經過研習、論證、賦予其內涵,並將這些「零部件」整合成了日本茶道。這符合日本人在學習過程中創新的特點,他們在吃麵條的過程中發明了方便麵,在煮飯過程中發明了電飯煲,在打麻將過程中發明了自動麻將機,我們不得不說這樣的改進和優化也是一種值得敬佩的能力。
  • 茶道禮儀大講堂走進768創意產業園
    近日,由海澱區文旅局主辦,768創意產業園承辦的海澱區全民閱讀活動暨768創享節系列活動——茶道禮儀大講堂舉行。 活動邀請到國家一級評茶師、一級茶道師、一級茶藝師謝美霞擔任主講人,以「茶道禮儀」為主題進行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講解。
  • 從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
    日本茶道在明清茶道的影響下,開始對之前的茶道進行改良,參考抹茶道的一些風俗和禮儀規範,將兩者結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煎茶道。這也是日本茶道中最著名的方式。日本煎茶道的始祖是隱元隆琦,就是他在中國遊歷時,開始研究中國的泡茶道,並且最終將這門技藝帶回了日本。
  • 房山區霞雲嶺鄉舉辦茶道禮儀培訓
    11月16日,房山區霞雲嶺鄉舉辦黃芩茶的製作工藝與茶道禮儀培訓活動,聘請周口店鎮成人職業學校高級茶藝師祁麗麗擔任指導教師,小學、幼兒園27名老師參加培訓。茶道禮儀,分為茶的起源、人類利用茶的三個過程、唐宋明朝飲茶法、茶葉的種類及衝泡方法。在講解衝泡方法時,祁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在衝泡茶、倒茶、接茶時需要遵守禮儀知識。演示完成後,還指導學員進行實際操作。 此次培訓,學員們知道了黃芩茶的製作方法,了解了一些茶道禮儀知識,豐富了山區教師業餘文化生活。
  • 日本的茶道精神
    在日本,茶道不僅是一種獨特的傳統禮儀,能在茶會中感受「和敬清寂」與「一期一會」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日本喝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唐朝並流傳至今,以綠茶最為普及,大致可分為抹茶、玉露、煎茶及番茶等。北投加賀屋資深管家織江表示,日本茶道以抹茶為主,「道」對日本人來說是一輩子的學習,不論是茶道、柔道還是花道,都是結合禪宗意識,有修行的意味。
  • 喝酒有規矩,喝茶有茶道,喝咖啡有什麼?禮儀!
    文/咖啡小芝士喝酒有規矩,喝茶有茶道,喝咖啡有什麼?禮儀!如今全球文化大融合,舶來品也不少,咖啡便是其中之一,中國茶有茶道,咖啡也一樣,咖啡的相關禮儀今天咱們一起了解一下。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咖啡最簡單上手的基本禮儀。
  • 如約茶事——超詳細講解日本茶道的環境與品飲細節
    大家在開如約茶事時,通常都會使用中國流傳已久的傳統茶道,而和中國茶道相似的日本茶道也同樣被人熟知。所以有些人就很好奇日本茶道究竟是什麼,在環境與品飲環節上又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來源於唐代的中國,後經千利休大師依據佛教禪師精神衍變而成。日本茶道追求清寂,是一種美學與形式兼備的禮儀程式。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 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汲取了歷代茶道精神,創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利休在茶道聖典《南方錄》中說:茶道的技法以臺子技法為中心,其諸事的規則、法度有千上萬種,茶道界的先人們在學習茶道時,主要是熟記、掌握這些規則。並且將此作為學習茶道的目的。
  • 《中國茶道·禮儀之道》:以茶為禮 以禮修仁
    川夫 「以茶為禮」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符號,茶禮儀的規範與推廣已成為時代所需。 獻茶有禮,最早見於三國兩晉時期,孫皓「以茶代酒」,陸納「以茶待客」。中國茶道之茶禮在內容上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了傳統文化的窗口,在行為上以它獨特的、具有創造性的儀式感,為我們展現無窮的藝術魅力,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精神生活。 朱海燕教授潛心茶文化研究二十餘年,是年輕一代茶文化學者的傑出代表,對中國傳統茶文化、尤其是茶道茶禮有著深刻的領會和獨到的見解。《中國茶道·禮儀之道》是她多年的研究成果鑄就的精品佳作。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決於各自的審美觀。人草木茶禪文化中國茶道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
  • 日本茶道的基礎「禮儀茶」
    當好朋友在最佳條件下在適當的時刻聚集在一起時,茶道是一種感情的交融。這個簡單的解釋是使茶飲料在世界範圍內成為愉悅體驗的核心,也是日本茶道的基礎。日本因其複雜的茶道而受到關注而英國則以「喝茶」的日常儀式受到關注日本茶道中的禪宗日本茶與禪宗日本人對茶的興趣在禪宗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