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那麼辛苦,犒勞一下自己,吃一次「滿漢全席」的名菜!

2020-12-19 hot我心飛翔

上班那麼辛苦,犒勞一下自己,吃一次「滿漢全席」的名菜!

各位小夥伴應該是像小編一樣,每天都要上班,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忙起來連飯想不起來吃,就是吃飯也是叫外賣,不然就是吃快餐。每天都這樣辛苦,偶爾也要犒勞一下自己。享受一下美味的大餐,才會有精力繼續工作。

說起大餐,滿漢全席的名聲是最大的。這一套宴席都吃下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荷包在抗議。但是品嘗其中一道還是有辦法的,今天小編向各位小夥伴分享的就是滿漢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它的名字叫做金蟾玉鮑。

既然要享受,就要吃好一點兒。這套菜的主料是鮑魚,鮑魚是海產貝類,跟魚是沒有絲毫關係的,倒跟田螺之類沾親帶故。它是海洋中的單殼軟體動物,只有半面外殼,殼堅厚,扁而寬,形狀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自古被人們視為「海味珍品之冠」,其肉質柔嫩細滑,滋味極其鮮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擬的。尤其是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裔和港澳同胞,對鮑魚特別青睞。

金蟾玉鮑

製作材料

主料:罐裝鮑魚(4粒裝)、鮮蝦仁250克

配料:肥豬油塊60克、鵪鶉蛋4粒、青豆8粒、西蘭花100克、黃瓜皮(切絲)24條

調味:食用鹽1茶匙、味粉1茶匙、蛋清1個、胡椒粉少許、生粉2茶匙、蠔油1湯匙、醬油半湯匙、白砂糖1茶匙、味粉1茶匙、花雕酒、麻油、胡椒粉各少許

製作方法:

1、將罐頭鮑魚不開罐,整罐放入滾水中煮2小時,取出待涼才開罐。

2、用刀把鮑魚切兩半,在邊沿各自劃上一刀,反拆成青蛙腳的形狀,接著在鮑魚上面撒一層薄幹生粉待用。

3、鵪鶉蛋煮熟剝殼,豎著切成兩半,分別先擺於鮑魚中心,蛋尖部分朝著青蛙的頭部方向。

4、把蝦仁用清水衝洗乾淨,用牙籤挑去沙腸,用潔淨布壓幹蝦仁上面的水份,接著與肥油塊一起絞打成蝦泥,加入食用鹽1茶匙、味粉1茶匙、蛋清1個、胡椒粉少許、生粉2茶匙攪拌均勻,製成蝦膠。

5、把做好的蝦膠擠成均勻的8份,做成蝦丸子,再蓋在鵪鶉蛋的上面,用蛋清抹成青蛙的形狀,上面再用黃瓜皮絲做點綴,青豆當做青蛙的眼睛。

6、最後上籠蒸8分鐘,取出來擺放在盤內。

7、把西蘭花清炒一下,調味後擺放在盤子裡面。

8、炒鍋燒熱,倒入高湯400克,加入蠔油1湯匙、醬油半湯匙、白砂糖1茶匙、味粉1茶匙、花雕酒、麻油、胡椒粉各少許調味,勾芡淋在盤內菜餚上面即成。

製作提示:

1、這道菜使用罐裝鮑魚製作味道更好。如果按照傳統魯菜加工此菜的要求,必須將加工好的鮑魚肉,加入蔥段、薑片、上湯放入盛器中上籠蒸;兩小時以上,蒸至熟爛後,才能按其步驟操作,這樣口感軟嫩、味道更加鮮美。

2、鮑魚殼內須洗刷乾淨煮透,殼肉完整。

3、鮑魚肉加工時刀工要均勻、精細。

4、勾芡的湯汁最好使用高湯,如果沒有高湯可以用清水代替,但是味道要差上很多。

看完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各位小夥伴是不是非常想品嘗一下?生活中要對自己好一點兒,畢竟生活工作中的煩心事那麼多,偶爾吃上一頓大餐,換一種心情,才會有精力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各位小夥伴,趕緊行動起來吧!這可是以前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美味,現在可以獨自享受咯!

相關焦點

  • 清宮滿漢全席108道菜首推的名菜是什麼?
    大家看過清宮劇的想必都知道「滿漢全席」這個詞吧?滿漢全席共108道菜,其菜點精美,菜式多樣,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但是你知道在滿漢全席中首推的菜是什麼嗎?它是福州傳統名菜——佛跳牆,至今有100多年歷史。
  •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請客,請你吃頓好的,隨便吃什麼你點。這時候,如果你不知道吃什麼,你腦子裡最直接的下意識的反映可能就說出來「吃滿漢全席」,那麼,這麼著名的滿漢全席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名氣呢?它其中又有什麼奧妙呢?小編今天就來向你介紹一道滿漢全席的壓軸菜——布袋雞。
  • 外國人:吃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到底有多牛?看完老外點評什麼
    從周代的八珍到漢唐的茶文化,烤全羊再到清朝的滿漢全席。無不彰顯著中國美食的力量。既然說到了滿漢全席,那就來看看聞名世界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吧!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有。 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會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會有四類果子,分別是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會先上冷菜然後再上熱炒菜、大菜。
  • 揭秘報菜名中的滿漢全席
    乾隆大帥哥一天只吃兩頓飯,體型保持的不錯。清朝皇帝是不是經常吃滿漢全席呢?說了半天,清皇宮到底做沒做過滿漢全席啊?其實還真做過,就是千叟宴。和珅特地針對上一次千叟宴上菜越吃越冷的情況,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改良之前使用的舊式火鍋,放到千叟宴上去。這樣一來,菜餚始終保持熱氣騰騰,老人們吃得眉開眼笑。乾隆皇帝非常滿意,對和珅大加讚賞。千叟宴上的菜品呢,其實就是最早滿漢全席的雛形了。
  • 清宮裡沒有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來源於一段相聲
    ,有不少描述「滿漢全席」的戲份。而事實上,清代史料中,清宮中並沒有「滿漢全席」一說。皇帝的膳食中有滿席、有漢席,叫成滿漢全席的卻並不在宮裡,而是在江南揚州、蘇州一帶。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這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從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李鬥所說的是「滿漢席」,也並不是後來後謂的「滿漢全席」。
  • 清朝就沒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只是後人的想像
    「可以啊,但你要請我吃滿漢席!」顯然,這種名不見經傳的菜席,代表的是一種最高排場的酒席,能體現出請客者的真誠度。有的人或許看過1995上映的由大導演徐克拍攝的電影《金玉滿堂》,電影讓大家對所謂的滿漢全席有了初步的認知,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們一旦說起滿漢全席,腦袋裡就會不自主地聯想到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羨慕清帝王們為何能有如此口福,然而實際上,清朝的滿漢全席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 吃吃@你吃滿漢全席啦!
    「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是不是吃吃沒說完,你已經流口水了呢,快來一起看看,滿漢全席都有啥吧?滿漢全席源於清朝,一般至少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有南菜和北菜各有54道。南菜有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有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12道滿族菜。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凡是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滿漢全席。這是中國菜系裡面的一大精華,不僅代表了高貴,而且代表著豐盛。凡是請別人吃飯來一個滿漢全席,那絕對是最高最隆重的接待禮儀。即使是平時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會調侃,要去吃滿漢全席,這就意味著要帶著大家一起去吃一頓大餐。
  • 密子君吃「懶人火鍋店」,看似滿漢全席,看清後卻被坑了
    密子君吃「懶人火鍋店」,看似滿漢全席,看清後卻被坑了現在已經入秋了,大家是不是也經常下班或者有空的時候就去小吃街邊吃一些燒烤或者是火鍋呢?這些小吃雖然不是很衛生,但是他們的口味確實很特別的,做的就非常的好吃。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御膳:皇家文化的至尊體驗 一餐領略「滿漢全席」
    2011年6月,仿膳飯莊的「清廷御膳」製作技藝,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也讓作為「清廷御膳」代表的「滿漢全席」更加炙手可熱。滿漢全席匯集了滿漢菜點之精華,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為使滿漢全席更接近於歷史原貌,仿膳派人多次前往故宮博物院,在浩瀚的清宮膳檔案中,挖掘、整理出數百種菜餚,並在《揚州畫舫錄》一書中找到迄今最完整記載滿漢全席的膳單,並據此在國內首家推出了具有濃鬱江南風味、兼具鮮明宮廷特色的滿漢全席,將清廷御膳發揚光大。仿膳滿漢全席的最大特色,在於它的「精、繁、豐、珍」,即膳食的選料精細、烹製的工藝複雜、品種的豐富多樣和原料的珍貴稀少。
  • 男子花費20萬打造一桌滿漢全席卻不能吃,原因竟是因為這個
    滿漢全席想必所有人都聽過,而且所有人肯定都想吃上一桌,但是這種滿漢全席卻並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其價值貴不說,而且還不好做。但是有這麼一桌滿漢全席,是所有人想吃卻都吃不到的。由於之前陳先生是一名廚師,所以他突發奇想,每個廚師都希望自己能夠做一桌滿漢全席,之前自己當廚師時沒能實現,那麼現在陳先生竟打算用這些年收集的石頭來做一桌滿漢全席出來。於是他便開始從他收集的石頭中細心挑選,然後將它們一個個擺放在盤子裡,再加上一些其他東西點綴,竟然真的用一大堆石頭擺出來了衣著滿漢全席,並且所有的石頭都沒有經過加工,所有的都是純天然的。
  • 今日流行的滿漢全席,早已偏離了其初衷
    皇帝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臣子,吃的比自己還要奢華百倍。陪皇帝出巡時,臣子們私下吃點山珍海味,也不稀奇。《嘯亭續錄》中記載,懷柔郝氏為一方巨富,家中有萬頃良田。乾隆帝駐蹕其家時,曾進上水陸珍錯百餘種。王公大臣,御前侍衛,乃至抬轎的奴僕,也供給奢華飲食,一日之費十餘萬。水陸珍錯百餘種,進了王公大臣們的肚皮。
  •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的小說、筆記中就有了滿漢全席的名字,甚至八國聯軍侵華時負責為西逃的慈禧太后等人解決膳食問題的吳永直接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記載了皇太后、皇上滿漢全席,諸王各一品鍋的規格。可見,當時確實有滿漢全席,且確實是慈禧太后的日常飯食。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滿漢全席憶京華
    這個菜我們平時不做,只有滿漢席宴會才做。」於鵬告訴記者,蝦頭油燜,色澤紅亮,甜鹹適口;蝦尾油炸,金黃澄亮,外酥裡嫩。9隻蝦,兩種吃法,中間由雕刻的鳳凰盤飾分隔。上紅下黃,外形凸起似袒腹大肚羅漢,取十八羅漢之意。這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品,但是於鵬並沒見過真正的滿漢全席。
  • 慶雲樓:傳承原汁原味的滿漢全席
    歷史提到滿漢全席,還得先說說它的來歷。相傳清朝康熙帝66歲大壽時,為化解不和,提倡滿漢一家,特設3天6宴,綜合兩族的珍饈,提供300多款佳餚並御書「滿漢全席」。席間菜式精美,珍饈滿目,名噪京城。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是第一次以文字形式正式記錄「滿漢全席」的文獻。慶雲樓以《揚州畫舫錄》為基礎,秉著原汁原味的經營理念還原了滿漢全席。
  • 乾隆不僅擅長治理國家,他還很會吃,滿漢全席就是他吃出來的
    「滿漢一體」的思想根植於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民。縱觀古代歷史,凡是國泰民安的時期,人民的夥食也會隨著不斷變化。盛唐就有曲江宴和燒尾宴等名門宴席,到了乾隆盛世,千叟宴和滿漢全席也就油然而生了。我們反觀現代社會,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的父輩吃的都不太好,再看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不僅吃得好了,還吃得講究了。
  •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滿漢全席」
    菜式比之道光帝時期又有增加,不過距離坊間流傳的「滿漢全席」的差距,仍舊是不可以道裡計。 這是韓邦慶用蘇州方言寫的上海灘風月場上的小說,最早發表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該書第十八回中,出現了「中飯吃大菜,夜飯滿漢全席」。
  • 「滿漢全席」中幾道經典菜餚的做法,學一學咱也天天吃
    說起「滿漢全席」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問有誰吃過「滿漢全席」的,恐怕還真沒有幾個人,先不說它烹飪有多難,單是那108道菜你每道菜都吃上兩口,恐怕也得吃撐了。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吃貨朋友探討一下「滿漢全席」,還會分享給各位幾道「滿漢全席」的經典菜餚的做法,注意做筆記。
  • 吃大餐漲經驗 《天龍》師門滿漢全席宴
    包括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別流口水了,我們《天龍八部(資料 搜索 官博)》的師門任務也能開滿漢全席!不打怪不下副本,只要會做飯就行,那經驗可是譁啦譁啦的!看你皺著臉,是不是被滿漢全席難倒啦,不相信吧?別急,這就和大家說說整一桌《天龍八部》師門出品滿漢全席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