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動車數量的迅猛增加,深圳市道路擁堵情況日益嚴峻,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裡,深圳是目前唯一沒有採取限購、限行政策的城市。通過經濟手段提高用車成本從而達到治堵的效果,是深圳治理交通擁堵的重要思路,徵收停車調節費也是落實這一思路的重要舉措。
對於政府以經濟槓桿調控需求的思路,很多深圳市民是持支持態度的,這顯然比「限購限行」政策更柔性也更符合市場規律。然而,在了解到具體的徵收方案後,很多市民卻對政策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
根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提出的方案,本次停車調節費的徵收對象為全市的經營性停車場。目前,深圳市經營性停車場約4200家,停車位超百萬個,而非經營性停車場約800家,車位數約13萬。如果開徵停車調節費,那麼至少有13萬輛車短期內不會受到影響。這13萬車主很大一部分是可以使用非經營性停車場的政府工作人員。
當地媒體的報導也表明,該市擁有獨立辦公場所的政府部門和機構至少百家,其中絕大部分停車場為非經營性,內部職工停車免費,少數政府部門停車場為經營性停車場,大多也對內部人員免費或者進行補貼。
針對這種現狀,有市民表示,「政府制定的政策不能偏向政府工作人員,既然停車調節費重點是要調控早晚高峰通勤小汽車的使用,那麼,政府工作人員上下班通勤也應該在調節範圍內,這樣才公平。」
在解釋為何暫時對非經營性停車場不徵收調節費時,深圳市交通運輸委表示,原因有兩個,一是這些非經營性停車場基本上是單位內部使用的停車場,使用量相對較小,周轉率低。二是這些非經營性停車場大多無收費主體、設備,且不在交管部門監管範圍內,難以對其管理和設施監控提出強制性改造要求。
對於這個解釋,有市民表示不能接受:政府機關的免費停車場基本上都是內部員工在停車,大都是早晨上班時把車停進去,晚上下班的時候才把車開走,一停就是10個小時,周轉率當然低。
有市民認為,「政府下大力氣治理擁堵,為了徵收停車調節費,全市90%的停車場都需要進行設備改造以及實現系統聯網,那麼在深圳這樣一座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的城市,對餘下的10%的停車場進行同步改造也不至於很難。」
在深圳市交通運輸委舉行的聽證會上,深圳市政協委員卓睿就提出:「我建議在試點收取調節費之前,政府可以帶頭先開放,這樣能讓老百姓更舒服一點。」
http://d7.sina.com.cn/pfpghc/e9bb8f5253de44d48c38558f1c05fc18.png
針對市民的質疑,深圳市交通運輸委承諾,未來,政府機關的非經營性停車場全面向社會開放,對停車人一視同仁。對這一說法,一些深圳市民並不認可。長期在此間生活的市民知道,想要把車開進門衛森嚴的政府內部停車場,是一件多麼「不靠譜」的事情。
關注微信號:12缸汽車(kf12gang)看更多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