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9個多月的施工布展
改陳昇級後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今天正式開放
本次展陳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為主題,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總面積4550平方米,總展線938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主線,展陳文字量達9萬餘字,集中展出圖片522張、文字版92塊、吊掛字13塊、文物435套879件、油畫5幅、銅像5座、場景6個、視頻5個,整個展線共設有15個駐足點。
新增5位烈士生平事跡
除了基於近年來的最新史料徵集及研究成果,本次還新增了5位烈士(分別是趙文秀、謝曦、李林泮、顧浚、於以振)的生平事跡,共有121張圖片和129套262件革命文物。
集中選取烈士的圖片、遺物、話語、故事等展陳在同一區域,意在通過他們自己來告訴我們,他們的初衷。
展館內隨處可見的鏽紅色鋼板牆,象徵著雨花英烈的的鋼鐵意志與紅色夢想,而展廳上方蜿蜒曲折的鏽紅色鋼板裝置,則寓意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革命之路,開創了國內紀念館的先例。
有哪些特色展廳?
序廳
以12座白色石材豐碑為主體造型,其中10座豐碑鐫刻著已知姓名烈士的名字,2座為無名烈士紀念碑。在序廳入口的正前方,巨大的金屬藝術字「信仰的力量」從主題牆上方「直衝」而出,彰顯氣勢磅礴的精神力量。主題牆下方的前言文字,均以傳統的掐絲技藝製作而成,輔以燈光的映照,仿佛紅色記憶在筆劃的曲屈轉折間閃亮。
長夜星空
在展館的中堡,用燈箱形式集中展示一整面牆50位烈士的生平事跡,寓意這時期犧牲烈士之多。LED燈營造出的「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徵每位烈士個體所散發的信仰之光,閃耀在漫漫長夜,照亮革命道路。
中堡營造的蒼穹頂上,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呈現出烈士英容,與星光交融,供人瞻仰。
緬懷廳
以9位烈士的9件典型遺物雕塑為主體造型,其中有郭綱琳在獄中磨製的「永是勇士」銅心、陳子濤主編革命刊物《文萃》時使用的公文包等,每件遺物背後都有一段驚險跌宕的革命歷程。
雕塑底座上設有二維碼,可通過掃描了解更多烈士及遺物相關的內容介紹。
家書廳
牆面上的一封封烈士家信,字跡或蒼勁、或娟秀,文筆或平實、或蘊藉,都潛藏著英烈們心底最為真實的悲歡喜樂和理想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家書廳還配備了「朗讀亭」互動體驗區,大家可以誦讀並存儲成音頻文件,與歷史人物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
未來之夢
雨花英烈中不少人不僅是獻身革命的烈士,也是研究中國革命道路和理論家。早在1920年,惲代英就撰寫了《未來之夢》,之後又發表多篇文章,闡述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構想。
「未來之夢」展廳以黑白影像為主基調,將惲代英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其發人深省的的話語交織疊映,這是一個與先烈對話、與自我對話的意境空間,發人深省,啟迪冥思。
6個場景
分別以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許包野、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北平五烈士等烈士個體或群體為原型,在小空間內呈現大主題。
哪些展陳內容值得回味?
(滑動看全文)
基本陳列分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4個階段來展現英烈事跡。
第一部分「光榮北伐 革命先鋒」,主要展示了在大革命時期,與封建軍閥鬥爭而犧牲的6位烈士的生平事跡;
第二部分「力挽狂瀾 前僕後繼」,主要展示了大革命失敗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後,為挽救革命危局、與國民黨反動派英勇鬥爭而犧牲的128位烈士的生平事跡,這也是本次陳列內容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
這部分分7個單元:
「時代先驅鐵肩道義」,陳列鄧中夏、惲代英2位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重要領導人;
「鬥爭中堅理想勝天」陳列26位黨中央領導機構的重要骨幹、各省市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八挫八起擎旗不倒」陳列19位中共南京黨組織八次破壞中被捕犧牲的主要負責人;
「風華少年青春壯歌」陳列21位犧牲時非常年輕的烈士,他們中大部分還是在校學生;
「黃埔英華取義捨生」陳列9位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從1期到6期都有;
「親密朋友肝膽相照」陳列鄧演達國民黨左派、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鄧演達;
「長夜群星璀璨天地」陳列以群像的形式陳列50位烈士。
第三部分「奮起抗戰 中流砥柱」按照最新的理論成果,將抗日戰爭的起點拉到1931年,展示了14年抗戰的烽火歲月中,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鬥爭中犧牲的17位烈士。
基本陳列以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收尾,近距離感受風雨如晦的革命歲月,全景式回顧雨花英烈們為真理上下求索、為信仰一路前行的厚重足跡。
Tips
與展館硬體設施相配套的電子導覽、語音講解、網上展館等系統也將全新上線,大家還可通過電子留言臺實現留言、線上獻花、列印明信片等功能。
地址:雨花臺區雨花南路215號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30-17:00(下午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滑動看全文)
今天上午,「雨花英烈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初心」暨全國文藝工作者「雨花臺紅色文藝創作採風規劃」研討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幕。雨花英烈事跡感人至深,雨花英烈精神催人奮進。會上還發布了關於建立「雨花英烈紀念地聯席會議」制度的倡議書。
南京發布工作室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 | 張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