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2020-12-17 江蘇頻道

(01/26)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建成於1988年,館名由鄧小平題寫。在烈士紀念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巖浮雕,該浮雕出自著名建築設計師齊康之手,它象徵著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成了雨花臺的標誌。2017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迎來了自建館以來的第3次改造,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及施工布展,將於2018年1月5日紀念館將正式向觀眾開放。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攝/鄭歡)

(02/26)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那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雨花臺烈士是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傑出代表,是黨的偉大初心的忠誠堅守者和英勇實踐者。紀念館集中展示了他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03/26)從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在雨花臺犧牲的烈士數以萬計,目前已知姓名的只有1519位,絕大部分為無名烈士。此次上版陳列的一共有179位烈士,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其中絕大多數是共產黨人;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身份,其中許多人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倒在與內外敵人鬥爭的最前線,其中大多數是被捕後英勇就義。圖為展覽館序廳的烈士英名牆。(攝/張洪)

(04/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的第一部分為「光榮北伐,革命先鋒」,1924年至1927年,中國大地上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大革命。為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依靠和發動工農群眾,與國民黨合作,揮師北伐。一批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在北伐中英勇奮戰,犧牲在反動軍閥的屠刀之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輝煌戰果,成為雨花臺最早的革命烈士。

(05/26)這是位於基本陳列廳第一部分的趙文秀烈士的展板,趙文秀烈士的英雄事跡是此次雨花臺烈士展陳改造後,新增展出的五位烈士之一。「趙文秀,字俊升,化名趙益三,山東益都(今青州)人,中共黨員。1924年春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1926年初任津浦鐵路浦口工務段黨支部書記,創辦工人夜校,4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南京地委委員。1927年3月在南京浦口領導工人武裝策應北伐軍,在對敵作戰中犧牲……」

(06/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的第二部分「力挽狂瀾,前僕後繼」,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黨的許多優秀幹部、群眾運動領袖、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革命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黨外革命人士倒在血泊中,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鬥爭進入最艱難的年代。但是,英勇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嚇倒,他們衝破反革命勢力的高壓,在黑暗中高舉革命的光輝旗幟。一大批戰鬥在白色恐怖中心和在全國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人,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共產主義信仰,他們是雨花臺烈士中人數較多的一個群體。

(07/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的第一單元:時代先驅,鐵肩道義。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惲代英、鄧中夏革命事跡。惲代英和鄧中夏在學生時代就開始了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確立了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他們致力於中國革命理論和道路的探索,參與領導了許多重大革命活動,中國工人運動和青年運動史上留下了他們光輝的名字。

(08/26)1933年5月,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房子裡,鄧中夏被捕。被捕後,鄧中夏化名為施義,由於開始未暴露身份,敵人只判了他52天的徒刑。在獄中,鄧中夏遭到毒打,但他仍大義凜然,怒視敵人。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供出了施義就是鄧中夏,他的真實身份暴露,被國民黨當局從租界引渡並押往南京。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復原的關押鄧中夏的部分監獄場景。

(09/26)圖為烈士惲代英的展位,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青年運動的領袖。他的祖籍是江蘇武進,與張太雷、瞿秋白並稱為「常州三傑」。他出生於湖北武昌的一個書香門地,因為從小修身勵志、勤奮好學,素有「奇男子」之稱。在母親的指導下,惲代英從小就開始記日記。他把日記作為最好的修身和練習文字的方法。在日記中,他嚴格解剖自己的言行,砥礪自己的品質。

(10/26)1921年7月,惲代英在陳獨秀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10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惲代英是《中國青年》的第一任主編,他在刊物上,親自撰寫並發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幾十篇通訊。成千上萬的青年正是手捧這份雜誌,並呼喚著「代英」的名字,走上了革命道路。

(11/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二單元:鬥爭中堅,理想勝天。圖為烈士陳原道的個人塑像,陳原道,安徽巢縣人。他在安徽讀書期間,正值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在聆聽了惲代英、蕭楚女等人充滿愛國激情的演講後,陳原道在作文中寫道:「身可殺,而愛國熱血不可消;頭可斷,而救國苦衷不可滅!」表達了濃烈的家國情懷。

(12/26)本次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後,上版展陳的179位烈士中有16位是女烈士。湖南益陽人黃勵就是其中之一。1925年10月,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學成後,她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投身到革命鬥爭之中。1932年7月,黃勵在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時不幸被捕,解來南京,關押在南京憲兵司令部看守所。在獄中,黃勵在牆上寫下「雨花臺,雨花臺,紅骨都在那裡埋!」以表明自己的革命意志。圖為,展館內的放映廳正在播放關於烈士黃勵的革命事跡。

(13/26)雨花英烈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長期潛身敵營、深入虎穴,憑著大智大勇戰鬥在敵人的心臟。冷少農,就是這樣的一位潛伏英雄。他是貴州甕安人。1925年赴廣州參加革命,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期間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作為中共中央軍委系統秘密黨員,冷少農利用與何應欽的同鄉和師生關係,於1928年秋先後打入南京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軍政部任秘書,為我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獲取大量重要的軍事情報。圖為烈士冷少農的展板。

(14/26)烈士郭綱琳出身於江蘇句容一個大戶人家。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任共青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時,不幸被捕,解來南京。郭綱琳被捕後,法庭對郭綱琳進行公開審訊。當法官指責郭綱琳犯了「危害民國」「破壞睦鄰」罪時,她從容不迫,義正辭嚴的怒斥法官,使法官們目瞪口呆,審判現場觀眾鴉雀無聲。這是上海《大美晚報》關於郭綱琳在法庭上的報導,稱讚她:「態度之從容,為從來犯人中所罕見」。

(15/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三單元:八挫八起,擎旗不倒。1927年到1934年,處於國民黨統治中心的中共南京黨組織遭到8次大破壞。敵人的一次次破壞,都沒有撲滅革命的火焰。在殘酷的鬥爭面前,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擦乾身上的血跡,高舉起革命的旗幟,義無反顧,前僕後繼,腥風血雨中,南京黨組織巋然挺立。

(16/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四單元:風華少年,青春壯歌。青年學子中的革命者,是雨花臺烈士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大多是在求學階段接受革命真理,加入黨團組織。在共產主義信仰的引領下,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鬥爭。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他們對革命事業表現出了無比的熱愛和堅定的自信,不為任何威脅利誘所動,堅決戰鬥到底,並為之獻出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他們的壯烈犧牲,彰顯了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強大的力量。圖為代表性群體就是「曉莊十烈士」的展板。

(17/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五單元:黃埔英華,取義捨生。陳列9位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從1期到6期都有。

(18/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六單元:親密朋友,肝膽相照。陳列鄧演達國民黨左派、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鄧演達的革命事跡。

(19/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二部分第七單元,也是本次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的亮點之一:長夜星空。在展館的中堡,用燈箱形式集中展示一整面牆50位烈士的生平事跡,寓意這時期犧牲烈士之多。LED燈營造出的「漫天星光」的效果,象徵每位烈士個體所散發的信仰之光,閃耀在漫漫長夜,照亮革命道路。中堡營造的蒼穹頂上,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呈現出烈士英容,與星光交融,供人瞻仰。

(20/26)圖為烈士羅登賢塑像,他的展位被安排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奮起抗戰,中流砥柱」的第一單元,標題為率先禦侮救亡勇士。羅登賢,廣東南海人。他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時任工人赤衛隊隊長。先後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

(21/26)九一八事變後,羅登賢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他領導東北人民進行抗日武裝鬥爭,開啟了黨領導的東北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在北滿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會議上,羅登賢提出:「任何人不能提出離開東北的要求,誰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就是恐懼動搖分子,就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條件極為困難,羅登賢在任職期間,先後派出百餘名黨團員赴東北各地創建抗日遊擊隊,聯合一切抗日愛國力量,並抽調骨幹到義勇軍部隊建立黨的組織。這一時期創建的抗日武裝,成為後來東北抗日聯軍的基礎部隊。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復原的羅登賢讀報場景。

(22/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第二單元:全面抗戰,華中幹城。陳列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南京周邊堅持抗戰的新四軍戰士和抗日民主政府的負責人。

(23/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三部分第三單元:血灑雲嶺,皖南三烈。陳列在皖南事變中犧牲、遺骸遷葬於雨花臺的項英、袁國平、周子昆三烈士。

(24/26)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基本陳列廳第四部分「迎接黎明血沃新天」。主要展示了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28位烈士的事跡,分四個單元「軍旅英傑獻身決戰」「潛伏英雄奇功殊勳」「文化尖兵扛筆作槍」「最後鬥爭破曉曙光」分別展示在戰爭前線、隱蔽戰線、文化戰線以及學生運動中的烈士。

(25/26)圖為北平五烈士被拉去刑場的場景復原。

(26/26)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展陳改造後的緬懷廳,這裡的9件烈士遺物模型,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雨花英烈用青春和生命喚起民族覺醒和崛起的壯麗偉烈的人生,感受他們熾誠的「初心」,他們身上閃耀著的的理想信念光芒,是我們後來者前行的坐標。

相關焦點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在共產主義信仰的引領下,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革命鬥爭。在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他們對革命事業表現出了無比的熱愛和堅定的自信,不為任何威脅利誘所動,堅決戰鬥到底,並為之獻出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齡最小的只有16歲。他們的壯烈犧牲,彰顯了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強大的力量。圖為代表性群體就是「曉莊十烈士」的展板。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用「沉浸式講解」 獻禮七一
    中宏網江蘇6月30日電(記者 萬紅琳 孔巍) 為慶祝建黨99周年,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30日正式上演。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教部副部長郭琦表示,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推出沉浸式講解,改變了大多數紀念館"圖片+文字+實物"傳統展陳方式,把可感可觸的真實史實還原進場館,"讓歷史'活'起來,讓觀眾通過沉浸式互動感的參觀體驗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她透露,沉浸式講解首演之後,在技術條件成熟時,將每月定期面向觀眾推出幾場。
  • 歷時9個月改造,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開放!
    經過9個多月的施工布展改陳昇級後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正式開放本次展陳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為主題,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總面積4550平方米,總展線938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主線
  • 歷時9個月改造,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開放!
    經過9個多月的施工布展改陳昇級後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正式開放本次展陳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為主題,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總面積4550平方米,總展線938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主線
  •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06-2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這不是話劇舞臺,也不是電影場景,而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於6月30日創新首演的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見勸降未果,「餘飛」惱羞成怒,大喝一聲:「姓鄧的,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被關在這裡的下場你應該清楚吧!」鄧中夏輕蔑地看了他一眼,不疾不徐地說:「一個人能為了最大多數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  「在雨花臺,如鄧中夏這樣高擎信仰旗幟的共產黨人,還有許多許多。
  •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06-2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恭喜「中國科舉博物館」和「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喜提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0年,南京新增兩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分別是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和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加上新增的兩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南京一共有5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另外3家是:南京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市博物總館。 除此之外,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明孝陵博物館等均晉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等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 走進龍華烈士紀念館,讓信仰在心中飄揚
    看著那鮮豔的紅旗迎著朝陽慢慢升起的時候,你的心裡在想什麼呢?是在為偉大的精神而感動,還是在為生命的流逝而嘆息呢?我想,二者都有。  誠然,我們雖未出生在硝煙四起的戰爭年代,但更應該知道烈士們是如何在戰火中出生如死的,又是如何在監牢裡堅貞不屈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上海龍華紀念館,為生命注入新的內涵,讓愛國不再虛無。
  • 人民海軍成立後首批犧牲烈士照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珍藏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陳列展覽部近期正對館藏珍貴史料進行整理,陸續從歷史文獻之中又找到了許多南京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記錄。近日,工作人員整理史料時,發現了人民海軍成立後首批犧牲的烈士照片。其中,包括人民海軍成立後首批犧牲的六位烈士裡何友生、吳本祥、陳一啟、顧立卿等四位烈士的照片,另有其他渠道提供的王幼琴烈士照片。
  • 南京市委常委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
    龍虎網訊 6月21日,根據市委常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市委常委同志用一整天時間進行集中學習,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並進行交流研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強調,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是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 探尋信仰的力量,江蘇無錫山水城管委會園區管理中心黨總支來寧黨建
    2019年12月5日,無錫山水城管委會園管中心主任兼黨總支書記曹欣帶隊,園區管理中心黨總支攜華雲數據、雷華科技、藍深遠望等17位「兩新」黨支部書記,園區管理中心機關支部部分黨員共36人,以及部分統戰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華日報報史陳列館和江東商貿區黨工委等單位參觀學習,探尋信仰的力量。
  •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訪談文字實錄: 雨花臺地處南京市的中華門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在這裡,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被國民黨殺害。這批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 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刻,這座古老的金陵滿目瘡痍,無辜的百姓倒在屠刀之下,無數先輩英豪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撐起民族的脊梁。謹記歷史,緬懷先輩,在南京是最為令人觸動。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雨花臺是一個綜合性景區,有老金陵四十八景的雨花閣,以及二忠祠,木未亭等多達十幾處名勝古蹟,在南京的古代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意義。
  • 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刻,這座古老的金陵滿目瘡痍,無辜的百姓倒在屠刀之下,無數先輩英豪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撐起民族的脊梁。謹記歷史,緬懷先輩,在南京是最為令人觸動。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但在近代史上,雨花臺卻成為一處刑場,無數的愛國青年在此犧牲。直至建國之後,才逐漸改建成一處以紀念烈士為主題陵園。
  • 國慶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刻,這座古老的金陵滿目瘡痍,無辜的百姓倒在屠刀之下,無數先輩英豪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撐起民族的脊梁。謹記歷史,緬懷先輩,在南京是最為令人觸動。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
  • 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
    1979年北殉難處烈士就義群雕開工建設,中軸線上的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忠魂亭相繼拔地而起,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群。「雨花臺烈士陵園的設計方案經歷了幾十年的構思和凝練。」陵園管理局局長譚健告訴記者,1952年,建築設計大師楊廷寶就主持了陵園中軸線的建設,1980年還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方案擂臺賽,徵集到500多個設計,這些都為最終的方案奠定了基礎。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上一期|們一起走進秦淮河看看夢中的金朝六粉本期|我們走進世外桃源的雨花臺遊玩世外桃源-雨花臺雨花臺區位於南京市西北部,其名源於雨花臺,是由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沉澱堆積而成的。怎麼玩轉雨花臺早晨,儘早趕到梅崗,之後至雨花閣欣賞古樓風光,隨後進雨花颱風景區欣賞景區美景,接著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午時去汶萊風情園就餐,小憩一會兒,然後遊逛北部的浡泥國王墓和菊花臺公園。
  • 紅色記憶丨龍華烈士紀念館
    紅色記憶的 磅礴力量龍華烈士紀念館探尋紅色足跡,堅守初心使命。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讓我們重新認識上海這座英雄的城市和無數英雄們背後的故事。龍華烈士紀念館坐落在龍華烈士陵園內,這裡毗鄰黃浦江,坐擁龍華塔,附近青松綠柏,一片鬱鬱蔥蔥,就在這片寧靜下,我走進了龍華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共有序廳、信仰的召喚、使命的執著等八個部分,他們共同組成了《英雄壯歌——上海英烈紀念展》。
  • 東北烈士紀念館迎參觀高峰 陣地講解傳承「紅色力量」
    清明節將至,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傳承·清明祭英烈」主題系列活動,包括陣地講解、專題報告和銘記主題活動等。東北烈士紀念館接待百餘家單位和社會各界觀眾。圖據東北烈士紀念館記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中旬至清明期間,東北烈士紀念館接待百餘家單位和社會各界觀眾,參觀人數多達2萬人餘人,展廳講解200餘場,專題報告4場,銘記主題活動2場,展廳觀眾人數超過往年,迎來新的參觀高峰。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傳承·清明祭英烈」主題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