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巾幗不讓鬚眉,大唐半壁江山由她打下

2020-12-14 騰訊網

《唐會要》:「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義兵起,公主於鄠縣莊,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

在封建時代,史書由男性書寫,仔細研究中國古代的正史記載,就會發現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現象。男性的功德被大肆宣揚,女性的功德卻只有寥寥數筆,甚至會被加諸男性身上,視為整個家族中大家長的功德。這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悲哀,也是正史中令人深感遺憾的地方。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巾幗英雄們,大都是因為野史或者文人的筆墨而為人熟知,正史中對她們的記錄少之又少。

巾幗不讓鬚眉的平陽昭公主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有一個明春青史、至今被當作明君典範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為人稱頌的唐太宗李世民,史書對這位唐太宗不吝讚美之詞。可很少有人知道,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與唐太宗李世民同父同母。她巾幗不讓鬚眉,同樣有資格在正史上留下一筆,大唐半壁江山都由這位公主打下。她是大唐名副其實的開國功臣,然而正史對她的記載卻十分潦草,連出生年月都不詳。

在李淵決定起義的時候,平陽公主就站出來為父親招募了不少能人義士。平陽公主有大將之風,她聰明機警、驍勇善戰,打仗時勢如破竹,令隋軍膽寒。在反隋的關鍵時刻,李淵將自己的大本營山西交給了最信任的女兒平陽公主。在即將拿下最後的勝利時,平陽公主帶兵與兄弟李世民會師,配合父親李淵打入長安,拿下了李唐江山。所以說,李唐的半壁江山都有平陽昭公主的功勞。

「李娘子鎮守娘子關」

平陽公主常年帶領數萬「娘子軍」鎮守邊關,由於御下有方,對當地百姓頗為照顧,百姓們十分愛戴這位公主。平陽公主平日裡和軍民關係親厚,大家都稱她為「李娘子」,她也沒有刻意以公主自居,兢兢業業為李家鎮守邊境數十年,維護了李唐江山的安寧和穩定。平陽公主在邊境的好名聲為後人稱頌,他們將其當年帶領娘子軍鎮守的地方改名為「娘子關」,「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事跡被改編成了戲劇、書畫作品流傳至今。

以軍禮下葬的公主

平陽公主生前深受其父李淵的喜愛,李淵依賴這個孝順、能戰的女兒,感念她在邊境多年的付出,也欣慰她立下的戰功。遺憾的是,長安之戰後,正史抹去了平陽公主的事跡,她的諸多偉績都是野史或者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直至公元623年,史書上才用極簡潔的話語記錄了她的死訊。而且史書之所以對平陽公主的死訊有所記載,因為她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裡,唯一一位以軍禮下葬的公主。

平陽公主的葬禮排場很大,由軍隊為她舉葬,用軍樂鼓吹來送別她。在平陽公主的葬禮儀制被定下來時,有文官上書反對,認為一介女流不該以軍禮下葬。李淵勃然大怒,他反駁道:平陽公主每逢大戰總是親自率兵出戰,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在後方出謀劃策,古往今來,何曾有過這樣勇猛無敵的女子?用軍隊的喪葬儀制來送別公主,有什麼不可以?唐高祖李淵還賜平陽公主諡號為「昭」,意為於明德有功,可見李淵對這位公主的厚愛。在天下初定的時候,不惜違背忠臣意願,賜予了女兒死後無限榮光。讓平陽公主,成為了唐朝第一個死後被賜予諡號的公主。

參考資料:《唐會要》

相關焦點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文|書生都說「巾幗不讓鬚眉」,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軍事家,比如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
  • 古代同樣有四位地位最高的公主,手握重兵,但只有她留下了好名聲
    公元前189年,漢朝公主劉嫖出生在長安王宮,她是漢文帝和竇皇后的嫡女,所以也很受寵愛,漢文帝繼位後,劉嫖被冊封為館陶公主,正是在父母不斷的寵愛下,劉嫖也成了不可小看的女子,12歲時嫁給了大臣陳午。生下兒子以後,劉嫖又把女兒嫁給外甥劉徹。漢景帝在位期間,就冊封這位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姐姐為館陶長公主,使她的地位和諸侯王一樣,地位也一樣。
  • 與唐朝一位公主有關
    與唐朝一位公主有關,這位公主就是大唐的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平陽昭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皇后的愛女。自小嫁給武將柴紹為妻。婚後,平陽公主與丈夫柴紹定居長安城,二人兩情相悅,甚是幸福。公元617年五月,李淵決定起兵反隋。
  • 在大唐,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和縣主,有何不同?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視為正一品;郡主視為從一品;縣主視為正二品。大長公主:大唐的第一位大長公主是同安大長公主,是李淵的妹妹,大唐建立後,就被封為長公主,貞觀時期,又晉封為大長公主。李世民對這個姑姑非常尊重,經常去看望她,生病了也不忘去探視。同安公主在619年曾和李神通一起被竇建德俘虜,好在竇建德對他們很是客氣,並沒有為難他們,後來又將他們放歸大唐。
  • 疏財招兵,智賺30000胡匪,為大唐徵戰的公主,史書卻沒留下名字
    引子:獨一無二的唐朝公主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她是唯一一位以軍禮送葬的古代女性將軍,最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娘子軍,她還有一個尊崇的身份-大唐公主!有人說,她的功績可以和哥哥李世民相媲美;還有人說,她若不早亡,中國的女性解放將提前近千年!
  • 他曾是隋朝太子的護衛,後來娶了李淵的女兒,成為唐朝的開國功臣
    除了凌煙閣功臣以外,柴紹還有一個顯赫的身份,他是李淵的駙馬,平陽昭公主的丈夫。至於為何柴紹能夠位列凌煙閣,可不是因為柴紹與李淵的關係,他憑藉的,是自己不輸於李世民的赫赫戰功。柴紹長相普通,但他出身將門世家,且有「矯捷有勇力,以抑強扶弱」之美名。
  • 古代地位最高的三位公主,手握兵權縱橫朝野,不是帝王勝似帝王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呼,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公主似乎都像是一隻金絲雀。她們出身高貴,生來就有別人得不到的榮華富貴,但命運卻往往不在自己的手裡。就算是仁宗最寵愛的福康公主,除去尊貴的地位,實際上她什麼都沒有。清朝的公主則更不好過,大多是遠嫁聯姻,命運悽慘。
  • 單親媽媽發揮黨員模範作用 展現巾幗不讓鬚眉風採
    單親媽媽發揮黨員模範作用疫情當前展現巾幗不讓鬚眉風採趙姐是羅湖區東曉街道的一名單親媽媽,她一心向黨,2015年加入了共產黨的行列因為趙姐是黨員,又被業主們選任為長富花園居民小區黨支部書記,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期間,趙姐守初心、擔使命,挺身而出,衝鋒在第一線,在上級的部署下,不分晝夜地對社區出入人員排查、量體溫、對湖北來深人員進行探視,堅定守衛在社區防疫戰線上,還帶動女兒、社區居民一同參與,有時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停息。
  • 她是大唐公主,統領千軍萬馬助父親稱帝,史書連她名字都不記載
    提到公主,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雍容華貴、知書達理、貌若天仙的弱女子的形象;而提及駙馬爺,大家又往往會將風流倜儻、才高八鬥、一表人才這些詞與其聯繫起來。而在唐朝初年,有這樣一對公主與駙馬,他們可不是深居宮中的文弱「官二代」,恰恰相反,他們是一對疆場鴛鴦,為李淵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就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與駙馬柴紹。
  • 張嘉倪的六大古裝,順嬪驚豔,孫尚香嫵媚,唯她巾幗不讓鬚眉
    導讀:張嘉倪的六大古裝,順嬪驚豔,孫尚香嫵媚,唯她巾幗不讓鬚眉張嘉倪在《延禧攻略》裡的順嬪,雖說戲份不是很多,但真的有被驚豔到了。皇帝給她起名「沉璧」,太合適了吧,精緻,無暇,完美。這麼美的臉蛋太適合演個妖精了。
  • 巾幗不讓鬚眉,難掩霸氣的「鋼鐵娜」
    前進中,她不時用餘光瞄著對手,速度越來越快,臥倒、出槍、報告……比拼結束,霸氣十足的李可娜以23秒的成績勝過男兵,現場官兵紛紛拍手叫好!李可娜看上去就是個「假小子」,總是颯爽短髮、黝黑膚色,給人一種果敢幹練的印象。經過在部隊6年的摸爬滾打,她的戰鬥作風更是沉穩彪悍、雷厲風行。今年7月,該旅「創破紀錄」比武現場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 酷暑下的武林對決 巾幗不讓鬚眉
    (原標題:酷暑下的武林對決 巾幗不讓鬚眉)
  • 錦江飯店創始人董竹君:一生如浮萍無依靠,多自強巾幗不讓鬚眉
    新中國第一家國賓館——上海錦江飯店,由錦江川菜館和錦江茶室兩家分店合併而成,首任董事長是董竹君,她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在舊上海,董竹君可謂風雲人物,她與青幫大亨如杜月笙等交情很好,解放前夕又協助地下黨轉型期立下了功勞,作為老時代的女性,董竹君這樣做,當真令人讚嘆,巾幗不讓鬚眉,談及董竹君的一生
  • 扶貧先扶志 小康路上巾幗不讓鬚眉
    扶貧先扶志 小康路上巾幗不讓鬚眉 2020-08-16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玫瑰綻放在一線——應城菸草巾幗不讓鬚眉
    同舟共濟的前行道路中,總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身影。春暖三月,如歌巾幗。在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進應城菸草兩名女黨員,看看她們在疫情任務之下,那些動人的瞬間。有一種責任叫「我是黨員」2月10日,在黃石市陽新縣黃雙口鎮太平村志願者的名單上,多了一個「夏媛」的名字。
  • 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大唐盛世誰是奠基者,開創者是誰?這個問題不是李淵的錯,更不是李世民的錯,而是史上的讀者、學者,甚至史學家們,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搞複雜了。唐朝是李淵開創的,所以也稱唐高祖,這是無可爭議的。為什麼大量的史料上說,大唐是李世民首創者,高祖只不過沾上李世民這個兒子的光。
  • 巾幗不讓鬚眉!溧水首屆古詩詞大賽成人組冠軍竟是這對母女…
    巾幗不讓鬚眉!「比賽太激烈了,對我們來說,看點不只是選手對詩詞的識別和背誦,主持人介紹的詩詞內涵、創作背景等才是我們如痴如醉的文化大餐。」現場觀眾紛紛表示。
  • 巾幗、娥眉與鬚眉稱呼的來源
    在古代,男人稱鬚眉,女人稱巾幗,巾幗二字好解釋,巾幗是女人專用的頭巾和髮飾,因此借代女人。唯有這鬚眉二字難理解,故須雖為男子獨有,這眉毛卻男女一樣,怎好專指男人呢?要說清楚可有一番考究。巾幗古代,婦女是不提倡有眉毛的,天生的眉毛用鑷子一根根拔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畫成蠶蛾觸角狀的黑線,因此娥眉一詞又可指代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