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2020-12-16 騰訊網

大唐盛世誰是奠基者,開創者是誰?這個問題不是李淵的錯,更不是李世民的錯,而是史上的讀者、學者,甚至史學家們,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分析來分析去搞複雜了。唐朝是李淵開創的,所以也稱唐高祖,這是無可爭議的。為什麼大量的史料上說,大唐是李世民首創者,高祖只不過沾上李世民這個兒子的光。

李世民是唐朝的奠基人,也許是李世民執政的時候,為了美化他戮兄逼父的過失,在有意無意地解脫自己的罪責。李世民也有編著修改唐代歷史的能力,所以李世民是大唐的開創者之說,在史上真正地影響了數代人。歷史學家范文瀾如是說:唐高祖憑藉兩點當上皇帝的,一是貴族身份,二是有個好兒子李世民。李世民是大唐的奠基人,李淵只不過是奠基人的爹罷了。

事實就是事實,李淵為什麼稱之為唐高祖,為什麼李世民稱之唐太宗。高祖與太宗之說,像秦始皇與秦二世一樣,秦始皇是無可爭議的秦朝開創者。

唐朝有一個不會說奉承話的,一生把直諫當作信仰的魏徵,曾對李世民講:雙手難以蒙住天下人的眼睛。李世民內心裡知道魏徵的意思。高祖李淵一生只為了開疆拓土,打下江山還沒有來得及坐上幾天,就讓李世民給逼下了臺。李世民掌握了話語權,歌功頌德的事,就是他說了算。

史上記載一般都是官方記錄,所以李淵在史料當然沒有李世民英明神武。大唐的開創離不開將軍們的衝鋒陷陣,但背後的總指揮是誰,當然是李淵。歷史上,李淵生活在兩個光芒四射的人中間,前者是楊廣因暴君出名,後者是明君聖主的李世民。李淵在這樣雙重陰影下,註定在歷史上沒有可放的光芒,形象也沒有什麼偉岸和豐滿。混到一個唐高祖的稱號,李世民也想拿去。

唐代的史料被官方修改過,大家都毫無疑問地相信。雖然官方編修的史書反應不出真實的歷史。但在唐初史學家、思想家溫大雅著有《大唐創業起居注》上,記述了李淵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稱帝357天中的史實。溫大雅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也就是李淵的貼身秘書。

《起居住》中都是所記史實較詳,多為作者的親身經歷耳聞目睹。內容與《新唐書》、《舊唐書》等不同,特別對李氏晉陽起兵義舉的描述,《起居注》記為李淵為其主謀,而《新唐書》、《舊唐書》稱李世民為其主謀。正史的曲筆,不能不說史家難能做到秉筆直書。原因很多,但不難看出,李世民在《起居注》中,也就是個技術高超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真正的總設計師。

李世民握住了書寫命運之筆,所以史冊上記載下,李世民是總設計師,李淵成了打工的泥瓦匠。這樣也順理成章地,把「玄武門之變」變成了合理的權力更替砝碼,李世民只是把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回來罷了。

歷史上對李世民的功績不能抹殺,但他父親李淵唐朝開創者的身份也一樣不能遮掩。在建唐初期,李世民的功勞不能忽視,但李淵的雄才大略也一樣不能一筆帶過。正如漢朝劉邦建漢之初,張良、韓信、蕭何漢初三傑的功高,沒有劉邦一樣沒有漢朝的輝煌。指揮若定的李淵和劉邦,沒有戰場的身先士卒,同樣應該摽榜青史。

所謂的功績平平不是不學無術,而是作為領導者知道能做什麼的人,放到應該發揮才能的位置去。劉邦好像什麼都不會,項羽好像什麼都很會,項羽失去的正是劉邦得到。同樣,李淵也是這樣的人,沒有驚人的文採武功,同樣地把一群文採武功都很了得的人聚在一起,締造風雲三百年的大唐王朝。所以說,大唐的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本想再殺父親,李淵用一個成語巧妙脫險
    中國歷史上皇族奪權的戰爭是非常殘酷的,甚至血腥,為了得到皇位親生父子都能互砍,奪權奪利的過程沒有誰對誰錯,只要你最終勝利了,那麼你就是對的,李世民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李淵建立唐朝之後,整個大唐江山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但李世民是第二個兒子,上面還有太子李建成,按理說皇位排隊也輪不到他,但李世民心中不服。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老爹,也就是唐高祖李淵還在地府呢,不僅不受待見,連個小鬼都敢對他們橫加呵斥:「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對待李世民,崔判官是遠遠就跪下迎接,可是對待李淵
  • 李世民為唐朝打下天下,為何李淵卻不喜歡他,非得偏袒李建成呢
    後來,乾脆立李建成為太子,除非發生擺平不了的戰事,一般情況下都對李世民壓制打擊。在後人看來,這就是李淵老眼昏發,有眼無珠,硬是看不到一代明君。李淵不把一碗水端平,怪不得李世民後來發狠。所幸,李世民來了個玄武門之變,奪得了天下。而且,他以一個盛世還給了大唐子民,讓後世佩服得五體投地,選擇性忘記了他的殺兄殺弟的行為。
  • 李世民逼宮成功之後,李淵確實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
    這裡可沒有什麼擔心父親年邁身體不好等因素,而是單純的不希望離得太遠,以防生變才是正解。但在李世民將初唐的內憂外患解除,以及權力也得到穩定之後,就將目光投向了在太極宮裡逍遙自在的李淵。如果李淵有那麼點覺悟,那麼就該明白,是該搬走的時候了,不要等著李世民來轟他走。但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李淵沒有這個覺悟,似乎將太極宮當做自己的家,不走了。
  • 李淵受到隋文帝的青睞,後建立唐朝全國統一,直接讓位給李世民
    他被要求來看他,及時趕上李淵的病,所以他沒有準時到達。當時,李淵的外甥女在後宮,隋煬帝問她:「你舅舅為什麼不來?」她說李淵病了。誰知道皇帝再次問:「那他會不會死?」聽到這件事後,李淵非常害怕。從那以後,他很享受他的玩樂並擴大了他的方式。他故意玷汙他的行為以消除皇帝的疑慮。李淵通武術,射門驚人。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見到李世民都要行禮,為什麼李淵卻不受待見?
    其中有一個橋段,是十殿閻王見到李世民之後都要行禮,那為什麼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同樣是下了地獄之後,閻王見到李淵也沒有特別熱情的對待呢?涇河龍王與袁守城打了一個賭,最後發現對方算的卦一點也沒有錯。這時候為了贏得賭局,然後龍王就在降雨的時候少施了一點雨,被天庭給斬首了。施行者就是唐朝的著名大臣魏徵。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文|書生都說「巾幗不讓鬚眉」,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傑出的女性軍事家,比如說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平陽昭公主。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
  • 李淵是大唐奠定者,為何鬥不過兒子李世民?只因他殺了這個人
    而最終,擊敗隋朝取而代之的,就是李淵建立的唐朝,李淵本身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本來就沒有帝王之風,當年要不是李建成與李世民這兩個好兒子,一直在催促他反了隋朝,也許他還在給隋煬帝賣命,而不會去想造反這件事情,在李淵將唐朝建立完畢不久後,他就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原因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他兩個兒子,與十個孫子。
  • 李淵篡位是必然的?將他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才知野心彰明昭著
    將他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才知野心彰明昭著引言: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大唐創業起居注》相信很多歷史迷們應該都知道,這句話所描述的便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不過,雖然建立唐朝,統一全國,但是在歷史上,對於李淵的存在感卻非常低
  • 李淵退位以後生了兩個兒子禍害大唐,讓李世民和李治壓力山大
    一千個銅板就是一貫,串錢的繩子就叫緡,所以一貫錢又叫一緡錢。李治的意思就是說:「滕王叔叔和蔣王弟弟太能撈錢,你們那麼有錢,就不要朕賞賜了。朕賜你們兩車麻,你們做成繩子,去串錢吧。」 滕王李元嬰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換句話說就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嬰的歲數,比李世民的孫子李欣還小兩歲。李治雖然是李元嬰的侄子,但是歲數比李元嬰大了好幾歲。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公元626年,因儲君之位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被滿門誅殺,老二李世民勝出。唐高祖李淵只得知趣的禪位於李世民,提前退休當太上皇去了。不光如此,後世史書將李淵的功績幾乎全挪到了李世民身上,李淵被描繪成一個最沒存在感的開國之君。公元635年,高祖李淵病逝,享年七十歲,死後葬於陝西三原縣唐獻陵。
  • 李建成根正苗紅,李淵與元吉大力支持,為何在皇位爭奪中敗給世民
    文/時針提到大唐,李世民仿佛是大唐初期的一面招牌,說得李淵就和撿現成的一樣。其實不是這樣的,李淵作為唐高祖,是大唐初期的創建者與領導者。一同給人一種很弱的感覺的還有李建成,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廢柴太子,他本來就是李淵的嫡長子,大唐王朝根正苗紅的繼承人。在得到父親與弟弟李元吉幫助的情況下,卻與皇位失之交臂,最終葬身於玄武門。李建成為何最終輸給了李世民。李建成輸給李世民,純屬將一把好牌打了個稀碎。
  •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你知道嗎?
    唐高祖李淵正和一眾大臣在太極宮悠閒的「泛舟海池」時,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並伏擊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同時也將李淵軟禁了起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之變」。這場宮變到底誰站在正義的一方,誰站在不義的一方,事情的真相如何,到如今已經無法考證。
  • 李世民殺兄弟,逼父親,霸親嫂,為什麼還說他是個好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的確是一位好皇帝。1在位期間,他虛心接納百官意見,朝中一度湧現了、一批敢於直言皇帝過失的諫官,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魏徵了。侯君集、李靖、程咬金、李績、尉遲敬德等武將,追隨李世民四處徵戰,攻滅東突厥、薛延陀,讓高昌、龜茲、吐谷渾、高句麗等四方民族屈服於大唐的威名。因而,李世民也被尊稱為「天可汗」,四方少數民族紛紛來賀。
  • 三位十幾歲就掛帥的大唐將領,李世民殺了一個,長孫無忌害死一個
    李淵要掃清四海,就必須倚重子侄。李淵的子侄裡面,湧現了四位十幾歲就獨當一面的少年英雄,分別是李世民、李元吉、李道宗、李道玄。李世民數次擔任行軍元帥,李元吉曾經擔任太原道行軍元帥,李道宗數次出任行軍總管,李道玄曾經出任山東道行軍總管。 唐朝初年,太子和親王領兵出徵,授元帥封號。郡王和臣子領兵出徵,授予行軍總管封號。
  • 精品級歷史小說:現代醫師穿唐朝,成李淵兒子,李世民的弟弟!
    導語:精品級歷史小說:現代醫師穿唐朝,成李淵兒子,李世民的弟弟!新的一年到來了,但是你們的書荒還是伴隨著你們吧?別擔心,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給你們推薦好看的小說。今天要給大家安利的是精品級歷史小說,其中第一本《大唐醫王》是我最喜歡看的了。
  • 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巾幗不讓鬚眉,大唐半壁江山由她打下
    巾幗不讓鬚眉的平陽昭公主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有一個明春青史、至今被當作明君典範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為人稱頌的唐太宗李世民可很少有人知道,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與唐太宗李世民同父同母。她巾幗不讓鬚眉,同樣有資格在正史上留下一筆,大唐半壁江山都由這位公主打下。她是大唐名副其實的開國功臣,然而正史對她的記載卻十分潦草,連出生年月都不詳。
  • 太子李建成有李淵、魏徵、李元吉等人支持,為何李世民還是勝了?
    太子李建成有李淵、魏徵、李元吉等人支持,為何李世民還是勝了?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有禮於史」的小編,在唐朝時期,李建成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強大,當時有他的父親李淵的支持,以及大臣魏徵還有自己的弟弟李元吉,那麼這麼多人支持他,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其實相對來說李建成的優勢非常大,至於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大唐開國第一戰:李世民淺水原3打西楚霸王
    出師不利 唐高祖李淵登基第一年夏天,薛舉親率大軍入侵唐國。李淵派二兒子李世民前去討伐。雙方在高摭城展開激烈對戰。 天有不測風雲,李世民忽然生病臥床不起,李世民將軍務先暫時先交給劉文靜、殷開山兩人,同時叮囑他們:"薛舉父子孤軍深入,肯定糧草不足,先不要輕易出兵,先耗著他們,等我病好之後,再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篇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