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篇

2020-12-10 騰訊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唐太宗李世民篇

一、生平簡述

李世民(598—649年),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後,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設立文學館,籠絡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徵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後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

二、主要功績

1.南徵北戰。李世民的很多功績都體現在軍功上。自武德元年(618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第一,擊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第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第三,虎牢之戰,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第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2.貞觀之治。李世民以亡隋為戒,自我克制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在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文化上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至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

3.徵討四方。在對外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4.民族政策。唐朝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個始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認識和思想。他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李世民有處理好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的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政策。

三、後世影響

1.從諫如流。李世民留給後世最大的閃光,並不是軍功,而是耳熟能詳的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範。後世王朝的君臣,無不以唐太宗的納諫如流和魏徵的直諫作為自己的榜樣。

2.天可汗的「威儀」。這裡的威儀是褒義詞,李世民的民族政策深刻影響了後世各個朝代。恩威並施,胡漢互融。唐朝之後,少數民族政權和周邊王朝往往需要中原王朝的冊封,才能獲得合法性,如越南和朝鮮等。開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和制度在唐代的長期實施,大大減少了漢族和少數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廣泛互補和血肉融合,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華民族新的代稱,「唐人」形成,奠定了現代中華民族的基礎。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全部內容。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英武,天策上將,徵伐四方,愛民如子。司馬光有雲,「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筆者認為,唐太宗李世民在開創性和開拓性上不如秦始皇、漢武帝,唐朝制度也基本沿襲隋朝。玄武門之變爭論了千年,至今仍然頗具爭議。但筆者認為,大政治不拘小節,不能以小格局的道德去揣摩帝王之術。唐太宗李世民從善如流、天下一家的胸懷,天可汗的威名,再加上絢麗大唐在歷史上的濃重筆墨,足以使李世民成為歷代文人墨客交口稱讚的皇帝,文治武功的天花板。

這是「千古一帝」系列的最終篇。誰是「千古一帝」?見仁見智而已,每個讀者心中各自有一個「史記」。至於筆者心中的答案,恐怕得按歷史的先後順序排列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誰才是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篇
    誰才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筆者認為評論一個皇帝的歷史地位,主要看兩方面。第一,是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的功業。第二,是對後世至今的影響。還有兩個切忌。第一,切忌開天眼,用上帝視角,站在21世紀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第二,切忌用小格局的道德眼光去揣摩帝王之術。基於以上的準則,我會陸續介紹筆者心中的千古一帝候選人。
  • 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文/南郭居士一代雄主,文治武功,千古帝王數第一,他,就是大唐真正意義上的奠基者,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萬國來朝的時代除唐朝外也有幾個,而在唐朝統治的289年中,其歷史對整個國家以及世界的影響都非常大,現在國外一些國家因為尊敬唐代還有唐人街。就連日本也受了唐朝影響,現今為止很多文化中都含有唐朝的元素。
  • 成王敗寇李世民成為千古一帝,郭煌發現一文物,窺見真正的唐太宗
    大家好,我是禪訴歷史,今天為大家說一說李世民玄武之變所謂成王敗寇,歷史往往都是由勝利者書寫,而且往往很多時候,都或多或少因為一些政治原因,歷史往往都是由掌權者來控制。受到統治者的影響,歷史總是比較容易成為粉飾勝利者的塗料,並且還會將一些曾經的過錯與不光鮮的部分淡化、美化或者是加以掩飾。達到讓人遺忘的目的。而且迫於一個高於自己的權力,基本上沒有誰會願意聲張這些舊事。所以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一個功成名就、光明偉岸的成功者,或者是被遺落在角落的失敗者。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我國歷史上共出了494位皇帝,但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人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皇帝,其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實際的數據。因為中國官方認可的皇帝有494位,但是加上一些沒有被史官記錄在冊,但是卻有皇帝之實的皇帝又超過了500位。而在這麼龐大的數字裡面,中國能夠單獨被拎出來,稱之為是千古一帝的三位皇帝,大家會想到誰呢?可能這三位必須得榜上有名。
  • 中國歷史上494位皇帝,能稱上千古一帝的有幾位?唯有這四位!
    那麼在這494位皇帝中,有誰能稱上千古一帝呢? 我認為這幾位皇帝才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君王!!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 但他也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民
  • 中國歷史上共產生了559位皇帝,真正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4人
    我國歷史上共產生了559位皇帝,真正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4人。唐太宗李世民3、唐太宗李世民,提起這一位,小編就要說說了,雖然現在歷史對於李世民出生地有分歧,但是那時候,小編每年上大學都會從李世民其中一個故地隴西出發,每次上下車見到他的雕像,自然了解更多
  •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最愛的女人說到唐太宗李世民,我們可能會想到一代明君,弒君殺父,貞觀之治這些成語,他在治國之上的確有著出色的才能,但是今天我們不聊他的政治,只聊一下他的感情。李世民作為皇上自然是有很多的女人的,而且很出名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曾經也把自己的弟媳強娶進了門。而且他身邊的女人也是個頂個的厲害,比如說長孫皇后,武則天,楊貴妃這些人,那麼這麼多的女人究竟哪一個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愛呢?我們首先來說,歷史上最出名的武則天。
  • 歷史上英明神武的四大帝王,最後一位被稱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
    在歷史上有幾位帝王,他們出生於天下危難之際,他們或是用自己的辛勤與智慧掃平四海使國家得到統一,或是用自己英明的決斷使國家的領土寸土不失。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幾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吧。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少年從軍,從青年時便徵戰沙場。唐朝建立後受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 中國歷史上4大公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第一,漢武帝第二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如今中國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來的,而是經歷了無數的改朝換代才得以成就如今的盛況。在中國歷史上有幾位皇帝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們不得不去讚嘆的,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這4位「千古一帝」。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馬伸橋鎮歷史文化悠久,是薊縣歷史上的八大集鎮之一。為什麼叫「馬伸橋」呢?先說橋,是因為鎮周圍橋多之緣故。據《薊州志》載,在清道光年間(1821—1850),這裡還有十幾座石橋。「馬伸」又是何意呢?這就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係了。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高麗失敗,逃至今馬伸橋一帶。李世民叫人在河上搭了許多浮橋,誘敵深入。
  • 李世民登基後,魏徵私放太子府護軍,唐太宗下令:魏徵連升6級
    魏徵博學多才,而且很有計謀,因此被李淵派遣到太子李建成身邊,擔任太子洗馬的職務,成為了太子的親信。太子李建成當時受到「楊文幹事件」影響,沒有下定決斷,最終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兄弟之間的爭鬥,最終以最血腥的方式解決了。李世民掌握了唐王朝大權後,將魏徵押來,魏徵怒斥李世民,他說:「當初太子聽從我的意見,就不會有現在這種局面。」李世民這才知道,太子李建成並不忍心謀害自己,他還是那個慈愛的哥哥,只是因為權力,讓兩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中國歷史上真正可稱為千古一帝的四大帝君都有誰?
    中國歷史上真正可稱為千古一帝的四大帝君都有誰?我們現在看以前的皇帝,認為有的功績特別大,做出的政績很優秀,於是就把這樣的皇帝叫做「千古一帝」。中國歷史上真正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四人第四位: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創立衛所,鞏固邊防,重視農業,對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統一和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 唐太宗李世民趣聞
    政治家們對李世民也多有讚美,像康熙皇帝說過:「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籲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比隆三皇五帝,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也是許多臣子對皇帝的諛詞,但李世民確實當得起這個說法。既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傳說唐太宗誕生滿三天,就有書生拜謁唐高祖李淵,說:「公是貴人,必有貴子。」
  • 中國歷史上曾湧現過400多位皇帝,堪稱千古一帝的,卻只有這4位!
    縱觀我國歷史上,曾經湧現了400多位皇帝。雖然自秦朝以來到清朝結束,中國僅僅只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但皇帝之多,在位時間之短暫。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當皇帝還真是一份高危的工作,不少皇帝才剛剛登基,還沒有機會施展宏圖抱負,就被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叔父及外臣搶奪走了皇位。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祖父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父親是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母親賢良淑德的長孫皇后,舅舅是戰功卓著的太尉長孫無忌。說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都低估了。他8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得各大儒教誨。再看李世民給他取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以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李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繼承李氏天下也。如果沒有意外,李世民百年之後,李承乾將無可爭議地繼承大唐江山,延續李家的統治。
  • 是什麼成就了唐太宗--《貞觀長歌》觀後感
    我們希望這組文章能對廣大讀者了解這段歷史有所幫助。   唐太宗李世民,一個名垂青史、家喻戶曉的皇帝,一個與秦皇漢武齊名、有文韜武略的皇帝,一個曾經被封為法家代表人物的皇帝,一個因執行所謂「讓步政策」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皇帝,一個因在各種電視劇中熱播、在通俗作品中細說或戲說而被老百姓街談巷議的皇帝,一個唯獨歷史家已經無話可說的皇帝!
  • 古代的494位皇帝中,除了秦始皇,還有哪些能算「千古一帝」?
    經過篩選,能夠從494位帝王中脫穎而出的,也就只剩下了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聖祖玄燁等6位。 第三位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23年,開創了古代盛世中最為著名的「貞觀之治」。李世民在隋末亂世中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武功也可見一斑。李世民對外用兵,為自己贏得了「天可汗」的尊號,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萬王之王」。但是和這些光鮮亮麗的功績一起被後世銘記的,還有他充滿血腥的上位之路。
  • 中國歷史上559個帝王,這5位最有作為,第一位被譽為「千古一帝」
    在中華歷史83個王朝中,一共出現了559個帝王,其中397個「帝」和162個「王」,有的流傳千古,還有的遺臭萬年,但要真正細數能夠得到大家公認,稱得上偉大的賢君唯有這5人。第一位:秦始皇,嬴姓,名政,又名趙正、秦政,嬴政13歲即位,39歲時滅掉六國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群雄割據局面,實現了華夏民族統一,建立封建制度、修長城築靈渠、統一貨幣和文字,被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李世民到底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史書給出答案,李世民是「混血」
    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一個偉大而睿智的皇帝形象。 唐太宗創造的貞觀統治,把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推向了頂峰。 根據現有史料證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個妾的妹妹,屬於非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鮮卑人。在歷史上,有以下幾種說法:賜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後代等,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李世民是一個深受胡人影響的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