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曹笑
2020年2月,四川樂山市井研縣紀委監委,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制定並下發了《關於推進廉潔鄉村建設的試點方案》,核心內容之一是: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每個村民小組選派1名廉情監督員。
年底了,井研縣紀委監委的這項試點工作怎麼樣了?推進順利嗎?有哪些可供全省其他地方借鑑和學習的經驗?帶著一系列的問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於12月3日,來到了井研。
試點瓦窯村
為何要想到搞這樣的試點?
井研縣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李勇介紹,村建制調整後,井研縣有20%的村,人口多達四五千人,「單靠幾個村幹部,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情況。而要摸清、摸透每個村的情況,規範村級權力運行,就必須找真正了解情況的人。這些人是誰?就是村民自己,他們才是真正了解情況的人;真正能把監督作用發揮好的,也是這些人。縣紀委監委於是決定進行試點: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並在每個村選派1名廉情監督員。」
《試點方案》下發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查摸底,井研縣紀委監委決定在王村鎮、集益鎮、寶五鎮開展試點。「這三個鎮有相同點:交通條件好,民風民情稍微複雜一點,問題可能會多一點。」李勇說,這三個鎮試點如果成功了,把經驗複製、推廣到民風相對淳樸的其他鄉鎮,就更容易了,效果也會更明顯。
寶五鎮紀委書記李光群證實:寶五鎮選定在瓦窯村進行試點。
村民廉情監督員 不拿工資
2016年6月,李光群任原勝泉鄉紀委書記,2019年11月調整到寶五鎮。
瓦窯村是寶五鎮1個社區5個村中的一個,有14個村民小組,1170戶共3455人,黨員115人;每個村民小組,如今都已配備了1名廉情監督員。
「14名村民廉情監督員,都是本組各自的村民,相對公道正派、敢於直言,敢說、會說、能幹。」
6月15日,14名村民廉情監督員配齊之後,李光群召集他們進行了集中培訓,「主要是給他們講,重點圍繞哪些事項,怎麼幹。」培訓結束時,也只給每個人發了一個小本子、一支筆:「要他們學會記錄。」
村民廉情監督員,有工資嗎?
李光群回答:沒有,他們都不拿工資。「但會對他們進行積分制管理。」
所謂積分制管理,就是廉情監督員做了某事、將進行積分,然後用積分去超市兌取家庭日常用品。「尊老愛幼、環境衛生、見義勇為、遵紀守法以及監督檢查等十二大類方面,做了,就有相對的積分;基礎分為120分,根據每個人在十二個方面的表現情況實現加減分,幅度為5-10分。村黨支部一月一審核,一季度一通報,積分過程和獎懲全公開,根據每戶積分情況發放積分卡,村民利用積分卡可到鎮、村超市、小賣部換取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牛奶、肥皂、洗衣粉等。」
他們用積分去超市兌取的物品,又是怎麼來的?李光群解釋:涉及資金在村「紅色公益基金」中支付,「該基金是由上級部門撥付、村集體經濟列支、成功人士捐贈以及群眾自籌的形式組成。」
敢說話的廉情監督員
村民廉情監督員,每天就生活在村民中間,知道每家每戶、包括每個村組幹部的所有情況,一有風吹草動,他們是最先的知情人和目擊者,「收集本地幹部在工作作風、項目建設、惠農涉農政策落實吃拿卡要以及雁過拔毛的微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他們是最佳人選。」
李光群對6組的廉情監督員劉學東,印象深刻,「47歲,胖墩胖墩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為人正直,敢說,看不慣的就要說。」
廉情監督員劉學東,10月8日入戶收集問題線索。
2020年7月,劉學東發現,本組魚塘、土地承包費共9000元,組長李文昌「坐收坐支」,直接分給了村民,於是向李光群報告了。
按規定,這9000元收到後,應該先存入集體帳戶,然後開會徵求村民意見;如果村民同意,再取出來、分給村民。查實後,瓦窯村紀檢組織對李文昌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
李光群分析:這事告訴所有的村組幹部,做事要講規矩,該走的程序一定要走,「規矩意識建立起來了,微腐敗的空間就受到了最大限度的擠壓,為最後根治微腐敗,打下了基礎。」
村民廉情監督員,很多時候,還是「民情傳遞員」。「張三家有困難、李四家有人生病,雞毛蒜皮的事,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還是劉學東。8月漲水,一條村道遭遇塌方。路本來就窄,塌方垮下來的泥土一堵塞,村民這下更不方便出行了。劉學東發現後,馬上報告了村紀檢小組長,村委會了解情況後,馬上組織人手進行了疏通。
7月18日,11組的廉情監督員彭實財,發現夏天福屋側的村道損毀嚴重,已致多人摔倒,就反應上。村上得知後,很快用公共運行費進行了維修。
延伸監督觸角
瓦窯村試點運行時間不到6個月,14名村民廉情監督員,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8條,反饋問題線索5條。李光群的感受是:村組幹部隊伍強了、民風更正了、環境更美了,「村民也富裕了,目前村集體經濟餘額125萬。」
8月18日,寶五鎮紀委書記李光群(圖左一)等,深入村組收集群眾建議意見。
在同步試點的王村鎮、集益鎮,可喜的變化也在不斷發生著。王村鎮集體村梳理服務群眾事項68項,印發「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服務連心卡」2000餘份,群眾辦事更方便了,幹部行權更規範了。集益鎮固定每月5日為「三務公開日」,每月15日為「橘鄉話廉日」,讓群眾監督更加常態化;還評選樹立起一批「美麗庭院」「五好家庭」「書香家庭」,讓文明、廉潔新風走進百姓家庭。
吳天軍是井研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代理主任。他認為,目前在三個鎮的試點,基本是成功的,「基層治理的一個關鍵,就是村級運行規範化,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井研試點的目的,就是想進一步促進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職,補齊基層監督短板,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吳天軍透露,下一步,試點經驗總結出來後,將在井研全縣鋪開。